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实验 的作文(集锦18篇)
安然
2024-05-09 09:26:46
其他
其他

描写实验 的作文(1)

今天下午上生活课的时候,李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好不好?”我们听了都欢呼起来:“好!太棒了!”

李老师先用剪刀把一张白纸剪成许多小纸片,放在讲台上,然后拿一把塑料直尺在头上不停地搓,搓了一会儿,迅速地把尺往小纸片上一按,接着轻轻地把尺提起来。咦,小纸片都吸到尺上面去了。真是太神奇了!我们都好奇地问:“李老师,小纸片为什么会被吸到尺上面去呢?”李老师笑着说:“因为塑料直尺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比较轻的小纸片吸起来。”噢,原来是这么回事!


描写实验 的作文(2)

今天上午我学完毛笔,回到家等待着臧雨溪、臧雨浓等同学来我家玩儿。妈妈要领我们做几个小实验,他们终于来了,实验开始了。

第一个实验是油壶倒完油后总是向壶底下淌油,怎样能让它不向下淌油呢?我们想了许多办法,可是都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最后妈妈告诉我们,用棉布缠到皮套上,把皮套套到油壶的“嘴”上,这样油淌下来的时候就会渗到布里,就不会淌到壶底下了。我们按照妈妈的方法做了,试了一次,果然不向下淌油了。

第二个实验就是用牙刷刷牙的时候泡沫总会流到手上,特别赃,怎样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也想了许多办法,最后洒逸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用大约三厘米的胶皮剪个口套在牙刷上,这样流下来的牙膏沫就会顺着胶皮流到池子里了。

第三个实验就是用饭勺盛水往细口瓶里倒,看谁倒的准。它们都倒完了,就轮到我倒了,我想:瓶口这么细,我肯定倒不进去几滴水,一定都会洒在桌子上。我倒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生怕掉倒桌子上一滴水。结果还是倒在了桌子上了。我暗暗为自己鼓劲:没事,工夫不负有心人,多练几遍就好了。我就又倒了几次,一次比一次倒的好。终于我把一勺水都倒进了瓶子里。从这件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不管什么事,只要多练习,就是再难的事也能成功。最后,妈妈让我们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实验,我们一齐说:“熟能生巧”!

今天的实验收获可真大呀!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知道了许多新知识,以后我还要做更多的实验,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


描写实验 的作文(3)

早上,我对妈妈说:“一个纸团放在水里,不会湿你信不信。”妈妈说:“不信。”于是,我找来一个大纸团压在一个大玻璃杯里。然后,把杯口朝下垂直按进一个装满水的桶里,过了一会儿垂直取出杯子,让妈妈看,妈妈半信半疑地把纸团展开左看右看,“纸团是干的”妈妈说:“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挠挠脑袋说:“不,不知道。”妈妈笑了笑语重心长的说:“做实验,要懂得道理,光会做有什么用呢?”让我来告诉你吧:“纸团不被浸湿是空气帮了它的忙。当我们把杯子按下时,水并没有全部进入杯子,因为杯子里还留有一部分空气,而纸团在空气中受到了保护,所以没有被水浸湿。”原来妈妈是故意考我的,但是我仍然十分高兴——因为我知道了纸团浸不湿的原因。


描写实验 的作文(4)

科学,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不仅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不仅是细小的微生物,就连我们身边的事物也和科学有着联系。今天我们就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那就是”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我们一个个兴奋地来到教室,只见桌子上放了个盒子,十几克不知道是什么的白色粉末,还有五十几克像水一样的透明液体,还有一盒火柴、一根蜡烛和两根细细的小木棒。经老师介绍,我才知道那白色粉末是小苏打,一种可以调味的物品,而另外的液体是白醋,可以杀菌清洁。后来老师说这两种东西混合后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东西哦。我一听到会产生变化,马上把这些不可小看的东西端详了一遍,小苏打呈粉状,摸起来滑滑的,味道微咸,而白醋是透明液体,有一股酸味。

大家观察完实验用具,就马上开始实验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小苏打,一手刚把小苏打倒入白醋中,一手就把玻璃片盖在了瓶子上,只见小苏打一碰到白醋就发出”咝咝咝“的声音,并快速产生气泡,气泡多得快要把瓶子上的玻璃掀翻,可惜它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在这同时我放在瓶上的手,感觉”白醋“越来越凉了,真有一种手摸在冰块上的感觉。过了两分钟左右,气泡越来越少了,我惊奇地发现小苏打变成了一团一团的东西,像一个个小运输工在向上运输气泡。过了三分钟后,我发现小苏打消失了,可白醋依然还是那么透明,对面的东西竟然清晰可见。然后我们又把点燃的小木棒放进瓶中,火苗刚进入瓶中就像着了魔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小木棒尖头烧焦的一些黑色的炭。我轻轻一闻,这白醋竟然发出一股雪碧的味道,口水禁不住的流了出来,真想尝一尝呀!

科学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这个东西能给我们奇妙的发现,而实验就能找到一些新的东西,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奇妙的世界。


描写实验 的作文(5)

星期三的上午,我们做了一次有趣的试验。

上课铃响了,我们坐在座位上等老师上课,王老师一走进来,我们就满心疑惑地看着她手中的东西:两个杯子、两个鸡蛋、一根筷子和两包白白的粉末。王老师问:“你们知道今天要用这个东西干什么吗?”有一半同学举起了手,王老师请郭云滔来回答。郭云滔说:“咱们今天的试验内容是:把鸡蛋放进淡水里和盐水里,看鸡蛋会怎么样?”王老师问:“你怎么知道呢?”“因为你叫我帮你拿这些东西,猜到的。”“哦,原来是这样,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啊!”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实验开始了,王老师先把杯子洗了,倒了点水进去,她请了两位同学上来尝味,王老师问她们什么味,她们说没味道。然后,王老师把两个鸡蛋分别放进杯子里,鸡蛋马上就沉入了杯底。王老师把一个杯子里的鸡蛋取出来,拿出那袋白白的粉末,让我们班的石瀚晋来尝一尝,王老师用筷子沾了一点粉末给他,石瀚晋尝了一口说:“太咸了、太咸了!”听到石瀚晋这么一说,我们就知道了那粉末是盐。然后,王老师把一点点盐撒进淡水里,再把鸡蛋放入水中,结果鸡蛋还是沉下去了,实验失败了。但是我们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往杯子里放盐,当王老师再次把鸡蛋放入盐水中时,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唉,鸡蛋仍然和以前一样沉下去了。于是,王老师继续往杯中加盐,都用完了一小包盐了,王老师开始放鸡蛋了,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鸡蛋,终于鸡蛋慢慢地浮到水中间了。如果再继续加盐,鸡蛋会怎么样呢?结果鸡蛋冒出水面了一点,再加盐,冒出水面就更多了,实验成功了。这时,我们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欢呼声!

经过这次试验,我明白了盐水的浮力比淡水的浮力大,还明白了为什么人可以在死海上漂浮的道理。


描写实验 的作文(6)

今天,胡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写密信!

一开始,老师跟我们说”我找了一个小侦探,他知道谁买零食吃,今天我收到了小侦探的信“说到这,胡老师顿一会说:”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有多少同学买零食啊?“”想看!“同学们异口同声笑着说。我心想,他们在笑什么?胡老师问曹碧君同学为什么笑?曹碧君同学笑着说:”因为这是一张白纸,有什么可以看的?“我脑子里产生了疑问,一张白纸,怎么可能?只见胡老师拿出一封”密信“,同学们都不笑了,似乎在说,什么都没有,到底有多少人买了零食吃?有什么好看呢?此时胡老师说我这有瓶”魔水“,你们信不信我可以用”魔水“显出字来?”不信!“同学们又一次异口同声地说。真的是”魔水“吗?怎么可能呢?我心里想。胡老师又问我们”你们觉得“魔水”是怎样的.呢?“”青翠欲滴“!罗良健说出了一个成语。陈子杰笑嘻嘻说,”像雪碧!我好想喝了它!“”只是普通的水“不知哪位同学喊了一句。胡老师请同学拿张纸,让我证明给你们看看!陈子杰赶快给了一张纸给胡老师,同学们都睁大了眼,只见胡老师喷了一下,一点效果也没有!难道失灵了?同学们在交头接耳。胡老师卖了卖关子,又笑着问我们:”你们信不信这是“魔水”?不信!同学们这次更肯定的回答。

胡老师学着刘谦对我们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学刘谦变魔术?我第一个反应是。只见胡老师往“密信”上一喷,出现了粉红色的大字,10个人名呢!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同学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有的一边冲上讲台一边捏自己的脸,好像以为自己梦境中。罗良健冲上讲台,拿起绿色的喷瓶,自言自语的说:“这到底是什么啊?难道真是”魔水“!”后来,胡老师拿出了用氢氧化纳化学品调配的水给我们体验一番,给我们讲了由氢氧化纳化学品调配的,才会这样的结果。哦,原来是这样,同学们愰然大悟!

通过这次实验,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懂得了科学是一门让人开心让人喜欢探索的东西。


描写实验 的作文(7)

下午下了第一节课,同学们做好了课前准备。自然课代表范晓华便领读起课文来。同学们心情都很激动,很兴奋。我也不例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节自然课老师要给我们做实脸。

“叮铃……”铃声打动了同学们,大家都安静地等待着老师来。过了一会儿,老师走进教室,老师、同学之间互相问好,我们就开始上课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空气的成分》。首先,我给大家做个实脸。”老师说。

只见老师用一根火柴把蜡烛点燃了,又把一个玻璃杯罩在土面。老师说:“注意,看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同学们瞪着好奇的大眼晴看,没有一个走神的。突然,奇迹出现了:蜡烛的火苗在慢慢熄灭,最后火苗终于消失了。同学们有的发出惊叹的声音,有的说:“这是怎么回事?真奇怪!”老师说:“好,同学们是不是看见火苗慢慢熄灭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再做一个实脸。”

接着,老师把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进盛有红水的水糟里,然后用玻璃杯把蜡烛罩上。老师又说道:“同学们,我现在让大家观察的是红水有没有进入杯子里。”只见水安然无恙,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老师又把蜡烛点燃,奇迹出现了:只见蜡烛慢慢熄灭,水却一点儿一点儿升高,升到杯子里,同学们还一组一组观看了一遍。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用去一部分空气。

老师又要动手了,同学们歪着脑袋,才毛着下巴,看看老师葫芦里究竟装着什么药。她一手托着玻璃杯,倒过来放在桌子上。点燃火柴,火苗又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空气中含有的几种气体和性质:“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休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休积的21%;刹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氛化碳、水蒸气等。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实脸不但很有趣,还能发现总结自然界物质间的变化和规律,用科学改造自然,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描写实验 的作文(8)

《小学生》上有这么一个故事:罗马元帅下令把一群俘虏抛进无边无涯的死海里淹死。这些俘虏,不但没有被淹死,相反顺浪漂到了岸边。罗马元帅大怒,令人将他们紧紧捆住,再抛进死海中。俘虏仍然没有被淹死,罗马元帅以为他们受了神灵保佑,便把他们放了。这个故事把我弄溯涂了。我连忙问爸爸:“爸爸,难道这些俘虏真的有神灵保佑吗?”爸爸听了,沉思了一会,随后对我说:“你去做个试验就会明自的。”听到要搞试验,我便来劲了。

我按照爸爸的指点,很快拿来一只鸡蛋,大半杯洁水和一些碎盐,兴致勃勃地做起试验来。我把鸡蛋放进盛有洁水的玻璃杯里,一看鸡蛋沉下去了,在杯底安静地躺着,好象一个贪睡的娃娃。我拿一大把盐洒到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这“娃娃”便在杯子里生了病似的,不安地晃荡起来。真有意思里我顺势又加进一把盐,这“娃娃”便摇晃若脑袋往上浮。看着这新奇的情景,我兴奋了,不可抑制的好奇心使我不由自主地又加上一把盐。鸡蛋便神奇地慢慢浮上水面。我有意将它按到水底,但刚一松手,它又钻了上米。我又惊又喜,拍着手,叫了起来:“盐‘捞’鸡蛋锣!”

爸爸走到我跟前,拍拍我的肩膀,笑着说:“东东,这一下可明白了吧!”我似乎领悟到什么似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卢。爸爸便比划着解释起来:“你的'试验里,鸡蛋的比重没有改变,为什么会先沉后浮呢?其秘密就在于清水和盐水的比重不同了。开始因为鸡蛋的比重大于清水的比重,所以,鸡蛋就沉下去了。后来,你不断往水里加盐,‘水’的比重逐渐增大,最后大于鸡蛋的比重,鸡蛋就被盐‘扮’上来了。”“哦,原来如此!”“同样的道理,死海海水含盐量很高,它的比重要比人体比重大,因此,人抛进死海里,总是漂在海面,不至于淹死。”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恍然大悟:原来,可怜的俘虏们不是神灵保佑,而是盐救了他们。


描写实验 的作文(9)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布置我们回家做一些科学实验。我决定做第一个实验:在水杯中放一个鸡蛋,再加入盐,看鸡蛋会不会浮起来。

水中的鸡蛋到底会不会浮起来呢?我按照老师的要求,立刻准备好了材料:一只玻璃杯,一袋食盐,一把小勺子和一个新鲜的鸡蛋。

首先,我在玻璃杯里倒入了大半杯的水,然后把鸡蛋放入了水中,只见鸡蛋像一个跳水员,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在杯中慢慢下沉,直至沉入底部,便一动不动了。接着我往水中加入了一勺盐,然后用吸管搅拌了几下,盐完全融化了。可是,鸡蛋仍然像个懒汉似的,躺在杯底一动不动。我不禁有些沮丧,鸡蛋为什么没有浮起来呢?突然,我脑中闪现出一种想法:兴许是盐加得不够多?于是,我像发现了新大陆,继续往水中加盐。“一勺、两勺、三勺······九勺”我一边数着,一边盯着鸡蛋的.变化。九勺盐放完后,我用吸管搅拌了好多下,直到盐完全融化在水中了为止。这时,鸡蛋上升了一点,我不禁惊喜万分,眼睛一直看着鸡蛋,生怕错过精彩的一幕。只见鸡蛋好似挑着千斤重担,缓缓地往上升。终于,鸡蛋冲破了重重阻力,露出了水面。

我心花怒放,但鸡蛋为什么在盐水中会浮起来呢?上网查看了资料,这才明白:原来,鸡蛋刚放入清水里时,由由于自身的比重比水大,所以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本身的重量,便沉入了水的底部;水里放入盐后,水把盐溶解了,水的比重增加了,当盐水的比重大于鸡蛋的重量时,鸡蛋自然会浮在盐水上面了!

通过这个科学实验,我懂得了,只有我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在神奇的科学世界里,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描写实验 的作文(10)

星期天的下午,我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吓人的火山”。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有:两把泥土、一个可乐瓶、大小合适的塞子和一只大盘子、适量的面粉、苏打粉、白醋和红墨水。

“吓人的火山”这个实验步骤如下:我先将面粉和苏打粉混合搅拌好,小心翼翼地放进可乐瓶里,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先要把可乐瓶甩干,里面不能有水,然后将瓶子垂直放在大盘子的中央,在瓶子的四周堆满泥土,做成一座山峰的样子。接下来,我又将白醋和红墨水进行混合,小心地将它们倒入已经装有混合物的瓶子里,然后,迅速地用塞子将瓶口塞住,注意,塞得不能太用力,否则,瓶子里的“岩浆”——混合物就无法像真正的岩浆一样,在瓶子里翻滚,从瓶子里出来。过了一会儿,瓶子里的混合物在不停地翻滚、膨胀,终于将塞子顶了起来,“岩浆”从地壳中慢慢地喷发出来了。

实验成功了,我很兴奋,不停地喊着、叫着:“耶!成功啦!”我的兴奋劲终于过去了,我静下心来,心想:这“岩浆”是如何将瓶子的.塞子顶起来的呢?我带着这个问题不停地查找资料,到网上去搜寻。原来,苏打粉就像膨胀剂,它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瓶子里,不断产生的二氧化碳将瓶塞顶开,带着瓶子里的面粉混合物从瓶口喷出,就出现了火山喷发的模拟景象。

通过这次实验,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而且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通过自己的体会,就会从生活中学到许多知识。


描写实验 的作文(11)

今天,天气很温暖。就在下午第一节课时,我们来到了科学教室,上了一节特别有趣的科学课。我一想到科学课我们能做好玩的实验,我心里是既激动,又高兴。

上课了,我们端正地做着,认真地听着王老师上课。只见王老师手里拿了一个烧杯和一个温度计,烧杯中还有半杯热水。王老师对着同学们大声地说:“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实验,知道是什么实验吗?那就是测量水温的实验。我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温度计吧。温度计是玻璃制品,上面还有许多的刻度,是从1-100摄氏度。温度计的底端那个红色的物体叫做液泡,而中间那个又长又红的的物体叫做液柱,这就是温度计。现在我来给大家讲一讲要怎么做:首先,要用手轻轻地捏着温度计的最上端。然后,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在热水中,但是却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这样就不准了。接着,就要目不转睛地盯着温度计中的液柱,直到它停止上升。最后,要读数时,可是关键,千万要记住,一定要平视读数,不能斜视、俯视或者仰视。如果自己太高了,就要趴下来一点。如果自己太矮了,就要稍微站起来一点,这样,才能读准数。”我们听后都跃跃欲试。

老师给我们分了小组,我们小组是5个人,我是小组长。分完小组后,老师又把材料发给了我们,这些材料有:3根温度计、半杯温开水,还有一个白色的`塑料盘子。拿到这些材料后,我特别想第一个做实验,就在这时,老师让我们这些小组长先做实验,并让其他的同学看看我们小组长有没有做错。听到老师这样说,我在心中暗暗自喜,因为我能第一个做实验了。我先从白塑料盘里拿出那个装有温度计的木管子,打开盖子,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取出温度计,捏在手中;然后,把温度计上的液泡浸在水中,但我并没有碰到杯壁;接着,我盯好液柱,只见它在快速地上升,32、33、34、35......过了一小会儿,液柱终于停止上升了。水的温度是72摄氏度,我心里特别开心,我也会测量水温了。

我做完了实验,就把所有材料都收拾好,给了下一位同学使用。下一位同学是麻鹏达,他按照王老师步骤仔仔细细地做,也成功了。紧接着下面几位同学,他们做的也不错,但是有一位同学出了点小差错,水温量的不是非常准确。我们过去鼓励了他,他也对自己有信心了。

这节科学课,我学到了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还知道了液泡中的水银会热涨冷缩,收获真大!


描写实验 的作文(12)

神奇的“水走钢丝”

相信大家咋一看这个题目,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吧!只听说过经过特殊训练的杂技团师傅能走钢丝,难道水也会“走”钢丝?这是怎么一回事?一定很神奇吧!告诉你更为神奇的一点:水不但能走钢丝,还能一滴都不落在桌子上呢!

其实这个实验源于妈妈给我买的《神奇的科学魔方---令你称奇的128个科学小实验》上。是我认为最好玩、最神奇的一个。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分享这神奇、精彩的瞬间吧!

我们要准备的材料很简单的:两个大量杯(大小可以不一样,但最好是有刻度的),一段大约75厘米长的绳子(我用的是麻绳),一把能量30厘米长的尺子。好了,备齐了工具,就让我们开始神奇的实验吧!

首先把那条长75厘米的绳子放在水中浸泡(为什么呢?),与此同时,把其中一个量杯中倒入2/3的水,然后把浸湿的绳子拿出,一端系在这个有水的杯子手柄上,将系着的绳子拉过杯口,另一端放入距离这只杯子30厘米远的另一只杯中,把注了水的杯子提起30厘米,然后拉紧绳子的另一端使绳子绷紧,将杯中的水沿湿线慢慢倒出(千万不要用力过猛!),看呀!眼睛不要眨,心不要跳,手不要颤……看!水竟然顺着倾斜的绳流入另一个杯中,一滴也没落在桌子上!怎么样?神奇吧!这时你一定会问:“这是为什么呢?”好!下面就让我来为你揭开其中的奥秘吧!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在这个小实验里,是有两个力发生了作用:一个是绳表面和水之间的吸引力;另一个是湿线上的水和流动的水之间的黏附力。就像两块磁铁异极相吸一样,绳子被浸湿后,上面有许多的水,这像一块吸铁石,而流动的水恰似另一块吸铁石,双方互相吸引、黏附,形成了吸引力和黏附力,进而形成了倾斜的水流,这两个力量的合力大于水的重力,所以水就会顺着斜线“走”到另一个杯中!

怎么样?我是不是讲明白了?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试一试哟!

虽说这是个小实验,但却蕴藏着大学问。科学真是无处不在,时刻让人惊叹。让我们怀着一颗探索、热爱的心,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吧!


描写实验 的作文(13)

有趣的人体小实验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聪明的一休》里面一休的“一指神功”吗?只要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你用手指轻轻地去点住他的额头,他就无法站起来了。这个实验,我经常和妈妈做,真的是无法站起来。

今天,我从书上又看到了两个相关的小实验,做起来也很有意思,赶紧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实验(一)抬不起来的左脚

我按照书中的要求右腿紧紧贴住墙壁站好,然后开始抬左脚,却发现左脚怎么也抬不起来。

实验(二)无法踮起来的脚

让自己面对着墙壁站立,并让脚尖紧紧地抵住墙壁。然后,你轻轻地踮起脚尖,就会发现你根本就踮不起来。

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吧。

这两个实验和一休哥的“一指功”一样,其实都是重心的原理。一休的“一指功”是当人要从椅子上站起来时,首先是要让上半身站起来,上半身要前倾将重心移到前面,才可以把双脚用力站起来。如果用手指摁住额头,身体无法前倾,重心无法转移,就无法站起来了。

同样是重心的原理,《无法抬不起的左脚》就是因为要想抬起来左脚,就要让重心移到右脚,可是身体右侧被墙壁抵住,重心无法移,左脚就自然抬不起来啦。《无法踮起来的脚》也是因为脚尖紧抵着墙壁,使重心无法移到脚尖,所以也就无法踮起脚了。

这些实验是不是很有趣,很好玩?你们也赶紧试一试吧!要记得告诉我结果呦!


描写实验 的作文(14)

人造“死海”

今天一上课,老师就说要做“人造死海”的实验。我心里充满了惊奇和疑问,这课堂上还能造“死海”?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把鸡蛋放入清水中,我急得是直跺脚,这有啥稀奇呀!老师看见了却说:“不急,不急,好戏还在后头呢!”老师又在清水中放入少量的盐,然后把鸡蛋再放进去。我的心静了下来,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充满着无比的疑问——为什么鸡蛋不浮起来?这人造“死海”似乎失败了哦!但看着老师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又似乎很有把握。只见老师在水杯里放入更多的盐,第三次将鸡蛋放入水中。小鸡蛋终于露出了它拟秃秃的小脑袋,好像是刚出世的小婴儿,在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我们见了高兴地手舞足蹈,有的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原来盐水比清水产生的浮力要大,自然,鸡蛋放入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量就会浮起来了。原来老师说的“人造死海”是这么回事啊!

这个实验让我深刻地明白:原来科学无处不在,我们普普通通的生活中也存在科学,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


描写实验 的作文(15)

会跳舞的杯子

下午,傅老师给我们表演了一个精彩的魔术节目。

傅老师拿出二个纸杯把它们分开拉了拉,让我们检查了一下里面有没有机关。我们东摸摸、西翻翻,仔细地查了个遍,但只是二个普通的杯子。

表演开始了,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傅老师。只见她先拉了拉杯子,再把杯子轻轻合上,然后用力地朝两个杯子的缝隙间吹着。奇迹发生了,上面那个杯子真动起来了,可一不留神它就跳飞了出去,掉到地上,老师笑着说“:杯子跳水了。”我摸哈大笑。老师又再次表演起来,这次,老师哼着小曲,应该是有节奏性地一快一慢吹着吧,杯子缓缓地舞动起来,好似一个仙女在欢快地跳舞,“: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暗暗喊着。

表演完毕,老师请同学上来示范。先请班上最肥胖的马家树,只见他捧着杯子一斜一歪地用力吹啊吹,杯子在他的吹动下,飞快地舞动着。然后是瘦弱的王江欣,她吹了半天,杯子一丝不动,老师笑着说“:你想把江南新城小学这几个字吹掉啊!”我们捧腹大笑,她害羞地红了脸。最后上来的是矮小的张起。他装模作样地做了起来,居然把杯子也吹到了地上,老师笑呵呵地说“:你真薯机灵。”张起笑嘻嘻地回到了座位。

最后,我们每四人一小组进行了试验。毛毛雨鼓着腮帮子,吹得上气不接下气,杯子欢快地舞动起来。我也不甘示弱,仿照老师方法,轻慢有序地吹动杯子,也成功了,我内心一片欢喜。

通过这个试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认真听、仔细看,踏实地反复做,就一定能成功。


描写实验 的作文(16)

烧不破的纸船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做了一个实验-烧不破的纸船。

我先让哥哥用已经不用了的奥数书的封面-一张硬卡纸,折了一个纸船。再在“船”的“甲板”上喷了一些凉的自来水。最后,妈妈左手拿着纸船的一端,右手拿着打火机点燃纸船。刚开始,我清清楚楚地看见,纸船的下半部分已经焦了,我万分着急地想:“会不会着呢?要是着了,妈妈的左手可就完蛋了呀!”可奇怪的是,纸船虽然焦得乌黑乌黑的,但却没有被烧着。

我用手碰了一下纸船里的“凉水”,呀!变温了!过了一会儿,我又碰了一下“温水”,哇!已经有点烫了!又过了一会儿,只见纸船上方热浪滚滚,我再次碰了一下“有点烫”的水,哇塞!水滚烫滚烫的,我立刻把手缩了回去。可是,我仔细一看,纸船一丁点儿都没烧着呢!哈!纸船还没烧着,水倒已经烫得不得了啦!

这是为什么呢?我缠着妈妈帮我查资料,现在我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奥秘,你们知道吗?


描写实验 的作文(17)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鸡蛋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建筑师从它身上发现了“薄壳结构”;达芬奇从它身上发现了绘画的奥秘。今天我将从它身上验证我的好奇!

今天,陈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叫“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实验需要一根筷子、一个鸡蛋、一杯水。实验步骤也非常简单:只需往水里加盐,不停地搅拌,鸡蛋就会浮起来了。我很疑惑,心想:鸡蛋没有乒乓球那么轻,水怎么能把鸡蛋托起来呢?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决定试一试。

我准备好实验用品,用杯子灌了满满一杯水。我把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像个优美的跳水员“扑通”跃入水中,然后静静地卧在杯底,等待浮出水面的时机。我往水里加了三勺盐,盐像雪花一样落入水中,杯里的水瞬间就浑浊起来。我用筷子不停地搅拌,可是鸡蛋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像个熟睡的宝宝不愿意醒来。我又加入了三勺盐,搅拌的速度也快了许多,鸡蛋宝宝转起圈来,悠闲地跳着华尔兹,可是搅拌一停止,鸡蛋宝宝又睡到了杯底。看着熟睡在杯底的鸡蛋,我都想放弃了,可是想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时,我又重拾自信。我思考起来:究竟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呢?这时,妈妈提醒道:“今天天太冷了,盐没有完成溶解。你得想办法才行啊!”于是,我又在水里加了一些温水,怕盐不够又加了一大勺盐,心里默念着:鸡蛋宝宝快起来吧!快起来吧!让我见证一下这奇迹的时刻吧!鸡蛋宝宝像是听懂了我的话似的,慢慢悠悠地飘到了水中间。鸡蛋开始浮起来了,我激动不已,又往水里加了两勺盐。鸡蛋宝宝像轻气球一样飘到了水面上,探出了它的小脑袋。我用手指把它摁到水里,它又慢悠悠地浮到水面上,像在坐电梯一样。我喜出望外,实验圆满成功啦!

实验完,我急急忙忙探究其中的奥秘。我上百度搜索起来,哦,原来谁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小,加了盐以后,水就成了饱和盐水,它的密度可比鸡蛋大多了,鸡蛋就浮出水面了。盐就是一只无形的手,托起了鸡蛋小小的身躯,让鸡蛋浮起来了。

看来凡事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四(6)班 马艺瑶

陈青


描写实验 的作文(18)

描写有趣的实验作文:摩擦起电

下午,第二节课的上课铃敲响了。这时,李老师拿着一叠书走进了教室,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次有趣的实验吧!”同学们可兴奋了,安静的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同学们个个欢呼雀跃,“yes!”这个声音恐怕早已传出了地球。

只见老师从书里拿出一张纸,将它撕成一片片米粒般大小的纸屑,之后将纸屑撒落在桌子上。最后,取出一把尺子,将尺子放在自己的衣服上,来回摩擦。几分钟过后,老师将尺子横放在桌子上方。同学们可奇怪了: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这时,只见桌子上的纸屑像着了魔一般,争先恐后地往尺子上“跑”,有些没“跑”上去的纸屑,竟“站”起来“翩翩起舞”。同学们见了,纷纷离开座位,围在讲台,观看这场神奇的“演出”。同学们有的拍手助兴、有的惊叹:“哇!”,有的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

这时,老师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吗?”大家或许都急于想知道答案,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时,老师答道:“其实这是静电做的怪,当我们用物体互相摩擦时,就会产生静电。我们脱毛衣时,会听到‘咯咯’的响声,也是这个原因。”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这次的实验虽然十分短暂,但却十分有趣。它不但增广了我的知识面,也增加了我对科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