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精编8篇)
老人与海
2023-10-20 01:17:51
其它
其它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1)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1

爸爸给爷爷买了一个评书播放机,作业写完后,我常借来听听。我最喜欢的评书节目是袁阔成老爷爷播讲的《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与大哥刘备,三弟张飞是桃园结义的异性兄弟。他身上有两大优点令我敬佩:

第一,能文能武。他常夜读《春秋》,是个爱学习的将军;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有的是真本领。

第二,有情有义。土山被围与曹操约法三章:“降汉不降曹;善待两位嫂嫂;一旦得知兄长刘备下落便要即可去寻。”曹操十分喜欢关羽的才能,不但答应了他的要求,还“上马敬,下马迎”地对待他,虽然关羽最终还是回到刘备身边,但后来赤壁之战时,在华容道,他还是饶了曹操一命。

老师和家长常教育我们要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我愿以关羽为榜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2

三国,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时代,《三国演义》,一本讲述战略、人格的书。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它时,我被里面的故事深深感动了。

那里面,我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爱才如命的曹操;聪明机智的周公瑾还有武艺高强的赵云。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关羽关云长了。

我喜欢关羽的忠义。当曹操为了让它降曹,封官赐宝,还把最心爱的赤兔马赐给了他,但是关羽却始终忠于刘备,没有丝毫降曹之意。最后,关羽得知刘备所在之处,丢下曹操所赐的高官厚禄,金银珠宝,毅然弃曹而寻刘备。从这个举动中,让我感受到了关羽忠于蜀国,重义轻利的好品质。

我喜欢关羽的勇猛。当董卓的大将华雄出战时,连斩袁绍两员大将,袁绍问众将:“谁敢出战?”众将无言。这时,只听关羽在大喊:“我能斩华雄,如不能斩了华雄,甘当军法!”曹操斟了一杯热酒,请关羽饮下,关羽说:“待我割下华雄的头,再饮酒。”说罢,冲了出去。袁绍和曹操只听鼓声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关羽手里拿着华雄的头颅,朝大殿一扔。众将震惊,曹操连忙捧起那杯热酒,关羽一饮而尽,那酒还热着呢!从这个举动中,我感受到了关羽的勇猛。

从关羽身上,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我懂得在名利面前,不能心动,在危险之际,要挺身而出,总之,要时刻忠于祖国。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3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诸葛亮。 东汉末年期间,各地出现了许多个据一方的军队,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力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英雄很多。奸诈多疑的曹操,年轻有为的孙权,谦虚谨慎的刘备,武艺超群的关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最令我喜欢和钦佩的,是鞠躬尽瘁、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首先,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就拿赤壁之战来说吧,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抗曹。由于曹操考虑到将士们不适应水战,便下令将战船锁在一起,以便平稳。诸葛亮考虑到这一点,又夜观天象,断定会刮东风,便让周瑜的部下黄盖写信给曹操,假意降曹。

晚上,黄盖带领战船驶向曹军,等时机一到,便点燃战船。借着东风,着火的战船直冲曹营,曹军的战船一时变成了一片火海。一把火,烧掉了曹军十几万大军。赤壁之战,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除此之外,还有火烧新野、计取荆洲、火烧博望坡、七擒孟获等多个战役,足以展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军事家。 诸葛亮的沉着冷静也令我钦佩。诸葛亮北伐期间,派马谡镇守街亭,不料街亭失手。情急之下,诸葛亮只好率军撤往汉中,司马懿穷追不舍。路径西城,诸葛亮只好率军前往。此时的西城只剩下些老弱病残,可以说是一座空城。而诸葛亮并不慌乱,他命令手下士兵把城门打开,独坐城上,悠然弹琴。司马懿率令追兵前往,见诸葛亮如此冷静,却害怕起来,怀疑他早已设下了埋伏。司马懿闭目细听,听见诸葛亮的琴声优美动听,便断定城内设下伏兵,率军撤退30里。当他反应过来自己上当的时候,诸葛亮早已撤军。可见,沉着冷静是多么的重要,这更让我对诸葛亮产生了敬意。 此外,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也令我很感动。

他一心辅佐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为匡扶汉室尽心尽力。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辅佐刘禅,北伐之前,他向刘禅上表了《出师表》,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诸葛亮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为运粮提供了便利。北伐期间,由于山路很崎岖,运粮非常困难,诸葛亮便找出曾经设计的“木牛流马”的图纸,让士兵们打造。司马懿见到了“木牛流马”很是新奇,就让士兵们把所有的'“木牛流马”偷了过去,用来运粮。后来,诸葛亮献计,让蜀军假装检查魏军的运粮队伍,趁机对“木牛流马”动了手脚,使它们都动弹不得。趁士兵们回去报信的空当,诸葛亮派人把“木牛流马”和魏军的军粮抢了回来。由此可见,诸葛亮不仅有军事才能,也很有发明天赋! 我最喜欢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了,你呢?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4

话说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后,魏蜀吴崛起,天下三分,一时间英雄倍出,争奇斗艳。他们中有一人我最为敬佩,此人字孔明,人称卧龙,他容貌轩昂、非常潇洒,住在南阳卧龙冈。他是被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后来他当了蜀国的丞相。

卧龙为蜀国立下赫赫战绩,最有名的战绩是:赤壁之战、火烧新野、七擒孟获、空城抚琴退仲达(仲达就是司马懿)、木牛流建奇功等等。

我为什么喜欢他呢?因为他最足智多谋。就拿空城计来说吧,空城计中,司马懿带领十五万魏军进攻蜀国西城,当时城里只有官兵二千五百人,敌众我寡,卧龙传令:将旌旗藏起;军士恪守岗位,不得高声言语、随便出入;大开四门,每门派二十名军士扮成百姓,洒扫街道。一切都安排好后,他身披鹤氅,带着两个小童来到城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见了还以为城里有伏兵,不敢攻城,只有退兵了。就这样,卧龙一人退了司马懿的精兵十五万! 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猜出来了吧,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就是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5

诸葛亮足智多谋,是刘备的军师,曹军把蜀军击败后,有准备攻打吴国,所以蜀国和吴国联盟。

吴国有一个非常杰出的青年都督周瑜,他有勇有谋,但他心胸狭窄,有嫉妒心。

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以公事为借口,委托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只箭。诸葛亮不但答应了,还立下军令状,如若三天造不好,敢受军法处置,并请周瑜三天后到江边取箭。诸葛亮走后,周瑜吩咐鲁肃,不给诸葛亮备齐造箭的材料,想为难他,同时还让鲁肃去探听消息。

诸葛亮见了鲁肃,问他借了20条草船和数百名军士,并请他保密,鲁肃答应了。回去后,鲁肃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周瑜很疑惑。

鲁肃帮诸葛亮准备好了船和士兵,等候他的调度。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上船,趁大雾漫天之际,命令士兵将20条船连接起来,驶近曹营。并一字排开,擂鼓呐喊。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后,不敢轻举妄动,只叫朝江中放箭。很快船的一面插满了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另一面受箭。

天渐渐亮了,诸葛亮让插满箭的船顺风顺水驶回南岸。曹操得知上当后,要追也来不及了。

20条船靠岸时,周瑜按诸葛亮的要求派人来取箭。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听了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6

要说我喜欢的三国人物,那可就多了。比如:刘备、曹操、赵云、周瑜……如果选择最喜欢的,那一定是关羽了。

我喜欢关羽是因为他义薄云天,义气深重。在《三国演义》第七章“过五关斩六将”中,他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儿,接连杀了曹操的六位守关大将。即使如此, 曹操仍然几番劝关羽投奔自己,可是关羽忠心不二,再三拒绝。但在曹操最危急的时候,关羽却替他斩杀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由此可见,关羽真是一位重情重义 的男子汉大丈夫呀!

可惜关羽这样的盖世英雄却在第二十章中被逼到绝处。关羽父子被孙权活擒,孙权见父子俩宁死不降,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他们斩杀。一代英雄为情为义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关羽自小正直,后来杀了恶霸而被官府追捕,只好到外乡避难。从此以后,一直未回乡看过父母。但是我认为他的父母肯定会为这样的儿子感到无比骄傲。关羽死后,曹操将关羽父子厚葬于洛阳南门,亲自率领文武百官为其送葬。曹操这样做,正是因为他被关羽的大情大义感动了,震撼了。

大家现在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关羽了吧?走进《三国演义》,你也会喜欢他的。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7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莫过于赵云。就连金庸也曾经说到:“三国中最喜欢的便是赵云,总觉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我喜欢他主要有三个原因,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赵云有忠肝义胆。他一直是跟随着自己认定的明主——刘备。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义气,才能使得他在长坂坡一战里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就是为了救出失散的刘备妻儿。最后他斩杀敌将50多名,救出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并将刘备的儿子——刘禅带到了他的面前,刘备气得将刘禅直接扔到了地上,大骂道:“为了你这个儿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云虽肝脑涂地,难报主公知遇之恩!”由此可见,赵云确实有忠肝义胆。

赵云勇猛无敌。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曾令多少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古人曰:“胜败乃兵家常事。”可被称为“常胜将军”的赵云一生征战沙场,却从未输过,真是名副其实。他于汉水救黄忠时,无人敢阻。这一战中,他的战斗力之强,使张郃、徐晃等人惊得不敢应战。原文说到“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可见其赵云枪法的出神入化,勇猛无敌。

赵云有勇有谋。带兵打仗,光有“勇”不行,还要有一定的智慧。赵云智勇双全,做事也十分谨慎。并不像张飞等武将,被所谓的“忠义”冲昏了头脑,只顾在战场上拼命冲杀。张飞一心只想着要为关羽报仇,行事过于鲁莽,让手下的将士去完成一些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导致杀身之祸。而赵云“据汉水寡胜众”,算是有谋,长坂坡七进七出,算是有勇,真可谓有勇有谋!

这就是赵云,他集忠肝义胆、勇猛无敌、有勇有谋于一身。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喜欢上了这位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赵子龙了呢?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8

“这是一个英雄背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平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斗众生……” 曹操,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曹操,既狡猾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看曹操,不能盲人摸象只看一面,而要全面地去评价他,了解他。

易中天先生讲到他是一个可爱的奸雄。可爱?曹操的可爱之处,在于他爱讲真话,在一个人人都讲假话的年代里,他并不因此而改变自己。曹操的智慧实在让人佩服,在假话连篇的年代中,实话具有雄辩的力量,是打败假话的最好的武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的诗也体现出了曹操的大气。 我认为曹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人,是一个可爱坦荡的人,对于曹操,易中天先生对他还有这样一个评价:胜利归功于他人,失败归责于自己。这样大度的人,是非常值得尊重和赞赏的!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2)

西安东方小学四八班 郝方舟  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人物要数关羽 关云长了!他长得赤面、长须、人称美髯公、他重义气、武功很好、很勇敢,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缺点就是骄傲自大。他不愿和黄忠同当五虎上将,他瞧不起黄忠,他想:“我和这么老迈年高的人同当五虎上将,真乃人生之大耻。不如给他点儿银子,让他回家种地去!”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中曹操想留关羽在他营中,给他赤兔马和长袍,但关羽还是没有留在曹操营中。他为了寻找刘备,过了东岭关斩了孔秀,去了洛阳门斩了孟坦、韩福,到了镇国寺斩了卞喜,去了荥阳斩了王植,又去了滑州黄河渡口又斩了秦琪。

才找到刘备、张飞等人……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中关云长被孙权用“趁火打劫”之计抓住,诸葛谨屡次劝他投降,说一些象“你们的粮草不多了,快投降吧!”

一类的话。但他没有投降。第二天他为蜀国捐出了他宝贵的生命!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人物:关羽 关云长。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3)

《三国演义》是一本中国著名小说,它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至三国鼎立,最后归晋的故事,这里也有许多有勇有谋的人物为我们所熟知,诸葛亮、关羽、张飞自不用说,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还有一些我们不太了解的,也是非常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的。 甘宁,字兴霸,江东人,曾经做过强盗,当时东吴已经逐渐发展,于是孙策就去攻打甘宁所在的这个强盗帮,他派凌统的父亲做先锋,但首轮就吃了败仗,凌统的父亲也被甘宁一箭射死,后来,甘宁寡不敌众,投降了孙策,并死心塌地的帮东吴打仗。甘宁的武功非常高超,也很有战略,经常打胜仗,得到了孙权的.信任,但是,凌统要报甘宁杀父之仇,三次想暗杀他,甘宁并没有反抗,而是忍气吞声的躲避。在一次与魏国的交战中,凌统差点儿丢了性命,而救他的人,正是甘宁,从这以后,他们从针锋相对一下子变成好朋友,这让孙权也非常高兴。 甘宁顾全大局的品质和他的勇谋,值得我们称赞。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4)

曹操,是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

曹操文武双全,很有谋略,经常亲自带兵打仗,是常胜将军。有一次曹操带兵打仗,一路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又累又渴,曹操真是聪明,忽生一计,指着前方大声说:前面不远处有一片梅林,梅子又酸又甜。将士们听了直流口水,终于走出了荒山。这就是著名经典故事“望梅止渴”。从这个小故事我看到了曹操的智谋。

曹操也很会治理国家,他治理的.国家兵强马壮,粮食充足,兵将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怪不得总是打胜仗。曹操有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他统治的区域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他给农民减少税赋,减轻农民的负担,虽然他没能亲自统一国家,但是给儿子曹丕统一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慧眼识英雄,但也很尊重人才。他非常欣赏关羽的忠义,一心想把关羽收于自己旗下,竟然把儿子曹丕最喜欢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虽然没有感动关羽投奔于他,但是曹操却放了关羽,也体现了他的大度胸怀和对人才的爱惜。

曹操对兵法、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着很深的修养。他写的《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传诵至今。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激昂!也只有曹操这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我喜欢曹操这位人物。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5)

这本书讲的内容很详细,几乎每一场战争,每个人物都会讲述一遍。但是问起我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能料到任何事,谁会偷袭,谁是内应,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他足智多谋,让敌人叫苦连天;他尽职尽责,不忘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尽管刘禅无能到了极点,但还是力挽狂澜甚至一度占领了魏国的一大块疆土,他死之前还依然在关心蜀国未来的命运……《三国演义》一看到这里,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蜀相》这首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同时他也有自己的缺点,也有过失误,比如错用马谡,失掉了街亭,不过他毫不怠慢军心,立刻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斩了马谡,并且自降三级。

从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故事中,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受益匪浅:首先,要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因为这样才能想出解决的方法,空城计是最好的例子,如果诸葛亮在魏兵进攻时惊慌失措,急得团团转,蜀国就早灭亡了。其次,要知己知彼,这样才能找到别人的弱点,百战百胜。比如火烧赤壁,诸葛亮知道魏军在北方,水性不好,容易晕船,又知道过几天就会刮有利于自己的东风,所以才会大胆的使出连环计。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做人做事不能只依赖一个人,否则万一出了什么情况就会一击即溃。因为诸葛亮去世后后继无人,蜀国就由盛转衰,变主动为被动,没多久就灭亡了。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引人入胜,让人意犹未尽,我忍不住要把他多看几遍。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6)

赵云有忠肝义胆。他一直是跟随着自己认定的明主——刘备。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义气,才能使得他在长坂坡一战里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就是为了救出失散的刘备妻儿。最后他斩杀敌将50多名,救出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并将刘备的儿子——刘禅带到了他的面前,刘备气得将刘禅直接扔到了地上,大骂道:“为了你这个儿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云虽肝脑涂地,难报主公知遇之恩!”由此可见,赵云确实有忠肝义胆。

赵云勇猛无敌。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曾令多少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古人曰:“胜败乃兵家常事。”可被称为“常胜将军”的赵云一生征战沙场,却从未输过,真是名副其实。他于汉水救黄忠时,无人敢阻。这一战中,他的战斗力之强,使张郃、徐晃等人惊得不敢应战。原文说到“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可见其赵云枪法的出神入化,勇猛无敌。

赵云有勇有谋。带兵打仗,光有“勇”不行,还要有一定的智慧。赵云智勇双全,做事也十分谨慎。并不像张飞等武将,被所谓的“忠义”冲昏了头脑,只顾在战场上拼命冲杀。张飞一心只想着要为关羽报仇,行事过于鲁莽,让手下的将士去完成一些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导致杀身之祸。而赵云“据汉水寡胜众”,算是有谋,长坂坡七进七出,算是有勇,真可谓有勇有谋!

这就是赵云,他集忠肝义胆、勇猛无敌、有勇有谋于一身。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喜欢上了这位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赵子龙了呢?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7)

《三国演义》是一本中国著名小说,它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至三国鼎立,最后归晋的故事,这里也有许多有勇有谋的人物为我们所熟知,诸葛亮、关羽、张飞自不用说,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还有一些我们不太了解的,也是非常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的。 甘宁,字兴霸,江东人,曾经做过强盗,当时东吴已经逐渐发展,于是孙策就去攻打甘宁所在的这个强盗帮,他派凌统的父亲做先锋,但首轮就吃了败仗,凌统的父亲也被甘宁一箭射死,后来,甘宁寡不敌众,投降了孙策,并死心塌地的帮东吴打仗。甘宁的武功非常高超,也很有战略,经常打胜仗,得到了孙权的信任,但是,凌统要报甘宁杀父之仇,三次想暗杀他,甘宁并没有反抗,而是忍气吞声的躲避。在一次与魏国的交战中,凌统差点儿丢了性命,而救他的人,正是甘宁,从这以后,他们从针锋相对一下子变成好朋友,这让孙权也非常高兴。 甘宁顾全大局的品质和他的勇谋,值得我们称赞。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作文(8)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诸葛亮。 东汉末年期间,各地出现了许多个据一方的军队,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力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英雄很多。奸诈多疑的曹操,年轻有为的孙权,谦虚谨慎的刘备,武艺超群的关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最令我喜欢和钦佩的,是鞠躬尽瘁、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首先,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就拿赤壁之战来说吧,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抗曹。由于曹操考虑到将士们不适应水战,便下令将战船锁在一起,以便平稳。诸葛亮考虑到这一点,又夜观天象,断定会刮东风,便让周瑜的部下黄盖写信给曹操,假意降曹。晚上,黄盖带领战船驶向曹军,等时机一到,便点燃战船。借着东风,着火的战船直冲曹营,曹军的战船一时变成了一片火海。一把火,烧掉了曹军十几万大军。赤壁之战,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除此之外,还有火烧新野、计取荆洲、火烧博望坡、七擒孟获等多个战役,足以展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军事家。 诸葛亮的沉着冷静也令我钦佩。诸葛亮北伐期间,派马谡镇守街亭,不料街亭失手。情急之下,诸葛亮只好率军撤往汉中,司马懿穷追不舍。路径西城,诸葛亮只好率军前往。此时的西城只剩下些老弱病残,可以说是一座空城。而诸葛亮并不慌乱,他命令手下士兵把城门打开,独坐城上,悠然弹琴。司马懿率令追兵前往,见诸葛亮如此冷静,却害怕起来,怀疑他早已设下了埋伏。司马懿闭目细听,听见诸葛亮的琴声优美动听,便断定城内设下伏兵,率军撤退30 里。当他反应过来自己上当的时候,诸葛亮早已撤军。可见,沉着冷静是多么的重要,这更让我对诸葛亮产生了敬意。 此外,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也令我很感动。他一心辅佐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为匡扶汉室尽心尽力。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辅佐刘禅,北伐之前,他向刘禅上表了《出师表》,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诸葛亮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为运粮提供了便利。北伐期间,由于山路很崎岖,运粮非常困难,诸葛亮便找出曾经设计的“木牛流马”的图纸,让士兵们打造。司马懿见到了“木牛流马”很是新奇,就让士兵们把所有的“木牛流马”偷了过去,用来运粮。后来,诸葛亮献计,让蜀军假装检查魏军的运粮队伍,趁机对“木牛流马”动了手脚,使它们都动弹不得。趁士兵们回去报信的空当,诸葛亮派人把“木牛流马”和魏军的军粮抢了回来。由此可见,诸葛亮不仅有军事才能,也很有发明天赋! 我最喜欢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