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规则(优选17篇)
晨曦骄阳
2024-01-11 01:15:25
其它
其它

道德和规则(1)

那天上午,我和崇晓阳约定一起去买练习册,因为他在辅导班吃饭的原因,所以我们就把集合时间定到了十二点半,集合地点就在剧院旁边的一个炸棒棒鸡店的门前。

中午,因为有约定,所以我到家后盛了一碗饭,就做到桌子前大口大口地吃,看我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就好像一只好几个月没吃肉的狼捉住了一只小肥羊似的一会儿就吃完了

吃过饭之后,我抬头一看表,刚好十二点半,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到棒棒鸡店门口,我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见崇晓阳的身影,我就狠下心来,先去买了一套,等他来了再和他去买他的。

我买完回来,见小崇(崇晓阳)已经来了,我们就准备再去一次书店。就在这时,一个男孩跑了过来,我一看,原来是小汪(汪起凡)了。我高兴叫道:“小王过来,我们要去买练习册,你呢?”“我也是,”小汪答道“那一套几块?”“五十七块二。”小崇流利地答道。

我们三人同行,大步流星地向书店走去。到了书店,小汪把口袋里的钱炫富似得撒在桌子上,用大人沉稳的语气问:“一套书几块钱?”“五十七块二。”售货员答道。小汪检出了五十八块钱递给了售货员,还豪气的说:“那钱不用找了。”售货员并没有点清钱数,以为小王给了六十元,就硬塞给小王两块八,小王拿着钱,心满意足的走了。

走在路上,我总觉着这件事有什么蹊跷。这时,小崇问:“汪起凡,你还有几块?”“来的时候拿了六十,现在还剩四块八。”四块八,我不禁想到,一套书五十七块二,他支付了五十八元,售货员却找给他两块八,也就是多找了两块钱。我郑重其事的对汪起凡说:“汪起凡,你买书支付了五十八,售货员却找给你两块八,也就是多找了两块钱。”汪起凡一听,脸上立即露出一种小人得志的笑容。“就是呀,你快去把钱换个人家吧。”小崇说。汪起凡脸上仍挂着那种笑,我知道钱一定在他手里,可是他却骗我们没有。最后,我还是在他身上搜出了那两块八。我和小崇都说:“没想到我朋友竟是这种人,我们今天可算是看透你了。”因为这件事,汪起凡的形象在我心中一下子毁灭了。因为我不敢相信这件事的事实,就愤愤不平地说;“汪起凡,如果你不把钱换回去的话,我就要把这件事昭——告——天——下!”

唉!汪起凡,因为他不遵守道德规则,所以他的形象也毁灭在我心里了。

规则为什么美?因为人性之美;人性为什么美?因为心灵之美;心灵为什么美?因为道德之美。道德既是根本,如果不遵守道德规则,那么你这个人,就彻底失败了!

六年级:张凯通


道德和规则(2)

俗话说得好“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所谓的规则就是“顺者昌,逆者亡”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能遵守这样的规则世界即将变成有规则地大家庭。想到这我就想起一件永远都抹不去地事。

在一个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语数190的成绩,父母为了鼓励我都奖励了我。妈妈奖励了我一顿丰盛的晚餐,爸爸奖励了我100元钱,让我自行处理。我拿着奖励来 到了小吃店,拿起菜单就点,点完后我来到收银台交钱,因为那人太多,在阿姨找钱时就多给了10元钱,我当没有数钱,所以没有发现阿姨多找了,我回到家时天 已经半黑了,突然我发现阿姨多给了我10元钱。我心里发出一个声音:阿姨也不知道多给我找了10元钱,还回去还不如自己用了呢!现在天也黑了。又有一个声 音传了出来:不行!做人要有道德。如果是你你丢失了10元钱,有道德的人一定会还回来的,一定要坚持这个规则。听后我决定把钱还回去,这样世界又多了一份 “道德规则”,我立刻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那个小吃店,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把钱还给了阿姨。

当时阿姨还夸我是一个讲道德、会遵守道德规则的人呢!回家后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就连隔壁老奶奶家的小狗见了我都叫,像是在和我问好,夸奖我呢!我顿时感到我的心情很好。

在道德规则的面前人人都要做到遵守它,有了它人与车会各行其道才会安全有序,不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它人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他是多重要的啊!遵守它、运用它、关注他。


道德和规则(3)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道德就是人们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与此相反,西方国家却用规则作为人们与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历史的列车运转到了今日,我认为,应让道德与规则并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都是以道德着称的文明国度。古时的“君子不乘人之危”“君子不夺他人之爱”和今天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都是很好的道德信条,正因如此,中国才被称为礼仪之邦。西方文明虽不及中国文明博大精深,但其规则意识则为世人所褒扬。有些西方国家在建国之初,就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定和许多法律规则,西方人也形成了浓厚的遵守法规的氛围。

一次,几名中国学生到加拿大体验生活。当他们同加拿大同学一起去餐厅吃饭时,中国学生看到学生打饭窗口前拍着长长的队伍,而教师打饭窗口前却空无一人。于是,他们很快跑到了教师打饭窗口前,早早的盛到了饭,而加拿大学生却仍排着队等待。有人问加拿大学生为什么不到教室窗口盛饭,加拿大学生说是学校校规有规定,学生不能到教室窗口去打饭。在他们看来,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没有规则就没有道德。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几十万,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书,不得外借,若违反规定,一律开除。一名学生曾偷偷把一本书偷偷带出了图书馆。后来一场大火把图书馆的藏书都烧毁了,那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书本是唯一的幸存品,于是他把它交给了学校。学校非常感谢他,接受了书本,却把他开除了。因为他违反了校规。他们大规则看得高于一切,违反了校规就是失去了道德。

由此看来,我们在保留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同时,还要接受西方文明的规则意识。其实,在现实社会中,道德与规则是紧密相联的。如果说规则是人的骨骼,那么道德就是血和肉,这二者合一才能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没有规则的社会,将十分混乱;没有道德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整个社会将失去安全感。道德与规则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道德,才会遵守规则;遵守了规则,才会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让道德与规则并行吧!


道德和规则(4)

俗话说得好“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所谓的规则就是“顺者昌,逆者亡”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能遵守这样的规则世界即将变成有规则地大家庭。想到这我就想起一件永远都抹不去地事。

在一个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语数190的成绩,父母为了鼓励我都奖励了我。妈妈奖励了我一顿丰盛的晚餐,爸爸奖励了我100元钱,让我自行处理。我拿着奖励来到了小吃店,拿起菜单就点,点完后我来到收银台交钱,因为那人太多,在阿姨找钱时就多给了10元钱,我当没有数钱,所以没有发现阿姨多找了,我回到家时天已经半黑了,突然我发现阿姨多给了我10元钱。我心里发出一个声音:阿姨也不知道多给我找了10元钱,还回去还不如自己用了呢!现在天也黑了。又有一个声音传了出来:不行!做人要有道德。如果是你你丢失了10元钱,有道德的人一定会还回来的,一定要坚持这个规则。听后我决定把钱还回去,这样世界又多了一份“道德规则”,我立刻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那个小吃店,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把钱还给了阿姨。

当时阿姨还夸我是一个讲道德、会遵守道德规则的人呢!回家后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就连隔壁老奶奶家的小狗见了我都叫,像是在和我问好,夸奖我呢!我顿时感到我的心情很好。

在道德规则的面前人人都要做到遵守它,有了它人与车会各行其道才会安全有序,不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它人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他是多重要的啊!遵守它、运用它、关注他。


道德和规则(5)

从小我们的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遵守规则,校规也好,家规也罢,甚至每年开学都要背的中小学生守则。也正是这些琐碎的规则构成了社会规则。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所谓规则就是“顺者昌,逆者亡。”而哈佛大学的这个例子正是证明了这句话。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几十万,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书,不得外借,若违反规定,一律开除。一名学生曾偷偷把一本书偷偷带出了图书馆,后来一场大火把图书馆的藏书都烧毁了,那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书本是唯一的幸存品,于是他把它交给了学校。学校非常感谢他,接受了书本,却把他开除了。因为他违反了校规。哈佛大学把规则看得高于一切,违反了校规就是失去了道德。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学生将书归还给学校,体现了该生良好的品质。但同时校长“感谢了他,体现了校长对其道德的肯定,但因为该生违反了校规,这是不可宽恕的。所以下令把他开除”,这种行事态度体现了对规则的恪守和捍卫。制度比道德更可靠,是校规确保了哈佛大学的发展壮大。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说这位校长太不近人情了,眼里只有规则制度。而这是因为你们从道德出发,包含着你们对这个学生的同情,你们的重点在于情和道德。那如果站在规则的角度考虑恐怕是完全相反的。这个学生他违反规定偷偷把图书带出了图书馆,幸运的是图书馆遇到了火灾,火灾给他出了一道题,而他选择了道德。如果校长也选择近人情或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谅他,那会不会有更多的学生像这个学生一样违反规则,偷偷将图书带出图书馆呢?

退一步讲,假如当时校长真的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谅了这位学生,告诉他下不为例。其他学生会不会产生——“他偷书了,但他把书还回去的时候校长原谅他了,那我偷偷把书带出去也无妨,顶多也就警告一次下不为例,反正校长会原谅我的”这种想法?一传十,十传百。这种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所谓的道德,所谓的近人情也将把哈佛大学毁于一旦。

在警察、律师等这些职场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法律面前永远没有感情!法律条文正是由成千上万条小规则组成的,间接在说“规则面前永远没有感情!”淮南子曾说过“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知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司马迁也曾说过——“德施于未然之前,法行于已然之后。”既然这个学生已经做出了违反规则的行为那他就要受到该有的惩罚,他该面对的是残酷的规则,而不是所谓的道德、人情。

在我们的成长中,耳朵听过多少次的“下不为例”,可真的做到“下不为例”了吗?事实证明没有,没有做到的原因正是道德的宽容,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一次又一次的宽容,从而导致思想上的不以为意。所以规则制度高于一切,让下不为例走开。

理想的社会应是道德与规则是并存的。规则划出了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但这不意味着要用道德绑架规则。


道德和规则(6)

看过一个小故事:郑国国相子产,是个仁德、智慧之人,孔子曾经向他讨教,还夸奖他是“古文遗爱也”。一天,有人给子产送来了一只活鱼,子产仁慈,让手下小吏把鱼放到院子放生,小吏却偷偷把鱼弄回家自己煮了吃了。第二天,子产问他:“那鱼放生了吗?”他回答:“放了。”然后绘声绘色地描述起鱼放生后的样子。子产一听,很高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鱼终于到了它该去的地方。那小吏事后得意洋洋地对别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把鱼吃了,他还在连声称赞,真是可笑。”

究竟是子产可笑还是那小吏可恶?子产让他将鱼放生,他答应后不仅没有照做,反而违背道德不遵守诺言吃了鱼,把谎话编得活灵活现,合情合理。一个人把别人对他的信任看做愚蠢,那么他希望别人把他看成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故事中的小吏所作所为与君子完全违背。《论语》中说:君子不苟求,求必有应。君子若是承诺就一定会做到。何为道德?即“道”与“德”,道义与品德,诚信在其中犹为重要,像那小吏,因贪小利而忘大义,利用子产的信任行卑劣之事,聪明吗?聪明,小聪明。但这小聪明在子产那道德之心下显得愚蠢至极。

若一个人因私欲而不守诚信,违背道德,该何其可悲?道德之心的丢失,心里可否惭愧?若是像那小吏一样不仅没有自我谴责,还耀武扬威,更为悲哀。

遵守规则,尊重规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基础。可实际上,如今尊重规则的人却少得可怜。不谈其他,单看当今中国制酒商添加塑化剂使酒的口味更为浓厚一事,虽说中国酒类协会并没有明确规定添加塑化剂的用量大小标准,可众所周知,塑化剂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中国制酒商应自己遵守规则,告诉广大人民群众真相,而不是等到无法隐瞒之时再站出来解释。

由此,我不禁深思,我们的敬畏心哪去了?对于制度与规则,我们漠视得多,信奉得少;制订得多,遵守得少;喊得多,干得少。总觉得,制度与规则,是用来约束别人的,跟自己无关。我感到惭愧:我们是否活得太过自我了?

实际上,自“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始,儒家芳泽,诗礼浸润,我们这个民族曾有过葳蕤生光的敬畏规则之心;我们的心胸,曾容得过他人,也曾经轻慢过一切。只是,这条河流淌得太久,太远,太萧索,而我们活得太忙,太急,太功利;内心里,早已少了这片雄浑和苍茫。

不要让道德,永远停留在“君子论”中,也不要让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在岁月长河中流淌尽净。


道德和规则(7)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道德和规则(8)

教化是道德教育,规则是法律,在建设社会文明中有人主张教化当先也有人主张规则是有效手段。而我认为,两者皆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开篇即点题,气势大,结构简单,不错)

早在唐代就有“成教化,助人伦”的提法。道德教化的内容非常广泛丰富,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道德教化过程一般包括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确立信念和培养行为习惯等主要环节。道德教化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根据道德品质形成的特点和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采取正面疏导的方针,实行传授道德知识和总结受教育者的道德生活经验相结合、榜样激励和舆论扬抑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等方法。这些都能有效的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来为国家培育主体。

规则能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类组成社会以来,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必须制定和通行调整人们活动和行为的社会规范,法律规范就是社会规范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制定的规章制度通过法律调整和匡正人们行为中体现的功能和效用。

但,它也有局限性。规则主要表现为原则性而非具体性,并不能包罗万象的去调整事物,由于法律只能调整人的外部行为而无法深入其内心世界,也造成了法治不能在人心上治本的根本性缺陷。

这,就需要规则与教化的相互结合了。

规则和教化在我国的社会控制模式是互补的。在现代社会中,治理国家在制度层面上主要依靠法律规范,道德教化则通过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治理国家培育主体。因此,以法律规范依法治国、以道德教化以德治国,两者既能在社会规范中合理分工,又能互为促进实现统一。只有教化没有规则,或只有规则没有教化都是不行的。教化让人形成内部的文明意识,而规则是让人文明的外部力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用规则去体现道德理念,还能进一步的促进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方面要求人们平等一致地严格遵守法律;另一方面,法律又必须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公共道德愿望。所以,法治之法必须具有全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性,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道德理念和道德原则基础之上的,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精神。而这也是国家一直以来的政策: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法制和德治相辅相成。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规则与教化需相辅相成。(文章的结尾很含蓄,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道德和规则(9)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道德和规则(10)

规则,是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同样的,道德修养也是我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因为刘向也有过一句话:“财不如义重,势不如德尊。”可人有的认为守规则与道德修养无关,道德修养与规则无关。可我认为规则与道德修养是相铺而成的。

现实生活中,有过这么一则新闻,一位男子闯红灯给救护车让路而被罚款。网上人们知道纷纷议论,认为男子做的对,不应该受到处罚,可有的人却认为男子应该收到处罚,觉得这就是规则,不遵守规则就应该受到处罚。最后在人们的争议下,决定取消对男子的惩罚。

所以,规则与道德修养是相互并存的,如果规则不按客观情况制定,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毕竟规定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生活。

在我的个人的经历当中,也曾看过类似的一幕,让我久久难忘。那天我乘坐公共汽车回家,刚好也是下班的高峰期,车上的人很多,挤的似乎没有一点儿缝隙,忽然前方传来一阵争吵声,我往里一看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位年轻的姑娘,只见那老奶奶手叉着腰,脸上凶狠狠的指着位置上脸色苍白,手摸着肚子的年轻的姑娘说了些不好听的话。听了一阵才知道,原来是小姑娘坐了应该给老人的位置,老奶奶认为小姑娘没有道德修养没有做到尊老爱幼便开始与小姑娘争吵起来了。车上的乘客看不下去,便出来为小姑娘说几句,坐在小姑娘后面年轻的小伙子站起来想把座位让给老奶奶,可老奶奶坚持要小姑娘让座,不愿坐下。周围不满的声音更大了,为小姑娘说话的人更多了。在乘客的语言攻击下,老奶奶承受不住红着脸下车了。乘客松了口气,小姑娘感激的微笑。要是乘客们坚持要小姑娘让座而不是帮小姑娘说话,后果就会不一样。由此可见我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我们应该也要有道德修养。遵守规则而没有道德修养是不合理的。

参天的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部默默支撑;生活的美好靠的则是规则与道德修养……


道德和规则(11)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

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

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道德和规则(12)

违反了道德规则,毁灭了你的六年级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糊口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顿的违反了道德规则,毁灭了你的六年级作文,欢迎阅读,但愿大家能够喜欢。

那天上午,我和崇晓阳商定一起去买训练册,由于他在辅导班吃饭的原因,所以我们就把集合时间定到了十二点半,集合地点就在剧院旁边的一个炸棒棒鸡店的'门前。

中午,由于有商定,所以我到家后盛了一碗饭,就做到桌子前大口大口地吃,看我那风卷残云的样子,就似乎一只好几个月没吃肉的狼抓住了一只小肥羊似的一会儿就吃完了

吃过饭之后,我抬头一看表,恰好十二点半,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到棒棒鸡店门口,我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见崇晓阳的身影,我就狠下心来,先去买了一套,等他来了再和他去买他的。

我买完回来,见小崇(崇晓阳)已经来了,我们就预备再去一次书店。就在这时,一个男孩跑了过来,我一看,原来是小汪(汪起凡)了。我兴奋叫道:“小王过来,我们要去买训练册,你呢?”“我也是,”小汪答道“那一套几块?”“五十七块二。”小崇流利地答道。

我们三人同行,大步流星地向书店走去。到了书店,小汪把口袋里的钱炫富似得撒在桌子上,用大人沉稳的语气问:“一套书几块钱?”“五十七块二。”售货员答道。小汪检出了五十八块钱递给了售货员,还英气的说:“那钱不用找了。”售货员并没有点清钱数,认为小王给了六十元,就硬塞给小王两块八,小王拿着钱,心满意足的走了。

走在路上,我总觉着这件事有什么蹊跷。这时,小崇问:“汪起凡,你还有几块?”“来的时候拿了六十,现在还剩四块八。”四块八,我不禁想到,一套书五十七块二,他支付了五十八元,售货员却找给他两块八,也就是多找了两块钱。我郑重其事的对汪起凡说:“汪起凡,你买书支付了五十八,售货员却找给你两块八,也就是多找了两块钱。”汪起凡一听,脸上立刻露出一种瓦釜雷鸣的笑脸。“就是呀,你快去把钱换个人家吧。”小崇说。汪起凡脸上仍挂着那种笑,我知道钱一定在他手里,可是他却骗我们没有。最后,我仍是在他身上搜出了那两块八。我和小崇都说:“没想到我朋友竟是这种人,我们今天可算是看透你了。”由于这件事,汪起凡的形象在我心中一下子毁灭了。由于我不敢相信这件事的事实,就愤愤不平地说;“汪起凡,假如你不把钱换回去的话,我就要把这件事昭——告——天——下!”

唉!汪起凡,由于他不遵守道德规则,所以他的形象也毁灭在我心里了。

规则为什么美?由于人道之美;人道为什么美?由于心灵之美;心灵为什么美?由于道德之美。道德既是根本,假如不遵守道德规则,那么你这个人,就彻底失败了!


道德和规则(13)

道德规则

俗话说得好“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所谓的规则就是“顺者昌,逆者亡”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能遵守这样的规则世界即将变成有规则地大家庭。想到这我就想起一件永远都抹不去地事。

在一个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语数190的成绩,父母为了鼓励我都奖励了我。妈妈奖励了我一顿丰盛的晚餐,爸爸奖励了我100元钱,让我自行处理。我拿着奖励来到了小吃店,拿起菜单就点,点完后我来到收银台交钱,因为那人太多,在阿姨找钱时就多给了10元钱,我当没有数钱,所以没有发现阿姨多找了,我回到家时天已经半黑了,突然我发现阿姨多给了我10元钱。我心里发出一个声音:阿姨也不知道多给我找了10元钱,还回去还不如自己用了呢!现在天也黑了。又有一个声音传了出来:不行!做人要有道德。如果是你你丢失了10元钱,有道德的人一定会还回来的',一定要坚持这个规则。听后我决定把钱还回去,这样世界又多了一份“道德规则”,我立刻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那个小吃店,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把钱还给了阿姨。

当时阿姨还夸我是一个讲道德、会遵守道德规则的人呢!回家后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就连隔壁老奶奶家的小狗见了我都叫,像是在和我问好,夸奖我呢!我顿时感到我的心情很好。

在道德规则的面前人人都要做到遵守它,有了它人与车会各行其道才会安全有序,不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它人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他是多重要的啊!遵守它、运用它、关注他。

六年级:温柔的背叛666


道德和规则(14)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怀道德,敬规则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道德是人们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人人皆应有之。然而仅靠道德维系社会,又似乎是不够的。当人缺乏道德或是社会道德体系不完善之时,就必须用规则来维护道德的底线。心怀道德,还要有规则来巩固。

之所以有火烧图书馆是因规则的不完善,出现了漏洞。学生能把书拿走,也是规则的执行出了问题。学生留下了稀世珍本并勇于承认是他对道德的坚守,而校长将其开除又是校长对规则的敬畏和执行。这其中的种种无不体现了心中怀有的道德和对规则的敬畏。心怀道德,进而对规则敬畏,这是人类进步的闪光点。

学生还书并勇于承担错误做的很好,而校长的`做法更是处理得当。

许多年以前世界混沌一片,本无规则,各种各样混乱的局面也因缺乏道德,最终结束这局面的是制定人类生存的规则和提高人的道德之心,人类因此而繁荣昌盛。缺道德不行,缺规则更是万万不能,在规则面前没有情面可讲,这是法——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法。道德之心并非人人有之,仅靠道德的力量更是不能给社会带来长久的稳定。因此,除了道德约束,还需要规则。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规则。孔明挥泪斩马谡等等敬畏规则的事例不胜枚举。规则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一个国家如没有规则的约束,那混乱之面将无法想象,因为规则是人类为了维持社会正常有序地运转而制定的,是为人类服务的,因此我们更应敬畏规则。然而仅有规则却缺了道德之心,有时候似乎也是行不通的。

近日韩国“岁月”号客船事件令全世界大为震惊,近200多条生命死于非命。这本可避免的悲剧却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经调查,在这次事件中,能活下来看蓝天的却是是那些不听船长“原地不动”命令,不守规则的人。更多的学生却因听从命令而致死。这一悲剧难道是告诉我们不要守规则?错!这不是规则的错,错的是那些缺乏道德的船上管理人员只为自己逃命而传递了错误的规则。

死亡的警告更应该让人清楚地认识到:规则是基于道德而制定,道德又需规则去约束。若淡去道德,规则又有多少执行的必要?若道德不加以约束,道德又如何流传千古?

所以,规则很重要,我们应该敬畏规则,执行规则。可是规则的力量固然强大,但我们也应该重视道德,心怀道德之心,不滥用规则,让规则服务于人们,正确使用规则保护人们的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怀道德之心敬畏规则!


道德和规则(15)

800字高考话题作文范文:规则与道德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道德和规则(16)

关于道德与规则议论文优秀作文篇1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道德就是人们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与此相反,西方国家却用规则作为人们与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历史的列车运转到了今日,我认为,应让道德与规则并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都是以道德着称的文明国度。古时的“君子不乘人之危”“君子不夺他人之爱”和今天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都是很好的道德信条,正因如此,中国才被称为礼仪之邦。西方文明虽不及中国文明博大精深,但其规则意识则为世人所褒扬。有些西方国家在建国之初,就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定和许多法律规则,西方人也形成了浓厚的遵守法规的氛围。

一次,几名中国学生到加拿大体验生活。当他们同加拿大同学一起去餐厅吃饭时,中国学生看到学生打饭窗口前拍着长长的队伍,而教师打饭窗口前却空无一人。于是,他们很快跑到了教师打饭窗口前,早早的盛到了饭,而加拿大学生却仍排着队等待。有人问加拿大学生为什么不到教室窗口盛饭,加拿大学生说是学校校规有规定,学生不能到教室窗口去打饭。在他们看来,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没有规则就没有道德。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几十万,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书,不得外借,若违反规定,一律开除。一名学生曾偷偷把一本书偷偷带出了图书馆。后来一场大火把图书馆的藏书都烧毁了,那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书本是唯一的幸存品,于是他把它交给了学校。学校非常感谢他,接受了书本,却把他开除了。因为他违反了校规。他们大规则看得高于一切,违反了校规就是失去了道德。

由此看来,我们在保留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同时,还要接受西方文明的规则意识。其实,在现实社会中,道德与规则是紧密相联的。如果说规则是人的骨骼,那么道德就是血和肉,这二者合一才能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没有规则的社会,将十分混乱;没有道德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整个社会将失去安全感。道德与规则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道德,才会遵守规则;遵守了规则,才会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让道德与规则并行吧!

关于道德与规则议论文优秀作文篇2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关于道德与规则议论文优秀作文篇3

哈佛图书馆遭受大火肆虐,唯一存在的珍本却是一名学生违规带出的。在规矩和道德之间,哈佛毅然选择了规矩,开除了那个学生。

或许有人认为霍里厄克校长的做法未免太过刻板,太过不近人情。古人说:“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个学生能归还图书,是应该表扬的。但我想说:“不以一德掩大眚”。人应该在规则的框架里,再谈美德,莫用道德绑架规则!

不可否认的是,道德是社会的底线,是我们判断是非的一个准则,但若事事都用道德评判,让道德占领人性的制高点,而让法律、规则屈尊其后,必然会导致良知的泛滥,一切公正、公平亦将不复存在。对于那些既做了好事又做了坏事的人,只有法律、规则能予以最公正的审判!

规则是高悬于我们头顶上空的达摩克利斯剑,它以最为公平而肃穆的目光审视我们的一言一行,裁断我们的一举一动。当我们难以克制心中的欲望,试图触碰并打开潘多拉魔盒时,锋利的剑刃便虎视眈眈,令我们胆怯却步,远离堕落。

《简爱》中有言:“人们死后,每个人的灵魂都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不单是上帝,规则面前亦是如此。无论是穷凶极恶还是盗亦有道,规则会以最严苛的目光透视违规者的内心深处,冷漠,公正,不带有分毫私心。规则是公正与和平最为冷酷而称职的守望者。

“汶川大地震”时的救人小英雄雷楚年,用他的奋不顾身拯救了七名同学,一时间成为人人赞誉的对象,全国的道德楷模。而六年时间过去了,当时的英雄已堕落成一个诈骗犯,让他一生的光环消失殆尽,做了错事也迎来了法律的审判。不能否认,雷楚年的义举带给了我们很多感动,可是再多的感动也不能抹去他欺诈的事实。法律的正义不会被他曾经的壮举而蒙蔽,法律会对他做出最公正的判决。

林肯曾经说过:“法律是显露的道德。”法律、规则依据道德修订,是道德的体现。触犯法律、规则,是对道德的亵渎。那些妄图以道德之名行触犯规则之实的行为本身就是对道德的违背!理性之光不能被黑暗所遮蔽,我们也不能让规则的天平在道德的影响下摇摆。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这是做人的根本!

人民大学校长陈玉露在毕业典礼上劝导学生:“人大学子应身怀为民立命之道,抓紧规则这一准绳,守护信仰,守护规则。”莫让道德绑架规则,我们应该守护好规则这一社会准绳,以我们的行动,给社会带来一种正义的风气,让人人手中都持有一把规则的量尺,规划自己行为的边界,规划自己心灵不可逾越的范围!


道德和规则(17)

私以为,校长的做法、学生所受待遇是妥当、公平的。

学生为私人目的违反校规,将珍藏图书带出馆外。倘若事件到此结束,毫无异议地,学生从校规与道德两方面来说都应受惩治。但哈佛楼发生了大火,使学生带出的书籍成为孤本。到此,学生违规行为该被如何处理?先是学生违规,后是哈佛楼大火,难道哈佛楼的大火或学生手持孤本书便能使学生违规的行为不再违规,因而不受惩处吗?或者,若哈佛楼未大火,学生便应受惩治;若哈佛楼大火,学生便不该受惩治?这显然不对,学生保护了孤本完全是偶然结果,对待违规惩处方式并不该受外界因素导致的偶然结果所影响。况且,动机上,学生也并非因预知火灾,为保存孤本而违规,只是为己私欲。

那么,为什么所谓的“道德观点”认为学生所受待遇是不公呢?这是因为,“道德观点”混淆了学生两个不同的行为过程。行为过程如上文,是为个人目的违反校规的行为,应受批判。行为过程二,则是学生深思熟虑后,在个人利益有受损风险的情况下,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将孤本交还学校,保障了学校、集体的利益。而这应受褒扬。因而,我赞同校长对两个行为过程,一采取开除处分,二表达感谢的做法。校长奖罚分明,学生所受的待遇是公平的。

校长之所以说“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正是因为“大众道德”“舆论道德”常常犯这类混淆错误,与屡经完善的校规相比,并不大可靠。

但是,又有观点认为,从处理方式可能造成的结果来看,学生可能因遭开除心生不满,下次不再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可能促进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发展。这其实是误解。先不说,校长并非只有开除,而是也有感谢。就算采取肯定的处理方式,也只是使学生产生一种假装为集体主义牺牲个人利益便可以得到好处的错误认识。而奖罚分明的做法将使学生认识到,违规就应受罚,但即使违规,也会可以进行补救而受认可、感谢。而从是否促进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角度说,倘若采取肯定的处理方式,只是促使其以后学会为利己行为添上伪装——假装为集体主义牺牲个人利益——而已。

综上所述,我认为校长的态度与做法无可非议,学生所受待遇正显示了校规公正,而非不公。当“舆论道德”与校规冲突,屡经完善的校规更加可靠。不过,对于“道德观点”,也应深思,不应抱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