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魂》(合集6篇)
饮尽世俗
2023-12-20 06:16:06
初一
其它

《师魂》(1)

2011年9月10日,第27个教师节那天上午,孙玉华老师家门前聚集着很多人,人群中有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有佩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他们手持鲜花;有来自不同村庄的学生家长,他们带着书写着感谢话语的锦旗。震耳的鞭炮声响彻村庄。这是人们在向孙老师祝贺他光荣退休的场面。与他工作多年的同事们如数家珍地向人们讲述着一位乡村教师40年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1972年,小涧中学高中毕业后的孙玉华回到家乡刘庄小学,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他矢志从事教育事业,一干就是40年。刚开始代课时,刘庄小学几乎“散摊”,仅有的几间茅草屋教室东倒西歪。当时,孙老师每月的津贴只有六块钱。有人劝他外出找点事以养家糊口,时任大队书记的张文生劝他担任大队会计,他却说:“咱这个穷地方要翻身首先就得学文化,没文化没技术咋致富呢?”孙老师于同事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找东家劝西家,挨门挨家动员适龄儿童到校上学。开学了,他一心扑在了教学上。可家里生活困难,没人挣工分,自家的自留地也荒芜了。妻子劝他抽时间管管自留地,多打些粮食。他却说:“土地耽误了只是一季,耽误了孩子们上学可是一辈子呀!”妻子深深理解自己的丈夫,没有再说什么,自己包揽了家里家外繁重的劳动,让他安心工作。

孙玉华一心扑在教育上,白天给学生上课,处理学校事务。晚上,他留下来辅导拉下功课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生走后,他还要在办公室里备课,批改作业,钻研教材。据护校的马洪臣老人说,孙玉华是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老师。

在落后的农村,孙玉华家的日子难过,乡亲们的生活也不宽裕。许多孩子买不起笔墨纸张,不少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含泪离开学校,孙玉华看着心痛,他惋惜这些孩子,如果孩子不上学也就毁了一生,村子也就依旧贫穷。于是,他便从微薄的津贴中挤出一部分资助贫困生。至今受助学生蒋大鹏还记忆犹新,他说,他怎么也忘不了是孙老师资助他完成了小学学业。几十年来,孙老师究竟资助过多少学生,出过多少钱,没人知道。

2001年5月的一天下午,孙老师在镇上办完事后,没有回家,就到学校去了,当他刚到学校大门口的时候,就听学生在大声呼喊:“二年级的马时飞、马壮壮跌到深水沟里了”孙老师见此情景,把自行车一扔,就飞快地向学校后面的水沟奔去,他顾不上脱鞋,就跳进沟里去救两个小学生,而自己却被冷水激病了。

在清苦的教学工作中,他心里装的只有学生和学校,唯独没有他自己。由于长期的过度操劳和对自己苛刻的要求,孙玉华积劳成疾得了胃癌,为了不让学校和家里人为他操心,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打针吃药总是躲着别人,妻子见他脸色焦黄又黑又瘦,劝他到医院检查一下,他说:“没有事,我的身子我知道。”校长和同事们也劝他到医院检查,可他总是若无其事。2008年9月5日,他再也挺不住了,竟昏倒在教室里。就这样他才不得不到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老师们去看望他时,他与老师们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辛苦了,学校怎样,学生怎样。出院刚一星期,他就坚持要求到校上课,家人和老师一致反对说:“难道你疯了?”他笑着说:“我很幸运,感谢老天,能让我重返学校和孩子们在一起。”就这样,孙老师拖着尚未康复的身体又回到了他挚爱的学校。孙玉华,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农村教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朴实的言行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给我们乡村教师作出了榜样,他不愧是农村教师的楷模,他是我们永远尊敬的好老师。


《师魂》(2)

佳木斯市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1966年3月15日,战士刘英俊舍身拦惊马,救下六名儿童,而他自己却献出了自己年仅22岁的生命。然而,在46年后的今天,佳木斯市第19中学女教师张莉丽在生死攸关时刻,挺身而出,勇救四名学生,而年仅29岁的她却永远失去了双腿。

“我的学生怎么样了?”这是张丽丽老师出车祸说的第一句话, 张老师的事迹深深的打动着我们,也给我们这一代即将成长的00后带来了榜样。可怜的张丽丽老师醒来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腿,和护士交流只能用一块小板,连护士和院长承认她是一名坚强的女性。

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在学习张丽莉事迹中,大家表示要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联系我们班前几天的“贴吧事件”,那三位同学不是很傻吗?全天下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班的同学学习好、纪律好,如果你长大以后考个好大学,你可能会感激那些体罚你的老师,所有老师的体罚不都是“爱的体罚”吗?希望你们以后不要这样做了,这样会深深地刺痛老师的心。

我们每个人都应向丽丽老师学习,无私奉献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必备的精神。


《师魂》(3)

——观《最后一课》电影有感

今天是阴天,天空灰蒙蒙的,透露着淡淡的伤感。也恰恰在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电影。

进入电影院没多久,顶灯全部熄灭了,一切都沉浸在无边的黑暗中。突然,一阵呐喊声打破了寂静:“四川挺住!汶川挺住!”眼前,是一片废墟。我心中一紧,莫非……莫非这部电影是关于2008年那场四川大地震。

思绪万千的我还没反应过来,电影情节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一个宁静的小镇,有正在下棋的老人,有追逐嬉戏的孩子,还有一幢幢高大的楼房。镜头突然又一转,转入了一所学校里,一位男老师正在讲课。讲台上的谭老师十分投入,可下面的同学们偷偷地相互传递着漫画。显然,这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甚至给谭老师起了个外号——谭抠门。看到这儿,我心里怪怪的,这些和地震八竿子也打不着呀,怎么……或许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安静,而灾难正在步步逼近。

猛然间,大地像一头愤怒的野兽,教学楼不停地摇动。“是地震,同学们快跑!”随着谭老师的一声令下,同学们纷纷涌出教室。在这危急关头,一位同学告诉谭老师,教室里还有同学。“啊?”谭老师先是一惊,便立刻奋不顾身地冲回教室,拉着四位同学准备往外跑。一切都太晚了,老师只得让他们躲进讲台,而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用身躯罩住了讲台。教学楼塌了,重重的墙壁压在了谭老师的身上……

看到这里,看着这个简单而又充满浓浓爱意的动作,我哭了,泪如涌泉。

在废墟下,静悄悄的,银幕出现一小段插叙——大家都在回忆过去的事。此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叫谭老师“谭抠门”了!他真得很“抠门”,不过只是对自己,对他人,他总是十分大方。自己身上一件衣服已经破烂不堪还继续穿着,而班上的同学衣服被雨淋湿了,他一送就是好几件,甚至连自己得奖的皮鞋都送给他;学生生病,饭也不吃就去看望;经常让贫困学生来自己家里吃饭……谭老师尽得是一位普通教师应尽职责之外的师生情。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种无私的爱。他觉得,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

师生间的谈话甚是感人,学生们流着眼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纷纷表示一定改过自新。谭老师听了,也欣慰地笑了,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是什么使四个顽劣的孩子如此悔悟,还是爱,浓浓的师生情让废墟下升起了希望的光辉。

谭老师讲完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课,整个过程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那个简单的动作。

救援队来了,他们被发现了。谭老师一直保持着那个动作——用双手紧紧抱住讲台,讲台下裹着四个鲜活的生命,可谭老师却永远地走了。他用爱铸造了师魂,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四名同学的未来,用他那个永恒的动作改变了四名同学的一生。

一年后,四名同学来的老师的墓前,他们都已经考上了大学,有的甚至在全国奥数比赛中夺得了金牌。

电影放映结束了,顶灯照亮全场,我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走出电影院,影片中的一幕幕不停地在脑海里闪现。我不禁想起平日里,老师那忙碌的背影,疲惫的身躯,夜以继日地批改作业。而我们却总是不争气,处处惹老师生气。唉!今天,我终于明白老师的苦衷。他们,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想着想着,我鼻子一酸,又哭了。泪水中,有感动,有敬佩,更有……


《师魂》(4)

我阅读了《师魂》一书,读完之后,一篇篇感人的事迹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些事迹体现了老师们对于他们的工作、对于教育事业、对于孩子们无私的爱,彰显着他们崇高的品德和无私的情怀。他们真正的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种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有人说,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留痕迹的爱,书中的老师们她们的爱就是不留痕迹的,她们把“师魂”一词诠释的那么厚重,那么深沉。杨智敏老师用爱让在母亲眼中是“魔鬼”的张同学不见了,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位天使,杨老师用爱与宽容让天使又回到了人间。王超老师用理解和宽容让身为留守儿童的李云飞同学破去了“心中的壁垒”,敞开了心扉,用表扬和肯定刺破了他“心灵的盔甲”,这就是老师春风风人,春雨雨人的魅力所在。夏老师用细心和耐心使一个“弱智生”一点点好转。因为她坚信,爱心比药物更重要,爱心能创造奇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书中的教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了,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感动不已,他们无私的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些平凡的身影,真诚的师爱,执著的追求树立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有人说教师工资待遇低,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教师也是富足的。教师缺乏的只是物质,而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生命价值都是富足的。这正是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育事业,我们培育的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未来的希望所在。教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和言语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育——就是爱的付出和收获!它的全部内容都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我们所有的老师都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那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所有孩子永远温暖如春的心灵港湾,就会成为所有孩子愉快成长的摇篮,就会成为所有孩子终生难忘并且永远怀念的乐园。真诚的希望爱的阳光能照亮每一个孩子未知的前程,真诚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满天下”的春晖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人也是如此,孩子更是这样。老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孩子。对待个性强的孩子,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其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孩子良好的个性的形成有赖于社会、家庭和学校,更要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对待学生要宽容,宽容是一种品质,一种美德,一种修养。宽容也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它是一种大智若愚,它是人格力量的体现。宽容更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境界,过多的责备只能换来更多的不满,真诚的理解才能放飞孩子的心灵,宽容和理解才能使人跃上真正磊落的台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她们的写照。

在老师的'手中,握着无数的希望——那便是学生,这就是教师的全部财富,也是教师的神奇之处。老师的关爱,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热爱生命的种子;老师宽容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善待生活的种子;老师的才华在她们的心中,播下了渴求知识的种子;老师的期待在她们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这正是她们平凡中的伟大。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将全部的劳动和一生的心血凝聚在一起。为的就是向学生传播人类文明,熏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信其道;厌其师,背其道。要想把“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更好地渗透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更需要用“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明白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所具有的意义。我也时刻提醒自己:用心善待每一学生,做学生思想上、心灵上的“良师益友”,让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变的更近。

“甘做春泥育桃李,三尺讲台铸师魂”,我要像她们一样,用关爱和宽容熔铸师魂,把有限的热情投入到无限的党的教育事业中去!

《师魂》读后感

认真读完《师魂》这本书,合上书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记得汶川地震发生后,谭绍雄老师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汶川如立群雄像,应铸师魂百丈碑。”师魂到底是什么?那些为了学生而葬身瓦砾之中的教师们,告诉我们,师魂就是对学生无私的爱。而在这本书中,我的同行们用他们所经历的真实事例深刻地诠释了他们对学生的无私的爱,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这些感人的事例让我再一次对我所从事的教师职业肃然起敬。

作为一名教师,有着高尚的师德是很重要的。师德是教师生命的音符,而师魂是教师生命的旋律。“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爱为本,师爱大计,师魂为本。我们要用爱去感染学生,才对得起“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反思我自己,每当披着一身星光走向校园,我总在叩问自己:不管寒来还是暑往,你热爱教育么?每当带着烦恼走进教室,我总在叩问自己:不管聪慧还是无知,你热爱这群孩子么?每当带着一身疲惫走进家门,我总在叩问自己:不管上班还是假日,这就是教师的生活么?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教师是个良心活。所以,教师这个职业贵在用心。

教师要有一颗淡泊的心。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门办事遭人冷淡。就像蜡烛,一生半明半暗。这种平淡与膨胀私欲的碰撞,使污浊之风吹进了这方净土。凡事讲究利益,对付出片面地衡量回报。当学生不满其意时,浮躁草率地敷衍应付,甚至粗暴极端的蛮横处理。这怎与“教师”这神圣地字眼相符合,怎能让“师德”这沉沉地词语所承受得了啊!“三尺讲台,两袖清风”,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淡泊名利,选择了一生清贫。

教师要有一颗不老的心。记得在《师魂》这本书中,有一位老师曾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去熟悉各大电视台受小朋友们欢迎的动画片”为的是走进一位特殊学生的心里,很让人感动。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的。只有保持师生关系的和谐才有利于教育的开展。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他们的爱好,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教师虽然在年龄上与学生有差异,但只有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走进学生的心里。

教师要有一颗永恒的心。教师这个职业贵在执着和责任。当我们挑灯苦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有时却发现他们的热情不高,眼神不够渴望。当我们认真投入的对他们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却发现这些调皮个性地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这时,作为教师,不能气馁,因为他们只是孩子,他们是受教育者,在惹人厌烦的孩子也有他的可取之处。假以时日,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会有着让我们欲罢不能的可爱之处,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读完《师魂》这本书,作为我,一名一线工作的中学教师,我将像他们一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以全部热情躬耕于神圣的三尺讲台。我将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积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将更加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竭尽全力为学生服务。我将更加深入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育人思想,学习借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将继续增强集体荣誉感,积极主动地为集体或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计个人得失,不计物质报酬。

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容颜,我会永远守望我精神的家园,我以我淡泊的心、不老的心、永恒的心,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师魂》(5)

回眸已去,又是一段难忘征程,恰馨香缕缕历久弥新。围绕教育局七项重点工作,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并肩携手,倾志倾诚,用教师的“爱与责任”写下校园里隽美的诗行:安全工作,齐抓共管常抓不懈;取经学习,打造活力的高效课堂;抓双基,抓周测,探质量攀升之路;讲师德,讲修养,善待孺子做榜样;浸润濡染,共创学校的精神文化,曲谱丹青,弾写艺术教育的新篇章;控辍保学,关注“双困”,开展“百师千村访万家”活动。就是在这平凡而艰苦的工作中,锻造着我们这一支有钢性、火性、血性和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的教师群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默默奠基。为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殚精竭虑而尽职尽责,涌现出校园内一个个鲜活的教育典型。

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着,披星戴月,风雨兼程。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伏案备课,灯下谈心,关心双差,研讨反思。拖着病体讲课,带着药剂上班。平凡中蕴育并激荡着一颗对孩子们的爱心。

今天,此次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的召开,以温总理的《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讲话为背景。以“以爱育爱”为核心,以我们校园的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验交流,反思提高,提升我们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为学校的长效发展给力加油。

我们老师爱岗敬业育人教书的事业价值观。工作苦点累点不计较,担子重点轻点不计较,待遇多点少点不计较,荣誉得点失点不计较。这是我们教师的最可宝贵的无价之宝,为了山区的教育默默播撒着希望,涌现出我们校园里现代教育的教师群英谱。

温总理的“以爱育爱”给我们以启示。“以爱育爱”,让我们热爱农村教育,让我们用真爱去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我们的爱心培育学生们的爱心,让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父母,爱老师,爱学校,构建起爱的班级、和谐校园,构建爱的家庭、和谐社会,这是“以爱育爱”的真谛之所在,也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以爱育爱,熔铸师魂。


《师魂》(6)

爱国作文1200字:师魂

师魂  ——观《最后一课》电影有感  

今天是阴天,天空灰蒙蒙的,透露着淡淡的伤感。也恰恰在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电影。  

进入电影院没多久,顶灯全部熄灭了,一切都沉浸在无边的黑暗中。突然,一阵呐喊声打破了寂静:“四川挺住!汶川挺住!”眼前,是一片废墟。我心中一紧,莫非……莫非这部电影是关于2017年那场四川大地震。  

思绪万千的我还没反应过来,电影情节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一个宁静的小镇,有正在下棋的老人,有追逐嬉戏的孩子,还有一幢幢高大的楼房。镜头突然又一转,转入了一所学校里,一位男老师正在讲课。讲台上的谭老师十分投入,可下面的同学们偷偷地相互传递着漫画。显然,这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甚至给谭老师起了个外号——谭抠门。看到这儿,我心里怪怪的,这些和地震八竿子也打不着呀,怎么……或许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安静,而灾难正在步步逼近。  

猛然间,大地像一头愤怒的野兽,教学楼不停地摇动。“是地震,同学们快跑!”随着谭老师的一声令下,同学们纷纷涌出教室。在这危急关头,一位同学告诉谭老师,教室里还有同学。“啊?”谭老师先是一惊,便立刻奋不顾身地冲回教室,拉着四位同学准备往外跑。一切都太晚了,老师只得让他们躲进讲台,而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用身躯罩住了讲台。教学楼塌了,重重的墙壁压在了谭老师的身上……  

看到这里,看着这个简单而又充满浓浓爱意的动作,我哭了,泪如涌泉。  

在废墟下,静悄悄的,银幕出现一小段插叙——大家都在回忆过去的事。此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叫谭老师“谭抠门”了!他真得很“抠门”,不过只是对自己,对他人,他总是十分大方。自己身上一件衣服已经破烂不堪还继续穿着,而班上的同学衣服被雨淋湿了,他一送就是好几件,甚至连自己得奖的皮鞋都送给他;学生生病,饭也不吃就去看望;经常让贫困学生来自己家里吃饭……谭老师尽得是一位普通教师应尽职责之外的师生情。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种无私的爱。他觉得,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  

师生间的谈话甚是感人,学生们流着眼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纷纷表示一定改过自新。谭老师听了,也欣慰地笑了,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是什么使四个顽劣的孩子如此悔悟,还是爱,浓浓的师生情让废墟下升起了希望的光辉。  谭老师讲完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课,整个过程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那个简单的动作。  

救援队来了,他们被发现了。谭老师一直保持着那个动作——用双手紧紧抱住讲台,讲台下裹着四个鲜活的生命,可谭老师却永远地走了。他用爱铸造了师魂,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四名同学的未来,用他那个永恒的动作改变了四名同学的一生。  

一年后,四名同学来的老师的墓前,他们都已经考上了大学,有的甚至在全国奥数比赛中夺得了金牌。  

电影放映结束了,顶灯照亮全场,我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走出电影院,影片中的一幕幕不停地在脑海里闪现。我不禁想起平日里,老师那忙碌的背影,疲惫的身躯,夜以继日地批改作业。而我们却总是不争气,处处惹老师生气。唉!今天,我终于明白老师的苦衷。他们,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想着想着,我鼻子一酸,又哭了。泪水中,有感动,有敬佩,更有……

爱国作文1200字:他们,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