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汇集3篇)
缘来如此
2024-01-08 00:10:07
六年级
记叙文

一鼓作气(1)

“不会的题目要先问懂再回家。”班主任重点强调的这句话一直在耳边徘徊,但我仍旧不敢迈出那一步。“这次一定要把这道题拿回去问老师,点一点地把它弄懂。”我暗自在心里下定了决心。

但是当我要从抽屉里拿出草稿纸时,看见周围的同学们都已经在写家作,想起自己每天作业都写到很晚,内心就有点犹豫。如果我先把这道题弄懂,就会占据我写家作的时间,想起昨晚死撑着写作业的情景,我把草稿本塞回去,赶紧拿出家作奋笔疾书。正写到第13题,竟然是与那题同一类型的题目,真是是祸躲不过啊。“订正永远比做新题重要。”班主任的话又突然在脑海中浮现给我敲了警钟。我放下了黑笔,拿出了放在一旁还未订正的试卷。抬头看了看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她也正在认真地做题目。眼光扫到讲座上的那根教棒,曾经它被愤怒地甩在了讲桌上的声音让我毛骨悚然。老师那凶神恶煞的表情让我低下头,还是不要去问自己慢慢想吧!用红笔在草稿一点一点地把自己地思路写了下来,一遍又一遍,为什么算出来的结果每次都和正确答案不一样呢!在我苦恼的时候,班长走到了讲台上去提问了。

班主任一直提醒我们“学习不如别人就应该更努力,勤能补拙。”成绩优异的班长都有不懂的题目,而我就应该时时刻刻围在老师身边问问题。最后我鼓起勇气拿着试卷草稿纸和红笔迈出了那一步。我把自己写在草稿纸上的思路给老师看,老师十分专注的看着我写的过程,用红笔圈出了上面的错误之处。她仔仔细细地分析了我的错误,那缓和的语气似乎从未听见过。我终于把这道题弄懂了,感觉一身轻松。

下一次我毫不犹豫地去问老师问题。不必畏惧勇敢地迈出那一步。生活不仅仅只是由问问题这样简单地事构成,还有许多事等着我们去解决,每一件事都要下定决心一鼓作气地迈出那一步,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一鼓作气(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读完这篇文章,这句名言便似浪在我脑海中翻滚,形成一股知识的漩涡。我也从中明白了许多,认识了许多。

在春秋时期,战争不断。这个故事也便在齐鲁之战中隐隐的浮现出来。那时鲁国势不力敌,可谓小巫见大巫,便亲自血战。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曹刿出现了。他机智聪明,待齐军三鼓之后出击,打得齐军措手不及,落花流水,他的水平也由此可见一斑了。

只有把握好时机,待敌军松懈之时用旺盛的军队迎战必将获取胜利。这是我读完之后的感受。

然而我不仅明白了,而且知道了其中蕴含的奥秘。如同我们写作业一样,一个写了近一个小时的作业的人,与一个刚写作业的人,哪个效率会更高呢?当然是刚写作业之人。一番分析后,你是不是也明白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劳逸结合,并要学会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用最少的精力换取最丰富的收获,把握好时机,这将决定你是否走向成功。


一鼓作气(3)

最近,我学了一句格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指的是作战是要靠勇气的。整句话的意思是: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现在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说明做事应该一气呵成的道理。

看到这句格言,我就想到了几次在学校里看书的经历。一次下课,我在老师刚喊完下课就开始看书了。那本书里的故事情节奇峰迭起,文字简练,但又很形象。当刚刚进入状态,聚精会神地看时,耳边传来了叮铃铃的上课铃声,我只好把书塞进抽屉。当再次下课时,我居然忘了自己看到第几章节了。我只好整本书地找那个下课还没看完的故事,找了四分钟左右才找到!当找到后没多久,老师叫我订正作业,于是我又去忙活订正去了。当我订正完作业后只剩三四分钟了,我想那剩下的时间继续看,却觉得没有心思再看了。我还夹了支笔在里面,以免再次忘记。

其实,我应该在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看,用整时间来一气呵成地看书。要不然很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