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奶奶(通用6篇)
等个旧人
2024-03-16 06:45:27
三年级
记叙文

戏迷奶奶(1)

大老远就听见院子里传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的唱腔,不用猜一定是奶奶又在唱她最爱的《沙家浜》了。

奶奶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京剧,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小时候我喜欢看动画片,而奶奶喜欢看《花戏楼》,只要她换台了我总会以哭来威胁她,这时奶奶就会把我搂到怀里说:“我的乖孙女,动画片有啥好看的,奶奶唱大戏给你听。”说罢并跟着电视上的演员唱起来,起初的时候我还能安静地听几句,后来就不安分了,还是吵着看动画片。为了看到她喜欢的京剧,奶奶还是有办法的,她说:“乖孙女,不哭。奶奶甩长袖给你看。”于是她在客厅里边唱边模仿电视上演员的舞蹈,时而高高地翘起兰花指柔情似水,时而怒目圆睁做凶神恶煞状。她怪异的表情,夸张的动作逗得我哈哈大笑,以致于后来她即不耽误欣赏京剧,又过了一把戏剧瘾,最重要的是还逗得我哈哈大笑。用爷爷的话说,我是小顽童,奶奶是大顽童,我们是一对老少冤家。

长大后才发觉其实奶奶的唱功是很了得的,有时候放学回家老远就听见她的歌声,就会故意在门口听上一会。那时多是她一边忙着一家人的晚饭,一边心之所至地哼唱着。那唱腔像燕子划过无云的天空,欢快明朗,一会又减弱低沉,仿佛山泉滴滴落入深潭,一会儿又似万马奔腾,着实让人爱听。那次社区举办的“票友大赛”,奶奶就是凭借《沙家浜》一举夺冠的。

最初是爸爸把比赛的消息告诉奶奶的,她当时听了就特别兴奋,拉着我说:“乖孙女,你说奶奶要不要参加?”我故意装着思考的样子想了一会说:“还是不参加吧,要是拿不到名次丢面子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会让你光辉高大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大打折扣的。”奶奶生气似的说:“那我一定要拿个名次回来。”为了参加这个比赛,奶奶可没有少花功夫,特意让我下载了《沙家浜》,又让我教她使用电脑一次次地播放对照练习。临近比赛的几个晚上,我们全家都是她的听众,爷爷指导唱腔,妈妈指导舞蹈,我指导发音,爸爸负责后勤端茶倒水。比赛当天奶奶以字正腔圆的唱腔,优美的舞姿博得了第一名,我们全家都为她欢呼。

奶奶对戏剧的执着追求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用爸爸的话说就是:不管学什么都要有钻劲,得对得起自己花的功夫,就像我的戏迷奶奶一样。


戏迷奶奶(2)

我有一个“戏迷”奶奶。她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戏。我总是对她说:“奶奶,这些戏曲“咿咿呀呀的”,有什么好看的?”这时奶奶就会面如桃花,笑眯眯地回答我:“这你可就不懂了,戏曲可是中国文化遗产,是宝贵的艺术瑰宝。”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平日里,奶奶不管时间多么紧,路途多么遥远,她总会第一个赶到剧场看戏。

有一次,外面正下着雨。只见奶奶手脚麻溜地披上雨衣,骑上自行车。为了看戏而心急如焚的奶奶途中骑得太快,加上雨天路滑,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把腿给擦伤了。她打了个电话给妈妈,妈妈接到电话后,赶忙开车去接她。奶奶却微笑着说:“这点小伤不要紧,你先送我去看戏。能有什么比身体更重要?”妈妈坚决反对。这时,奶奶却耍起赖来了:“你要是不先送我去看戏,我就不跟你去医院了。”妈妈没办法,只得无可奈何先送她去看戏。等到奶奶戏瘾过足了,再送她去医院。

我的奶奶为了看戏,竟然什么也不顾。我应该说奶奶您可真是“戏迷中的戏迷”啊!


戏迷奶奶(3)

“苏三离了洪桐县……”,咦?屋子里怎么有唱戏声?别问了!肯定是我的奶奶又开启了她的收音机,在听戏呢!

说起了我的戏迷奶奶,她听戏可是雷打不动的!烧饭时听、吃饭时听、连打牌时都在听。告诉你,就因为听戏还闹了不少笑话呢!

一天,天气晴朗,奶奶哼着她的莲花落儿在烧鸡。突然,奶奶一拍脑门儿,自言自语道:“哎呀!今天有戏迷大奖赛的呀!”说完,她连忙扔下手中的活儿,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边看还边夸奖:“这孩子唱得有模有样的,长大了一定是戏曲家呀。”说着说着,奶奶就跟着电视有滋有味地唱了起来。我暗暗发笑,继续埋头写起了作业。

过了好长时间,奶奶伸了一个懒腰,说:“这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她慢腾腾地走进厨房,拎起锅盖,顿时,一股难闻的糊味儿向我们涌来。我不禁大叫:“奶奶!这是什么呀?”奶奶眨了眨眼睛说:“这好像是我烧的鸡,不过时间煮了长点。” “啊?”我惊讶地说,“看来,我们今天要吃‘焦炭鸡了!’ mygad!”“对不起了,我的小乖乖,明天奶奶再帮你烧一锅。” 奶奶摸了摸我的头用扬剧的唱腔向我说道。“扑哧。”我被奶奶滑稽的样子逗笑了。

这就是我的戏迷奶奶。


戏迷奶奶(4)

我的奶奶是一个十分热爱戏曲的人。

虽然她很胖,可还是愿意不远万里的去听戏。一件宽大的上衣,成为她听戏的必要装备。年过花甲的她,虽腿脚不方便,可就算再艰难她也会去听戏。

还记得有一次,我家附近有个老爷爷过八十大寿,请来戏班祝寿。正在家里吃饭的奶奶一听到这个消息,开心的手舞足蹈,立即放下饭碗,早早地跑到人家去听戏。

我的奶奶不仅爱听戏,还常用戏里的人物来教训我。在我面对困难而低头哭泣的时候,奶奶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微笑着说道:“你看那身经百战的诸葛亮,面对困难时,不也是克服重重困难,才解决问题的吗?你为何不像诸葛亮一样,好好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呢!”

我的奶奶虽然没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可她却用最质朴的语言教会了我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迎难而上?我喜欢我的奶奶,更喜欢用戏曲教育我的奶奶。


戏迷奶奶(5)

我的奶奶今年70出头,头发都白了。

现在球迷、棋迷、评书迷比较多,而我的奶奶是十足的戏迷。每次只要电视上演秦腔,奶奶都一次不落地看完,嘴里还不住地哼哼呀呀地唱,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只有电视“再见”,奶奶才“再见”。每天晚上睡觉前,她枕头旁边都放着一个半导体,用来收听秦腔戏。

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奶奶正在厨房切羊肉。我问:“奶奶,这是本地羊肉,还是外地羊肉呀?”奶奶满脑子只有秦腔,打岔说:“对,对!听秦腔戏!”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奶奶把我说的“本地羊肉”错听成秦腔了。奶奶不切肉了,一溜烟地跑到屋里打开电视机,准备看秦腔,看着奶奶这副样子,我笑得肚子都疼了起来。

还有一次,奶奶出去有事,就让我代替她听,回来了给奶奶叙述。奶奶回来一进门,第一句话就问:“上次说到要砍陈世美,这次砍了吗?”我说:“砍了。”奶奶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我受了奶奶的感染,也爱听秦腔,会唱秦腔了。


戏迷奶奶(6)

“黑脸张飞叫喳喳......”一阵戏曲声传来,不用想,一定是我的戏迷奶奶正在听戏呢!(开头点题,开宗明义,抓住读者)

早上,我们刚看电视,一不小心按到了,戏曲频道。“哒哒哒”只见奶奶穿着个围裙就跑了出来:“嘿嘿嘿,孙女把电视让给奶奶看一会儿呗!”奶奶一边搓着手掌,一边看着我。只要我不同意,他(她)就立马“耍起无赖”来:“哎呦喂,孙女长大了,翅膀长硬了,连个电视都不让奶奶看啦!”面对这个老顽童,我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只好把电视让给奶奶看“一会儿”。果然这个“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上午。唉!真拿奶奶没办法。我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到了做饭时间,奶奶走进了厨房。突然一阵“乒乒乓乓”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我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连忙跑进厨房。只见奶奶左手举着锅铲,右手拿着锅盖,双眼瞪得跟铜铃一般圆,头一歪,好一个张飞!又变成双手举着锅铲往前伸,把围裙往前一抛,仿若关羽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滋滋滋”一股焦味从厨房传出,看着我们锅里被烧焦的菜,我立马关掉了火,连叫了好几声奶奶。可奶奶一就像个没事人一样不大没有注意到菜已经烧焦了,嘴里依旧穿着词继续坐着,他(她)的动作终于一曲终了,我的姓名,奶奶意识到了,自己在厨房干了什么可奶奶依旧像个没事人一样,不但没有注意到菜已经烧焦了,嘴里依旧还唱着词、做着她的动作。终于一曲终了,我的戏迷奶奶意识到了自己在厨房干了什么,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却只留下了一墙油渍和烧焦的菜。

镇里有个戏台子,每天晚上都有人来唱戏,奶奶一吃完晚饭就会立马拉着我去看戏。果然,我们又是第一个到的。不知过了多久,红色的帷幕拉开。出来了一张红脸和白脸“今天来讲《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奶奶拉着我就开始讲:“你看红脸是关羽,白脸是曹操......”奶奶一提起戏曲,就如同一个小孩般开心。直到十点多奶奶才恋恋不舍地带我离开。

这就是我可爱的戏迷奶奶。瞧!她这不又在摇着头乐呵呵的听戏呢吗?(呼应文题,点明中心。)(内容安排合理,详略得当,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