虚与实(汇总3篇)
女人花
2024-02-07 09:11:13
高二
其它

虚与实(1)

几天前,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对我说:“你写的书法太过于凌乱,有些轻浮,虚出太多,实处很少,你应当学会虚实结合才对!”我茫然的点了点头,他随即就给我做示范,写下了大大的三个字“思且行”“思”字,稳重而不呆板;“且”字,巍巍而立;“行”字,苍劲有力,如山间老松,正面朝阳。这三字,不乏浓墨之处,也略带虚笔,所谓虚实结合,恰到好处。老先生言传身教,让我领会了不少。

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让我一刻也不能停止思考,季羡林说人生时时、处处都得思考果然不虚。在同学、玩伴中,我自命是一个“实”的人: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实实在在。学校老师安排的任务,家里爸妈吩咐的事情,总会想着一个“实”字来解决,但也总避免不了会出差错。因此时时会有这样、那样的小烦恼。然而,想到还有比我更实的人,在做着比我更本分的事,胸中的恼怒也就少了些。

既然我看中了“实”那就会多了些“敌人”与实相对的就是“虚”看中“虚”的人就不乐意我了,因为我常常堵住了他们的嘴,让他们说出些“懒得和你说!”“和你没有共同语言”之类的触及心灵的话语。他们说多了,也很烦、很累;我听得多了,压力也大。

单说“虚”在我心中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可言,若真要强加一个定义,那就用“虚假”来谈吧,说直白点就是耍小聪明、不做好自己事的人;补服从安排不务正业的人,在我心中统统都是虚假的。他们常常有办不完的事,不论是好事,或是坏事。

再者,虚假的人大都是做事前大肆渲染自己的学问有多深、才能有多高,做事时却处处抱怨外部条件,怨天尤人,总之就是做不好事。但是他们也有独特的优点,那就是适时的幼稚:校园走廊上、树荫花园边以至于教室窄窄的巷道里,总少不了有他们的欢声笑语。笑,代表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时时处在幸福之中,不会顾及到下一步的忧患祸福、多么天真浪漫!我羡慕他们的那种心态,而那种心态,那种感觉在几年前就远离了我。

母亲出门打工也有些岁月了,她叫我放假时去她那儿耍,我和着笑答应了。

看到母亲的那一刻,我心中不禁一颤:眉头上的皱纹增多了,面颊瘦削、泛黄。她叫我时,我分明听见了她沙哑的声音,已不再是我童真时代、教我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天使般的声音了。

她告诉我她今天只上半天班,下班很早,怕我无聊,叫我和她一块去。怀着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憧憬,我欣然去了。

我和她走进一个黑暗的幽长车间,她告诉我这就是她工作的厂房,里面充斥着一股刺鼻的油味。接着看见了一些工人在打扫厂房卫生,旁边站着一个神气的、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他正在厉声呵斥着,见我妈妈来了,先是责备她来晚了,若是看见哪儿没弄好,便是痛骂。妈妈对我说这就是她的生活,她已经习惯了。

我不再笑了,表情沉得跟木头似的。想起工厂的场景,不觉有些害怕。

我开始厌弃热闹,喜欢清静、独处,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我才会静心思考,思考自己的得失。对于别人无端制造的笑声,我尤为憎恨、唾弃,以为是无稽的,我当然不会笑,众人就会面面相觑,猜忌我的内心,时间长了,也就明了了我。所以,他们认为我是无聊的、毫无情趣的,和我没有话说就不言而喻了,这就为我的孤独添了重重的一笔。

看见同学打成一片、笑成一团,唯独我喜欢特殊,不知自己是否落于人后。背后多有议论我古怪之类的,我也能理解。我很迷茫了:我还要坚守我的“实”吗?“虚”固然浅薄,但不可不有,“虚”人人有之,独我拒之于门外,就会有人看不起我,更不会有人理解我、懂我。若是以“实”为本质,“虚”为表现,那人们会不会透过表现看到本质呢?

还记得在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完美人生,应当虚实结合。现在想想,确实如此,自己还处于人生的起步,懂得也还不算太晚。


虚与实(2)

我们用我们的肉体表达我们的感情,是喜?是悲?是痛苦?是愉悦?但这往往只是我们与人交流的一个工具,不是我们最真实的想法。而我们又为什么不表达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呢?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待呢?我们生活的地球有60多亿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我们要与人交流、比较,我们渴望过富裕的生活,那么我们想过富裕的生活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享受,还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与他人炫耀?一味的只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了人最宝贵的财富——精神。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

财富是虚的,而精神则是实的。

人们为什么去听钢琴演奏会?不是为了看演奏家优雅的举止,华美的礼服,而是为了听动人心弦的声音;是为了满足人在精神上的享受,给予我们在心灵上的震撼。我认为,只要演奏家衣着得体大方就够了。“人,要隐于音乐背后”钢琴家的这句话,让人们去思考我们到底是去听,还是看?让人们知道,不要只关注次要的,浮漂的物,而忽略了主要的,永恒的精神。

穿着是虚的,而音乐则是实的。

有些人很喜欢明星,大都仅仅是因为他们与生俱来的面孔,可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他,知道他们光鲜亮丽后的一面,又是否认真想过,你喜欢他的什么?没有深入的了解,单凭外表是不能对一个人其他方面都做出评价。

外表是虚的,则内心是实的。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家长们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又是否大于精神上的需求呢?现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或许对他们来说亲情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是精神上最有效的疗伤药,就像小树如果没有阳光,你给他再多水,施再多肥,它都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物质上的满足是虚的,无价的亲情是实的。

在我们现在忙碌而又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会有许许多多的压力,但我们不能被金钱诱惑,免得丧失了自己的本性。我们可以用首饰,衣服……在外表上包装自己,但我们不能忘记无论我人在社会中地位是高,是低,是穷人,还是富人,我们都是人,都应有人应有的品质,要正确看生活中的虚与实,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虚与实(3)

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让我一刻也不能停止思考,季羡林说人生时时、处处都得思考果然不虚。在同学、玩伴中,我自命是一个“实”的人: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实实在在。学校老师安排的任务,家里爸妈吩咐的事情,总会想着一个“实”字来解决,但也总避免不了会出差错。因此时时会有这样、那样的小烦恼。然而,想到还有比我更实的人,在做着比我更本分的事,胸中的恼怒也就少了些。

既然我看中了“实”,那就会多了些“敌人”,与实相对的就是“虚”,看中“虚”的人就不乐意我了,因为我常常堵住了他们的嘴,让他们说出些“懒得和你说!”、“和你没有共同语言”之类的触及心灵的话语。他们说多了,也很烦、很累;我听得多了,压力也大。

单说“虚”,在我心中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可言,若真要强加一个定义,那就用“虚假”来谈吧,说直白点就是耍小聪明、不做好自己事的人;补服从安排不务正业的人,在我心中统统都是虚假的。他们常常有办不完的事,不论是好事,或是坏事。

再者,虚假的人大都是做事前大肆渲染自己的学问有多深、才能有多高,做事时却处处抱怨外部条件,怨天尤人,总之就是做不好事。但是他们也有独特的优点,那就是适时的幼稚:校园走廊上、树荫花园边以至于教室窄窄的巷道里,总少不了有他们的欢声笑语。笑,代表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时时处在幸福之中,不会顾及到下一步的忧患祸福、多么天真浪漫!我羡慕他们的那种心态,而那种心态,那种感觉在几年前就远离了我。

母亲出门打工也有些岁月了,她叫我放假时去她那儿耍,我和着笑答应了。

看到母亲的那一刻,我心中不禁一颤:眉头上的皱纹增多了,面颊瘦削、泛黄。她叫我时,我分明听见了她沙哑的声音,已不再是我童真时代、教我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天使般的声音了。

她告诉我她今天只上半天班,下班很早,怕我无聊,叫我和她一块去。怀着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憧憬,我欣然去了。

我和她走进一个黑暗的幽长车间,她告诉我这就是她工作的厂房,里面充斥着一股刺鼻的油味。接着看见了一些工人在打扫厂房卫生,旁边站着一个神气的、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他正在厉声呵斥着,见我妈妈来了,先是责备她来晚了,若是看见哪儿没弄好,便是痛骂。妈妈对我说这就是她的生活,她已经习惯了。

我不再笑了,表情沉得跟木头似的。想起工厂的场景,不觉有些害怕。

我开始厌弃热闹,喜欢清静、独处,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我才会静心思考,思考自己的得失。对于别人无端制造的笑声,我尤为憎恨、唾弃,以为是无稽的,我当然不会笑,众人就会面面相觑,猜忌我的内心,时间长了,也就明了了我。所以,他们认为我是无聊的、毫无情趣的,和我没有话说就不言而喻了,这就为我的孤独添了重重的一笔。

看见同学打成一片、笑成一团,唯独我喜欢特殊,不知自己是否落于人后。背后多有议论我古怪之类的,我也能理解。我很迷茫了:我还要坚守我的“实”吗?“虚”固然浅薄,但不可不有,“虚”人人有之,独我拒之于门外,就会有人看不起我,更不会有人理解我、懂我。若是以“实”为本质,“虚”为表现,那人们会不会透过表现看到本质呢?

还记得在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完美人生,应当虚实结合。现在想想,确实如此,自己还处于人生的起步,懂得也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