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集锦16篇)
幸福遥不可及
2023-12-16 06:08:01
其它
其它

汉武帝(1)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他对中国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影响了中国后世2000多年。

汉武帝执掌皇权54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皇位生涯中,他开辟中国版图,和匈奴打了44年仗。汉武帝不可能光靠一个人,再伟大的皇帝下面都有聪明的臣子。在汉武帝时期,真是人才济济,比如:卫青、霍去病、李广、汲谙、东方朔、主父僵等。这些臣子们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卫青、霍去病、李广这三人在与匈奴的战争中,表现出他们的军事才能,卫青晓勇善战、霍去病后生可畏、李广老当益壮。其实,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统帅,真正的将帅是汉武帝,汉武帝对军队控制能力特别强。在与匈奴战斗中,汉武帝坐在车上指挥将领作战,将士们都很勇敢,一次又一次打败了匈奴。由此可见,汉武帝的智谋和果断成为将士们的支柱。

汉武帝是后世人们评价很多又有争议的皇帝。有人说是明君,有人说是暴君,我认为汉武帝既是明君,又是暴君。他明的是招揽人才,开阔疆土;他暴的是随便杀人,疑神疑鬼。

汉武帝晚年,一场“巫蛊之祸”使得汉武帝永远失去了他的太子刘据。汉武帝听信小人谗言,错误地认为太子谋反,就想把太子抓起来审问,其实,太子并没有谋反。太子的军队被打败以后,太子就和他的两个儿子开始逃难,守城的田任便把太子放走了,这时71相刘伯敖追了过来,查到太子逃走了便盘问田仁,这时,71相身边的一个人也为太子求情。这事被汉武帝知道了,汉武帝龙颜大怒,想把太子追回来,于是把田仁和那个为太子求情的人杀掉。太子刘据逃到湖县……这事牵连很大,太子自尽,两个儿子被杀,田仁和为太子求情的人被杀,仁安被杀,卫子夫自尽,这事发展成几万多人被杀,汉武帝的暴行使他受到了丧子之痛。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既是明君,又是暴君。作为皇帝,他是成功者;作为人,他是失败者。


汉武帝(2)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虽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他土地的辽阔却不及汉武帝时期的1/2;武帝废除了“和亲外交”的政策,他持久的雄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征服,去开拓。十七岁的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各国希望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它的生存空间。小小年纪竟有这般眼光,历朝历代有谁能比?在44年中他一直在与匈作战:“河南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成了对匈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汉武帝是一个才华横益、文涛武略、有勇有谋的皇帝,再加上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李广……相助,可称之如虎添翼。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他设立了五经博士,为儒家学派打下了基础。武帝刚刚即位时就下诏“海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这时浮出水面,武帝颇为赞赏很粲然。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已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武帝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失去了自己的长子,他后悔不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想到他即位以来长年征战,劳民伤财;轻信小人,力求长生;杀伐任性,亡涂无辜……于是下诏书。这份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罪己诏“他首开先河,知错能改,爱憎分明让我们一窥一代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对汉武帝时期梦绕神牵,当看完有关他的那些故事时,心潮澎湃。我佩服武帝的才干;我痛99zuowen。com恨小人江充的老奸巨滑;我气愤武帝的武断与固执;我同情太子的身不由己;我担心太子的孩子无依无靠;我更是惋惜刘据的自刎身亡……汉武帝是一个多面性且富有争议的皇帝,他聪明机智却抵不过江充的句句谗言;他洞察秋毫却看不见朝廷后宫的钩心斗角;他文涛武略却陷进别人栽赃诬陷的圈套。正是他的偏听偏信,导致了太子刘据的自杀,导致了抗匈名将卫青的长子长平侯身亡;导致了战功卓越的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满门抄斩;导致了他两个女儿的双双死亡……一庄庄血案,这是哪一位“伟人”造就的呢?是江充,是江充这个卑鄙的小人。

当汉武帝听闻这些事时,虽然意欲崩溃,但他并未停下他杀人的血手,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残害千百人的生命。每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时,全身总感觉有一股莫名的寒气涌遍全身。这些场景总是时不时地溜到我的脑海之中,让我内心不得平静,它像海中那一股股的小浪花,浪虽不大但有着一定的冲击力。有一股冲动,有一种想法,如果我来到了武帝朝,做到了刑部尚书,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充千刀万剐,打入十八层地狱。不过有时我静下心来思考时,却发现我错了,汉武帝如果从根本上就相信他的儿子是清白的,那么他便会对江充的搀言置之不理,但事实恰恰相反。我认为江充只不过是一杆枪,而掌握这杆枪的真正人物却是汉武帝。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帝又为何要杀太子呢?原因只有一个——太子失宠。太子刘据和武帝判若两人:一、性格不同:太子书生意气,武帝一身霸气;二、政见不和:太子仁义派,武帝铁血派,太子始终反对向各国用兵,厌恶酷刑酷吏,而他的父皇在位54年,其中与各国用兵长达44年;三、太子不懂权术:汉武帝刘彻能当上皇帝,后宫五个女人的斗争是多么激烈,他能学会多少东西,而刘据从小养尊处优,从为见过钩心斗角,7岁立为太子,随心所欲,在政见上和父皇对着干,这让武帝颇为恼火。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嫌其才能少,不类己。”当年汉高祖皇帝刘邦就是因为刘盈“不类己”所以准备废太子,但由于吕后在朝中的势力,心愿终为变成决定。现在刘据也被贴上了“不类己”的标签,但卫子夫在朝中毫无势力,太子危险了。

史实证明,最终致使太子刘据死亡的是巫蛊之祸。武帝晚年疑神疑鬼,巫蛊之祸就是这时瞬然爆发的。这似乎是历代皇帝的并发症,他们为何如此深信不疑?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1—历史记录:在一些史书上记载着一些在故事,如:周文王遇西王母;楚王遇乌山神女……给人造成误解。2—自然现象:在那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有些自然现象世人无法用当时的科学方法来解释。比如看见海市蜃楼以为是神仙住的地方;出现了日食,认为上天在惩罚自己,在武帝朝的许多丞相就是因为它而死。(我们现在知道是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一般18多年才会遇到一个。)3—众人复议:由于帝王相信,所以奸人投其所好,为了获取圣心,编造了一个又一个逼真,荒唐的谎言,帝王耳濡目染,信以为真。4—自负:身为国君要处理好很多事,尤其是战事,武帝认为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只有自己才行,要统治好国家,只有自己才能完成,对自己的太子都太不放心,认为他们才学不够,治理不好国家,怕他们会给自己丢脸。5—自私:古时候的帝王都很贪心,总是想让自己长生不老,永保青春,独自享受荣华富贵。当可怕的巫蛊瞬然爆发时,刘据被他的亲生父亲逼死,这个结果在历史上来说并不少见。因为争权夺势,觊觎皇位,兄弟手足相残,父子顷刻反目。巫蛊其实只是一根导火线,在武帝时期,置放它的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江充,触到它的最大受害者是太子刘据,最大受益人是皇六子刘弗陵,因为巫蛊使刘据无法判断父亲还是否相信自己,万般无奈之下,发生了兵变但被武帝一举平息,之后,次子刘弗陵顺利登上了太子的宝座。但武帝的这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汉朝的灭亡,俗话说国赖长君,如果武帝在天有灵,如果他看到了三分天下,会有什么想法?我不知道没有这场巫蛊,刘据登上了皇位,天下又将如何?但我知道,威震四海,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千秋之后,堂堂大汉王朝的运势逐渐走了下坡路,“国富民强”成了可欲而不可及的词,“民不聊生”成了它的替代词巫蛊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使一个朝代灭亡!我十分同情刘据为他感到惋惜,伴君如伴虎说得真不错!以前我总是羡慕皇宫中山珍海味,锦衣玉食的日子,可现在我恍然大悟,即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有身不由己,也有无可奈何,古往今来政治斗争总是相当残酷的。

汉武帝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有明君的风范,又有昏君的残酷,每次读他都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一年级:繁星雨夜


汉武帝(3)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虽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他土地的辽阔却不及汉武帝时期的1/2;武帝废除了“和亲外交”的政策,他持久的雄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征服,去开拓。十七岁的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各国希望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它的生存空间。小小年纪竟有这般眼光,历朝历代有谁能比?在44年中他一直在与匈作战:“河南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成了对匈奴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汉武帝是一个才华横益、文涛武略、有勇有谋的皇帝,再加上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李广……相助,可称之如虎添翼。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他设立了五经博士,为儒家学派打下了基础。汉武帝刚刚即位时就下诏“海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这时浮出水面,武帝颇为赞赏很粲然。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已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武帝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失去了自己的长子,他后悔不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想到他即位以来长年征战,劳民伤财;轻信小人,力求长生;杀伐任性,亡涂无辜……于是下诏书。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罪己诏”,他首开先河,知错能改,爱憎分明让我们一窥一代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对汉武帝时期梦绕神牵,当看完有关他的那些故事时,心潮澎湃。我佩服武帝的才干;我痛恨小人江充的老奸巨滑;我气愤武帝的武断与固执;我同情太子的身不由己;我担心太子的孩子无依无靠;我更是惋惜刘据的自刎身亡……汉武帝是一个多面性且富有争议的皇帝,他聪明机智却抵不过江充的句句谗言;他洞察秋毫却看不见朝廷后宫的钩心斗角;他文涛武略却陷进别人栽赃诬陷的圈套。正是他的偏听偏信,导致了太子刘据的自杀,导致了抗匈名将卫青的长子长平侯身亡;导致了战功卓越的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满门抄斩;导致了他两个女儿的双双死亡……一庄庄血案,这是哪一位“伟人”造就的呢?是江充,是江充这个卑鄙的小人。

当汉武帝听闻这些事时,虽然意欲崩溃,但他并未停下他杀人的血手,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残害千百人的生命。每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时,全身总感觉有一股莫名的寒气涌遍全身。这些场景总是时不时地溜到我的脑海之中,让我内心不得平静,它像海中那一股股的小浪花,浪虽不大但有着一定的冲击力。有一股冲动,有一种想法,如果我来到了武帝朝,做到了刑部尚书,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充千刀万剐,打入十八层地狱。不过有时我静下心来思考时,却发现我错了,汉武帝如果从根本上就相信他的儿子是清白的,那么他便会对江充的谗言置之不理,但事实恰恰相反。我认为江充只不过是一杆枪,而掌握这杆枪的真正人物却是汉武帝。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帝又为何要杀太子呢?原因只有一个——太子失宠。太子刘据和武帝判若两人:一、性格不同:太子书生意气,武帝一身霸气;二、政见不和:太子仁义派,武帝铁血派,太子始终反对向各国用兵,厌恶酷刑酷吏,而他的父皇在位54年,其中与各国用兵长达44年;三、太子不懂权术:汉武帝刘彻能当上皇帝,后宫五个女人的斗争是多么激烈,他能学会多少东西,而刘据从小养尊处优,从为见过钩心斗角,7岁立为太子,随心所欲,在政见上和父皇对着干,这让武帝颇为恼火。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嫌其才能少,不类己。”当年汉高祖皇帝刘邦就是因为刘盈“不类己”所以准备废太子,但由于吕后在朝中的势力,心愿终为变成决定。现在刘据也被贴上了“不类己”的标签,但卫子夫在朝中毫无势力,太子危险了。

史实证明,最终致使太子刘据死亡的是巫蛊之祸。武帝晚年疑神疑鬼,巫蛊之祸就是这时瞬然爆发的。这似乎是历代皇帝的并发症,他们为何如此深信不疑?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1、历史记录:在一些史书上记载着一些在故事,如:周文王遇西王母;楚王遇乌山神女……给人造成误解。2、自然现象:在那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有些自然现象世人无法用当时的科学方法来解释。比如看见海市蜃楼以为是神仙住的地方;出现了日食,认为上天在惩罚自己,在武帝朝的许多丞相就是因为它而死。(我们现在知道是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一般18多年才会遇到一个。)3、众人复议:由于帝王相信,所以奸人投其所好,为了获取圣心,编造了一个又一个逼真,荒唐的谎言,帝王耳濡目染,信以为真。4、自负:身为国君要处理好很多事,尤其是战事,武帝认为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只有自己才行,要统治好国家,只有自己才能完成,对自己的太子都太不放心,认为他们才学不够,治理不好国家,怕他们会给自己丢脸。5、自私:古时候的帝王都很贪心,总是想让自己长生不老,永保青春,独自享受荣华富贵。当可怕的巫蛊瞬然爆发时,刘据被他的亲生父亲逼死,这个结果在历史上来说并不少见。因为争权夺势,觊觎皇位,兄弟手足相残,父子顷刻反目。巫蛊其实只是一根导火线,在武帝时期,置放它的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江充,触到它的最大受害者是太子刘据,最大受益人是皇六子刘弗陵,因为巫蛊使刘据无法判断父亲还是否相信自己,万般无奈之下,发生了兵变但被武帝一举平息,之后,次子刘弗陵顺利登上了太子的宝座。但武帝的这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汉朝的灭亡,俗话说国赖长君,如果武帝在天有灵,如果他看到了三分天下,会有什么想法?我不知道没有这场巫蛊,刘据登上了皇位,天下又将如何?但我知道,威震四海,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千秋之后,堂堂大汉王朝的运势逐渐走了下坡路,“国富民强”成了可欲而不可及的词,“民不聊生”成了它的替代词巫蛊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使一个朝代灭亡!我十分同情刘据为他感到惋惜,伴君如伴虎说得真不错!以前我总是羡慕皇宫中山珍海味,锦衣玉食的日子,可现在我恍然大悟,即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有身不由己,也有无可奈何,古往今来政治斗争总是相当残酷的。

汉武帝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有明君的风范,又有昏君的残酷,每次读他都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汉武帝(4)

一段历史,在不同的人心中往往会镀上一层不同的色彩。

——题记

我常常在想,如果你听见后世之人通过史书上所记载的你来剖析你的功过是非时,你会是什么表情?

如果你听见后世之人用“雄才大略”四个字来概括你,你会是什么心情?

我常常在想,如果你能有机会选择你的人生,你会不会只是想做一个平凡而快乐的普通人?

如果你能够不做帝王,你会不会是一个淡泊名利、任性而活的风流才子?

我常常在想,生在帝王家对于你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名垂青史予你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

做皇帝,或许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而你,在万众瞩目下登上无数人垂涎的帝位。没有人问过你愿不愿意,因为你无从选择。你的身上寄予了太多人的希望,你肩负着太沉重的使命。唯有接受,并且还必须欣然接受,为了这个也许你本不喜欢的“职业”付出终生。

你本不是太子,那时的你,天真无邪,不懂得玩弄权术,更不懂得权力熏心。幼时的你,曾怀揣过很多美好而单纯梦想。也许你想要做一个潇洒的人,游历四海;也许你想做一个发明家,以你聪慧与天赋,一定会造出很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也许你想做一个痴情郎,找一个你所爱的女子,执其手与之偕老,也未可知。

可是命运偏偏“眷顾”你。排行第十的你,在经过一系列宫闱角逐、权力争斗后,你的父亲景帝终于废除当时的太子刘荣,而你被推上了太子之位。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刘彘变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刘彻。

史书里有关你的故事就从这立储风波开始了。诸多学者在说起这段故事的时候,我所知道的,大意都是说你很幸运。而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黎民百姓,对于汉王朝,乃至于对于历史,幸运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你自身就不一定了。在这,我并没有完全否定,也没有完全肯定。原因其一,从生死来说,对于生在帝王家的你,如果不能成为至尊的皇帝,那么随时有被杀的危险,这个看看你的兄弟刘荣就知道了,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被废的太子不如一般的诸侯,只因为对你的地位有威胁,就被人迫使自杀了,而这个迫使他自杀的人是谁,我个人认为(大概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吧),就是他的亲生父亲也是你的亲生父亲——景帝。再如吕后当政的七年里,高祖的八个儿子,就被吕后收拾了4个,还弄死了一个孙子。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你也许能称作幸运吧。但是,做皇帝也是承担着危险的,不仅有自身性命的危险,还有国家的危险,关于这点,是显而易见的,我就不必多费笔墨了;原因其二,做皇帝这意味着你的诸多梦想都将成为美丽的泡影,从此以后,你不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你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活,你身负着巨大的责任,你的一举一动都将被载入史册,为后人传道,你不再能随心所欲,这里会有人说,你是皇帝,想做什么还不是依你,想杀人就杀人,想娶谁就娶谁,没有人的权力比你更大了,这个说法当然没有错,但是,这只是现象,其本质是,你无论做什么都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民间会有什么态度,大臣们会有什么想法等等,你有相对的自由,但不是绝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是你,我对你的众多理解都仅限于猜测或者推论,而那些史书,我并非是怀疑它的历史价值,也并非怀疑它的真实性,但我认为,仅仅凭借史书来认知你并不全面,因为史书往往只是从旁观者的眼中记叙了整个事件,并且参杂有记叙者的个人情感在里面,而你的心理活动,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全是空白。

你作为一个帝王,很成功地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你是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你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例;你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了思想文化的皇帝;你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如此种种,数不胜数,前人备述完整,我就不再多作阐述。

很多人说你刚愎自用独裁专断,好大喜功,甚至有人说你残酷。对于第一条,我认为这说的有些过了。其一,你求贤若渴,广揽人才,善于接纳建议。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了诸侯权利过大的问题;你吸纳董仲叔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然这有不好的一面,导致了文化专制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但是,这加强了国家凝聚力,稳定了政治局面,功不可没;还有很多事例,就不逐一阐述了。其二,作为一个皇帝,一个统治者,会有一些自负,很正常,你站在权力的至高点,周围阿谀奉承的人多了,难免会恃才而骄,会有些固执,切莫说你尊为皇帝,普通人都会固执己见,有一点权利就目中无人的人比比皆是。

第二条,说你好大喜功,因为你和匈奴打仗,打了44年,民生凋敝。我想说的是,古今打仗皆是人民受苦,无论哪朝哪代,绝没有人民因打仗而幸福的。但是,我个人认为,你的做法利大于弊:其一,使用武力才是解决匈奴侵扰边境一劳永逸的方法,如果你沿用一贯的“和亲”政策,这治标不治本,长此以往也会失效,并且大汉的天威何在?其二,你的作战是在具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的情况下,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此时不战更待何时?其三,如果说因为打仗而致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边塞人民苦不堪言,我只能说长痛不如短痛,唯有根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子孙们才能有和平的家园。其四,王立群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我很赞同这个观点,秦始皇首次统一了中国,但是那时秦朝的版图之辽阔远不及汉武帝时期的版图,因为你的军事主张而奠定了中国的辽阔疆域。

第三条,竟然有人说你残酷,这个我就非常不能理解了。在我看来,你是一位宽厚仁爱的帝王。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作为皇帝,这个身份就致使你必须为自己披上一件“冷酷”的外衣,楚霸王项羽就是因为动了感情才万劫不复,坐在这个位置上,感情就会被理解为“妇人之仁”。你爱你的孩子,爱你的大臣,但是因为你是皇帝,所以你必须严厉执法,以震天威。古来帝王皆是如此,杀害自己孩子的例子太多了,这能说明他们残忍么?他们也很无奈,他们无从选择。你也是如此吧,杀窦婴是迫于王太后的压力(王太后因为汉武帝不杀窦婴而绝食),杀主父偃是由于公孙弘一再的谗言,杀淮南王更是因为他本身就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谋反……

也许有人说我在为你诡辩,我只能说,对于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很无奈。我们没有人亲眼证实过,而专家们的解释虽然权威,但是这段历史于我,我更愿意固执相信我所想的。

你在位五十四年,励精图治。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你在秉烛夜读,批阅奏章?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你在与内朝之臣商议大事,焦头烂额?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你愁于国家之事,天下苍生之事,整夜无眠?

你如此的劳累,乃至晚年也在忙碌中度过。你膝下子嗣如此之多,何时又享受过全家一起赏月或者郊游的天伦之乐?

你做了这么多宏伟的事,到了晚年,你不像康熙一样称自己“千古一帝”,也不像乾隆称自己“十全老人”。你写了《轮台罪己诏》并公诸于世,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这“罪己”乃是历史上的首次,有谁能说你不贤明呢?

你的一生,你的一切,断然是不可能用这短短几千字就能说清的。也许我所说的有些偏激,但是没有谁能够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任何人。任何的阐述,都会或多或少的加注自己的感情色彩。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汉武帝(5)

“纷纷乱世,雄才大略仗剑起;赫赫威名,励精图治汉室兴……”这就是中国历代皇帝史上的千古一帝:汉武帝!

“秦皇汉武”秦始皇同意中国建大业,功绩卓越,能与秦始皇想提的古皇帝,唯恐只有汉武帝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为中国的历史上又增一瑰宝。他的雄才大略使汉朝达到无比鼎盛时期。他的足智多谋一扫匈奴,威震西汉。他的任用贤才使多少英雄豪杰涌现出来,东方朔、董仲舒、卫青、霍去病……为他的江山社稷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汉武帝未即位时,就经常吟诗作赋,并打猎射箭,吟诗作赋为他打牢了文学的基础,而打猎射箭则锻炼了他热血男儿的气概。

汉武帝即位不久便任用大贤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一次重大的变革,而汉武帝却在这条看似绝对的法则上运用的游刃有余,“独尊儒术”,汉武帝确实尊了,而“罢黜百家”他则没有完全执行,反之,武帝时在尊儒术的前提下,采取的是百家兼用,“悉延百端”的方针。汉武帝即位后就决定要做到“百谷丰登,德润四海,恩泽至于草木施乎方外,延及群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国泰民安。并要求自己“明先圣之业”可见他已明确要做到国泰民安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众。

汉武帝从景帝手中接过政权时,四方诸侯实力日益增大,汉武帝明白要做到天下太平就必须通过法制为依据清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法制”作为一种治国的重要办法,想要把国家治理好是不能没有的。他实行主父偃的“推恩令“,以使更多的皇族子孙领受皇帝的恩泽为里有,要求诸侯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这种层层分封的办法使王国的力量分散,消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汉武帝到晚年之后,也开始相信可以有仙丹使自己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虽然因此付出了代价,但他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

这就是汉武帝,一个有勇有谋,任用贤才的千古一帝。他的威名如松、如柏、如峰、如岳,荡满四海青天。


汉武帝(6)

话说汉武帝讨伐匈奴,但经常被匈奴打的落花流水。因此,汉武帝非常的气恼。

有一天,东方朔从美国进修回来,对汉武帝说:“殿下,可能我们的电邮被匈奴盗取,所以才连连败阵,我从美国认识一个叫比尔盖茨的网络高手,他给我们提供了高级反病毒防盗邮箱和自动防护杀毒软件,我们只要有了他,一定把邮件发到卫青、霍去病手里。”汉武帝连连叫好,让发邮小兵把一封机密邮件,告之好消息。

卫青、霍去病的队伍接到后,立即开狂欢会。匈奴兵也在五十六里外扎营。东方朔下载了一个制作病毒的软件,制造了一个盗贼病毒,发到匈奴的网络大厅里,盗来了不少的军事机密。

匈奴接连好几个月没有盗取到邮件,也连连大败,只好派人去美国进修,但是,汉武帝在东方朔的帮助下,制造病毒,连毁匈奴的网络大厅,还建立起“抗击匈奴网”,发动网民制造病毒,攻击匈奴的企业邮局、机密大厅和网络大厅,搞的匈奴单于只好投降。

汉朝依靠网络,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单于。


汉武帝(7)

茂陵秋风,千载瑟瑟。与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一样,刘彻早已在灰飞烟灭中被人们淡忘。然而,颇有意思的是,一部《汉武大帝》电视剧的热播,却使他一时成为被公众关注议论的热门人物。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他对中国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影响了中国后世的人两千多年。汉武帝执掌皇权54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皇位生涯中,他开辟中国版图,和匈奴打仗打了44年。汉武帝不可能光靠一个人,再伟大的皇帝下面都有聪明的臣子,汉武帝时期真是人才济济!比如说: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这些臣子们都为汉武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卫青、霍去病、李广这三人在跟匈奴的战争中,体现了他们的军事才能,卫青骁勇善战,霍去病后生可畏,李广老当益壮。其实,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统帅,真正的将帅是汉武帝,汉武帝对军队控制能力特别强,在匈奴战争当中,汉武帝坐在车上指挥将领作战,将士们都很勇敢,一次又一次打败了匈奴。

由此可见,汉武帝的智谋和果断成为将士们的支柱。一位活泼、天真、重情感的人物,他除了喜欢穷兵黩武外,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神仙。他是军队英明的统帅,是文学家亲切的朋友,汉武帝是后世人们评价很多又有争论的皇帝,有人说是明君,有人是暴君,我认为汉武帝既是明君,又是暴君。他明的是招揽人才,开阔疆土;他暴的是随便杀人,疑神疑鬼。从大的方面看,伟大功绩有两桩,一是解除了匈奴威胁,二是打通了与西方世界的联系。

汉武帝晚年,一场“巫蛊之祸”使得汉武帝永远失去了他的太子刘据。汉武帝听信小人谗言,错误地认为太子谋反,就想把太子抓起来审问,其实,太子并没有谋反。太子的军队被打败以后,太子就和他的两个儿子开始逃难,守城的田任便把太子放走了,这时丞相刘伯敖追了过来,查到太子逃走了便盘问田仁,这时,丞相身边的一个人也为太子求情,这事被汉武帝知道了,汉武帝龙颜大怒,想把太子追回来,于是把田仁和那个为太子求情的人杀掉。

太子刘据逃到湖县……这事牵连很大,太子自尽,两个儿子被杀,田仁和为太子求情的人被杀,仁安被杀,卫子夫自尽,这事发展成几万多人被杀,汉武帝的暴行使他受到了丧子之痛。“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既是明君,又是暴君,作为皇帝,他是成功者,作为人,他是失败者,汉武帝是政治家,是中国文明的始祖!”


汉武帝(8)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虽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他土地的辽阔却不及汉武帝时期的1/2;武帝废除了“和亲外交”的政策,他持久的雄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征服,去开拓。十七岁的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各国希望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它的生存空间。小小年纪竟有这般眼光,历朝历代有谁能比?在44年中他一直在与匈作战:“河南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成了对匈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汉武帝是一个才华横益、文涛武略、有勇有谋的皇帝,再加上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李广……相助,可称之如虎添翼。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他设立了五经博士,为儒家学派打下了基础。武帝刚刚即位时就下诏“海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这时浮出水面,武帝颇为赞赏很粲然。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已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武帝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失去了自己的长子,他后悔不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想到他即位以来长年征战,劳民伤财;轻信小人,力求长生;杀伐任性,亡涂无辜……于是下诏书。这份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罪己诏“他首开先河,知错能改,爱憎分明让我们一窥一代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对汉武帝时期梦绕神牵,当看完有关他的那些故事时,心潮澎湃。我佩服武帝的才干;我痛恨小人江充的老奸巨滑;我气愤武帝的武断与固执;我同情太子的身不由己;我担心太子的孩子无依无靠;我更是惋惜刘据的自刎身亡……汉武帝是一个多面性且富有争议的皇帝,他聪明机智却抵不过江充的句句谗言;他洞察秋毫却看不见朝廷后宫的钩心斗角;他文涛武略却陷进别人栽赃诬陷的圈套。正是他的偏听偏信,导致了太子刘据的自杀,导致了抗匈名将卫青的长子长平侯身亡;导致了战功卓越的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满门抄斩;导致了他两个女儿的双双死亡……一庄庄血案,这是哪一位“伟人”造就的呢?是江充,是江充这个卑鄙的小人。

当汉武帝听闻这些事时,虽然意欲崩溃,但他并未停下他杀人的血手,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残害千百人的生命。每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时,全身总感觉有一股莫名的寒气涌遍全身。这些场景总是时不时地溜到我的脑海之中,让我内心不得平静,它像海中那一股股的小浪花,浪虽不大但有着一定的冲击力。有一股冲动,有一种想法,如果我来到了武帝朝,做到了刑部尚书,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充千刀万剐,打入十八层地狱。

不过有时我静下心来思考时,却发现我错了,汉武帝如果从根本上就相信他的儿子是清白的,那么他便会对江充的搀言置之不理,但事实恰恰相反。我认为江充只不过是一杆枪,而掌握这杆枪的真正人物却是汉武帝。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帝又为何要杀太子呢?原因只有一个——太子失宠。太子刘据和武帝判若两人:一、性格不同:太子书生意气,武帝一身霸气;二、政见不和:太子仁义派,武帝铁血派,太子始终反对向各国用兵,厌恶酷刑酷吏,而他的父皇在位54年,其中与各国用兵长达44年;三、太子不懂权术:汉武帝刘彻能当上皇帝,后宫五个女人的斗争是多么激烈,他能学会多少东西,而刘据从小养尊处优,从为见过钩心斗角,7岁立为太子,随心所欲,在政见上和父皇对着干,这让武帝颇为恼火。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嫌其才能少,不类己。”当年汉高祖皇帝刘邦就是因为刘盈“不类己”所以准备废太子,但由于吕后在朝中的势力,心愿终为变成决定。现在刘据也被贴上了“不类己”的标签,但卫子夫在朝中毫无势力,太子危险了。

史实证明,最终致使太子刘据死亡的是巫蛊之祸。武帝晚年疑神疑鬼,巫蛊之祸就是这时瞬然爆发的。这似乎是历代皇帝的并发症,他们为何如此深信不疑?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

1、历史记录:

在一些史书上记载着一些在故事,如:周文王遇西王母;楚王遇乌山神女……给人造成误解。

2、自然现象:在那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有些自然现象世人无法用当时的科学方法来解释。比如看见海市蜃楼以为是神仙住的地方;出现了日食,认为上天在惩罚自己,在武帝朝的许多丞相就是因为它而死。(我们现在知道是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一般18多年才会遇到一个。)

3、众人复议:

由于帝王相信,所以奸人投其所好,为了获取圣心,编造了一个又一个逼真,荒唐的谎言,帝王耳濡目染,信以为真。

4、自负:

身为国君要处理好很多事,尤其是战事,武帝认为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只有自己才行,要统治好国家,只有自己才能完成,对自己的太子都太不放心,认为他们才学不够,治理不好国家,怕他们会给自己丢脸。

5、自私:古时候的帝王都很贪心,总是想让自己长生不老,永保青春,独自享受荣华富贵。

当可怕的巫蛊瞬然爆发时,刘据被他的亲生父亲逼死,这个结果在历史上来说并不少见。因为争权夺势,觊觎皇位,兄弟手足相残,父子顷刻反目。巫蛊其实只是一根导火线,在武帝时期,置放它的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江充,触到它的最大受害者是太子刘据,最大受益人是皇六子刘弗陵,因为巫蛊使刘据无法判断父亲还是否相信自己,万般无奈之下,发生了兵变但被武帝一举平息,之后,次子刘弗陵顺利登上了太子的宝座。但武帝的这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汉朝的灭亡,俗话说国赖长君,如果武帝在天有灵,如果他看到了三分天下,会有什么想法?我不知道没有这场巫蛊,刘据登上了皇位,天下又将如何?但我知道,威震四海,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千秋之后,堂堂大汉王朝的运势逐渐走了下坡路,“国富民强”成了可欲而不可及的词,“民不聊生”成了它的替代词

巫蛊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使一个朝代灭亡!我十分同情刘据为他感到惋惜,伴君如伴虎说得真不错!以前我总是羡慕皇宫中山珍海味,锦衣玉食的日子,可现在我恍然大悟,即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有身不由己,也有无可奈何,古往今来政治斗争总是相当残酷的。

汉武帝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有明君的风范,又有昏君的残酷,每次读他都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汉武帝(9)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虽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他土地的辽阔却不及汉武帝时期的1/2;武帝废除了和亲外交的政策,他持久的雄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征服,去开拓。十七岁的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各国希望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它的生存空间。小小年纪竟有这般眼光,历朝历代有谁能比?在44年中他一直在与匈作战:河南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成了对匈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汉武帝是一个才华横益、文涛武略、有勇有谋的皇帝,再加上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李广相助,可称之如虎添翼。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他设立了五经博士,为儒家学派打下了基础。武帝刚刚即位时就下诏海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这时浮出水面,武帝颇为赞赏很粲然。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已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武帝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失去了自己的长子,他后悔不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想到他即位以来长年征战,劳民伤财;轻信小人,力求长生;杀伐任性,亡涂无辜于是下诏书。这份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罪己诏他首开先河,知错能改,爱憎分明让我们一窥一代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对汉武帝时期梦绕神牵,当看完有关他的那些故事时,心潮澎湃。我佩服武帝的才干;我痛恨小人江充的老奸巨滑;我气愤武帝的武断与固执;我同情太子的身不由己;我担心太子的孩子无依无靠;我更是惋惜刘据的自刎身亡汉武帝是一个多面性且富有争议的皇帝,他聪明机智却抵不过江充的句句谗言;他洞察秋毫却看不见朝廷后宫的钩心斗角;他文涛武略却陷进别人栽赃诬陷的圈套。正是他的偏听偏信,导致了太子刘据的自杀,导致了抗匈名将卫青的长子长平侯身亡;导致了战功卓越的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满门抄斩;导致了他两个女儿的双双死亡一庄庄血案,这是哪一位伟人造就的呢?是江充,是江充这个卑鄙的小人。

当汉武帝听闻这些事时,虽然意欲崩溃,但他并未停下他杀人的血手,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残害千百人的生命。每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时,全身总感觉有一股莫名的寒气涌遍全身。这些场景总是时不时地溜到我的脑海之中,让我内心不得平静,它像海中那一股股的小浪花,浪虽不大但有着一定的冲击力。有一股冲动,有一种想法,如果我来到了武帝朝,做到了刑部尚书,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充千刀万剐,打入十八层地狱。

不过有时我静下心来思考时,却发现我错了,汉武帝如果从根本上就相信他的儿子是清白的,那么他便会对江充的搀言置之不理,但事实恰恰相反。我认为江充只不过是一杆枪,而掌握这杆枪的真正人物却是汉武帝。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帝又为何要杀太子呢?原因只有一个太子失宠。太子刘据和武帝判若两人:一、性格不同:太子书生意气,武帝一身霸气;二、政见不和:太子仁义派,武帝铁血派,太子始终反对向各国用兵,厌恶酷刑酷吏,而他的父皇在位54年,其中与各国用兵长达44年;三、太子不懂权术:汉武帝刘彻能当上皇帝,后宫五个女人的斗争是多么激烈,他能学会多少东西,而刘据从小养尊处优,从为见过钩心斗角,7岁立为太子,随心所欲,在政见上和父皇对着干,这让武帝颇为恼火。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嫌其才能少,不类己。当年汉高祖皇帝刘邦就是因为刘盈不类己所以准备废太子,但由于吕后在朝中的势力,心愿终为变成决定。现在刘据也被贴上了不类己的标签,但卫子夫在朝中毫无势力,太子危险了。

史实证明,最终致使太子刘据死亡的是巫蛊之祸。武帝晚年疑神疑鬼,巫蛊之祸就是这时瞬然爆发的。这似乎是历代皇帝的并发症,他们为何如此深信不疑?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

1、历史记录:

在一些史书上记载着一些在故事,如:周文王遇西王母;楚王遇乌山神女给人造成误解。

2、自然现象:在那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有些自然现象世人无法用当时的科学方法来解释。比如看见海市蜃楼以为是神仙住的地方;出现了日食,认为上天在惩罚自己,在武帝朝的许多丞相就是因为它而死。(我们现在知道是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一般18多年才会遇到一个。)

3、众人复议:

由于帝王相信,所以奸人投其所好,为了获取圣心,编造了一个又一个逼真,荒唐的谎言,帝王耳濡目染,信以为真。

4、自负:

身为国君要处理好很多事,尤其是战事,武帝认为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只有自己才行,要统治好国家,只有自己才能完成,对自己的太子都太不放心,认为他们才学不够,治理不好国家,怕他们会给自己丢脸。

5、自私:古时候的帝王都很贪心,总是想让自己长生不老,永保青春,独自享受荣华富贵。

当可怕的巫蛊瞬然爆发时,刘据被他的亲生父亲逼死,这个结果在历史上来说并不少见。因为争权夺势,觊觎皇位,兄弟手足相残,父子顷刻反目。巫蛊其实只是一根导火线,在武帝时期,置放它的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江充,触到它的最大受害者是太子刘据,最大受益人是皇六子刘弗陵,因为巫蛊使刘据无法判断父亲还是否相信自己,万般无奈之下,发生了兵变但被武帝一举平息,之后,次子刘弗陵顺利登上了太子的宝座。但武帝的这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汉朝的灭亡,俗话说国赖长君,如果武帝在天有灵,如果他看到了三分天下,会有什么想法?我不知道没有这场巫蛊,刘据登上了皇位,天下又将如何?但我知道,威震四海,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千秋之后,堂堂大汉王朝的运势逐渐走了下坡路,国富民强成了可欲而不可及的词,民不聊生成了它的替代词

巫蛊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使一个朝代灭亡!我十分同情刘据为他感到惋惜,伴君如伴虎说得真不错!以前我总是羡慕皇宫中山珍海味,锦衣玉食的日子,可现在我恍然大悟,即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有身不由己,也有无可奈何,古往今来政治斗争总是相当残酷的。

汉武帝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有明君的风范,又有昏君的残酷,每次读他都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汉武帝(10)

一段历史,在不同的人心中往往会镀上一层不同的色彩。

我常常在想,如果你听见后世之人通过史书上所记载的你来剖析你的功过是非时,你会是什么表情?

如果你听见后世之人用“雄才大略”四个字来概括你,你会是什么心情?

我常常在想,如果你能有机会选择你的人生,你会不会只是想做一个平凡而快乐的普通人?

如果你能够不做帝王,你会不会是一个淡泊名利、任性而活的风流才子?

我常常在想,生在帝王家对于你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名垂青史予你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

做皇帝,或许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而你,在万众瞩目下登上无数人垂涎的帝位。没有人问过你愿不愿意,因为你无从选择。你的身上寄予了太多人的希望,你肩负着太沉重的使命。唯有接受,并且还必须欣然接受,为了这个也许你本不喜欢的“职业”付出终生。

你本不是太子,那时的你,天真无邪,不懂得玩弄权术,更不懂得权力熏心。幼时的你,曾怀揣过很多美好而单纯梦想。也许你想要做一个潇洒的人,游历四海;也许你想做一个发明家,以你聪慧与天赋,一定会造出很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也许你想做一个痴情郎,找一个你所爱的女子,执其手与之偕老,也未可知。

可是命运偏偏“眷顾”你。排行第十的你,在经过一系列宫闱角逐、权力争斗后,你的父亲景帝终于废除当时的太子刘荣,而你被推上了太子之位。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刘彘变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刘彻。

史书里有关你的故事就从这立储风波开始了。诸多学者在说起这段故事的时候,我所知道的,大意都是说你很幸运。而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黎民百姓,对于汉王朝,乃至于对于历史,幸运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你自身就不一定了。在这,我并没有完全否定,也没有完全肯定。原因其一,从生死来说,对于生在帝王家的你,如果不能成为至尊的皇帝,那么随时有被杀的危险,这个看看你的兄弟刘荣就知道了,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被废的太子不如一般的诸侯,只因为对你的地位有威胁,就被人迫使自杀了,而这个迫使他自杀的人是谁,我个人认为(大概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吧),就是他的亲生父亲也是你的亲生父亲——景帝。再如吕后当政的七年里,高祖的八个儿子,就被吕后收拾了4个,还弄死了一个孙子。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你也许能称作幸运吧。但是,做皇帝也是承担着危险的,不仅有自身性命的危险,还有国家的危险,关于这点,是显而易见的,我就不必多费笔墨了;原因其二,做皇帝这意味着你的诸多梦想都将成为美丽的泡影,从此以后,你不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你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活,你身负着巨大的责任,你的一举一动都将被载入史册,为后人传道,你不再能随心所欲,这里会有人说,你是皇帝,想做什么还不是依你,想杀人就杀人,想娶谁就娶谁,没有人的权力比你更大了,这个说法当然没有错,但是,这只是现象,其本质是,你无论做什么都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民间会有什么态度,大臣们会有什么想法等等,你有相对的自由,但不是绝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是你,我对你的众多理解都仅限于猜测或者推论,而那些史书,我并非是怀疑它的历史价值,也并非怀疑它的真实性,但我认为,仅仅凭借史书来认知你并不全面,因为史书往往只是从旁观者的眼中记叙了整个事件,并且参杂有记叙者的个人情感在里面,而你的心理活动,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全是空白。

你作为一个帝王,很成功地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你是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你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例;你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了思想文化的皇帝;你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如此种种,数不胜数,前人备述完整,我就不再多作阐述。

很多人说你刚愎自用独裁专断,好大喜功,甚至有人说你残酷。对于第一条,我认为这说的有些过了。其一,你求贤若渴,广揽人才,善于接纳建议。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了诸侯权利过大的问题;你吸纳董仲叔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然这有不好的一面,导致了文化专制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但是,这加强了国家凝聚力,稳定了政治局面,功不可没;还有很多事例,就不逐一阐述了。其二,作为一个皇帝,一个统治者,会有一些自负,很正常,你站在权力的至高点,周围阿谀奉承的人多了,难免会恃才而骄,会有些固执,切莫说你尊为皇帝,普通人都会固执己见,有一点权利就目中无人的人比比皆是。

第二条,说你好大喜功,因为你和匈奴打仗,打了44年,民生凋敝。我想说的是,古今打仗皆是人民受苦,无论哪朝哪代,绝没有人民因打仗而幸福的。但是,我个人认为,你的做法利大于弊:其一,使用武力才是解决匈奴侵扰边境一劳永逸的方法,如果你沿用一贯的“和亲”政策,这治标不治本,长此以往也会失效,并且大汉的天威何在?其二,你的作战是在具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的情况下,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此时不战更待何时?其三,如果说因为打仗而致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边塞人民苦不堪言,我只能说长痛不如短痛,唯有根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子孙们才能有和平的家园。其四,王立群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我很赞同这个观点,秦始皇首次统一了中国,但是那时秦朝的版图之辽阔远不及汉武帝时期的版图,因为你的军事主张而奠定了中国的辽阔疆域。

第三条,竟然有人说你残酷,这个我就非常不能理解了。在我看来,你是一位宽厚仁爱的帝王。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作为皇帝,这个身份就致使你必须为自己披上一件“冷酷”的外衣,楚霸王项羽就是因为动了感情才万劫不复,坐在这个位置上,感情就会被理解为“妇人之仁”。你爱你的孩子,爱你的大臣,但是因为你是皇帝,所以你必须严厉执法,以震天威。古来帝王皆是如此,杀害自己孩子的例子太多了,这能说明他们残忍么?他们也很无奈,他们无从选择。你也是如此吧,杀窦婴是迫于王太后的压力(王太后因为汉武帝不杀窦婴而绝食),杀主父偃是由于公孙弘一再的谗言,杀淮南王更是因为他本身就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谋反……

也许有人说我在为你诡辩,我只能说,对于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很无奈。我们没有人亲眼证实过,而专家们的解释虽然权威,但是这段历史于我,我更愿意固执相信我所想的。

你在位五十四年,励精图治。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你在秉烛夜读,批阅奏章?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你在与内朝之臣商议大事,焦头烂额?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你愁于国家之事,天下苍生之事,整夜无眠?

你如此的劳累,乃至晚年也在忙碌中度过。你膝下子嗣如此之多,何时又享受过全家一起赏月或者郊游的天伦之乐?

你做了这么多宏伟的事,到了晚年,你不像康熙一样称自己“千古一帝”,也不像乾隆称自己“十全老人”。你写了《轮台罪己诏》并公诸于世,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这“罪己”乃是历史上的首次,有谁能说你不贤明呢?

你的一生,你的一切,断然是不可能用这短短几千字就能说清的。也许我所说的有些偏激,但是没有谁能够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任何人。任何的阐述,都会或多或少的加注自己的感情色彩。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汉武帝(11)

一段历史,在不同的人心中往往会镀上一层不同的色彩。

我经常在想,假如你闻声后世之人通过史书上所记载的你来剖析你的功过长短时,你会是什么表情?

假如你闻声后世之人用“雄才大略”四个字来概括你,你会是什么心情?

我经常在想,假如你能有机会选择你的人生,你会不会只是想做一个平凡而快乐的普通人?

假如你能够不做帝王,你会不会是一个恬澹名利、率性而活的风骚才子?

我经常在想,生在帝王家对于你到底是幸运仍是不幸?

名垂青史予你到底是幸福仍是不幸福?

做天子,或许是良多人梦寐以求的。而你,在万众瞩目下登上无数人垂涎的帝位。没有人问过你愿不愿意,由于你无从选择。你的身上寄予了太多人的但愿,你肩负着太沉重的使命。唯有接受,并且还必需欣然接受,为了这个也许你本不喜欢的“职业”付出终生。

你本不是太子,那时的你,无邪天真,不懂得玩弄权术,更不懂得权力熏心。幼时的你,曾怀揣过良多夸姣而单纯梦想。也许你想要做一个洒脱的人,游历四海;也许你想做一个发明家,以你聪慧与天赋,一定会造出良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也许你想做一个痴情郎,找一个你所爱的女子,执其手与之偕老,也未可知。

可是命运偏偏“眷顾”你。排行第十的你,在经由一系列宫闱角逐、权力争斗后,你的父亲景帝终于废除当时的太子刘荣,而你被推上了太子之位。从一个绝不起眼的刘彘变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刘彻。

史书里有关你的故事就从这立储风波开始了。诸多学者在说起这段故事的时候,我所知道的,大意都是说你很幸运。而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黎民庶民,对于汉王朝,乃至于对于历史,幸运是不问可知的,而对于你自身就不一定了。在这,我并没有完全否定,也没有完全肯定。原因其一,从生死来说,对于生在帝王家的你,假如不能成为至尊的天子,那么随时有被杀的危险,这个看看你的兄弟刘荣就知道了,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被废的太子不如一般的诸侯,只由于对你的地位有威胁,就被人迫使自杀了,而这个迫使他自杀的人是谁,我个人以为(大概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吧),就是他的亲生父亲也是你的亲生父亲——景帝。再如吕后当政的七年里,高祖的八个儿子,就被吕后收拾了4个,还弄死了一个孙子。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你也许能称作幸运吧。但是,做天子也是承担着危险的,不仅有自身性命的危险,还有国家的危险,关于这点,是显而易见的,我就不必多费笔墨了;原因其二,做天子这意味着你的诸多梦想都将成为锦绣的泡影,从此以后,你不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你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活,你身负着巨大的责任,你的一举一动都将被载入史册,为后人传道,你不再能为所欲为,这里会有人说,你是天子,想做什么还不是依你,想杀人就杀人,想娶谁就娶谁,没有人的权力比你更大了,这个说法当然没有错,但是,这只是现象,其本质是,你无论做什么都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民间会有什么立场,大臣们会有什么设法主意等等,你有相对的自由,但不是绝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是你,我对你的众多理解都仅限于预测或者推论,而那些史书,我并非是怀疑它的历史价值,也并非怀疑它的真实性,但我以为,仅仅凭借史书来认知你并不全面,由于史书往往只是从傍观者的眼中记叙了整个事件,并且参杂有记叙者的个人情感在里面,而你的心理流动,你的感触感染,你的设法主意,全是空缺。

你作为一个帝王,很成功地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你是第一个使用年号的天子;你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买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例;你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同一了思惟文化的天子;你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天子;如斯种种,数不胜数,前人备述完整,我就不再多作阐述。

良多人说你刚愎自用专制专中断,好大喜功,甚至有人说你残酷。对于第一条,我以为这说的有些过了。其一,你爱才如命,广揽人才,善于接纳建议。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了诸侯权利过大的问题;你吸纳董仲叔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然这有不好的一面,导致了文化独裁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但是,这加强了国家凝结力,不乱了政治局面,功不可没;还有良多事例,就不一一阐述了。其二,作为一个天子,一个统治者,会有一些自负,很正常,你站在权力的至高点,四周阿谀奉承的人多了,难免会恃才而骄,会有些固执,切莫说你尊为天子,普通人都会固执己见,有一点权利就目中无人的人比比皆是。

第二条,说你好大喜功,由于你和匈奴打仗,打了44年,民生凋敝。我想说的是,古今打仗皆是人民受苦,无论哪朝哪代,绝没有人民因打仗而幸福的。但是,我个人以为,你的做法利大于弊:其一,使用武力才是解决匈奴侵扰边境一劳永逸的方法,假如你沿用一贯的“和亲”政策,这治标不治本,长此以往也会失效,并且大汉的天威何在?其二,你的作战是在具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的情况下,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此时不战更待何时?其三,假如说由于打仗而致使人民糊口水平下降,边塞人民苦不堪言,我只能说长痛不如短痛,唯有根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子孙们才能有和平的家园。其四,王立群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我很赞同这个观点,秦始皇首次同一了中国,但是那时秦朝的版图之辽阔远不及汉武帝时期的版图,由于你的军事主张而奠定了中国的辽阔疆域。

第三条,竟然有人说你残酷,这个我就非常不能理解了。在我看来,你是一位宽厚仁爱的帝王。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收留易了。作为天子,这个身份就致使你必需为自己披上一件“冷酷”的外衣,楚霸王项羽就是由于动了感情才万劫不复,坐在这个位置上,感情就会被理解为“妇人之仁”。你爱你的孩子,爱你的大臣,但是由于你是天子,所以你必需严肃执法,以震天威。古来帝王皆是如斯,杀害自己孩子的例子太多了,这能说明他们残忍么?他们也很无奈,他们无从选择。你也是如斯吧,杀窦婴是迫于王太后的压力(王太后由于汉武帝不杀窦婴而绝食),杀主父偃是因为公孙弘一再的谗言,杀淮南王更是由于他本身就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谋反……

也许有人说我在为你狡辩,我只能说,对于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很无奈。我们没有人亲眼证明过,而专家们的解释固然权势巨子,但是这段历史于我,我更愿意固执相信我所想的。

你在位五十四年,励精图治。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你在秉烛夜读,批阅奏章?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你在与内朝之臣商议大事,焦头烂额?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你愁于国家之事,天下苍生之事,整夜无眠?

你如斯的劳累,乃至晚年也在忙碌中渡过。你膝下子嗣如斯之多,何时又享受过全家一起赏月或者远足的天伦之乐?

你做了这么多雄伟的事,到了晚年,你不像康熙一样称自己“千古一帝”,也不像乾隆称自己“十全白叟”。你写了《轮台罪己诏》并公诸于世,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这“罪己”乃是历史上的首次,有谁能说你不贤明呢?

你的一生,你的一切,决然毅然是不可能用这短短几千字就能说清的。也许我所说的有些偏激,但是没有谁能够用单一的尺度评价任何人。任何的阐述,都会或多或少的加注自己的感情色彩。

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今朝。


汉武帝(12)

在一个周末里,我买回了一本八百多页的历史小说——《汉武帝》。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想必这首《沁园春.雪》大家都听过,而“秦皇汉武”里的“汉武”就是此书的主角。而这位汉武帝究竟有什么能耐,可以跟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嬴政并列呢? 汉武帝原名刘彘 ,“彘 ”是猪的意思,据说是因为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被高祖托梦,说此名字好养活,直到七八岁时才改名为“彻”,意思为“明彻过人”。而小刘彻在母亲王皇后的帮助下以第十子的位置入主东宫,成为太子。在登基之后,重用东方朔.主父偃.司马相如.董仲舒等一班文臣,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让儒家永垂不朽;施行“推恩制”,大大地削弱诸候王的势力,加强中央政权;又提拔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一拨智勇双全的大将,两征大宛,讨伐匈奴,使大汉疆域无限扩张。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好色.固执等缺点也使汉武帝后悔不已,巫蛊之祸,使大汉宫廷多了一层恐怖的面纱;两去泰山,空费钱粮无数;两征大宛,只为一匹汉血宝马?而汉武帝在错误中成长,他还会跌倒吗?在晚年,武帝回顾一生,发现因自己而死的人太多了!自己犯下的错误也太多了!而这位汉武帝,又开创了一个历史先河——皇帝写检讨,罪已诏,是虚伪的表演?还是真心的忏悔?毫无疑问,他改了,他真的省悟了!好在之后的.汉宣帝没有步他的后尘,开创了汉自文景之治以来的又一个盛世——宣昭之治。这里面有宣帝.昭帝自己的勤奋和英明,难道就没有汉武帝苦心教导,择臣托孤的功劳?毫无疑问:一定有! 早年的勤奋,努力;中年的固执,刚愎;晚年的省悟,忏悔,筑造了这么一个集万千性格于一身,开创大汉盛世的汉武帝——刘彻!也许是先天注定,也许是后天勤奋,种种的机缘巧合筑造了这么一个名传千古的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13)

评说汉武帝

征和二年,汉武帝晚年的一场“巫蛊之祸”使他永远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太子刘据。三年后,这位伟大的皇帝最终带着遗憾而去。煌煌大汉,铁马金戈,红粉过客,江山几何。汉武帝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已尘埃落定。有人说他穷兵黩武,有人说他好大喜功,有人说他雄才大略,有人说他暴虐无道。可谓誉之者众多,毁之者亦多。那么,汉武帝的一生到底给后世带来了什么,我们又应该怀着怎样的一种历史眼光评论他的功过呢?看了《王力群读史记》,让我又有了一番新体会。   汉武帝的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保境安民,勇击匈奴,奠定疆域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但秦朝的版图辽阔,只不过相当于武帝在位时的二分之一。十七岁的汉武帝血气方刚,面对匈奴人的嚣张气焰,他没有像文帝、景帝时期那样忍气吞声,他决不能容忍祖辈“和亲外交”的政策。建元二年,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年轻的.他竟有如此长远的眼光,后世君王谁人能比?此后,汉武帝对匈奴用兵44年,每一次重要战役,都是他一人操办部署,如此大事之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武帝军事才能非同一般。他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   二.千古文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统江山易,聚拢人心难。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是后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思想,影响中国文化一千多年。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因为汉武帝开创了“读儒书,做儒生,用儒术”的先河。在这之前,国家采用的都是军爵人才制度——这难免生出许多弊端。到了武帝时期,兴办太学,设立举贤制度,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更为之后的“科举制”奠定了基础。他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的皇帝。   三.举贤,用贤,纳贤   武帝时期,人才辈出。军事奇才卫青、霍去病,老将李广,直臣汲黯,史学家司马迁,酷吏张汤,弄臣东方朔、司马相如......人才归人才,总得遇上明眼的伯乐,才能各显神通。正是因为汉武帝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举贤,用贤,纳贤,才能使大汉朝日益强大。所谓明君惜直臣,便是如此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汉武帝的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古来征战几人回?”常年与匈奴作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自古以来,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以汉朝为例,军事消耗包括军粮、军饷、武器装备消耗、医疗、赏赐……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从何而来?自然是拿百姓的血汗换来。汉武帝为了取悦宠妃李夫人,命其哥哥李广利出一次无足轻重的征,好封个候。结果损失惨重。这更是弃天下百姓于不顾。史记记载,由于对匈作战导致中原人口减半,可见百姓遭到何等痛苦。   二.信鬼迷神,晚年巫蛊,秧及百姓,死伤数万   征和元年,汉武帝听信奸臣江充谗言,发动巫蛊之祸。从朝廷重臣,到后宫嫔妃,从平民百姓,到当朝太子,两万余人无一幸免。这一切,都只是因为汉武帝的无知,恐慌,残酷,无情。如此大的一场流血惨案,恐怕只有秦始皇才能及得上。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评判毫不留情:“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巫蛊冤案,更让他痛失爱子。武帝一世英明,却在晚年犯下滔天罪行,落得个凄凉下场。   然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征和四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承认:自己给百姓带来痛苦,从此不在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明自己的悔意,更为爱子刘据建望思台,以表哀悼。这便是有名的《轮台罪己诏》。此后,君王便一一效仿,良好的统治风气从此而生。   敢于罪己,放下天子的身段,置自己于后世褒贬舆论之中,痛思悔过,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在今天,我们普通人犯了过错尚且不好意思承认,而汉武帝却能诚心改过。在临终前的短短几年,汉武帝彻底改变自己执政近五十年的方针,发展生产,爱民如子,实在难得!   由此,我们无法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任何人。因为人性本就复杂,更何况封建帝王!我们能做的,就是永远记住他——汉武帝,记住他英雄传奇的一生,用历史的眼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汉武帝(14)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汉武帝简介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汉武大帝是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到87年),是唐朝第七个皇帝,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刘邦的曾孙。

此人性情豪放,文武双全,把匈奴打得不敢侵犯!雄才大略,使得汉朝成为那时候最强盛的国家。西汉最有名的帝国,罗马帝国都不敢侵犯。

刘彻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七岁,12岁当皇帝,在位54年之久!继位之初,刘彻就巩固了自己的皇权地位:大批的赋税都减轻了,使得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同时他还继承了父亲汉景帝的谋略。

他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年号的皇帝。汉武帝葬于茂陵,庙号世宗。

我觉得汉武帝真是一代明君,给人们做了那么多好事!

妈妈后记:了解历史小知识!


汉武帝(15)

桃园中心小学 卜 凡

辅导老师 问玉清

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史记》,但由于篇幅太长,我先读了汉武帝篇,读完之后,我有一些感想:我先说说汉武帝生命里发生的一些事吧.

在武帝继位前,他排行第九,是不可能当上皇帝的,但是汉景帝却偏偏看上了他,就为他扫清障碍,帮助他成为了一个平安太子,武帝就这样才登上皇帝的宝座.

武帝期间,有一个叫江充的小人得到了武帝的宠爱,而丞相却三翻两次上奏章,让武帝杀掉江充,结果把武帝惹怒了,把丞相杀了.还发现了巫蛊,这就为后来的巫蛊事件埋下了伏笔.武帝是一个迷信的人,发现了巫蛊,武帝就认为有人诅咒他死,于是大发雷霆,灭了丞相九族才停止.但那个小人江充,想尽可能除掉一切与他为敌的人.就对武帝说:"宫里宫外可能也有巫蛊,扩大搜索比较好."武帝觉得有理,就扩大范围,结果查得连皇后和太子的床都没法放了.

巫蛊是查不清的,只要看见就是杀无赦.所以杀了几万人,后来,居然太子也有巫蛊,太子当然不想被杀,就准备出走.恰好武帝生病了,命江充找太子来,但江充想杀太子,就说太子谋反,结果太子真得被逼反了,最后太子被杀了,但临死前他用兵把江充杀了.

太子死后,有一个叫田千秋的小官,他的任务是看管高祖刘邦陵园,他给武帝上了一道奏章,写道:"儿子玩了一下父亲的`兵,打一顿屁股就算了.儿子杀错了一个人,这也不算什么大罪(本文是针对太子).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个白胡子老头托梦讲给我的."这句话说得十分巧妙,田千秋是一个看管刘邦陵园的官,白胡子老头自然是指高祖刘邦了,刘邦的话,武帝能不听吗 武帝果然封田千秋为丞相,并十分感激田千秋,后来,武帝来到轮台,写下了罪己诏,这就是有名的"轮台罪己诏".回来的时候,武帝又得了一个儿子,就是钩弋夫人生了一个男孩儿,取名刘弗陵.当时离武帝之死只剩八年了,武帝开始考虑立谁为太子了,所有人选,接连淘汰,只有刘弗陵,当时立了8岁的刘费陵为太子,但太后仅26岁,就有可能出现女人参政,发生内乱.于是武帝临死前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

从这可以看出汉武帝是一个冷酷而又长谋略的人.我们既要学汉武帝的优点,又要避免汉武帝的缺点,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既要做一个情感丰富,长谋远略,也要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不给坏人留一点情面,不让好人受一点委屈,做到公正无私,让坏人闻风丧胆,让好人拍掌称赞.

想要这样,我们就要从小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让黑暗的种子发芽,要让光明的小苗茁壮成长!


汉武帝(16)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虽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他土地的辽阔却不及汉武帝时期的 1/2;武帝废除了“和亲外交”的政策,他持久的雄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征服,去开拓。十七岁的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各国希望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它的生存空间。小小年纪竟有这般眼光,历朝历代有谁能比?在44 年中他一直在与匈作战:“河南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成了对匈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汉武帝是一个才华横益、文涛武略、有勇有谋的皇帝,再加上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李广 ……相助,可称之如虎添翼。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他设立了五经博士,为儒家学派打下了基础。武帝刚刚即位时就下诏“海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这时浮出水面, 武帝颇为赞赏很粲然。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已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武帝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失去了自己的长子,他后悔不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想到他即位以来长年征战,劳民伤财;轻信小人,力求长生;杀伐任性,亡涂无辜……于是下诏书。这份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罪己诏“他首开先河,知错能改,爱憎分明让我们一窥一代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对汉武帝时期梦绕神牵,当看完有关他的那些故事时,心潮澎湃。我佩服武帝的才干;我痛恨小人江充的老奸巨滑;我气愤武帝的武断与固执;我同情太子的身不由己;我担心太子的孩子无依无靠;我更是惋惜刘据的自刎身亡……汉武帝是一个多面性且富有争议的皇帝,他聪明机智却抵不过江充的句句谗言;他洞察秋毫却看不见朝廷后宫的钩心斗角;他文涛武略却陷进别人栽赃诬陷的圈套。正是他的偏听偏信,导致了太子刘据的自杀,导致了抗匈名将卫青的长子长平侯身亡;导致了战功卓越的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满门抄斩;导致了他两个女儿的双双死亡……一庄庄血案,这是哪一位“伟人”造就的呢?是江充,是江充这个卑鄙的小人。

当汉武帝听闻这些事时,虽然意欲崩溃,但他并未停下他杀人的血手,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残害千百人的生命。每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时,全身总感觉有一股莫名的寒气涌遍全身。这些场景总是时不时地溜到我的脑海之中,让我内心不得平静,它像海中那一股股的小浪花,浪虽不大但有着一定的冲击力。有一股冲动,有一种想法,如果我来到了武帝朝,做到了刑部尚书,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充千刀万剐,打入十八层地狱。 不过有时我静下心来思考时,却发现我错了,汉武帝如果从根本上就相信他的儿子是清白的,那么他便会对江充的搀言置之不理,但事实恰恰相反。我认为江充只不过是一杆枪,而掌握这杆枪的真正人物却是汉武帝。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帝又为何要杀太子呢?原因只有一个——太子失宠。太子刘据和武帝判若两人:一、性格不同:太子书生意气,武帝一身霸气;二、政见不和:太子仁义派,武帝铁血派,太子始终反对向各国用兵,厌恶酷刑酷吏,而他的父皇在位54 年,其中与各国用兵长达44 年;三、太子不懂权术:汉武帝刘彻能当上皇帝,后宫五个女人的斗争是多么激烈,他能学会多少东西,而刘据从小养尊处优,从为见过钩心斗角,7 岁立为太子,随心所欲,在政见上和父皇对着干,这让武帝颇为恼火。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嫌其才能少,不类己。”当年汉高祖皇帝刘邦就是因为刘盈“不类己”所以准备废太子,但由于吕后在朝中的势力,心愿终为变成决定。现在刘据也被贴上了“不类己”的标签,但卫子夫在朝中毫无势力,太子危险了。

史实证明,最终致使太子刘据死亡的是巫蛊之祸。武帝晚年疑神疑鬼,巫蛊之祸就是这时瞬然爆发的。这似乎是历代皇帝的并发症,他们为何如此深信不疑?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 1—历史记录: 在一些史书上记载着一些在故事,如:周文王遇西王母;楚王遇乌山神女……给人造成误解。 2—自然现象:在那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有些自然现象世人无法用当时的科学方法来解释。比如看见海市蜃楼以为是神仙住的地方;出现了日食,认为上天在惩罚自己,在武帝朝的许多丞相就是因为它而死。(我们现在知道是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一般 18 多年才会遇到一个。) 3—众人复议: 由于帝王相信,所以奸人投其所好,为了获取圣心,编造了一个又一个逼真,荒唐的谎言,帝王耳濡目染,信以为真。 4—自负: 身为国君要处理好很多事,尤其是战事,武帝认为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只有自己才行,要统治好国家,只有自己才能完成,对自己的太子都太不放心,认为他们才学不够,治理不好国家,怕他们会给自己丢脸。 5—自私:古时候的帝王都很贪心,总是想让自己长生不老,永保青春,独自享受荣华富贵。 当可怕的巫蛊瞬然爆发时,刘据被他的亲生父亲逼死,这个结果在历史上来说并不少见。因为争权夺势,觊觎皇位,兄弟手足相残,父子顷刻反目。巫蛊其实只是一根导火线,在武帝时期,置放它的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江充,触到它的最大受害者是太子刘据,最大受益人是皇六子刘弗陵,因为巫蛊使刘据无法判断父亲还是否相信自己,万般无奈之下,发生了兵变但被武帝一举平息,之后,次子刘弗陵顺利登上了太子的宝座。但武帝的这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汉朝的灭亡,俗话说国赖长君,如果武帝在天有灵,如果他看到了三分天下 ,会有什么想法?我不知道没有这场巫蛊,刘据登上了皇位,天下又将如何?但我知道,威震四海,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千秋之后,堂堂大汉王朝的运势逐渐走了下坡路,“国富民强”成了可欲而不可及的词,“民不聊生”成了它的替代词 巫蛊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使一个朝代灭亡!我十分同情刘据为他感到惋惜,伴君如伴虎说得真不错!以前我总是羡慕皇宫中山珍海味,锦衣玉食的日子,可现在我恍然大悟,即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有身不由己,也有无可奈何,古往今来政治斗争总是相当残酷的。

汉武帝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有明君的风范,又有昏君的残酷,每次读他都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