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自己(优质8篇)
墨染安然
2024-02-05 05:24:25
其它
其它

熟悉自己(1)

深圳主要有三条大道,深南路,北环路和滨河路。今天我们来参观车流量最大的滨河路。它东起火车站,西至蛇口。全长大约有30公里。每天公交车,的士,私家车都在这条美丽的道路上行驶,因此形成了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

清晨,刚刚从沉睡中醒来的滨河大道显得朝气蓬勃。来自不同地方的车飞快的行驶过,不用担心,这是一条全封闭的路,有许多天桥与隧道,所以车行驶的再快也难发生交通事故。车像一头头暴怒的狮子,从东面气势汹汹的“飞”过这宽广的路面,驶向自己的目的地,这时的车可以行驶的很畅快,在这条宽达到可以行驶车辆的马路上自由自在畅行。

从中午开始,道路上的车逐渐增加,一辆车紧挨着一辆车平稳地开着,从半空中看就像一幅会动的画。双行道的两旁种植了许多静止而不失朝气的树木,车在两旁流动着像一串串没有终点的项链在不停滚动,一棵棵静止的树与一辆辆流动的车子形成一幅无与论比的美丽独特的画卷。

夕阳渐渐困倦了,他像坐着车子从高高的天滑到崇高的山下迎来了刚苏醒的月亮。兴许是没睡醒,月亮微弱的光芒照不亮宽大的滨河路于是车辆打开了自己明亮的眼睛,一辆,一辆……都打开了,从天桥上往下看这景象一点也不比早晨逊色。原来恬静,温柔的道路一下变成了一条条艳丽的彩带,柔红色的灯光把墨绿的绿叶衬托的别具一格,紧挨的车辆像在呢喃细语。每次人们都会看得如痴如醉。

哦,这就是滨河路。


熟悉自己(2)

我最熟悉的人,不用说,那就是我自己了!我有许多优点:我爱读书,我的字写的漂亮,我的画画得栩栩如生等,许多许多。不过嘛,我也有个小小的缺点哦!那就是--粗心大意!妈妈说过我好多回了,可我却总是“本性难改”。

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我的同步导练,准备准备做作业时,忽然看见一道超简单的题:“随便”的近义词是什么?啊!小儿科!“随意”呀!我二话不说,就写上了答案,连看都不看,就做下一题了。我做完了同步导练,满脸自信地递给了妈妈。妈妈一看,指着同步导练说:“哼!你太牛了,随便的近义词都和它自己一模一样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儿?我想写随意怎么写成随便了?“还有这里怎么没写?”妈妈又问。顿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

我还有许多缺点,如:爱看电视,玩电脑,胆小,爱哭……

我最熟悉的这个人呀,优点很多,可缺点也不少哦!


熟悉自己(3)

我最熟悉的人我自己

说到我熟悉的人嘛,有很多,比如:我的爸爸、妈妈、奶奶、姐姐等等等等。可是,我最熟悉的人还是她一个性格古怪的少女。究竟是谁,我先卖个关子。

她,是一个内向又调皮的女孩,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她的的确确是这样的人。

她6岁那年,她和她的爸爸一起出去吃饭,她安安静静地呆在爸爸身旁,“不动声色”的吃饭。于是,一个爸爸的朋友看见了嘻嘻哈哈地说:“哎呀~我上次看到你爸爸和一个阿姨一起跳舞哟,不是你妈妈呢!你爸爸不要你了~”她却一边吃饭一边漫不经心的说:“那你不是和我妈妈在跳舞吗?”旁人听了哈哈大笑。

她还是一个霸气又文静的女孩。

记得在学校的时候,她骂一个男生:“你这个疯子,说你是疯子还玷污了疯子这个词!”好彪悍啊~之后,老师一来上课,她就斯斯文文的。真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她!也许,连她自己都不清楚。

我最熟悉的人就是我!嘿嘿~没想到吧。我最熟悉我自己,那,你呢?


熟悉自己(4)

最熟悉的人是谁?有说是爸爸妈妈的、有说是爷爷奶奶的、有说是外公外婆的、有说是同学老师的。我说最熟悉的人应该是自己。

我今年十岁,上四年级。在同学中不算高也不算矮。我长得廋廋的,小脸盘,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嘴里整天唠叨个没完。外公、外婆说我像个小老太婆。我的性格是双重的、多重的、复杂的?连我自己也说不好。

记得刚上一年级开学没几天,因好动影响同桌和周围同学,老师不得已将我调到最后一坐,叫我“享受”独人独坐的“待遇”。

因淘气,外公、外婆拿我一点办法也没有。甚至让他们“恨得”直咬牙根。前几天和外公在公交车站等车,见旁边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雪堆,上面光滑滑的很好玩。“无畏的勇士跑到冰川上面去看看如何?”我后退几步使足力气向上冲去,只听趴呲一声,外公回过头来见我从雪堆上滑下来,又可气又可恨地骂了一声:“活该,没把你门牙摔下来!”我强忍疼痛没说什么。

要说好静吧,一看动画片能一连坐上好几个小时。外公、外婆和我说话有时都听不见。外公、外婆说我是装相,可我真不是装相。尤其是下围棋,只要一对上局,一连也能坐上好几个小时。输了棋低头不语,沉默寡言。赢了棋兴高采烈,跃跃欲试。

同学们,大家说我的性格到底像菩萨一样好静,还是像齐天大圣一样好动,有谁能说清楚呢?也许这就是所有十岁男孩的性格特征吧。


熟悉自己(5)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在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庆六一这样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学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

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

2、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的以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1、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2、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

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soft/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3、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加工和提炼等艺术处理能力尚不具备,故而他们的习作主要要求对生活的如实记录,在记录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培育学生的精神品质、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孕育科学人文精神,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让生活与写作同在,处处留心,写出真情,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


熟悉自己(6)

教学目的:1.了解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的意义;

2.要写具体,写出情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教学过程:

1.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

2.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

(1)为什么要从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写起?(对举手发言的同学热情鼓励)

因为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写得具体、生动、有感情。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能绘声绘色,生动描述。文学是脱离不开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的,即使是作家,也只有写他们最熟悉的事物,才能写出好作品来,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

(2)怎样写好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感受。一件细微的小事,一句动人的话语,一个细致的动作,一处独具特色的景物,都能引起人们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有再现客观事物和表现主观情意的能力,所谓再现客观事物,就是把所见所闻的客观事物,如实地再现出来,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清楚顺畅地表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的过程,让读者也有所感知。表现主观情意,就是要写出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意旨。凡是优秀作品,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文章不是无情物,人们说,没有情意的作品好像是泥胎、木偶、纸花,这是不无道理的。

3.例文借鉴。

下面选两篇初一同学的作文供参考。这两篇作文,一篇写同学,一篇写老师。两篇文章都是写熟悉的事、动情的事,不仅写得具体,而且写出了情意。类似文章中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遇到,我们不也可以写出来,而且也能写好吗?

例文一

我的新朋友

从小学走人中学,我告别了旧时的伙伴,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初一(3)班。这个新组成的集体对我来讲是那么陌生。这里都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使我感到十分生疏和寂寞。

9月1日参加完开学典礼,我们便回到班里坐着听班主任曹老师说事情。一会儿,曹教师说:“下面你们抄一下课程表。”我忽然一惊,哎呀,我忘记带纸和笔了!报到那天老师还提醒我们了呢,可是我还是忘记了。不抄课表,怎么知道上什么课呢?我想着,汗珠慢慢顺着我的脸颊往下流。“怎么了?没带纸?”我被一声细小的声音从失望中拉了回来。我一看,说话的是我的同桌。

“嗯!”我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她听了马上从她那漂亮精致的小笔记本上撕下了纸,又从铅笔盒中拿出一枚圆珠笔:“给你。”我惊讶地望着她:我们并未相识,我感激地对她点了点头,并且说了声:“谢谢!”就这样,我对我的同桌——那位热心帮助我,而我又不知道她姓名的小女孩产生了好感。开学两天了,这两天中,我跟我的同桌交上了朋友。

第一天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我坐在最后一排往前看,总是模模糊糊的,很多字都看不清。这回我又着急了:这可是笔记啊!我抄不下来,回去怎么复习啊!我不禁扭头看了看我的同桌,她正低着头专心致志地写着。这可怎么办?我又扭回了头。突然,一个写着工工整整的字的本子,推到了我的面前。我一扭头,又是她!那个梳着长辫子,文文静静的女孩。我心中充满感激地抄完了笔记,把本还给了她。下了课,我对她说道谢的话,她却说:“谢什么,我们是同桌。交个朋友吧!”我非常愿意,满口答应了。这样,我们两个就成了新班级里的新朋友。我们彼此介绍后,我也知道了她的名字——李伊娜。

我为我能有这样一个好伙伴而高兴。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彼此间的帮助会更多,我们彼此间的友谊会更深厚。(张扬)

讨论: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这篇文章写的“小事”吗?

(提示:从各个方面想想,尽量回忆印象深的触动自己的一些事。)

2.你准备怎样把它写出来?

(提示:想到了一些事后,确定自己要写的一件或几件事。想清楚具体情景。整体把握事情的过程,当时自己的情况,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把要描述的地方捕捉住,就像这篇文章所写的那样。将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意结合起来,写出来的事情才有动人之处。

例文二

一位老师

你见过这样一位老师吗?她总是习惯地双手背在身后,出现在教室里。不瞒你说,这位被同学们称为不像“老师”的英语老师,是与我们初一新生——同人校,刚刚开始教书生涯的汪老师哩。

汪老师她真有趣。上课时像个朋友,下课时像个伙伴。在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她可真不像个“老师”。不信,你们看——

“小皮球,香焦梨,玛莉开花二十一……”,在我们女生跳皮筋的行列中总少不了她——那个笑得最开心,跳得最来劲的大朋友。别看她比我们大八九岁,可不仔细看,一点也看不出来,她竟是个老师。

“汪老师,您怎么分到学校来了?”“怎么,不欢迎?”她像朋友一样跟我们谈到她的同学大多数分在外企行业,不少出了国……然而她却选择了当教师这一行业。“我喜欢英语,得益于初一老师的启蒙,在最重要的基础学习阶级,老师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像我的老师那样,做一名好老师。”汪老师真诚地说。

说我们的汪老师不像个“老师”,你可别以为她光跟我们玩,谈起教学,她的“花招”可多了。听录音,看录相,唱英文歌曲,用英文给我们讲故事,组织我们演简短的英文小品,还给我们布置英语口语作业,……为了鼓励我们多说爱说,她还专门设置了红、白牌,像足球比赛上的裁判员一样,红的以示表扬,白的以示批评……现在,我们班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高了,期中考试,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在全年级名列第一(汪老师只教我们一个班),汪老师高兴得两个晚上没睡好觉,这不能不说我们汪老师教学有方吧!

有一次,我的英语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心里非常难过,——连几天都闷闷不乐的。作业本发下来,只见里面夹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生,上课发言积极,发音也很准,这次没考好,一定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找找问题的所在,好吗?你的大朋友

这张纸条像一股春风温暖着我的心,现在我把它贴在我的日记本上,作为动力,催促我上进,勉励我向前……经过汪老师的不断帮助,和我不断的努力,我的英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说起这位不像“老师”的老师,话儿没个完,不过,我想,说到这里,你一定了解我们的汪老师了吧?你说她像不像个“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杨思晴)

讨论:

这篇文章写的一位老师,为什么给我们的印象深?

(提示:这位同学写出了这位老师的特点。他选择了这位老师几件突出的事:和同学一起跳皮筋;教学的“花招”;关怀自己、写纸条沟通思想等。这些都是自己熟悉的动情的事。作者没有笼统的、空洞的叙述,写的都是具体的情景,有老师的动态、言谈以及内心独白,因而这位教师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了出来,(在文章中处处可以读到表达这种感受的语句。)这种感受也传染给了读者。文章末尾问道: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自然也就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熟悉自己(7)

最熟悉的一个人是我自己

有一个人,我对她再熟悉不过了。她平时不喜欢穿裙子,反而喜欢穿短裤,既不喜欢和女同学在一起谈论新播放的电视剧,也不喜欢和男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除了偶尔擦擦黑板,扫扫门前地之外,她总是坐在座位上,看数学、语文书。要是再给她加上一副眼镜的话,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她还有“两大爱好”,一是运动,二是电脑游戏。

在运动方面,她最喜欢打羽毛球了。在她打羽毛球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姿势都会呈现在你的眼前:抬腿、举胳膊、斜跳、……准让你笑破肚皮。尽管十分有趣,但我劝你最好躲远一点,不定什么时候,羽毛球就会又快又准地飞到你头上。有一次,她和妈妈打球时,一个阿姨站在一旁给她们当裁判。由于妈妈打得太快,她一失手,球飞到了裁判头上。妈妈赶快向那位阿姨道歉。她吓得跑进了楼道,心想,这下可闯祸了!

在电脑游戏方面,她可是个“老手”。每次听到一些好玩的游戏网,她总会在第一时间去上面玩个痛快。最近她从一个好朋友那里打听到了一个“第九城市”游戏网,一回到家,他就迫不及待地在这个游戏网上玩了起来。尽管爸爸“熊”了她好几次,可她还是“痴心未改”。爸爸不能拿她怎么样,只好在一旁干瞪眼:唉!真拿她没办法!

聪明的朋友一定猜到了,她就是我,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熟悉自己(8)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写作的关键,没有材料,或材料不精,再有好的技巧也难写出好作文来,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就应在选材上下功夫。

选材应注意的问题很多,今天,在这里我们重点强调二个方面内容。

一. 作文要选自己最熟悉的事来写。

一个文题,可选择的内容一般很多,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都给同学以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作文题目的范围很宽泛,我们应很好地利用这一点。然而有些同学没有认真思索,没有高度重视选材的重要,把自己并不熟悉的内容造成写作的素材,眼前空空,头脑空空,只能东拼西凑,或干脆胡编乱造,使写出的作文漏洞百出,空洞无物,缺乏生活的真实。

为什么要选自己最熟悉的事来写呢?因为只有自己最熟悉,对事情才有深刻的认识,写起来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的同学可能在动笔时想了半天,觉得哪件事也不太熟悉。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平时不能留意生活,不注意观察生活,为了克服这一现象,我们应养成平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同学,还可以练习写《观察日记》把自己看到的,觉得有意义的事,用三言五语记录下来,积累起来,当写作时,翻开看看,那么,一件件事情,一幕幕情景就容易回忆起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所以,有动笔之前,要把符合题目的材料尽量多地回忆和搜集起来,从中选出自己最熟悉的事来写,这是我们选择材料的第一步。

二. 作文要选自己最动情的材料写。

有了最熟悉的材料,还不能马上写到作文之中,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只写具体远远不够,还要渗透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很多同学所以动笔,主要是心灵受到了冲击,例如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最疼爱自己的亲人,盼来了辛苦换得的成功,他们愿意把这种感情诉诸笔端,用作文来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才可能具有感撼读者心灵的力量,为了达到这一高度,我们在熟悉的材料之中,还要努力挖掘和捕捉这样动情的一瞬间。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作者在和父亲多年的相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但作者只着力捕捉了车站送别这一幕来写,极力渲染身体发胖,年老体弱,步履蹒跚的老父亲攀月台,过铁道艰难买橘的背影。正是这个背影触动了作者心中的感情。使得这种感情事隔几十年后,仍令读者动情,令读者难以忘怀。又如在家庭生活中,会发生许多的事,这些事,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散步》一文的作者,只从中选取了最使自己感动的散步一幕,因为,那和谐的家庭关系,那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无疑都令作者动情,而捕捉最动情的瞬间来写,写出的作文才能拨动读者的感情。

三. 要把自己的真情表达出来。

有了熟悉的,动情的材料。不见得就能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感情,还要努力把这种感情在作文中表达出来,并传递给读者,如何使自己的真情得以充分地表达呢?

1. 要把最动情的瞬间写细。

一篇文章,不是处处动情,句句动情,我们应善于捕捉最动情的瞬间,把这瞬间写得细上加细,我们就称这一处为细节,这样,文章就有了亮点,而这一亮点正是作者最动情之处,把这一小情节写细,就能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能捕捉到作者此时此刻的感情。例如《背影》一文,作者最动情之处就是车站送别时父亲为我艰难地买橘的背影,作者紧紧抓住这一动情瞬间作文章,把它写得细上加细,父亲身体——胖子;父亲的穿戴——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父亲的步履——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父亲的动作——攀、缩、倾、走、探、穿;父亲的神态——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个细节,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此时作者被父亲的爱子深情所打动,怎能不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呢?

2. 借读景物的描写传递自己的感情。

景物的描写,既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又能传递作者的感情,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例如《散步》一文,作者写到“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通过生机勃发的春景描写,通过作者对生命的赞美,我们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母亲生命仍在继续,感受到作者因为母亲又熬过一个严冬后的欣喜之情,看出儿子希望母亲长寿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是借助于景物的描写传递给读者。

3. 借联想表达作者的真情。

有时,在写实的基础上,适时地插入恰当的联想,也能很好地把感情表达出来。例如《春》一文中,作者写到春花时,“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作者在赞美春花的绚丽、甜之时,通过巧妙的联想,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联想到不久树上的累累硕果,那么对春花,对春天的欣喜和赞美之情不就跃然纸上了吗?

习作练习:《我爱我家》

家是每位同学最熟悉的地方,这里有欢乐,有温馨,有美好的回忆,写写自己的家,可以是家里的人、事、物,注意写出自己的爱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