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的现象(集锦5篇)
人艰不拆
2024-02-14 01:04:47
其它
其它

发现的现象(1)

有一天,我做完功课就去楼下玩,刚下楼,发现蚂蚁们正在向高处搬运食物,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蚂蚁搬家吧!从来没见过蚂蚁搬家的我不由得开始认真观察起来。

忽然,我想起了前几天学得的一句谚语:蚂蚁搬家晴必雨。可是,现在这么大的太阳,真的能下雨吗?我开始疑问起来,又开始说这条谚语是瞎编乱造。

可是,就在我即将回家的时候,天空中忽然乌云密布,雷声轰鸣,雨点无情地落在我的身体上

原来“蚂蚁搬家晴必雨”是真的!可是蚂蚁又不是神仙,它们怎么知道要下雨呢?于是我便带着疑问上网查资料。

原来蚂蚁搬家有三大原因:1。下雨之前,空气会很低闷,蚂蚁的巢穴如果低了,它们的空气就会很拮据,不够所有的蚂蚁呼吸,再说蚂蚁也怕水,所以它们要搬家。2。食物没有了,需要找食物,所以要搬家。3。受到强大蚁群的攻击,抵抗不过,所以要搬家。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一个道理:谚语是人们生活中长期观察一件事而得出的结果,所以说,不能小看谚语哦!


发现的现象(2)

刚开始还是晴空万里,突然“轰隆隆,轰隆隆……”乌云密布又响起了雷声。就像发怒的妹妹一样,又哭又闹。

“哗啦啦,哗啦啦……”雨下起来了,有些人没有带雨伞,在大雨中乱跑,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有些人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还有些人穿上了雨衣,雨鞋,带上了雨伞去上班。

原来在下雨之前,有很多小动物的变化都很大,比如说蚂蚁在下雨之前就会召集回来们拿好食物快速搬家。蜻蜓在下雨之前就会飞的很低。青蛙就会呱呱叫。我还听过这句谚语“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所以鸡迟迟不回鸡笼,就是要下雨了,鸭在欢叫也是要下雨了。这些就是动物们在下雨之前的变化。

雨过晴白云飘,过了一会儿,天上出现了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这时我的心情就变得像雨后的彩虹一样。


发现的现象(3)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打响了,方老师走进了教室,她刚走进教室,就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做一个静电实验吧!”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啊!”于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开始了。

方老师先给每组发了一支圆珠笔和一些餐巾纸碎纸片,然后就开始了。

我们先将圆珠笔在头发上磨擦许多下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圆珠笔放在餐巾纸纸片上,哇!真神奇啊!餐巾纸被吸起来了。这时,有一位同学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吸起餐巾纸的碎纸片呢?”于是,我们便开始了新一轮的试验,这次我们用的是尺子,和上次一样,尺子依然吸起了餐巾纸碎片纸。事实证明,静电存在于任何物体中。

接下来,方老师给我们讲述了静电的道理。原来,静电是由于物体和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摩擦而产生的,再具体一些就是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正负电荷相吸就是刚开始的现象,相吸后正负电荷中就不带电了,这就形成了静电。

其实,这样的静电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

这节课真是既有趣又有意义呀!


发现的现象(4)

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科学现象,为什么萤火虫的尾巴会发光呢?

我上网查了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原来萤火虫的尾巴上有磷粉,所以才会发光。如果将来可以让萤火虫在罐子里,萤火虫一发光就变成了路灯,既不浪费电,也环保。

我又发现了一个科学现象,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呢?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传播速度要快得多。

生活中人们利用这些科学现象发明了造福人类的`机器,我也要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好好学习,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小发明家。


发现的现象(5)

我用筷子沾水时,筷子忽然在水中变弯了,准确地说,它折断了。我可不敢大意,看都不看就急急忙忙地冲进厨房换了根新筷子,“这下不会断了”。我心里暗自得意,为刚才的举动感到骄傲。不对呀,怎么又断了?不敢多想,我又冲进厨房换了根筷子。呀!又断了!一根,两根,三根,四根,根根都断了。我顿时惊慌起来:“妈妈,咱们家着魔啦!筷子一进水就断啦!”我惊慌失措地说到。“嘿,真是乱弹琴,翻翻百科全书,查查是怎么回事。”妈妈一脸好笑地说。

通过查阅百科全书,原来我家没有着魔。只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人类对光的折射进行了长期研究,总结出光发生折射时遵循的基本规律------光的折射定律。光在发生折射时,遵循的两条基本规律是:第一,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第二,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斜入光速较小的介质时,折射光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我终于明白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像断了一样,原来是光的折射定律。真没想到,在这小小的碗中,隐藏着这么深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