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成长(精选8篇)
逝去的青春
2024-04-17 00:30:11
小学
读书笔记

生活与成长(1)

什么是体验?我不用告诉你,体验其实就在每一次阅读中,让我和你共同走进我的阅读故事?????? 有一次,我正在看《福尔摩斯探案集》 哦!天哪!世上竟然有这么聪明的侦探!当你翻开这本书你就知道其中的故事,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和爸爸一起阅读的,我们都很喜欢这本书。 书中的福尔摩斯是个帅气、大度又聪明的神探,每一个案子,他都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他都不轻易放过,就是这样的细致、负责任,他才完美的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案子,真让人钦佩啊!就好比中国古代的狄仁杰一样!吸血鬼、蓝宝石、血书??????这些让人惊悚又快乐的故事,呵呵!真像自己在冒险一样,就好比坐过山车一样,啊啊啊——一场场尖叫,爽极了!人生就需要这样的刺激,不是吗?也许你不能在阅读中,真正做到过山车,但只要深呼吸,慢慢静下心来,让自己的灵魂随着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这时,你有感觉自己在听一首情绪多变的曲子,一波三折,多好!阅读就是在体验生活啊!当你真正与书交流的时候,它不一定热情,却最忠诚! 读书,我想不用“拼命”,认真就好!当你深入进去时,就感觉身临其境,无比美妙!为什么读书能悟出那么多道理呢?是因为我们细细体验了,那种感觉要比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好得多得多!我们小学生,课余时间还比较充裕,认真读书,不仅扩大视野,还丰富知识哦! 此外,在第一篇中,我为大家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它是由意大利作者亚德蒙多写的一本著名小说,它以一位意大利小学生安利柯写的日记为主体,全新的日记形式。生动叙述了一段段优美的故事,字行间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向我们阐述了人间伟大的爱:教师之爱、同学之爱、父母之爱??????让我们不禁潸然泪下。那些看似渺小事物的背后,有一种伟大而震撼人心的力量!相信这本书不仅能教育我们,更能教育那些正在教育别人的人! 阅读中体验生活,生活中感悟心灵!


生活与成长(2)

学期结束时,学校下发了肖川博士所著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作为我们理论中心组成员这个寒假的精神食粮。首先被书名深深吸引,有时真的觉得做教师的整天从早忙到黑,哪有“诗意”可言,“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总是忙、盲、茫,繁、烦、凡。

出于好奇,我首先翻到了“诗意的生活”那一节看,看完之后我不禁豁然开朗——“失眠”都能被人家当作享受,还有什么不能成为享受呢!那他的生活当然就很诗意的啦。真是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教育,是需要诗意和浪漫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学校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还应该是思想的共同体,是浪漫情怀生长的共同体。学生的思想必须在这里健康地生长,学生的想象力必须这里得到培养,学生的梦想必须在这里起飞。如果教师缺乏了浪漫的情怀,缺乏了沉思的品质,学生的诗意何从诞生呢?

只有诗意的追求,才能够让我们进入一种真正的教育境界。我们要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是随波逐流的生活。其实,我们换一个思路来看,换一种眼光来看,这样的“诗意”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愿意,从今天起,你就可以开始建立“诗意的生活”。

我们把诗意看成是一个动词,寻找诗意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种观察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当下的环境中,用一种超乎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以一种内心的体验或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你必须应对的事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其中的诗意。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班级当成一块实验田,将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尽量做得精彩、生动,这就是诗意。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教育智慧,体现个性的魅力,这就是诗意。

在广泛的阅读中,发现其中的诗意。阅读就是艺术,是灵魂的一次探险。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从而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享受其中的诗意。来自朋友的相互激励、相互理解,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何况它还能够激励我们在寻求诗意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个人独行往往是不堪忍受的,而有了同行者,情况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的学生其实也是我们快乐的重要源泉之一。我们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就像是一次倾诉,学生把我们当成师长,更把我们当成朋友。他们从我们这里天天有所收获,有所期盼。当学生告诉你。

因为你的榜样,使他更加热爱了生活时,而这也正是你想说的话;当你学生告诉你,等了多少年,终于遇到了你,而这也正是你想说的话。你的生活就已经有了诗意了;更何况,因为有了他们,你为自己坚持诗意生活的立场找到了更加充足的理由。

原来,诗意化生活的秘密不是别的,就是行动起来,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生活,打量我们的工作,打量我们的人际关系,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

只要我们倾心于去创造一堂课,去创造一次解读的过程,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是在创造世界了,就是在创造诗意了。所有的.诗意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体验、过程之中。

老师们,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自然、从容的方式来建构诗意化的生活,只是曾经自己没有觉察!想想看,从此以后,我们就能生活在一片诗意之中了,这有多好!


生活与成长(3)

在这本书里,肖川教授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作为教师怎样去“诗意地生活”,这让我颇有同感,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曾几何时也是那么激情飞扬,也曾描绘过如下让人心动的诗意生活:“日出而作:躬耕田园,立飞天凌云之志;日落而息:仰慕青山,卧小桥流水之家!”。曾几何时也是那么豪情万丈,也曾挥洒出如下让人振奋的理想境界:“望海到无边,天作岸!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遨游海阔天空;盼山登绝顶,我为峰!峰回路转,落叶归根,静赏青山碧水。”

常想如何让我的学生(尤其是自己的女儿)能在我的“爱与智慧”的培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常想我能在我耕耘的花园里:“静听花儿怒放!笑看柳儿成荫!喜闻桃儿、李儿芬芳!”;常想我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我的生命因桃李而芬芳,因绿叶对根的情意而绚烂”。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啊!

但“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发现:“信念这玩意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有时候也会变得消沉,也会宽慰自己说:“对于今天一时无可改变的,宽容吧;关于今生一世有幸争取的,珍惜吧!”。

在这新年里的鞭炮声中,我诵读着这本教育散文集,不禁感受到读书不仅是修身养性,更是赏心乐事也!正所谓:“不读书,说话便失去味道;不学习,做人便失去方向;不思考,人生便失去意义。”

肖川教授在《生命的境界》一文中指出——“在我看来,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变乎荣辱之境’”。读到这里,我不由地啧啧赞叹:“只有处于这样的境界中的人们,才能真正做到——经得起是非考验,守得住理想不变。”

肖川教授向我们诠释了:“理想如鼓:因为理想,可风雨兼程;信念如旗:因为信念,可百折不挠!”;让我乐于挑战,勇于追求:“任尔千头万绪;我自一心一意!”;也让我明白:“志向多远大,天空就有多宽广!”,还让我懂得了:“随遇而安:所有苦难都将过去,不喜不悲;从心所愿:一切美好均在心间,尽善尽美!”

读了肖老师的《积小成以成大成》一文,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愿流萤结集,亦能熠熠生辉!”,这个世界只有回不去的而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苍天有不测之风云变幻,塞翁无失马之祸福烦忧!”,不能总慨叹:“不如意事常八九,可知己人无二三”,永不言败的是信心,锲而不舍的是执着。应时时告诫自己:“壮志凌云,壮志不已;斗志昂扬,斗志不灭”。要志存高远,心怀幽香;要“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坚持理想,坚信成功。

有道是:“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在新的一年里,愿大家多读读好的文章;多听听好的音乐,多做做好的运动,好的文章、好的运动与好的音乐一样,都可以让人舒畅、让心飞扬!

当然要记得——“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怀远大抱负、求中等缘分、过普通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一语概之:即“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当然要记得——“立于天地之间,尽人事;归于山水之中,乐天命!看山眼明媚,听水心清脆!山水之韵,此韵天成也,咏而归;田园之乐,此乐天伦也,何乐而不为!”一语概之:即“返朴归真,反省自珍!”

当然要记得——“用爱包容幼稚,用智慧引领无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勤勉是成功的基石,创新是精彩的前提!“循循善诱—跃跃欲试—侃侃而谈—津津乐道!”一语概之:即“走向生本,激扬生命!”。

当然要记得——莫妄!莫贪!莫等闲!等闲之辈,空悲切。“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旅程。多一点潇洒,少一点沉沦,放下包袱,轻装上路;多一点宽容,少一点狭隘,敞开心扉,点亮心灯!尽可能多的努力,尽可能少的遗憾。”一语概之:即“笑看世界,勤耕人生!”。


生活与成长(4)

“我国中小学教师缺乏的主要是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言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富,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度的理解,特别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的高远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极端一点,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

以上是《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中的一段话,读到时令我心痛和深思了良久。或许其言辞的尖锐也刺痛了你的心,觉得所指太失偏颇。但痛定思痛,平心静气地想想,身处如今这样一个浮躁功利的时代,现实其实真的在把我们的文化和思想一点点击垮,不是缺乏,而是丢失,不是没有,而是忘了。该如何去改变?我想,作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其实我们也都在努力地追寻了,懂得好好去珍惜了,力所能及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让“‘教育’少一些浅化、庸俗化的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让我们自身拥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谈谈我在近年教学中所作的一点探索和实践。

人美版第五册有一节课叫《怪兽》,当它成为一节美术课的课题时,该如何去诠释和演绎呢?

怪兽,是一个现代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

熟悉,是因为现在太多有关国外的怪兽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已充斥和冲击着孩子们的生活,甚至有些怪兽还成为了孩子们膜拜的对象。陌生,只是因为远离得太久。孩子们不知道,在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怪兽早已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祈福事物,它远比外国文化中的怪兽出现得早,更比那些凶猛、恐怖的外国怪兽亲切可爱得多,其内涵更丰富、更具价值。

通过对教材、课标的深入研读,我得出了这样一个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并着重以下两点思想的融入:

1、拓展审美。让学生学会对表面看似凶猛、丑陋的事物探究其本质,看到它独特的美。在生活中学会不以貌取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2、拓展视野。现代儿童,是动画片、游戏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快餐文化、外来文化影响很深。通过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摒弃外来文化的糟粕,学会沉淀,潜移默化中把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把美好祝福送给每一个人。

诚然,这些美好的想法的实现是需要过程的,但我就是这么去做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了“画动物比赛”和“变魔术”环节,教师通过把学生画的动物进行错位组合,在黑板上快速“变”出了一个奇怪有趣的形象,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而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其实是对本课学习难点的巧妙突破,学生在一个直观生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怪兽创作的基本方法:把不同特征的动物进行巧妙组合。“猜猜它是什么?”我的话音刚落,“怪兽”,孩子们的反应也快极了。带着对“怪兽”更大的好奇和充满探究的心情,孩子们满怀兴趣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接着,通过“认识中外怪兽”、“寻找怪兽特征”等环节使孩子饶有兴趣地了解了“镇墓兽”等等怪兽文化,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分析那些或头顶尖角、耳朵大大或身形奇异、背长双翼的怪兽。尤其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其实也是怪兽之一后,他们不仅耳熟能详地纷纷介绍龙的特征,并且对怪兽产生了美好而深厚的感情,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此时,我不失时机进入了“赏析怪兽作品”环节,与孩子更加深入地探究怪兽的表现方式、变化规律,启发儿童抓住动物形象特征进行组合创造怪兽。随之进行的“谁的年兽最特别”环节,一幅幅想像独特的年兽作品纷纷诞生。因为此时的孩子,心中已经装满了自己的“年兽”,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向大家展示自己或可爱或威猛的丰富多彩的“年兽”,他们都在把自己美好的新年祝福带给大家,他们也已经从学习过程中最初热情的好奇者成为了积极主动的创造者,从盲目的。“奥特曼迷”变成了有思想、有正义感的“龙的传人”。

整课教学,通过运用新颖感人的教学设计,营造了愉悦宽松的教学气氛,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纷纷大胆想像,主动创造得以不断引发。与此同时,我和孩子们也在这一次小小的“文化传承之旅”中进行了最快乐和美好的精神洗礼……


生活与成长(5)

拿到《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理论类书籍,随手翻看,才知道是教育随笔,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共鸣。若不是要写读后感的话,读起来应该更加轻松,当然也许并不会去读。无论是作为工作要求,还是案头随手翻阅的文字,反正读了。

第一辑是诗意地生活,第二辑是教师的解放,第一辑给我的最多感受就是要善待自己,第二辑就是要提升自我。下面就诗意地生活谈谈善待自己。

并没有细读,只是觉得第一辑的文字更道出了目前一线教师的心声,没有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让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岗位一样被平等看待,甚至替一线教师叫屈。在阅读《生命的境界》一文时,善待自己这个词蓦然从脑海中跳出来。一直以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样的诗句从道德上绑架了教师,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都不好好对待的人怎么有力量去善待孩子?文中提到生命的境界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为生计而奔波忙碌的人;摆脱了生存危机为欲望的满足而苦心钻营的人;为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永恒而不懈努力的人。对于第二类人由于道不同而不置可否,对于第三类人则是发自内心的用崇拜的眼神仰望。由于生活的原因,曾经有一个阶段自己属于第一类人,书中说到要一个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去追求崇高的生命境界不仅是强人所难,也是残酷的,不人道的。

如果由于意外的原因,教师必须为了生计而忙碌,此时更需善待自己,别让所谓的崇高压倒了自己。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你才能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对于学校,若你的身体不好了,你的岗位可以让另一个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取代;对于学生,会有另一个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老师去教他们。唯有教师自己是品尝没有善待自己的苦果的人。善待自己才能有能量去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上周人民医院的医生给我们做的讲座中多次强调一个人的心理对自己的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整好心态,自己并不是救世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不必太当一回事。管理好情绪才能客观冷静地面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至于怒发冲冠。

善待自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是对有超强内心的人来说的,要不世界上就没有那些

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身亡的新闻了。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若在教育教学中尽力而为,则已经对得起所谓的良心饭。社会道德绑架的压力余威仍在,教育部门为了政绩而向下施加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学生家长举报投诉的压力,加上部分不和谐的家庭压力,若没有学会自我减压,那对自己的身心都是弊大于利,何来笑着面对每个孩子?

特别欣赏肖川说的这句话:善待自我,是善待他人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往往对别人也会比较苛刻。


生活与成长(6)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当拿到肖川博士所著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时,我觉得我们做教师的整天从早忙到黑,哪有“诗意”可言, “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总是忙、盲、茫,繁、烦、凡。因此我首先翻到了“诗意的生活”那一节看,看完之后我不禁俨然一笑——“失眠”都能被人家当作享受,那人家的生活当然就很诗意的啦。带着这种兴趣我认真的看完了全书,真是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第一、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 肖川博士一共总结了决定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17个因素。我反复看了这17个因素,感觉肖川博士分析得很透彻,真是一针见血。比较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才能使教师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绪饱满、热力四射,并能真切的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觉得有成就感。而压抑感、挫败感、沮丧感,这些消极的体验都可以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感。 第二、目标、时间管理与压力应对 目标,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成为优秀教师不是整天忙忙碌碌就行了,而是要合理的利用时间,也就是要会管理时间。决定如何以及何时做事情,能够帮助你有效利用时间和节约时间。当你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并充分利用时,再平淡的日子也能过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压力是一个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十分重要的的成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压力,压力并非完全消极的因素,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我们潜能的彰显和生发。变压力为动力,面对压力,我们应该勇敢正视而不该退缩逃避。如果你不能很好的面对压力,将会导致生理、感情甚至思维紊乱。相反如果你能恰当的面对压力,可以激发精神或身体的潜能,成为更加完美的自我。 第三、读书与成长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从而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原来,诗意化的生活就是用审美的眼光来打量我们的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只要我们倾心于去创造一堂课,去创造一次解读的过程,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是在创造世界了,就是在创造诗意了。所有的诗意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体验之中。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什么,怎样才能用最佳的心跳面对学生,面对同事,面对家长,面对这个日益变化的社会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这一直是我常常关心和关注的话题。在此书中,作者所提到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我看来,等待意味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分享则意味着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彼此学习,共同拥有,教师并不是学生思想的主宰者,而是他们的引导者,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是在与学生一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宽容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学态度,思想不能僵化,眼界不能狭隘,应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学会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发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会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家长合作致力于培养新时代有思想,有能力有学识的青少年;学会创新,在这个崇尚个性,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极为可贵,作为教师,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这个全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具有开放的头脑,积极的思维,进取的精神与探究的兴趣,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大潮中不被淘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 肖川博士还提出了“六个讲一点”更是为我们成就美好人生作了精辟的概括。讲一点享受,无愧于自我;讲一点奉献,无愧于亲人;讲一点真情,无愧于朋友;讲一点责任,无愧于社群;讲一点博爱,无愧于人类;讲一点信仰,无愧于天地。从自我到亲人、朋友,再到社群、人类,最后到天地,这是一个不断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也是一个立于天地之间大写的“人”精神成长的历程。 还记得书的封面上有几句深刻隽永的话,其中一句还历历在目“一个有情趣的教师,他们做人不会枯燥,讲课也不会干涩,并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从当下开始,我会将努力着成为这样一名具有诗意生活的优秀教师。窗体底端


生活与成长(7)

“在理想的境界中诗意地生活”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之读后感》(一)

在这本书里,肖川教授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作为教师怎样去“诗意地生活”,这让我颇有同感,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曾几何时也是那么激情飞扬,也曾描绘过如下让人心动的诗意生活:“日出而作:躬耕田园,立飞天凌云之志; 日落而息:仰慕青山,卧小桥流水之家!”。曾几何时也是那么豪情万丈,也曾挥洒出如下让人振奋的理想境界:“望海到无边,天作岸!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遨游海阔天空; 盼山登绝顶,我为峰!峰回路转,落叶归根,静赏青山碧水。”

常想如何让我的学生(尤其是自己的女儿)能在我的“爱与智慧”的培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常想我能在我耕耘的.花园里:“静听花儿怒放!笑看柳儿成荫!喜闻桃儿、李儿芬芳!”;常想我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我的生命因桃李而芬芳,因绿叶对根的情意而绚烂”。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啊!

但“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发现:“信念这玩意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有时候也会变得消沉,也会宽慰自己说:“对于今天一时无可改变的,宽容吧; 关于今生一世有幸争取的,珍惜吧!”。

在这新年里的鞭炮声中,我诵读着这本教育散文集,不禁感受到读书不仅是修身养性,更是赏心乐事也!正所谓:“不读书,说话便失去味道;不学习,做人便失去方向;不思考,人生便失去意义。”

肖川教授在《生命的境界》一文中指出——“在我看来,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变乎荣辱之境’”。读到这里,我不由地啧啧赞叹:“只有处于这样的境界中的人们,才能真正做到——经得起是非考验,守得住理想不变。”

肖川教授向我们诠释了:“理想如鼓:因为理想,可风雨兼程; 信念如旗:因为信念,可百折不挠!”;让我乐于挑战,勇于追求:“任尔千头万绪;我自一心一意!”;也让我明白:“志向多远大,天空就有多宽广! ”, 还让我懂得了:“随遇而安:所有苦难都将过去,不喜不悲; 从心所愿:一切美好均在心间,尽善尽美!”……

读了肖老师的《积小成以成大成》一文,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愿流萤结集,亦能熠熠生辉!”,这个世界只有回不去的而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苍天有不测之风云变幻,塞翁无失马之祸福烦忧!”,不能总慨叹:“不如意事常八九,可知己人无二三”,永不言败的是信心,锲而不舍的是执着 。应时时告诫自己:“壮志凌云,壮志不已;斗志昂扬,斗志不灭”。要志存高远,心怀幽香;要“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坚持理想,坚信成功。

有道是:“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在新的一年里,愿大家多读读好的文章;多听听好的音乐,多做做好的运动,好的文章、好的运动与好的音乐一样,都可以让人舒畅、让心飞扬!

当然要记得——“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怀远大抱负、求中等缘分、过普通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一语概之:即“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当然要记得—— “立于天地之间,尽人事;归于山水之中,乐天命!看山眼明媚,听水心清脆!山水之韵,此韵天成也,咏而归;田园之乐,此乐天伦也,何乐而不为!”一语概之:即“返朴归真,反省自珍! ”

当然要记得——“用爱包容幼稚,用智慧引领无知”,“ 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勤勉是成功的基石,创新是精彩的前提!“循循善诱-跃跃欲试-侃侃而谈-津津乐道!”一语概之:即“走向生本,激扬生命!”。

当然要记得——莫妄!莫贪!莫等闲!等闲之辈,空悲切。“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旅程。多一点潇洒,少一点沉沦,放下包袱,轻装上路;多一点宽容,少一点狭隘,敞开心扉,点亮心灯!尽可能多的努力,尽可能少的遗憾。”一语概之:即“笑看世界,勤耕人生!”。


生活与成长(8)

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

徐敬建

转眼间又到月底了。

这个月最重要的是把陈大伟老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完了,断断续续,总算看完了。

谈起读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由于自己对教育科研的痴迷,感觉自身理论功底太薄,于是就搜寻相关书籍,加上先前零星地对陈老师的文章的拜读,深深的对陈大伟老师的思想所吸引,就有了深入读这本书的冲动和欲望!

网上购书,方便及时。拿到书本,封面上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是啊,从教二十余年,怎么就没有感觉的做教师的幸福呢?问题在哪里?陈老师的经历给了我最好的诠释,他从一般中学教师,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授;从中学到中专,再到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快乐而充实,一路前行,一路思考,有过迷茫,有过徘徊,披荆斩棘,走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

这本书采用《论语》对话式的结构,读之不在浮躁和厌倦,似陈老师就在眼前,两位对话老师睿智的见解和提问及迷茫,似乎与自己有关,不敢有半点马虎。就如陈老师在自序中所言,大多一线中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自己亦有同感。陈老师以人的幸福生活为依归,致力与从人本的角度思考教育科研的立场,打破了单纯理论的单调与乏味,开启了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自我专业成长的新思想。

佛语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窥道在天在屎溺",文化无处不在,关键要培育自己的"道法自然"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何时不学习?何处不成长?

这本书共分五个话题:

之一:教育研究,我心有主。陈老师用《中庸》里的一句话开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哲学层面上思考和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是整个讨论的灵魂和核心。

之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实施行动、反思总结是如何做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认真实践过程、思考的过程。

之三:规划研究行动。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端。思考研究价值所在,意义如何,怎样界定范围与对象,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可行,具体研究内容能否操控等等。也就是说,做一项研究应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做?要做什么?怎样去做?结果会怎样?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弄清楚和思考的'。

之四:脚踏实地做研究。"行生于言",再好的计划,没有行动都是一句空话。计划很重要,行动更重要。具体如何做,不同的研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之五: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做教育科研就要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他人、维护儿童权益。同时,充满人文关怀、理想主义,拥有怀疑精神、不畏艰难,采取合适、有效的方法,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快乐、幸福的专业成长,才能感受到从事教育职业的美妙所在!

书是读完了,读了之后,又记住了什么呢?又何必去记住一些什么呢?我想,读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刻意去追寻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反思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动,感觉不到苦,体会不到累,在无言中度日,在不知觉中成长,这也许就是我读书的目的之一吧!

写于2016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