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精选18篇)
悬世尘埃
2024-03-27 07:04:21
其它
写人

论三国(1)

杨慎词云: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在刀光剑影、断壁残墙、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又岂是卿卿我我、纸醉金迷所能比拟的?从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逐鹿群雄,东征西讨,最终却被历史所淘汰?

但,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而许攸就是一个实例。当初,袁绍骄傲自大,不采纳许攸意见并羞辱他。后来,许攸投奔曹操。没想到曹操竟连鞋也顾不得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见到许攸倒头便拜。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级人物,面对贤才,能屈能伸,不耻下跪,这是一种何等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为“大丈夫”!他,拥有远见卓识,凭借天子这个有利筹码,“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兵荒马乱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战中,凭借他的文韬武略,以少胜多,一统北方!但却又因他的多疑、刚愎自用,而令多数的战争以败局收场,令他的有才之士负屈含冤。神医华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里曹操因疑虑华佗借治病之名杀害他,却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狱中。难道,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吗?

那么,刘备是英雄吗?也许有人会举手投足地赞成。或许也是,刘备着以仁义当先,以仁政治国,三顾茅庐邀诸葛,真可谓集德仁义于一身的圣主。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谈吐看似随意而闲适,却处处咄咄逼人、暗藏杀机。刘备心知自己羽翼未丰,仍需借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谈吐中不断后退,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质疑过?我认为,在某些时候,刘备毕竟也是“官”场之人,心思紧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还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时他对孔明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纵,便让一个抵三个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从,抽泣着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必善用心计的刘备一定是贻笑九泉了吧!若这不算,那么吕布之死又怎么解释呢?作为历史上礼贤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为又何以成英雄呢?

那袁绍呢?我认为他色厉胆薄。爱才却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谋划却无决断,贪生怕死,目光短浅,看见蝇头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关羽又何妨?他作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的化身,一次战败被曹操所俘,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他,忠于信,忠于义,真可谓是“玉可碎不可损其白,足可破不可毁其节”!做人就得像这样,说到做到。因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评价一个人关键的所在。要是没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言归正传,说实话,关羽也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终他的逝世,也是因为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那么,谁,才是英雄呢?诸葛亮?张飞?孙权?司马懿……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为了信义,为了远大的理想而英勇奋斗。无论是卑微的小人物,还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为他们都为这个世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阅读《三国演义》后,我从中汲取了许多为人处事之道。我才发现,《三国演义》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还真是名不虚传呐!


论三国(2)

我们所熟知的三个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司马懿,徐晃……这些都是魏国的栋梁人才,与魏国开国君主曹操打天下,他们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为曹家开创了一个辉煌的局面,有足够的实力与结盟的蜀国和吴国抗衡。但有用的人才吴国蜀国也不少,吴国主要是周瑜,陆逊。蜀国主要是诸葛亮,关羽张飞。在这其中,争得最凶的也许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了。

这司马懿的才能也很大,诸葛亮六出祁山都被司马懿挡了回去。但司马懿想征伐蜀国,也都被诸葛亮阻止住了。仔细看一看也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魏国蜀国可真够幸运的。但如果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蜀国没有诸葛亮,被司马懿大军彻底击垮,魏国灭掉了蜀国,旋即吴国也望风归降,曹家一统天下。这样又有什么不好呢?

现在人都以刘备为正统,曹操则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这是对曹操的极大不公。当时百姓都渴望在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上求的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刘备的顽抗,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老百姓的剥削。当然我不否认在战争中的士兵必会死亡,死亡就会流血,要不是刘备扛着“仁义”大旗,谁愿意为他效命?谁愿意跟随他?仁义这东西在刘备刚开始打天下时很有用,但在有了自己的政治集团后,这种仁义就变得很微不足道了,甚至还有一种拖后腿的感觉。看一下曹操被封为“魏王”后,很少有讲到他的集团中的小人被利用的情况。但刘备就不同了,尤其到了刘禅一段时间,朝廷里到处是小人。为什么?因为曹操阵营中无处不在曹操的霸道,专横,正是因为他没有刘备的仁义心,所以阵营里奸人很少,这种专权难道没有为曹操提供了很大的益处吗?所以意图“匡扶汉室”的刘备终究也不可能成功,白白浪费了那一大片土地啊!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有一个谋士问诸葛亮:“你看曹操是何等人也?”孔明说他是一个残暴虐民之贼,那位谋士却说:“你这话就不对了,曹公三分天下已有其二,这难道不是人心所归吗?”诸葛亮痛斥了那个人。但在我看来,那位谋士说的真得是对的。


论三国(3)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一本好书,就是在跟睿智和高尚的人交流!我,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喜欢读书的孩子。

寒假,我多半时间都是在书店里度过的。《三毛》系列,《宝葫芦的秘密》,沈石溪系列等等,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才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英勇善战的关羽、以德服人的刘备、万人敌张飞、战无不胜的吕布、小霸王孙权、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持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书中的故事让我很震撼,特别引人入胜,像: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诸葛亮空城退司马、过五关斩六将……

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刘备想打败曹操,天下归一。让诸葛亮去东吴找周瑜和孙策,想和他们商量一起打败曹操。经过谈判,周瑜答应了,但条件是让诸葛亮留下来,诸葛亮也满口答应。周瑜对诸葛亮说:我们擅长打水战,可是我军羽箭不多了,我给你十天时间,你得做出十万支羽箭。诸葛亮说:不必十天,三天就够了,并且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对甘宁说:你去盯着他。到了第三天,甘宁对周瑜说:老大,这几天诸葛亮和他的朋友一直在吃喝玩乐。周瑜笑着说:没事,他已经立下了军令状,如果做不到,就按军规处置!诸葛亮向朋友借了二十艘船,上面都用稻草人遮蔽起来。第三天大雾,诸葛亮让把草船开到曹军赛口,然后敲锣打鼓,曹军以为有人来攻打曹营,下令弓箭手向船进攻,不一会儿,稻草人身上就插满了羽箭,诸葛亮满载而归!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给了我许多启发,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诸葛亮之所以借箭成功,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并且他还懂天文地理!以史为鉴,以史为例!读书可以明鉴,尤其是名著和经典。让我们博览群书,厚书读薄,在读书中成才,在读书中成就幸福人生吧!


论三国(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到晋朝期间,八十多年的故事,书中描绘了四百多种人物形象。不同人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三国演义》的英雄都是称霸一时,却名垂千古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研究三国人物。今日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要论的是“武圣”关羽(关云长)

我最喜欢的武将。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备的义弟,武艺高强,是“五虎良将”之首,傲上而不凌下,性格内向少言,刚正不阿,重情重义重承诺讲信用,且不为名利所动。书中描写他:“五缕长髯飘然于胸,卧蚕眉倒竖,丹凤眼微睁,手握青龙偃月刀,身着青巾绿袍,正是关羽关云长。”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无人能挡,虽然没有吕布武艺精湛,但是他忠肝义胆,黑白两道通吃,到现在还有很多侠义人士和从商人士家中供奉他的画像,成为忠义之士的表率,在现实社会中做人更应该如此,重信义,守承诺,尊重合约精神,才能走得长远。

再来论“智囊”诸葛亮(诸葛孔明)

我最喜欢的聪明智囊。简直太厉害啦。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刘备为了他三顾茅庐,只为得这一功臣良将,他羽扇纶巾白衣鹤氅,气度不凡。自比管仲乐毅,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擅长推理,洞悉人心,气死周瑜,气得曹操吐血,《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诫子书》、《出师表》皆是他的杰作,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算是他死后也能用遗计斩杀了造反的魏延。最难得的是他对蜀国的一片赤胆忠心,受千秋万代后人的崇拜与敬仰。如果一个国家有这样的一位智囊,简直可抵得上千军万马呀。

最后让我来论一论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很多人不喜欢曹操,因为觉得他是“奸雄”,做了很多坏事,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如“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比如他为了替父报仇,屠城徐州;再比如他生性多疑,在睡梦中杀死给他盖被子的侍从等等。可我却很喜欢他,因为他是一个好儿子,他也是个好爸爸,虽然他对敌人很残暴,但是他对家人却真的好,他孝敬父亲,疼爱孩子。尽管古代男尊女卑,可他却是个典型“妻管严”,十分尊重卞夫人,他和卞夫人生的孩子,个个都很有才华,都是学霸,比如大家熟知的《曹冲称象》里七岁神童曹冲,耳熟能详的《七步诗》作者曹植,还有当了魏国皇帝的曹丕,个个都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曹操本人更是十大猛将和十大谋士之一,他还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等。要是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位有才华有事业心又顾家的爸爸,他的儿子应该很幸福呀!

《三国演义》看了很多遍,每次看完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里面有太多的人物都值得拿出来讨论。在这本书里,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可以做个聪明人,但是不能功劳和心智超过自己的主公,即使看穿了主公的心,也要看破而不说破,比如杨修就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物;宁可做个武功不那么高也不能做有勇无谋的人,比如吕布,虽然是三国时期排名第一的武将,最后却因为自己任性妄为,太小孩子气而送命......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不管是生活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我们都要好好学习,多学技能,因为不管是在什么朝代代,什么地点,什么空间都需要有才能的人。


论三国(5)

《三国演义》乃是一篇着名小说,里面的情景虽然大多数是虚构的,但里面的惊心动魄还是很好。小弟虽不才,但愿意说一说本人对三国的看法。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罗贯中无疑不诸葛亮神话了,诸葛亮虽有知天象,晓地理的本事但不得不说罗贯中把诸葛亮的运气写得太好了,比如在草船借箭中如果曹操射的是火箭那诸葛亮就惨了,但我不知道是该说是罗贯中故意的还是说曹操太笨。

除了这一点诸葛亮还有一个特点~~预知未来,如在刘备去周瑜那里,那三个锦囊不得不令我折服,还有在他死后告诉姜维那几个办法让我无语,他为什么知道呢?对于诸葛亮就这点看法。

曹操大概是在《三国演义》最不受欢迎的了,作为一个奸雄,他有抱负有理想但在最后他所建立的国家为他人做了嫁衣我不知道是应该说他傻还是说他没想到未来。

孙权作为最后的胜利者,他建立的王国作为赢家我觉得他胜之不武,因为不是汉太差,而是人出了问题,如果不是张飞喝酒误事,如果不是刘备想为兄弟报仇,汉应该作为赢家。但没有那么多如果,汉朝灭亡还是主要是刘备的儿子乐不思蜀。

以上就是我对《三国演义》的评论,欢迎大家评论。


论三国(6)

三国这段历,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战争史。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十常持无恶不作。加上蝗灾、洪灾、地震,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成百上千万农民忍无可忍,随之揭竿而起,向封建王朝宣战。

在镇压黄巾等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军阀混战狼烟四起,“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其景象更为凄惨。人们渴望统一,盼望太平。东汉王朝土崩瓦解,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可以说,没有魏、蜀、吴三国的鼎足分立在先,不可能有后来的西晋统一。三国中的代表人物曹操、孙权、刘备,是值得细细品读的。黎民百姓天天祈盼天降英才,拯救社稷乾坤。曹操、孙权、刘备,他们是在诸多军阀混战中冲杀出来的英雄豪杰。确切地说,细品三国,莫不如说是细细品读曹操、孙权、及刘备的用人之道。

“在争人才中争天下,在争天下中争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唯三国之主各能用人。”

曹操出身宦官家庭。这个人身强体壮,目光炯炯,大脑聪慧。从小就立下了雄心壮志。建安七子中,曹家父子占了三个。曹操文韬武略集于一身。

在曹操还没有成为有兵有将的统帅之前,他卧薪尝胆,把拯救国家社稷为己任。在征讨大小军阀的战争中,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在革新吏中选贤任能。

和袁绍相比,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出身豪门。手下群臣满庭。可袁绍志大才疏,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官渡之战,曹操什么都不占优势,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后来采纳了被袁绍所不用的某士许攸的建议,用火烧了乌巢袁绍的粮草,扭转了战局,彻底灭了袁绍。由此,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曹操先灭吕布,后灭袁绍,平定北方,开始屯田,养精蓄锐,为后来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

再说孙权,十八岁弱冠之年,继父兄基业。敬揽张昭、重用鲁肃,信任周瑜。广招贤才,奖励农耕,开荒三年不纳税,使江东很快富庶起来。

孙权起用新人,放手使用下属,比曹操、刘备高明得多。周瑜赤壁破曹时,不过二十几岁。吕蒙也是少年接任。

三支强旅之一的刘备,虽颇具雄心壮志,但在军阀混战中四处碰壁。小居新野后闭门思过,决定在彬彬有礼中招贤纳士,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已成古今佳话。

纵观古今,治理国家,最根本的标准是用人。


论三国(7)

记得我曾经看过赫赫有名的《三国演义》,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三国里面的“桃园三结义”。

一天,刘备.关羽.张飞,一起聚集在张飞的桃园里,要结为兄弟,他们整齐地摆好了桌子.椅子,接着又举起盛满了酒水的杯子,一起结为了兄弟,并发誓要“同生共死”,从此,兄弟之间的友情产生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以后的日子,他们也如约体现了兄弟中的友情。

在日常学习中,要是有同学问我问题,只要我会的,我会细心的教他们,一步一步地教他们解题过程,直到把他们教会了,会灵活应用了才行,不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地应付一下。我认为乐于助人是朋友之间的前提,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伸出友谊之手,帮他们度过难关,这样,既帮助了他们,自己心里也开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好好地对待朋友,要用真心诚心去对待别人,答应朋友的事一定要做到,要信守承诺,信守诺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处处信守诺言。它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体现,作为一个小学生,遵守所许下的承诺极为重要,朋友之间的感情也由此建立起来。

我认为只有真心.诚心才是开启友情大门的钥匙,当他们来玩的时候,伸出快乐之手,和他们一起在快乐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朋友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生活中离不开朋友,换句话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朋友,所以良师诤友,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好的影响,跟朋友在一起是人生中最舒适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


论三国(8)

三国这段历,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战争史。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十常持无恶不作。加上蝗灾、洪灾、地震,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成百上千万农民忍无可忍,随之揭竿而起,向封建王朝宣战。

在镇压黄巾等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军阀混战狼烟四起,“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其景象更为凄惨。人们渴望统一,盼望太平。东汉王朝土崩瓦解,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可以说,没有魏、蜀、吴三国的鼎足分立在先,不可能有后来的西晋统一。三国中的代表人物曹操、孙权、刘备,是值得细细品读的。黎民百姓天天祈盼天降英才,拯救社稷乾坤。曹操、孙权、刘备,他们是在诸多军阀混战中冲杀出来的英雄豪杰。确切地说,细品三国,莫不如说是细细品读曹操、孙权、及刘备的用人之道。

“在争人才中争天下,在争天下中争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唯三国之主各能用人。”

曹操出身宦官家庭。这个人身强体壮,目光炯炯,大脑聪慧。从小就立下了雄心壮志。建安七子中,曹家父子占了三个。曹操文韬武略集于一身。

在曹操还没有成为有兵有将的统帅之前,他卧薪尝胆,把拯救国家社稷为己任。在征讨大小军阀的战争中,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在革新吏中选贤任能。

和袁绍相比,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出身豪门。手下群臣满庭。可袁绍志大才疏,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官渡之战,曹操什么都不占优势,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后来采纳了被袁绍所不用的某士许攸的建议,用火烧了乌巢袁绍的粮草,扭转了战局,彻底灭了袁绍。由此,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曹操先灭吕布,后灭袁绍,平定北方,开始屯田,养精蓄锐,为后来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

再说孙权,十八岁弱冠之年,继父兄基业。敬揽张昭、重用鲁肃,信任周瑜。广招贤才,奖励农耕,开荒三年不纳税,使江东很快富庶起来。

孙权起用新人,放手使用下属,比曹操、刘备高明得多。周瑜赤壁破曹时,不过二十几岁。吕蒙也是少年接任。

三支强旅之一的刘备,虽颇具雄心壮志,但在军阀混战中四处碰壁。小居新野后闭门思过,决定在彬彬有礼中招贤纳士,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已成古今佳话。

纵观古今,治理国家,最根本的标准是用人。

六年级:李昊洋


论三国(9)

已经看了三遍了,我合上了手中的书。《三国演义》真让我百看不厌:它不但能让我一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英雄气概;一览关羽的义薄云天,周瑜的英雄气短。还能让我一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的宏伟场面;一听舌战群儒,青梅煮酒的壮语豪言……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文采飞扬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册趣味盎然的史书。它在刻画出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的同时,也把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描绘得淋漓尽致。

最可笑的是曹操,他生性狡诈而又多疑。虽然时时提防,处处小心,却仍在孔明的妙计之下屡屡中招,狼狈不堪。不仅如此,他的自作聪明还险些让他在华容道丢了性命。

最可叹的是周瑜,想当年他是如何的风流潇洒,雄姿英发。只因自己心胸狭窄,嫉妒孔明之才,整日嗟叹“既生瑜,何生亮”,总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平,以致郁郁而终。

最无奈的`是诸葛亮,他虽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只为了刘备的知遇之恩,为蜀国呕心沥血,殚思极虑。在刘备死后,还愚忠于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为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有心机的是刘备,他用自己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得到了孔明的一世忠诚。他给了孔明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却也因此而牵绊了孔明的一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管是英雄还是枭雄,都挡不住滚滚的历史车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论三国(10)

我最爱看的一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这本书里我最敬重的人物是关羽和张飞,还有就是赵云。我们首先说说最大名鼎鼎的关羽,他文武双全,武艺高强,像文丑,华雄等等全都败在了他的手下,最出名是温酒斩华雄和斩颜良诛文丑。并且他非常讲义气,曹操用什么样的办法收买他都没用。还有张飞,他虽然头脑比较简单,但是他武功很厉害。曹操手下的许多大将李典,许诸等都不是他的对手。下面我们就再说说赵云,他也是文武双全的英雄。当年他千里单骑去救主人刘备,截江夺阿斗的故事流传至今,也是一个有情有意的人。三国里还有一个人物更值得一提啦,那就是计谋过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了,他是刘备的得力帮手,要不是他的帮助,就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了。像草船借箭,火烧新野,空城计等等就足以证明他的聪明智慧无人可及了。

现在我们再说曹操,他是一代枭雄,他兵多将广,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他的后代统一了中原,建立了魏国。刘备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以后,在赵云,黄忠,诸葛亮等等的辅佐下,建立了蜀国。还有就是孙权,他建立了吴国。孙权手下也有许多名将,我们就说说周瑜吧,他年纪轻轻就当了大都督。他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可他的气量却非常小,最后被聪明的诸葛亮利用将他活活气死。三国里的历史人物太多太多,每个人都有各自鲜明的性格。读完以后,我知道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所以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


论三国(11)

虽然很早就知道三国演义的故事,但是都只是一些片段,并不完整。这个暑假,托女儿的福,和她一起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了解了整个三国的始末。这本书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果然精彩绝伦。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写了东汉末年,以刘备为首的蜀,以曹操为首的魏和以孙权为首的吴,三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桃园结义、三请诸葛亮,让我们知道刘备不仅有勇有谋,最重要的是他识人惜才,所以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英雄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征战沙场,最终成就了一方霸业。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空城计等故事,让我们认识了诸葛亮,他有经天纬地的才华,智谋天下第一,无人能及。正是因为有他的帮助,刘备才能以少胜多、以弱对强,和曹操、孙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可是正当蜀国准备大展拳脚,一统天下的时候,刘备却去世了。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以后,仍然竭尽全力的帮助刘备的儿子:刘禅,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可是由于刘禅的无能,造成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惨结局。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但是从古至今,智大于勇,知人善用是不变的真理。那怎样才能成为智者呢?学习是成为智者的唯一途径;那怎样才能知人善用呢?那要有发现人才的眼光,有容纳人才的肚量,首先自己要是一个智者。所以不管你身处何方,周围的环境如何,都请你不要忘记学习。


论三国(12)

这个寒假里,我细细品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其中《三国演义》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他的作者是罗贯中,书中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军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三国演义》生动的刻画了一大批人物形象:奸诈的曹操,谦逊的刘备,谨慎的孔明,心胸狭窄的周瑜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因为他无所不知,足智多谋,他一生惊人的事迹有: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气周瑜,不费一兵一卒,消灭敌人的大将,逼得周瑜临死前感叹说:“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演义》中我还喜欢赵云,他是蜀国的五虎将之一,不仅勇敢,而且有勇有谋。其次我还喜欢重情重义的关羽和忠厚老实的鲁肃。但我最不喜欢的是吕布,因为他是个见利忘义,令人讨厌的人。

读了《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人还是做事,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怀有执着的信念,还要有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


论三国(13)

我读过《三国演义》,下面我就跟你说说三国里我所敬佩的英雄人物吧!

我读到三顾茅庐这一章的时候,就知道了诸葛亮必定是个有智谋的人,第一次看到他火烧新野的成绩,我就知道了诸葛亮会为蜀国多做事情。

他在赤壁之战中立了功: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七星坛借了东南风,就火烧了赤壁,打败了曹操。

多次识破了周瑜的奸计,让周瑜的如意算盘落空,就把周公瑾给气死了。

他设了一条反间计:诸葛亮说给张鲁的谋士杨松送金银财宝,便说马超欲得西川称蜀主,不可臣服汉中,要去其兵权。逼迫马超投降蜀国,前不能进,前面有张飞,后不能退,后有张鲁逼迫,马超就投降了蜀国。

把孟获七擒七纵:为了让孟获等都心悦诚服地归降蜀汉,必须让他自己想投降的时候在等他投降,否则一刀杀了他只解一时之快,更不用说打东吴北魏了。

诸葛亮满怀信心地去攻打中原,上来就取得了好功绩,年迈的老将赵云,一下子砍了韩德、韩瑛、韩瑶、韩琼、韩琪父子,又夺了天水、南安、安定三成。凭三寸不烂之舌骂死了王朗,让姜维投降。乘着大雪破了羌兵。

我很敬佩诸葛亮: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论三国(14)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此话出自曹操之口。如果按照这句话的标准来衡量,那《三国演义》中谁是真正的英雄呢?

关羽确实是武功盖世,十分讲义气,曾有过“温酒斩华雄”和“过五关斩六将”等辉煌业绩,史称“义绝”。但他骄傲自满,不能论英雄。张飞勇猛无比,但缺少谋略,性情暴躁,经常贪杯误事,也不能论英雄。曹操虽有谋略,胸怀大志,且能笼络人心,广纳贤才,但他私心太重,疑心太浓,奸诈狡猾,史称“奸绝”。所以,曹操也并非真正的英雄。而孙权不图进取,周瑜嫉贤妒能,他们都谈不上真英雄。

话说诸葛亮在隆中立下安邦定国的大志,勤学经邦济世的本领,未出山便知天下三分的大势,真是深谋远虑。他辅佐刘备时做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比如“舌战群儒”、“智取汉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其中,《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故事更说明诸葛亮智勇双全,知天知地知人心。如此好男儿,正是英雄本色,连聪明绝顶的周瑜都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再说刘备是汉室后代,眼见汉朝将要灭亡,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便举事谋天下以救苍生。他才识过人,虽在谋略方面稍逊曹操一筹,但他用人有方,敬贤重才,使天下众多有才干的人都投奔到他的旗下。因此军威大振,最终在劣势中建立蜀国,与孙权的吴国和曹操的魏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如此出众之人,难道不是真英雄吗?

真正的英雄,首先要志向远大,其次要智谋超人、胆识过人,再次要用人有方。由此可见,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真英雄非诸葛亮和刘备莫属了。


论三国(15)

话说天下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蜀、魏、吴这三个国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人们把它叫做三国。苏东坡一曲: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何等的无奈与感伤呀!无数的英雄好汉随着长江的`奔流,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的消失。

三国是个战争时期,血染红了江水,同样也染红了蓝蓝的天。蜀、魏、吴,相争着能让天下被统一,同样也引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同北方,有着天时。蜀国皇帝刘备统一西川,拥有着人和。再说吴国皇帝孙权统一江南,有着父亲与哥哥创下的事业,又占着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又不如人和。战士们浴血奋战、披坚执锐,有着高超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国时最聪明的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初出茅庐就火烧拨望坡,让众人心服口服。他对人开诚布公,诚心诚意的辅佐刘备、阿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总有着高明的计谋,像草船借箭、巧摆空城计、七擒孟获……

流传千古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又是那么英勇顽强。他们三英曾同心协力齐战吕布,吕布招架不住,拨马而逃。刘备经过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等五虎猛将即大臣们的协助打下了一片蓝天。后来关羽被孙权生擒活捉,而他仍不投降,最后被杀。刘备要为关云长报仇率领大军找孙权报仇,但不幸中计元气大伤,不久死去,而张飞则喝醉酒后被人割去头颅。

长坂坡之战时,刘备把妻子与阿斗交给赵云照看,赵云在曹操的围困下,拼死杀出重围,但却每把二位嫂嫂救出,他又杀进重围,救出阿斗与一位嫂嫂。之后他披荆斩棘,克服种种困难,冲出重围。无数的敌人死于他的刀下,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他就是五虎猛将之一的赵云,他那忠义让我感动。

终于,蜀国、吴国、魏国与天下无缘,司马炎最终取得天下,灭掉了魏国,建立了晋国,他就是晋国的第一位皇帝。从此三国维持差不多一个世纪后灭亡。


论三国(16)

前几天,我刚读完《三国演义》。我最佩服的一个人就是号称“乱世袅雄”的曹操。

曹操和刘备是大家公认的英雄,但不知刘备有什么本事能与曹操相提并论?就说当皇帝这件事来说吧,刘备称帝是蓄谋已久了的,曹操呢?如果当时没有他,不知天下会有多少个皇帝。称帝的袁术,被他灭了。之后无人敢称帝,曹操一直以“丞相”自居,并未称帝。

曹操既是实干家,又是大军事家。他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狭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而刘备除了找几个能人帮忙,自己什么都不会赶,更不用说什么军事才能了。最后,他败给了自己,在陆逊火烧联营八百里时被消灭了。

曹操有豁达大度的胸怀。在《煮酒论英雄》一篇中,曹操说他刘备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连筷子都吓掉了。这是刘备已是曹操的瓮中之鳖,但曹操觉得既然都是英雄,就该惺惺惜惺惺,就该共同驰骋沙场,决胜与刀光剑影之中。

曹操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大诗人,他吟诵“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副,天下归心。”等作品,更能表现出他非凡的文才和浪漫的`情怀。

曹操不仅是一个英雄,更是一个强人。他既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还有运筹帷幄的智慧。当然,曹操也有很多缺点,但与他的英明相比,已经微不足道了。

以前,我们从电视剧中认识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现在我从书中深刻地认识了这些名人。看电视不能取代读书,我更爱读书了。


论三国(17)

不过,它的在中心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为了描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还是“三位乱世鬼雄争霸天下,最后却被另一位鬼雄一统了天下?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可以看看《三国》成书的时期。《三国演义》写于元末明初,当时不仅是元朝大乱之际,更有朱元璋等人赤手空拳打天下,这其中暗喻之意,也就不必我多说了。

至于曹操与刘备的煮酒论英雄跟是让人产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不过我想是为了暗讽两人论尽天下豪杰,最终自己的实力却被司马炎所夺。正是响应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道理。

《三国》写的是乱世,是枭雄,不懂的其中含义的人只能看懂它表面的打打杀杀,但真正有哲学的绝不止看到这些,说来惭愧;在下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三国迷,曹操此人也算有勇有谋。当年他孤身一人就敢献七星宝刀给董卓。后又用“假死”的诡计骗过了武功天下第一的吕布。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时他也是其他势力的“大哥”,此等人也只能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来比拟了。

对于刘皇叔的争议就比较大了,意见主要分为两派:

1、皇叔所作所为都在掩饰他的假仁假义。

2、皇叔是一个大慈大仁的英雄。关于这些我没有资格去评价,但从他宁可拉着10万百姓逃命拖延行军速度,也不愿将他们留下送死可以看出,他也算一名好汉。

三名主公,最年轻的也就是孙权了。他大哥的死一只是个迷,刘表手下的人,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这么及时,也是一个疑点。但他治国方面却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三国演义》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晚辈后生,我也不好意思去揣度罗贯中先生的心思,也就只能让《三国》伴随着罗先生的逝世而永藏于大地之中了。


论三国(18)

刘备,刘皇叔,因为他是皇室成员,所以他代表了皇族,代表了天下正义!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也正因为如此,把刘备标榜为正义的代表!但是刘备只有一个身份,却无实力,如何才能争霸天下?所以只能凭借仁义道德来吸引百姓,他没有曹操的数十万大军,没有东吴的险要天险,他只有忠于汉庭的百姓,汉朝持续四百年,百姓已经把汉朝刻在心中!

汉室王朝早已经是一座风雨飘摇中的船舶,而且无人代理领头,皇族子弟已经让百姓失去信心,这使得刘备可以代表汉朝皇室,这也为刘备逃亡无数依旧未灭留下了一个伏笔,因为没有人会把代表人心的刘备驱逐出境,人心,就是打天下的资本!

刘备最终建立蜀国,成就天下三分的雄图霸业,但是他只相信自己的兄弟,而关羽不服天下群雄,藐视天下英雄,所以导致败走麦城,很多人认为刘备如果派遣赵云或许就会避免!但是,一切都可能吗?不是自己打天下的人,他怎么会相信?因为他的手下不是与他白手起家,很多人都是受降以后留下来的人,留下了,却不会把重要的留给他们!

所以很多人不喜欢虚伪的刘备,只是因为他太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