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汇编15篇)
思念
2024-02-16 05:05:55
高二
其他

远游(1)

每每读到你的诗,总是心情澎湃;你的诗,你的事,你的人让我的心灵搭起翅膀,作一次天之涯,海之角的漫漫远游。

初次相识,是在一个寂然的雨夜,风声敲击着心灵的呜钟,越发紧凑。在书架上翻卷诗书,无意中有幸触到了您的传记。我打开书页,从此沉浸在你的诗情画意当中;人虽在,心灵早巳飞渡镜湖月,不知归处?

我访遍所有的书籍,希望可以找到一句可以赞美你的言辞。但我寻访不到,也许只有一句才可表达我内心对您十二分之一的赞美,它就是你的老朋友金岳霖教授写给您的挽联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你的心灵总是那么澄澈,让我羡慕不已!

也许,现代人早己淡忘了当年“中国一代才女”的你,这是胡适对你的赞美,也是世人对你的肯定;或许张爱玲对现代人而言,更加熟悉,也许是现代人对于《金锁记》、《十八春》的熟识。对于张爱玲而言,你的诗更加的清澈而一尘不染,虽然她笔下的小城逸事曾经也令我疯狂过一阵子。但是你的诗不仅仅使我疯狂,而是令我的心不由自主地远游。

你的书寥落无几,但你的诗情却点缀了一个时代。在那个荒乱的年代,烽烟四起,你的诗盖过了炮声,在寰宇中流淌;你的心灵,洗涤了战争残酷的尸骸,渠清如许!

当初在剑桥,在康河的柔波里,你陪伴戴着玳瑁眼镜,郊寒岛瘦的诗人一徐志摩荡漾船支,穿过驻足桥,体验夕阳美景,可曾想过桥边的柳枝日后将给你的心灵留下一道哀伤。不曾,因为你的心灵早己穿透尘世,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一尘不染,像你的诗带给我心灵上的远游。

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无论是《窗子之外》还是《九十九度中》;无论是你的诗意天分;还是散文上的才华绝世。你不曾给后人带来荣华,但你给他们留下了更多,包括心灵上的洗礼,这将是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你有庄子的精神却不悄然避世,这是庄子所不及,也是逍遥游无法带我作心灵远游,而你的诗情和性灵却不然。如果还有一句旷古绝今的言辞可感激你带给我心灵上的远游,唯有借助你的诗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纪念林徽因


远游(2)

“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妈妈为了让我增长见识,在我五岁那年的“十一”黄金周决定带我去中国最南端的那个省——“海南”旅游。

为了这次远游,我和妈妈准备了好长时间。我们先在电脑上查资料,了解一下远游需要掌握的常识,以及沿途经过地方的风土人情。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一个小城镇——正阳,交通不太发达,既没有飞机场也没有火车站。我和妈妈只能先坐汽车到达美丽的江城——武汉,这次旅行我们计划海陆空的交通工具都乘坐一下。我们接着又乘坐出租车来到武汉的天河机场。想到马上要乘坐飞机飞向蓝天,我的心也飞了起来。由于出行的人很多,我们只订到了下午十点的机票。离上机还有好几个小时,我和妈妈就来到侯机楼的休息室里等候。这时我想起妈妈平时坐车晕车,那坐飞机岂不是也要晕?休息一下肯定好些,于是,我对妈妈说:“您在沙发睡一会,东西我来看。”妈妈说:“你小你先休息。”“妈妈,我是男子汉,你放心吧。”妈妈笑着躺在沙发上。

妈妈睡熟后,我拿出一本《鲁宾逊漂流记》开心的看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我一看表九点半了,我连忙叫醒妈妈。我和妈妈好奇的登上飞机,空姐阿姨给我们端上饮料和点心。我太困了,很快就睡着了。等快醒来时,已快到了海南的美兰机场。

第一天我们计划到假日海滩去玩,不巧的是海口那两天刮台风,没法,我们只好呆在酒店里。第三天台风终于停了,我们开心的来到海口的假日海滩。这里好美啊!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充足,沙白如絮,岸边椰树相映成趣,很多游人在冲浪戏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波涛滚滚,海浪重叠我的胸怀也随着这波澜壮阔的大海起浮连绵。

观赏完海口的景后,我们跟随旅行团向三亚进发。一路上满眼都是热带原始森林,怪不得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简直是一个天然氧吧。当晚我们住在万隆大酒店,酒店里有很多温泉,我和妈妈泡着温泉聊着天,舒服之极。接下来的三天我们观赏了天然热带植物园,那里布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其中椰子树让我感到惊奇,据讲解员介绍,椰子树又名越王头,一般高达25米以上。树干笔直,无枝无蔓,巨大的叶片从树梢伸出,撑起一片伞形的绿冠,椰叶下面结着一串串圆圆的椰果。最奇特的这种树是从顶部生长,叶子不断脱落,从而导致主干细长,挡主干长高后就不在加粗;我们又在万泉河上漂流,打水仗,开心极了。终于抵达“人间天堂”三亚,那里的天特别蓝,海水清澈见底,我和妈妈穿上游泳衣拥抱了最美的大海,和其他游人在洁白柔软的沙滩上戏水、拾贝壳。

海南美最美是三亚。


远游(3)

死真的是天地地间一次远游吗?紧闭着眼,冰凉的手,耷拉成“八”字的眉头。那是怎样孤单而荒凉的远游?漆墨的夜,无尽的路,一个人飘飘荡荡地走。就这样告别了吧,连行囊也来不及整理,至亲的人,也吝啬得不打一声招呼。就这样远去了吧,连回程式的时间也不肯讲,此行的方向,也拒绝透露。无论如何,请你满饮我在月光下为你斟的这杯新醅的酒。此去是春、是夏、是秋、是冬。是风、是雷、是雨、是雾,全仗它为你暖身、驱寒、认路、分担人世间久积的辛酸。 对于我失去的亲人,我不知道该报什么样的态度。我曾认为死不是一切的终点,只是另一种开始,一种永恒的存在。 姐姐你知道吗,我依稀还记得你的脸,从我有记忆以来从未改变。姐姐,你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离开了。我想问你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早的离开?“昨天”与“今天”的差别真的太大了,我有一些受不了。也许,我对你的依赖已经成了习惯。我想改,可我真的改不了。突然间,心情实在糟糕,我习惯性的拨通了电话,我想告诉你。我知道只有你能懂。可电话那头已经找不到我想要的那个人。 我认为你的死也许只是一个玩笑。过后,一切就还会像从前那样吗?你对我将会是很冷漠的吧。当然,你不可能再对我说话,或是再对我笑了。也许以后,我将会习惯你的冷漠。死亡在我和你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界限,一条直到时间尽头我才能逾越的界限。我真的想知道为什么?可是,你永远不会开口说话了。世界纵然有千般美丽,却比不上你的一声问侯。 我恨你,你太狠心,忍心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这里真的很陌生。我想你,如果可以,我还想问你,你过的好吗?显然,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可这么多日子以来,我无时无刻都在心里与你说话,想象着你将会怎样回答。 自你远游后,我常一个人独坐在窗台,面对着深夜的寂寞。却发现,我已不再害怕夜的黑了。月光渗进我的窗户,掺拌着我的思绪。你对我莞尔一笑,这是梦?恐已是搁浅的梦了。是清醒?还是幻灭?只是我一个人的思绪罢了。我一直等待你能回来,一直等待…… 每当如此,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转念一想,也许你就在我身边,从来不曾离开过。我多想再见你,哪怕只是一面。我经常感谢生命给过我们的际遇,让你陪我走过今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也很欣慰我能称你一声亲人,为你付出一种高于任何感情的亲情。我想我会把一起走过的每一刻都铭记下来。 在此,我谨对你与我今生的交点做一次了结。我会谨记你的容颜,你只需在路上踩出一些印迹,好让我来寻你时,不会走岔。


远游(4)

每每读到你的诗,总是心情澎湃;你的诗,你的事,你的人让我的心灵搭起翅膀,作一次天之涯,海之角的漫漫远游。

初次相识,是在一个寂然的雨夜,风声敲击着心灵的呜钟,越发紧凑。在书架上翻卷诗书,无意中有幸触到了您的传记。我打开书页,从此沉浸在你的诗情画意当中;人虽在,心灵早巳飞渡镜湖月,不知归处?

我访遍所有的书籍,希望可以找到一句可以赞美你的言辞。但我寻访不到,也许只有一句才可表达我内心对您十二分之一的赞美,它就是你的老朋友金岳霖教授写给您的挽联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你的心灵总是那么澄澈,让我羡慕不已!

也许,现代人早己淡忘了当年“中国一代才女”的你,这是胡适对你的赞美,也是世人对你的肯定;或许张爱玲对现代人而言,更加熟悉,也许是现代人对于《金锁记》、《十八春》的熟识。对于张爱玲而言,你的诗更加的清澈而一尘不染,虽然她笔下的小城逸事曾经也令我疯狂过一阵子。但是你的诗不仅仅使我疯狂,而是令我的心不由自主地远游。

你的书寥落无几,但你的诗情却点缀了一个时代。在那个荒乱的年代,烽烟四起,你的诗盖过了炮声,在寰宇中流淌;你的心灵,洗涤了战争残酷的尸骸,渠清如许!

当初在剑桥,在康河的柔波里,你陪伴戴着玳瑁眼镜,郊寒岛瘦的诗人一徐志摩荡漾船支,穿过驻足桥,体验夕阳美景,可曾想过桥边的柳枝日后将给你的心灵留下一道哀伤。不曾,因为你的心灵早己穿透尘世,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一尘不染,像你的诗带给我心灵上的远游。

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无论是《窗子之外》还是《九十九度中》;无论是你的诗意天分;还是散文上的才华绝世。你不曾给后人带来荣华,但你给他们留下了更多,包括心灵上的洗礼,这将是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你有庄子的精神却不悄然避世,这是庄子所不及,也是逍遥游无法带我作心灵远游,而你的诗情和性灵却不然。如果还有一句旷古绝今的言辞可感激你带给我心灵上的远游,唯有借助你的诗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远游(5)

苏子在《赤壁赋》中写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细细想来,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见证者也惟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了。陆游曾说,“远游无处不销魂”的确如此。因为不论是“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前,还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侧畔,都有着它与华夏民族独有的文化故事……

沉浸千年的布达拉,有一种圣洁,朝朝暮暮。

自幼就在书本上,电视中数次看到世界屋脊明珠的壮阔——110米高,360米长,13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3层宫殿建筑。可这种震撼与磅礴,岂是书本与电视可传载的!我多想身临城下,亲身体会一下这种震撼。

有人说,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而建,亦有人说,松赞干布是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我宁愿选择相信后者。宁愿相信,大相径庭的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字,但他们依然走到了一起。然而,主宰这一切的,绝不是冷冰冰的一书圣旨,而是冥冥中注定了几世的情缘,牵着她走过千山万水,走过高原湖泊,来与他结发偕老。

除了凄美的爱情,这里更有着乌云遮不住的宁静,有着清风拂不去的虔诚。

有那么一种虔诚,足以令你我震撼。一路五体投地磕长头的朝圣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在传递着内心深处坚毅不可动摇的信仰。而更多人,从家乡出发,用身体丈量大地。三步一拜,沿着或平坦或泥泞的道路,用短则数日,长则数年的时间,拜到心中的圣祖面前。我终于相信,信仰,是这世上最伟大的力量。

站在这片圣洁之土上,乌云密布,却未曾遮住内心中被渲染的安宁,清风拂面,却未曾拂去面色中被感染的虔诚。透过茫茫沙漠,我仿佛看到玄奘独自背着行囊前行。烈日当空,他轻轻擦拭去鬓角的汗水,只为走向那片圣土。我坚信,在他耳中最美的声音便是佛教徒们口诵“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在他眼中最美的画面便是佛光普照下,人们诵读它历经千辛取回的佛经的场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成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车轮悄然逝去,但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早已深深植根于每一寸华夏土地。秦淮河冰冷的河水诉说着南宋统治者的腐败与软弱,西北大漠的荒凉充斥着戍边将士收复边疆的艰辛。无论是大唐盛世的舞榭歌台,还是温柔缠绵的江南水乡,都有着它独特的“华夏记忆”

远游无处不销魂,销魂的是那美景,更是那深处的文化与记忆。


远游(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否曾有那一刻的冲动,因为生活中杂事缠身,斩不断,理还乱,想要来次长途旅行,去自己梦想的世外桃源生活,不受纷扰?

出了门,才发现世界比自己想像中的大得多,登上飞往新疆的飞机,起飞前,把心全部放下,清除心中所有的想法,开始一段真真实实我所向往的远游。

坐在从乌鲁木齐开往伊犁的旅游大巴上,看远处的山峦丘陵连绵起伏,星星点点的牛羊俯身吃草,天空蓝得幽远纯粹,好像是不小心打翻的一盆蓝墨水,几抹阳光透过天空的羁绊把如黛的远树晕染开来,蔓延向路牌,上面的字也渐渐朦胧成了一片光影,高耸的大桥横跨公路,巨大的高架横亘在两座山之间……看路边的野花野草,在自由的土壤恣意生长,窗外的阳光渐渐洒满身前的桌椅;看旁座的乘客谈笑风生,于是便加入交流,很快大家就熟稔起来……远游,可以收获美景,也可以收获友谊,这些都使自己的心灵更加充实。

在经历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塞里木湖,整个湖面似乎被一层神秘的雾所笼罩,让我恍若身处仙境一般,觉得自己就应该来到这样的地方,就像陶渊明笔下的南山东篱才是他心所栖一样。这里有如瑶池仙境,云山苍苍,湖水泱泱,皎云和湖水似乎融为一体,又似乎各具风姿,脚下的草地满是斑斓的花朵,在习习微风的吹拂下翩跹起舞,我的心不由得地安静下来。远游,还可以收获别样的心境。

远游何尝不是一种归家?

在喧嚣的生活中,归家会让人感到温暖,收获来自亲人的谆谆劝导和悉心问候,心瞬间有了归属感。而远游则会让人感到放松,感到自由,感到新奇,让心得到慰藉。其实,远游和归家一样,都为烦扰的生活留了白,原来留白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一种大智慧,如此让疲惫的心得到及时的休憩,继而找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大步前进。

一路的花团锦簇,有名字没有名字都各自怒放,这般山花烂漫,轰轰烈烈,一路与新结交的维族朋友相谈甚欢,醉心于维族小姑娘的热情笑容,感动于受惊小鸟振翅飞离树枝,漫长的旅途,有美景,有好友相伴,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归家吗?

远游东篱,为的是心中久被约束的压抑着的向往;归家,为的是心中对家的依恋。远游,亦是归家。


远游(7)

灵魂的漫步

心灵的远足

在如诗的远行中

心灵把韵律串成

音乐的符号

带着快乐的天使飞翔

飞向流星陨落的花园

不遗憾黑黑的陨石

飞向呼啸的灵魂

即使被放逐

也依然灿烂

心灵之旅充满了

梦幻般的征途

心荡四方

神游八极

让我的思想

能够穿越时间与空间

真实与虚幻

为我们

卸下疲惫

置换新生

带上心灵上路

我不寂寞

悠悠的情怀

飘逸的思绪

灵动的青春

犹如跳荡的音符

欢畅的旋律

注满了

盈盈的期盼

轻轻挥手

告别昔日的

苦乐年华

带上希望

鼓起勇气

走向远方

悄悄回首

从指缝间

溜走的岁月

细细品位

时间的磨车

在我心中烙下的印痕

在过往的风景中

将心灵放飞

让它狂野

让它随意

让它自由地远行

因为它高洁,轻松

收放自由

天涯咫尺

心灵的远行

让我在清幽的墨香中

聆听古人的智慧

心灵的远行

让我在白纸黑字的世界中

看到人性的伟大

心灵的远行

让我在一个

清灵明净的梦幻中成长


远游(8)

随 风 远 游

风,也许是这世上最为神秘的现象了吧!他来无影,去无踪。而我却曾经有幸与她一起有过一次难忘的远游……

两年前一个夏日炎炎的周末,我独自在家看书。忽听窗外风声四起,风儿呼啸着掀开了窗户,掠过我的发际,抚摸着了我的脸颊,一阵凉意透入心脾,顿觉暑气消散,清凉无比,我不禁把她当作朋友了。

于是和风儿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流, 风儿拉着我的手邀请我和它一起去远游。

我们首先来到了北极,远远地看见无瑕的冰原和难得一见的海水。风降底了飞行高度,好让我看清楚地面上的事物。这时,可爱的北极熊向我们走来,它惊讶地望着我们——可能这是它生平第一次看到从天而降的人类吧!

过头,我们来到了大西洋上。这里可真美啊!头上是翱翔于天空的海鸥和蔚蓝的苍穹,下面是湛蓝的大海和迷人的海岛。我请求风停在一块礁石上,并采集了一小块石头留作纪念。

刹那间,我们又来到了南极洲,这时那里正值夏天。虽然浮冰有所消融,但仍零零落落地漂浮在海面上。我们飞行在陆地和大海的边缘,一路上有足够多的企鹅和海狮,它们憨态可鞠,悠闲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

在风儿温柔的手中不知呆了多久,我们来到了位于赤道的热闹雨林。这里生长着几十米高的参天大树和少见的湖泊和河流。风又一次降低了高度。我听到了婉的虫鸣鸟叫,看见了分辨不出类别的动物和植物。我顺手采下了一片绿油油的树叶。

不知过了多久,我又回到了家中。风向我道别:“再见了朋友,愿我们来日相会!”又是一阵呼啸,我急忙出去看时,风已了无踪影。

时间一天天过去,虽然我至今日再也没有与她相会,不过我相信,风现在一定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等待着和她的新朋友遨游那无际的苍穹吧!


远游(9)

我是一条小小的三文鱼。我在海妈妈的怀里成长,今年我4岁了,我要回我的故乡生宝宝。我和同伴们逆流而上,路上我遇到了种种困难。

我们逆流而上时,我拼命地摇动鱼尾往上游,以至于我的保护膜——鱼鳞都脱落下来。我不想去河里,想回去,可是我的同伴鼓励我说:“加油!别灰心!”“谢谢!”我说。这时,我的尾巴被水草缠住,动不了了。眼看就要被水冲回去,我想:不能白费以前的辛苦。于是,我一使劲,终于摆脱了水草。

我又抬头一看,发现天空中有一只军舰鸟在不停地盘旋,一下子冲了下来,我敏捷地往旁边一拐,躲过了军舰鸟的攻击,军舰鸟扑了个空,一头栽在水里,我迅速地游了过去。

终于,我来到了我美丽的故乡,生下了许多可爱的宝宝,我非常开心!我还知道要有耐性和毅力,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这就是我的远游经历,很有趣吧!


远游(10)

每每读到你的诗,总是心情澎湃;你的诗,你的事,你的人让我的心灵搭起翅膀,作一次天之涯,海之角的漫漫远游。 初次相识,是在一个寂然的雨夜,风声敲击着心灵的呜钟,越发紧凑。在书架上翻卷诗书,无意中有幸触到了您的传记。我打开书页,从此沉浸在你的诗情画意当中;人虽在,心灵早巳飞渡镜湖月,不知归处? 我访遍所有的书籍,希望可以找到一句可以赞美你的言辞。但我寻访不到,也许只有一句才可表达我内心对您十二分之一的赞美,它就是你的老朋友金岳霖教授写给您的挽联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你的心灵总是那么澄澈,让我羡慕不已! 也许,现代人早己淡忘了当年“中国一代才女”的你,这是胡适对你的赞美,也是世人对你的肯定;或许张爱玲对现代人而言,更加熟悉,也许是现代人对于《金锁记》、《十八春》的熟识。对于张爱玲而言,你的诗更加的清澈而一尘不染,虽然她笔下的小城逸事曾经也令我疯狂过一阵子。但是你的诗不仅仅使我疯狂,而是令我的心不由自主地远游。 你的书寥落无几,但你的诗情却点缀了一个时代。在那个荒乱的年代,烽烟四起,你的诗盖过了炮声,在寰宇中流淌;你的心灵,洗涤了战争残酷的尸骸,渠清如许! 当初在剑桥,在康河的柔波里,你陪伴戴着玳瑁眼镜,郊寒岛瘦的诗人一徐志摩荡漾船支,穿过驻足桥,体验夕阳美景,可曾想过桥边的柳枝日后将给你的心灵留下一道哀伤。不曾,因为你的心灵早己穿透尘世,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一尘不染,像你的诗带给我心灵上的远游。 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无论是《窗子之外》还是《九十九度中》;无论是你的诗意天分;还是散文上的才华绝世。你不曾给后人带来荣华,但你给他们留下了更多,包括心灵上的洗礼,这将是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你有庄子的精神却不悄然避世,这是庄子所不及,也是逍遥游无法带我作心灵远游,而你的诗情和性灵却不然。如果还有一句旷古绝今的言辞可感激你带给我心灵上的远游,唯有借助你的诗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远游(11)

早就听爸爸说要带我去青岛玩,我真是每天都期盼着啊。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一大早,我们全家就收拾好东西出发啦。

早晨的空气异常的清新,是不是我的美好的心情的缘故呢?远处的景物有点朦胧,被薄雾笼罩。车子一路飞驰,两边的景物飞速的远去。太阳也渐渐爬了上来,我一边欣赏着这早晨的曙光,一边凝听着音乐,不知不觉中我竟然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等我被叫醒时,我们的车子已经停在了宾馆的门口了。我们放好各自的行李后,便动身去了海边。这里的宾馆离海不远,坐公交车的话十几分钟就到了。下了车,我抬头一看,海滩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他们有的在打水仗,有的在堆沙堡,有的在潜水,有的在拍照,还有的正躺在沙子上睡大觉呢,真是好不热闹!

我迫不及待的脱下鞋,直接冲向一望无际的大海。啊!海浪打在身上是多么的舒服啊!我闭上眼睛,打开双臂,尽情享受这海风和海浪的抚摸。

正当我陶醉在这无边大海的怀抱里的时候,一股水流“击中”了我,我一回头,我的朋友正在用“海水手枪”攻击了我的左肩膀,正当我准备回击时,他的第二梭水弹又击中了我的脸部,我的眼睛顿时一阵剧痛,我揉了揉眼睛开始反击,我用手向他泼水,他吓得直往后退。我们在你追我赶中好不快活啊!我问旁边的爸爸为什么海水进到眼睛里面会疼,爸爸说:“海水里有许多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你以后会学到的,就是化学元素,它们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物质,当然会刺激眼睛,导致眼睛疼,明白吗?”“好的。我知道了。”我回答。说完,我接过爸爸递过来的水枪,我给它取名为 “海水冲锋枪”,我想,这下我也有“武器”了,我就不怕他了。我找到一个好地方,建了一个防御墙,这样的话如果遇到危险就可以躲到这里来了。我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海水冲锋枪”悄悄潜入“敌人”的腹地,突然我发现“敌人”正在那里堆沙堡,于是,我突然跳了出来,向“敌人”开了枪,“敌人”没准备好,一骨碌摔了下去,这正给了我一个装弹的好机会。“敌人”爬了起来,我又开了一枪,可“敌人”顺利地躲了过去,随手拿起了他身旁的“海水步枪”,瞄准我的头部开了一枪,还好我突然滑到了,不然眼睛就又要疼了。当我抬头看的时候,“敌人”不见了,我以为他逃跑了,可并不是这样,因为我的后背被“敌人”的水弹射中,重重摔倒在了地上。我见局势不妙,于是我赶紧拿着“海水冲锋枪”逃走了。我躲到了防御墙后面,这样水弹就不至于直接伤害到我的身体了。我们就这样在这广阔的海滩上尽情的玩耍,开心极了!

之后,我们又去了极地海洋世界,看到了难得一见的北极熊、白鲸、帝企鹅、雪豹等世界珍稀动物。还爬了号称海上第一名山的崂山。崂山的风景真是美啊,山上草木葱茏,山泉潺潺,鸟语花香,云雾缭绕,让人流连忘返!

这次旅游真的好开心啊!不止玩的开心,我还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大自然的秘密,学到了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知识,就比如海水为什么溅到眼睛里眼睛会疼,比如为什么海水是咸的,比如山上为什么会有山泉……

大自然就是一座宝库,也是一本厚实的课本,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财富,也包涵着许许多多的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我们以后要更加仔细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利用好大自然,让大自然成为人类的真正的朋友和家园!


远游(12)

父母在,不远游

我十八岁离家,今年虚岁三十六,算起来,迄今的人生里,一半时间都在外。这一半的时间里,驱使我不断离家远走的,无非是所谓“学业”和“事业”。父母在人前夸耀儿子时,所依据的也无非是这两点:学业圆满,事业小成。自己回想起来,也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从未想过另一种可能。可以说,前三十年,父母和我共享了它的荣耀,但是,从现在起,我们要开始分食它的苦果。

今年春节,父母来上海和我们一起过年,那一天,全家人挤在沙发上看小品,欢声笑语之时,老家一个电话打过来:姥爷去世了。我们的欢乐就此结束,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拎着匆忙收拾的行李来到虹桥火车站,四个小时后,我们回到了那个悲伤、破败的北方。一路上,母亲流泪,后悔,如果她不来上海过年,就能看姥爷最后一眼,或许还能救姥爷一命。我一路安慰她,心里却在想:他们来上海过年尚属偶然,我却常年定居在此,有一天,当我的父母老去时,我能侍奉左右吗?我能赶得上最后一眼吗?

牺牲大片乡村和城镇、成就个别大城市的发展路径,造就了今日中国的基本格局,资源极端不平衡,机会极端不均等,迫使广大“不幸”生在欠发达地区的青年人少小离家,一窝蜂地扎堆“北上广”。从正面看,这是社会流动,是资源合理配置,殊不知,隐患早就埋下,代价异常昂贵。当年我兴冲冲离家,眼里只有名校、大都市与锦绣前程,却不知出来混,迟早要还。如今父母年迈,能见到我就是他们最大的福利,见不到我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折磨,我却吝啬得每年只给他们一两次见面机会。这就是代价,该是我们还债的时候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农民工身上,几千年来安土重迁,如今却要背井离乡,他们合力主演了三十年的经济神话,却留下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时代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更可悲的是,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人,并未因此获得他们的尊重与谅解——那些“北上广”的当地人,那些一辈子不曾离开父母半步的人,他们嘲笑外地人“报恩”父母的想法太陈旧,他们视回家过年为陋习,视春运为灾难,他们永远无法理解外地人那颗思乡的心,为何如此迫切?如此不通融?你向他们倾诉,他们一句话就给你顶回来:谁让你来的?你老老实实待在家乡不就没这些麻烦了吗?

古时父母去世,做官的要告“丁忧”,回乡守孝三年,三年后才可陈请复职。即使普通百姓,三年内也不得婚娶,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在百日之内操办,叫做“借孝”。据说曾国藩当年守孝挂帅,就是由咸丰皇帝亲自下旨借孝的。放在今天,这样的规矩或许多余得可笑,但是现在,我却越来越觉出它的庄重。胡适的儿子出生时,正值新文化运动,这位新文化的领军人给儿子写了一首诗,“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的儿子”,语出惊人。但说归说,做归做,胡适本人却是极孝顺的儿子,他客居海外时,坚持每天写家书一封,让老母亲时时读到儿子的信息,待到胡适的儿子长大,他也用这标准来要求儿子,全不顾年轻时写的那首诗了。今天,我们的通讯手段无比发达,有谁能做到胡适这样?别说每天一封信,哪怕每天一个短信?

这是一个制度化、结构性地消灭人伦的年代,高铁、网络、中国电信,并没有让亲情更便捷。骨肉被分隔两地,血脉被拉长稀释,年轻人即使有心,也已经无力,在奔走求生的现实重压下,亲情早被挤压得所剩无几。亲子之情,天伦之乐,原本至高无上,任何人无权剥夺,却不料败倒在这坑爹的时代。

网上有人感叹:“这些年,我所有的眼泪都流在春节结束后,父母送我上车离家的时候。”情真意切,却万般无奈。

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亲情并未退化到泯灭,它仍然死守在我们内心的底角,当朋友不可靠、爱人不可靠时,父母几乎是我们最后的情感依托。更何况,千疮百孔的养老体系,让子女们更加放不下心,国家不养老,只能“养儿防老”,儿却远在千里之外。另一个原因在于,这一代的中国父母,把全部心思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太疼惜孩子了!要知道,牵挂是相互传染的,是要继承的,父母过分的爱,成为子女不能承受的重,要变本加厉地“返还”给父母。如果中国人的亲子关系也像外国人一样相对独立,我们两代人是不是都可以更洒脱一些?

从父母角度来看,他们也有更多的理由牵挂子女。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后半句是说:如果子女一定要远游,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让父母放心的去处。可是,这恰恰是一个“无方”的年代,青年人漂泊异乡,身心无处寄放,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家。这正是让父母放心不下的地方。很多年,母亲担心我的早餐,怕我早饭没有着落,潦草应付过去,亏了身子,“不怕一顿不吃,就怕十顿不饱”。我常嘲笑她,说她本末倒置,用我的话说,“早餐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事情”,我有那么多人生难题、终极困惑你不关心,偏偏要纠结什么早餐。可是,今年,我体会到了她的深意。稳定的、营养均衡的早餐,正是“家”的首要标志,是“有方”的重要前提。对一个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担心。

一位海外学子在日志上说:“我十九岁上曾发誓,父母去世之时守孝三年,如今我再发一誓,毕业后五年为期,纵弃前程锦绣,亦决然回家,以全人子之心。”还有人说:“有人问我,为什么上完学不留在大城市要回来工作?我说,因为家里有我的家人。我自认为,工作不是说签了牛逼的企业或者去了牛逼的地方你就牛逼了,工作不过是为了过一个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不喜欢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建设别人的家乡,等到爹娘老死还要赶着飞机回去,还不一定买得到票!”少数人的回归和反抗,让人钦佩,但另一个事实是,大部分人仍被时代裹挟,急惶惶踏上不归路,却忘了其实身后还有另一条退路。

“人生在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这话放在亲子关系上也成立,对父母来说,我就是他们的“面子”,我自幼学习好,不惹麻烦,上学工作都没让父母操心,现在混迹大上海,娶了上海的漂亮媳妇,在北方的县城,这些足够他们炫耀了。但其实,我不过是一张“面子”,我一点都不实用,我只有观赏价值,基本没有使用价值,父母不要我的钱,我也没能力为他们托关系走后门,我们相隔六省一市、一千公里,每隔一星期或十天我和他们通一个电话,一年回去一到两次,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半个月,对他们来说,我越来越只剩下象征意义。我的父母为了省下一块钱的公交车票,甘愿步行几站路去办事,我在上海,一个月打车费上千块,下一次馆子就够他们一个月生活费,我们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

万幸的是,我的父母还有一张“里子”——我的姐姐,她在省城,衣食无忧,她把父母接到身边共同生活,给他们吃穿,带他们看病,陪他们聊天,忍受他们的争吵和絮叨。姐姐可能没有那么多值得吹嘘的头衔,却是一个尽职贴心的“小棉袄”,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甘愿牺牲的“里子”,才有了我这个逍遥法外的“面子”。但是,我越来越不能原谅自己,尤其当父母六十岁以后,当父母的父母相继离世后,我越发意识到他们的孤独无助。做父母的,哪怕有十个子女,每一个也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不该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

“今生还能和父母见多少次面?即使父母活到100岁,你每年回家见一次,还能见多少次?”这条微博在网上广为流传,每个人都在默算自己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触目惊心。亲情在倒计时,永别似乎近在眼前。

姥爷去世,我和父母踏上北去的高铁,列车长啸,以300公里的时速追赶猝亡的老人,追赶逝去的亲情。此刻,我的父母已成孤儿,他们只剩下我们,而我们已经成人。那一夜,我在手机上悄悄记下:平生第一次,我发现了比生命、爱情、正义、写作更重要的事情。


远游(13)

《犬子在不远游》看完了。不厚,却看了这么久!要不是借的估计还看不完。除了字典之外难得重复读一本书。即使觉得好看,即使印象粗浅,而且还随着时间变得更淡更模糊,也不怎么会再次打开读一遍。我就是有这么个毛病。这本书还是打算买一本,即使买回来也只是放着。

读这本书常常会自顾自地发笑,笑着笑着又觉得迷惑,不知自己是在笑还是在哭。忍不住笑,脸上笑,心里哭,是读这本书的效果,也是作者的本事。它的好处在于不会让你觉得自己的笑很可耻,或者自己的哭很脆弱。曾经感慨网上文学貌似发达的今天到底能有多少可以流传到多年之后。这一小本我想或许可以,至少让我和我一样被触动了的人们记住,难以忘怀。我想,多少年后或许我忘记了具体的内容,也会记得这个作者,这么个充满了爱和无奈的父亲。

书有一些,看得不太多。妈妈的一位同事家里有很多书,小时候哥和我的课外读物基本都是向这位叔叔借。一般一次借四五本,读完还了再借别的`。借来的书一般我会用打印纸包上皮。那时候没什么自信,只包皮,不写书名。别的不确定了,我那些福尔摩斯肯定都是借来读的。爸妈管得挺粗,很少指导阅读,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三国西游记破案武侠都可以看,貌似只红楼梦不太鼓励读。没明说过,只是没有借成过。难道我妈在那个年代已经看出了些我的一些蛛丝马迹,生怕我的某些神经被滋养开发得更加发达?上大学之后在学校借书就方便了,不过从那个时候选择阅读的情况看我貌似就跟文学关系不大,总是喜欢借些杂七杂八的书来看。大三大四英美文学的教材是像字典一样厚的小字书,基本上是短篇,或者就是节选。不知是不是因为英语不得不文学了,母语阅读的时候就更加逆反地向“杂学”靠拢了。

小时候读书很容易上瘾。最难受的就是你正看得起劲却一次次被叫起来干这干那。偶尔生病最好,我可以躺在床上看书不被打扰,只是身体太好,生病的机会实在少之又少。后来看书就仓促多了,貌似不用叫每天也总有这样那样的事儿要干。再往后,仿佛只有等班车,班车等堵车之类的时间了。所以书越来越倾向于选短小精悍的,最好是篇章之间相对独立,这样即使打断也不至于太难受。

工作之后,特别是到公司工作之后开始买比较多的书。并非是因为阅读量大,有的时候干脆就是因为凑钱。早期开始网购书的时候,会组织同事凑一单,可以免快递费。日子长了同事自己买书也会在我这儿预约让我买。我不敢怠慢,后来甚至为了同事二十几块钱的书,我来凑个免运费的订单……我的书大多都是这么来的。曾经住的地方是两层,楼上的两间都是坡顶。一间当了卧室,另一间请装修公司按墙的形状打了一面柜子,就是用来放书。后来搬家从大搬小,很多的书没有带过来。不过,很快这边的书柜也满了。因此现在很少买书了。书借着看读得勤一些,所以我挺喜欢把自己的书借给四周看。发个邮件,写几句读后感,只等人来上钩借书。这么还是成功过,而且不止一次两次。还有就是有的书觉得不错的看完之后买若干来送人。最突出的就是《窗边的小豆豆》和《山楂树之恋》,前一部买了大约十二三本,后一部买了大概二十本。记得当时《窗边的小豆豆》给娃幼儿园班上的三位老师一人一本。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儿后怕,老师们会不会觉得我不太正常?

读书好比听一个人讲话。几天下来真正能听进去的或许只有一件事。不同的人来听,就会听出不同的味道。我总觉得自己明白得不多,但仅仅明白的那一点,却往往总能让我感动得什么似的。于是我又扭脸转身,告诉身边的人说我被感动了。人家去看的时候,或许比我明白得深而且多,人家可能本来看过的就比我多得多。有的人可能觉得我太肤浅了,少见多怪,什么就又感动了。不想说我就比别人容易感动,只是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的感觉不同,角度不同,受打动的地方就非常不一样。大概我只是比较喜欢分享自己的感受,喜欢忽悠别人读书罢了。

对了,千万别忘了,明天还书。


远游(14)

虽然今天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是我和爸爸妈妈还是风雨无阻地一起参加了他们医院组织的暑期活动。我们住的地方在清远“名将”温泉,这个温泉度假村地处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清远山区,但遗憾的是内部设施并不完善,比如说体育馆会漏雨,房间的空调还会出现杂音,这让我有点郁闷。

我们刚到就在度假村里吃了午饭,虽然设施不完善,但是他们这的饭餐美味可口,这让饿了好久的我直流口水,干脆直接狼吞虎咽,把美味的饭菜干光了。

到了中午大家总应该睡觉吧?我回到房间以后也是睡觉,但是因为空调出现杂音,我根本没睡着。下午一直在下雨,所以我在房间里闷了好久,原本想在乒乓球桌上大显身手的我这下好像被室外的大雨浇透了心—失望极了。

晚上我和一些别的叔叔阿姨一起脱离大部队去吃农家饭。我怕这个农家餐厅使用的是“地沟油”,所以就特地问了一下旁边的大人。其中一个叔叔告诉我他看见厨房外面都丢着“金龙鱼”食用油,我对这位叔叔说:“虽然你看见了很多金龙鱼的箱子,但是你不知道里头装的.是什么东西呀!”叔叔就亲自带我去看,他告诉我这些油箱子上面生产日期都是不一样的,就不可疑,要是一样的,就很可疑。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生活知识。吃完饭以后,我觉得农家饭的菜式和口味一点也不会落后酒店里的饭菜。所以来温泉度假村当然不能少了主题—那就是泡温泉,所以我们吃完美味的农家饭菜以后冒着蒙蒙细雨就急冲冲地回到温泉池泡温泉,当然我也得游泳。

第二天一早我跟爸爸又到游泳池里游泳,没有了太阳公公的照射,我感觉一早的水可真凉!吃完早饭,我们带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度假村。

在路上我看见许多农夫在劳动,爸爸告诉我他们在插秧播种。我还看见蔚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云彩,真是风景如画!

这次玩的真开心!而且还学到了数不尽的生活知识,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知识。


远游(15)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心灵远游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竹枝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许是时光的脚步太快,我们追赶不上,但我们可以把心灵打开,让窗外的阳光住进来。在清闲之际,携一缕春风,茗一杯清茶,手捧一卷诗书,细品文字的墨香,陶醉在无欲无求的世界中。城市的喧嚣,不复与见,在悠然的时光中沉淀宁静与安逸。

有人道:“忙碌是一种幸福,它让我们没有时间体会痛苦。”可我想,忙绿固然好,它却只能间接充实生活。当夜深人静之际,人们还是会想起痛苦。你不妨寻找心灵的治愈,洗净心灵的尘埃。不妨走慢一点,停一停,别再让事务牵扯你的脚步。去书店听听他的故事,看他们为你们翻阅那一页页众生群像。赏一赏那来自他身体之中积淀千万年的字底间的'墨香!让心灵远游在书籍之中。

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顽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既然有了梦想,有了理由去顽强,那那份给予心灵栖息的地方在哪?一定要去深山大泽中寻找吗?不,梁实秋告诉我,只要内心清净,那栖息的地方可以是闹市里,陋巷里。随处都可以找到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心若出于自身的寂寥中,到哪里都是远游。

怀着清净的心远游,我不禁想起北宋词人苏轼。他可以手拄一根竹枝,脚踩一双芒鞋,身披蓑衣去山水间放纵自己的心灵。可是,我没有竹枝,没有芒鞋,更没有蓑衣。但我有李清照的“枕上诗书”与“门前风景”,或许枕上品诗书的“闲”不够多,又或许门前风景没有雨的衬托。但屋外南风知我意,我心已随南风一同远游。

高中,是这个容量极其有限内存的一小部分,可它却容纳了我们整个青春的泪水和汗水。从拂晓到骄阳再到落日余晖,每一天都留有我们匆匆的身影,时间的紧迫让我们无法在大自然中展开双臂体会。距离理想的旅程也愈接近尾声,那激动的心如何敢放松。在这种压力下,我们只能让心灵远游。让心灵在书中遨游,去体会人生最美的旅行。

心灵在远游,走过春天的杨花纷飞;走过夏天的烈日炎炎;走过秋天里叶子写的诗;再走过,冬天的万物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