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精品8篇)
花芬芳
2024-02-09 08:32:05
小学
其他

北京小吃(1)

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国小吃因为悠久的历史已经很完美,而北京又是帝王之都,小吃色形味俱全。谈起老北京小吃,不得不提起那京城十三绝。

“豆面糕、糖耳朵、面茶、撒子麻花、萨琪玛、糖卷果、姜丝排叉、艾窝窝、焦圈、糖火烧、豌豆黄、豆馅烧饼、奶油炸糕。”只要是老北京人,肯定知道这些,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

豆面糕——一个陌生的名字,可说起他的别名,俗名一定不陌生——“驴打滚”。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清真小吃。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香、粘、甜,有着浓郁的黄豆粉味。吃进嘴里先是微微的一种苦,但很淡,咀嚼后,甜开始蔓延,但也不腻,真是人间极品。卖这些的都吆唤着:“豆面糕来,要糖钱!”或“滚糖的驴打滚啦!”在庙会上经营这些的多为回民,只用一辆手推车,车上的铜活擦得锃光瓦亮,借此引人的眼光,以招揽生意。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到春节,小店都要上这个品种,这是要卖到夏末秋后的。做艾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了,先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这些也是事先炒好的。这种东西也可以冷食。做完后色着雪白,形状似球,质地粘软,口味香甜。不仅老北京人喜欢吃,就连进京的外地人也常常品尝这种小吃。

糖耳朵,别名蜜麻花。前人曾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可见蜜麻花有一段历史。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糖耳朵的好坏我们看起来可难了。

好的糖耳朵,颜色必须棕黄油亮,质地松软。这里的放碱更是一项技术活,放多了会酸,放少了又会差。糖耳朵要炸的透,吃蜜要均匀,松软绵润才正宗。

怎样,口水流出来了吧,这三绝还是冰山一角。如果你还想了解,那口水可就流不尽了。只要你一吃,便知道这些小吃有多绝了。

六年级:展宝森

点评: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文章内容新颖,生动紧凑,趣味性强。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美中不足的是:美食是历史的一种产物,更反映了民间的文化习俗,本文着重于对三种美食的描写说明,忽略了民间文化习俗。

作者对于民间习俗进行了刻画,但力度不够,多加些叫卖着的语言和叫卖技巧,购买者的心情,以及场景的刻画,会使文章更加鲜活生动。

点评老师:苏璐璐


北京小吃(2)

我听妈妈说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最具有特色的小吃,很想尝一尝。

刚一进护国寺小吃店,我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妈妈说:“这就是驴打滚的香味哦!”我们马上找到了一个座位坐下,妈妈马上给我去买驴打滚。一分钟过去了妈妈回来给了我一个盘子里面有一个“老北京驴打滚”把鼻子贴近了闻闻,啊! 这时一股板栗味跑进了我的鼻子,再轻轻一摸,啊软绵绵的。一瞬间一股股的板栗味芬芳扑鼻香喷喷的,看着看着,我再也忍不住了,咬了一大口,啊,驴打滚甜甜的,还很粘。听爷爷说:“糯米是驴打滚的主要原料,然后在里面加各种味道,最后把它在豆粉里一滚,它就完成了。”

驴打滚是小吃里的特色,凡是老北京人都喜欢这口,很多外国人来北京一定要吃驴打滚,因为驴打滚太好吃了,我喜欢吃驴打滚。


北京小吃(3)

滑雪回来,我又累又饿,爸爸说要请我吃北京小吃,说起北京小吃,我吃过驴肉火烧、鸡蛋灌饼、鸡蛋煎饼、油条......今天爸爸请我吃的是京天红炸糕,天津包子和卤煮火烧。
先吃的是京天红炸糕,这个炸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特火。灯光下买炸糕的人排成了长龙,大约四十分钟我们终于买到炸糕了,它的形状是圆圆鼓鼓的,猛地一看,真像一个皮球,金黄的外壳里面包着甜甜的豆沙,闻着刚出锅的炸糕,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啊,味道真香呀!就是太油腻了点。
我们又去买卤煮火烧,里面有心·、肝、肚、肺和火烧,我尝了一口,味道有点酸,蒜香有点浓,爸爸先买了九个包子,好香呀,这里的包子都是现做的,还很热呢,包子的模样像一朵菊花,我一看见圆圆胖胖的包子,就馋得直流口水,尝了一口比想象的还要香,满嘴流油,我一口气吃了三个,觉得不过瘾,妈妈又买了六个,我又吃了几个,哦,对了,我还忘了介绍,这里还有一种能喝的东西叫炒肝,北京还有一个饮食文化就是喝炒肝不用勺。
北京的小吃真是太多了,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再吃一次。

北京小吃(4)

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国小吃因为悠久的历史已经很完美,而北京又是帝王之都,小吃色形味俱全。谈起老北京小吃,不得不提起那京城十三绝。

豆面糕、糖耳朵、面茶、撒子麻花、萨琪玛、糖卷果、姜丝排叉、艾窝窝、焦圈、糖火烧、豌豆黄、豆馅烧饼、奶油炸糕。只要是老北京人,肯定知道这些,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

豆面糕一个陌生的名字,可说起他的别名,俗名一定不陌生驴打滚。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清真小吃。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香、粘、甜,有着浓郁的黄豆粉味。吃进嘴里先是微微的一种苦,但很淡,咀嚼后,甜开始蔓延,但也不腻,真是人间极品。卖这些的都吆唤着:豆面糕来,要糖钱!或滚糖的驴打滚啦!在庙会上经营这些的多为回民,只用一辆手推车,车上的铜活擦得锃光瓦亮,借此引人的眼光,以招揽生意。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到春节,小店都要上这个品种,这是要卖到夏末秋后的。做艾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了,先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这些也是事先炒好的。这种东西也可以冷食。做完后色着雪白,形状似球,质地粘软,口味香甜。不仅老北京人喜欢吃,就连进京的外地人也常常品尝这种小吃。

糖耳朵,别名蜜麻花。前人曾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可见蜜麻花有一段历史。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糖耳朵的好坏我们看起来可难了。

好的糖耳朵,颜色必须棕黄油亮,质地松软。这里的放碱更是一项技术活,放多了会酸,放少了又会差。糖耳朵要炸的透,吃蜜要均匀,松软绵润才正宗。

怎样,口水流出来了吧,这三绝还是冰山一角。如果你还想了解,那口水可就流不尽了。只要你一吃,便知道这些小吃有多绝了。


北京小吃(5)

老北京人,有一首童谣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听着这朗朗上口的童谣,令人对北京小吃更加向往。

“四九城”小吃城,它坐落于十里河天桥市场内。这里的小吃不仅品种繁多,就连里面的摆设,也是按照老北京茶楼以前的模样建造的。里面设有一个大戏台,两边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特色小吃。戏台下摆放着十几张桌子、板凳,游客们可以一边吃小吃一边看台上的精彩表演。奶奶给我点了豆汁、焦圈、门钉肉饼、爆肚……`不一会儿就摆满了整整一桌北京小吃,让我垂涎三尺。老北京人说:“喝口豆汁儿,来口焦脆的焦圈,在吃上一口小咸菜,那真是有滋有味。”看着碗里的豆汁它和我们平常喝得豆汁不太一样。我们平常喝的豆汁颜色是乳白色的,而这里的豆汁却是灰白色,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又酸又馊的气味。舅舅喝了一口说“好喝。”我半信半疑忍不住好奇也喝了一小口,味道是又酸又甜又臭,难喝极了,让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喝了豆汁,我又品尝了门钉肉饼。这门钉肉饼据说是慈禧太后喜欢吃的一道点心呢。它是用新鲜的猪肉、鲜嫩的小葱做成。做法很简单,先把猪肉和小葱做馅做馅,用面包裹起来,煎成两面金黄。由于它的大小和城门上的门钉差不多大小,因此而得名“门钉肉饼”。我咬了一口,里面的汤汁,一下流了出来,味道又咸又鲜,肉馅也很有嚼劲接着我又品尝了爆肚、卤煮火烧、炒肝等美味。吃得我是满嘴流油,小肚子被撑的圆溜溜。

北京的小吃,有时间一定要亲自品尝,打打牙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在咽唾沫了呢?


北京小吃(6)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可提到北京,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美食!

一大早,我们刷完牙,洗完脸,坐上出租车,去吃早饭!

你可能会问:”酒店有早饭,干嘛要出去呢?”

如果你在酒店吃早饭,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路边上小吃摊的早饭花样更多,更美味!比如甜豆浆、肉包子、煎饼等好多好吃的,中式西式,简直是多得数不清!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烤鸭店,这可是我做梦都想的地方!

烤鸭来了!鸭肉汁多肉嫩,金黄色的脆皮,发“黑”的甜面酱,再配上白花花的面饼,绿油油的黄瓜条,把它们一卷,香啊!妈妈说:“你吃烤鸭就像饿狼扑向羊群。一会儿把碗打翻,一会儿把酱溅得到处都是。”哈哈!

晚饭时间到了,吃什么呢?那就涮羊肉吧!

北京健宫医院附近有一家叫“老五四季涮肉”的店,那里的锅很有特色,是铜做的,水溅上去会发出“滋滋”的响声,锅顶上有个盖子,可以打开,从里放木炭,通过盖子开口的大小来控制炭火的大小!

他们的羊肉是我觉得口感最好的。水烧开了,夹一片鲜红的羊肉进汤里涮一下就捞起来,羊肉顿里变白,打起了卷儿。蘸点店里特调的芝麻酱,够味儿!吃完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我爱北京,我也爱北京的美食。如果有感兴趣的同学随时可以来问我哦!


北京小吃(7)

初二第一学期的第八周,我们跨了20XX多公里,坐了8小时的高铁来到了北京——中国的首都,我们所熟知的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我们所不知道的那一面,便是——北京同样是一个美食之都。

第一天,晚上刚到哪儿,就去到了一家烤鸭店,店面很大,且古风尚存,再加上以为要吃烤鸭,毕竟以前没有吃过,所以很是兴奋。

但事实证明,我们那晚并没有吃烤鸭,只是吃了一些其它的北京菜,不过,此桌上的有些菜在这次研学中几乎天天都能吃到,例如梅菜扣肉,糖醋鱼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卷心菜之类的东西。上述食物中,我对梅菜扣肉情有独钟,它虽然有些肥肉,却一点都不腻,反而有种入口即化的感觉,让人吃着舒服,吃着惬意,而且其中的梅菜的酸味浸到了肉上,也是恰到好处,有点但又并非很酸,吃起来也非常的有口感,总的来说,就感觉好像在美食的仙境畅游一般。

其次,我觉得有必要讲讲的便是北京火锅了。北京火锅,及老北京涮羊肉,而我们所吃到的北京火锅并不是特别正宗,但正宗的难免来说食材太单一了,因此这总“稍微不那么正宗的”火锅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我们所去的北京,可以说已经是深秋了,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北京便是银装素裹了,因此在这寒冷的日子里,能吃上一顿火锅,也是特别幸福的。

一到饭店里,一股热气便涌了上来,望向桌上,火锅里的汤料已经差不多煮沸了,旁边则是一碟碟羊肉,牛肉之类的食材。一切都已就绪,只待我们煮肉开吃了!

调好了酱,煮熟了菜,夹一块热气腾腾的肉,慢慢放入嘴里慢慢咀嚼着,这肉非常的香,吃起来,感到满嘴都是幸福……

最后,我要说的便是我们在北京的最后的晚餐——老北京烤鸭,而这家烤鸭店相当的出名,它就是中国的百年老字号,全聚德。

其实感觉这烤鸭并没有什么奇特的,不过卷着吃就大又不同了,感觉非常的新鲜,吃起来虽有些麻烦,但心情还是非常舒畅的,这么吃,能感觉到这烤鸭非常的嫩,又不失“烤”所特有的味道,就这样,眨眼间,那两盘烤鸭便吃完了。但大家似乎觉得卷着不尽心,于是用面饼开始卷其它的菜,而每一种卷起来,都有不同的滋味。

到这里,北京的美食之旅变结束了,但那味道在心头却迟迟不肯退去,就像这北京研学之旅我们用不会忘记一样,会一直一直地铭记与我的心中。


北京小吃(8)

说起北京小吃,就必须提到驴打滚。作为北京最有名的小吃,几近所有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那头快活打着滚的“驴”。

驴打滚的种类多种多样,有黄豆面做的有糖米做的,还有最美味的红豆面做的驴打滚(个人看法)。每次在庙会上,或者是逛唐人街时,我总是会宁愿排着长长的队伍,只为吃上一口香喷喷、热烘烘的驴打滚。由于我对驴打滚的喜爱,专门上网查了一下,发现这道北京小吃,可还有个悠久的历史呢!要不是因为一个意外,可还真的没有这道“舌尖上的美味”了呢。

一日,清朝时期的慈禧太后吃腻了那红墙绿瓦墙中的山珍海味,想要尝一些新鲜食物。于是御厨就做出一道小吃—用江米粉裹豆沙,取名为江团。一个小太监小心翼翼的捧着江团,突然脚下一绊,一不小心,江米团掉进了黄豆粉里。时间紧急,小太监只好胆惊心惊地呈太后。太后看着丑丑的驴打滚,兴致大发,捻起来尝了一口,这一尝不得了,慈禧太后眼前一亮:“这是我吃过最美味的东西!”小太监也就此升了官。听说小太监退休后,在民间专门开了家驴打滚铺子,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北京的小吃果真是名不虚传。你难道不想尝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