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老师(集锦7篇)
魄何依独坚
2024-04-11 00:55:41
其它
其它

爱心老师(1)

今天下午放学后,我闲着没事,就到好朋友家里去玩。玩着玩着,我突然在墙边发现了一本书,书名叫《爱心故事》。我立刻拿起来,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其中有一篇故事,叫《爱心老师》,深深地打动了我。

故事讲的是依偎支援贫困山区的老师,一直用自己微博的力量资助一个贫苦的小女孩。她的朋友曾困惑地文:“你能资助小女孩多少年?”这位老师回答:“我不知道自己能资助她多少年,也许明年我就支付不起她的学费了。”朋友听了,更加困惑地说:“既然这样,你何必还要做资助她的傻事呢?就算你有能力资助她上完小学,难道还可以让她读完中学吗?她最后不还是依旧失学,回家种地,回到原来的样子吗?“那位老师坚定地回答:”我没有想这么多,只想要让这个小女孩的童年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书包、铅笔盒和课本。虽然以我的力量不能改变她的一生,但是我至少能改变她的一天。这一天的学校生活可能会成为她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位老师的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懂得了真正的资助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爱心倾注的多少。哪怕是一支小小的蜡烛发出的光辉,也可以照亮别人的一生。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个孩子,但是我也要向那位老师学习,尽力去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爱心老师(2)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篇一】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所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深深地感动了我,为李镇西老师那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书中的三大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的爱心,二是他的做有思想的教师,三是他的对教育的反思。

李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他爱得真实,爱得彻底,爱得伟大。

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对李镇西的评价。读罢此书,我感觉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涤,掩卷深思,李镇西老师演绎的对教育和学生的挚爱背后是依靠他的教育思想做支撑,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所以,我觉得我们学李镇西,最重要的是学他做有思想的教师。李老师说:当教师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说自己的话。这句简短的话语,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的反思。要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思想必须经过认真学习,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多向名家和大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总结。

我们向教育家学习,不光要学习教育名家的理论和思想,还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总结的毅力。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这份艰辛地付出才有了今天这份丰厚的回报。反思我自己,与李镇西老师相比,真感到汗颜!大师的成长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往往都经历过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彷徨,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苦的学习积淀过程。与其天天盼机遇的垂青、幻想一鸣惊人,不如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和反思总结。如果我们还想进步,如果我们还不甘沦落为可悲的教书匠,那就让我们快快行动吧!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篇二】

利用暑假,我认认真真地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他字里行间充满的,都是对学生的爱,是对教育的深入的思考,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学习。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又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班主任。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教育的最佳时机与途径,并时时对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和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理性的思考。李镇西老师是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提高,从实践中发展。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我都有很大的触动。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大爱的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篇三】

近日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李镇西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朴素的而执着的教育情怀、高尚的人格魅力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李老师对教育故事的叙述行云流水、自然真切,浓浓的师生情包蕴在字里行间。从饱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窥见了李振李老师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一个爱字。读这本书,最为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牵挂及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李老师用真情和学生沟通,一颗真诚的心感染者无数颗幼小的心,向善、向美地成长。高考落榜的宁玮到外地打工,她同李镇西老师的书信让我一次次泪眼模糊,李老师对宁玮的牵挂也牵动了我的心,我在心底里呼唤愿好人一生平安。李老师不仅关心呵护自己的学生,对于素不相识的中学生杨守丰、闻晓春等也倾注了浓浓的师爱。读到杨守丰顽强地学习拼搏,但最终被病魔夺走了年轻的生命时,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愫泪水潸然而下,我不知道是杨守丰坚强的精神感动了我还是李老师那温婉真情的表述感染了我。读《爱心与教育》心情五味杂陈,有喜、有悲、有笑、有泪。《爱心与教育》全文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一则则真实感人的教育案例凝聚着李老师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对教育现象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合上这本书,诸多的内容和细节都记不清了,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已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中。

开卷有益,读教育著作不仅仅是为了感动,更多的是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读完《爱心与教育》对我最大帮助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到了一句受益终生的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第一次读到这一句话是在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那一刻,我惊羡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不仅是一句承诺,而且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是一种宽广的胸怀。这一句话太精彩了!我决心以此句话为导向,引导我班的孩子慢慢学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思想,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竭尽全力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果人人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二、李镇西老师教会我包容问题学生,之前,对于问题学生心生厌恶,在情感上很难理解他们。当他们做错了事情,经常采取训斥与批评的方式,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感受。从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我发现了自己曾经的冷漠,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感情基调是讨厌、是恨,那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教育。如果能像李老师一样从根本上去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去倾听问题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犯错误的几率一定会逐渐减少的。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只喜欢优秀的学生,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掘强、有毛病、有缺点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去关心、去帮助的。

李镇西老师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快乐前行,我向往那盏明灯。


爱心老师(3)

爱在一点一滴处
从老师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并用这份无私的爱滋润着身边的人。2007年,她的孩子才上二年级。一天孩子回来说要给学校一位得了白血病的小姐姐捐出自己仅有的100元的压岁钱。那时她家刚刚买了新楼,每个月都要从工资中拿出一大笔偿还房贷,生活极为拮据,但从老师却深深为儿子的爱心而高兴。她当即夸奖了儿子,并支持他这样做了。记得当时她儿子的捐款是全班最多的,每每说起此事,从老师都是一脸的骄傲。
2009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时候,从老师在班里组织了纪念活动,把自己写的长诗《生命之花——“5?12”周年祭》读给自己的学生们听,很多孩子流泪了。她告诉孩子们,有些日子是不能忘记的,孩子们在这动情的诗歌中懂得了对于生命的尊重!
2010年,玉树地震,从老师为在人民广场举行的大型募捐活动创作了一首抒情长诗《让我拉起你的手》。那天由于必须去滨州查病,从老师不在现场,改由她的两位同事现场朗诵,驻足聆听的群众热血澎湃,纷纷解囊,场面十分感人。
好儿媳好母亲
从老师说,一个女教师的美,首先来自于对家庭的眷顾与对子女的教育。2009年秋天,开学不到半个学期的时候,从老师的公公查出了食道癌。当她放学回家,听到这个噩耗时,不禁“哇”地痛哭失声了,她为老人深感难过。她和爱人立即联系为老人治疗。当时,她们家经济拮据,两个孩子一个三岁一个八岁,新买的楼房的债务还没有还清。她和全家人商量了一下,三四天后就为老人做了手术,还亲自在为老人借了两万元钱做手术,至今还要由每月的工资中扣除500元以偿还。术后的休养滋补,之后的放疗化疗,她和家人都悉心面对。术后第二年,老人的病情有了反复,她就把两个老人都接到身边以便更好地照料病人,老人从初春住到临近冬天。在老人去世前的那个早春,病情加重了,她和爱人又把老人家接到无棣,一直住到了临终前去医院。就这样,被医生判定为最多还能活一年多的老人,在她和家人的竭力治疗悉心照顾下,活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虽然老人离去的真的太早了一些,带给了她和家人无尽的哀伤,但是聊以自慰的是,她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老人得病期间,从老师的爱人的压力很大,常常失眠,她就尽力宽慰他,并把照管两个孩子的学习的责任以及生活上的家务等压力更多地承担起来。
在这三年里,每逢老人需要去住院,从老师就得独自带孩子。大儿子上三年级,为了他能写好作文,从老师除了给他买书督促他读书之外,还和他一起写日记,16K的日记本,孩子写半页从老师就写另外的半页,这样坚持了一年的时间,她孩子的作文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还在本校校刊上发表了习作。那时,小儿子上幼儿园,从老师也只能独自接送他,有时为了能够不耽误学校的工作,就委托别人代为接一接或送一送。回家后,还要照顾两个孩子的衣食以及学习,对此从老师已经学会了从容面对。
对于此事,知道的人,很多都夸她。而她却很淡然,认为这些都是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人应该做的,出自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自觉,其实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讲。她说:每个人当面对癌症以及死亡这样的大事的时候,才知道对于生命的敬畏是对于一个人多大的精神洗礼,它能让一个人的内在更美。


爱心老师(4)

六(3)班的教室里欢歌笑语,温暖如春。原来这一天是潘宇秀老师生日,六(3)班的50位孩子们悄悄地商量要给亲爱的班主任潘宇秀老师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同时也邀请了学校的纪奕纬副校长、英语老师李锦玲和两位实习老师一起参加这个生日party

这天上午,当潘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整个教室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全班同学齐声说“祝潘老师生日快乐!越来越漂亮!”潘老师满怀感激的走上讲台,一位同学上前来为亲爱的潘老师端上一杯暖暖的咖啡,另一位女同学向老师献上一张签有全班同学名字的心形贺卡说:“潘老师生日快乐!我们爱你!”班长陈漫代表全班同学打开了生日蛋糕的包装,几位同学点燃生日蜡烛,学生们唱起了温馨的生日快乐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潘老师很高兴,在同学的歌声中即兴用电子琴弹奏《生日快乐》歌,为孩子们伴奏。随后,眼里带着感动泪花的潘老师开始切蛋糕,把蛋糕分给每位孩子。孩子们可不想放过与潘老师亲近的机会,他们一个个都坏坏的往老师脸上涂奶油,潘老师也笑逐颜开地任由孩子们尽情嘻闹。孩子们用这种方式,来回报老师对他们六年来的教育之恩,在这欢乐声中,潘老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爱心老师(5)

就快要毕业了!我在这七年的小学生活中体会有苦、有甜、有酸……。可是,在我这七年的小学生活中,老师在我心中又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呢?

在我的记忆中王健老师一直都是个非常有爱心的老师。这不是因为老师美丽的外貌,也不是因为“老师”这个称号的光荣,而是老师用她那颗富有关爱的心感染了我。

记得在一次考试中,班里的一位同学成绩不及格,王老师非常生气,气得不是因为分数太低,气得也不是他太笨,而是因为他根本不学!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他教育。每次上课提问都会问他:“这个问题会不会?”。每一次考试都很注意他的成绩是否有所提高。就这样,在王老师不断的关心帮助下,他成绩快速提高。

有人会说,这是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而我不这样认为,老师的责任是教好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如果是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只会更关注上等生,而对中、下等生只是抱着“我已经教他了,他不会我也没办法”的态度。我认为这就是“爱心老师”和“偏心老师”的差别。

假如说,母亲是一朵花,我就是一粒种子,而“爱心老师”就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呵护着一个个稚嫩的生命……我真希望这一刻永存!这样我就可以抓住它,把它放在我的“心底……。

七年的生活转眼过去了,七年中我学会了写字、读书、做人……,这七年中寻找的“爱心老师”在最后一刻被我的到了。


爱心老师(6)

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感受是崇敬,李老师的教育智慧、爱心令我折服。

李镇西老师教育智慧令我折服。读《爱心与教育》,常常被李老师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折服。他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他独到的一套。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教师也有有权发泄他的愤怒,任何一个有涵养的、受过教育的人也在所难免)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他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所有这些都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表现。他的这些做法,时时处处体现了一个名师的高明,他总是以自己特别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来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爱的真挚令我折服。李老师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相比于李镇西老师,想想自己,真是惭愧。在对爱学生的理解和做法上,尤其是在转化“后进生”上,自己是多么的肤浅和渺小。读了这些书后,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我努力这样做:首先,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生气有害健康,也解决不了问题!”其次,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和学生交流犯错的原因,换个角度把自己当做孩子;想想自己小时侯的犯错经历和当时的感受。最后,在学生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再趁热打铁真诚、耐心地和他制定改错目标。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得有细心与耐心的技巧:

“你今天的态度很真诚,我非常感动,如果你能让我看到实际行动,我一定要在全班表扬你!”

“以后,你觉得自己该怎样做,才不辜负老师对你的信任呢?”

“那我们一言为定!如果你有时忘记了,需不需要我提醒呢?”

经过这样细致耐心的沟通与交流,孩子们确实变化很大,进步了,自信了。这些都是智慧与爱心浇灌。


爱心老师(7)

一次课堂上,老师对我们说:“我今天跟同学们讲一件事情,我先问同学一下,你们家里有本子,有笔,有旧衣服吗?”

同学们回答道:“有啊。”

钱老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从来都是丰衣足食,你们知不知道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生活十分艰苦?你们愿意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去这些本子,笔,旧衣服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

钱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月,下个月带来捐的物品。一个月后钱老师亲手将收集来的物品分类打包,带到邮局寄送给山区小朋友。通过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物品一事,我感受到了钱老师的爱心。

钱老师不仅有爱心,还十分爱护同学。吃饭时,钱老师都会让我们将餐盘里的饭菜吃完,确保我们吃饱。发水果时,钱老师会确保我们都发到了水果,水果是好的,干净的。

钱老师教我们十分仔细,钱老师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会被留下来,所以许多同学有不满情绪。但是不满过后,同学们渐渐懂得了钱老师的良苦用心。钱老师这么做是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够扎实地学好各项知识。

钱老师,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培育者我们。钱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钱老师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的一切。我们应感悟师恩,以自己最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