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老物件作文(优质16篇)
口琴
2023-10-12 05:17:18
其它
其它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1)

每个人的家里应该都有几个老物件,我也来说说我家里的老物件。

有次回老家,我发现阁楼放着一张桌子,四四方方,有点破旧。爷爷告诉我,它的名字叫抽屉八仙,是八仙桌的其中一种。听爷爷说,这张桌子是太爷爷那时候留下来的。红褐色的油漆已经掉了许多,看上去旧旧的。抽屉八仙,顾名思义这张桌子的重点在于抽屉的设计上面,我仔细观摩了一下,八仙桌的一侧有两个抽屉,正对面那侧是没有抽屉的,而相邻两侧各一个抽屉。四个抽屉刚好占据完桌面下的空间,一点都不浪费。

为什么叫八仙桌呢?我特地去查了典故:蟠桃盛宴的时候,每位神仙都是按地位高低、本领大小依次就坐的。可是有一年八仙同时来赴宴,他们同时成仙得道,没有大小高低之分,座位该怎么安排呢?当大家都犯愁的时候王母娘娘出了个好主意,把八仙安排在了同一张桌子上。这桌子呈正方形,八仙二人一边,环座四周……大家都很满意,蟠桃会也圆满结束。渐渐地,八仙赴宴的故事也传开了。从此,民间请客设宴,也开始使用大方桌,因八仙之名,大方桌被称为为“八仙桌”,这个习俗流传到今。

我问爷爷,这桌子这么破旧了为什么还藏在阁楼不扔掉呢?是不是有什么故事呢?家里明明有那么多新桌椅,而这张八仙桌只剩桌子已经没有椅子的踪迹?何况这个古老的外观和我家的装修如此格格不入,我家是现代风,可不是复古风哦!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爷爷耐心地告诉我,做这个桌子的木材是太爷爷自己从山上砍下来的,再在众多木料中筛选,确定好优质的木料以后再请木工师傅制作,太爷爷一直在边上做帮手,所以是太爷爷见证了这张八仙桌的整个诞生过程,所以特别珍惜它。而爷爷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珍视这张八仙桌。听完爷爷的话,我恍然大悟,这是一张有故事的八仙桌!因为是太爷爷亲手参与制作,所以大家都把它当宝贝一样对待。

嗯,从此以后我也会珍惜这个老物件!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2)

煤油灯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只有在博物馆或纪念馆才能看到。而在外婆家的储物柜里,就有这么一个老物件煤油灯,这是外婆一直珍藏着的。

外婆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让我仔细观察。我开始上下左右地打量这个煤油灯。它有两部分组成:透明玻璃灯罩和绿玻璃材质的灯壶底座,灯壶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有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口有根宽扁的棉线灯芯一直伸到瓶底,油润的灯芯,火一点就能燃着。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外婆说:“这个旋钮可以控制灯的亮度,那时候为了省些煤油,一般都不会调得很亮。”我不禁好奇地问:“外婆,你能给我讲讲关于这煤油灯的事吗?”外婆听了,一下子来了兴致,眼神中散发出奕奕光彩。

外婆拿着茶杯,喝了一口,缓缓地说道:“孩子,这个煤油灯是太婆那时候留下来的,外婆小时候,还是属于家境不错的家庭,有上学堂书读。那时候还没有电灯,就靠这煤油灯照明,像这种有玻璃灯罩的已经是高档的煤油灯了,很多人家都是自己动手,用墨水瓶,小酒瓶、药水瓶等做成的。晚上的时候,我最喜欢在这盏煤油灯下,凑着这光亮写字,一旁还有你太婆陪着,她手里总是不停歇的,替一家人纳鞋底,有时候,还得我帮她穿针引线呢。”外婆说着,不觉中笑出了声,眉眼弯弯的,像极了一弯新月。

现在我明白,外婆为什么对这煤油灯视若珍宝了,那是她和太婆之间的一段段美好回忆。“夜深篱落一灯明”每到夜幕降临,一盏盏闪烁着橙黄色的煤油灯光,照亮了一个个家庭。煤油灯的光亮或许并不明亮,但却是专属于那个年代里的光明与温暖。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3)

这个十一国庆,老师要求我们去找找家里的老物件,我就央求爸爸带我去找找有什么老物件?他说带我去找他们小时候用的盐罐。

于是我们来到家里的老房子,翻箱倒柜地找了起来,我也在一边找了起来,找呀找呀,我看到一个奇怪的罐子,这个罐子上面圆圆宽宽的,下面好像有个小小的底座,这样子看起来像就是一只小花盆,奇怪的是,下面有一个和茶壶一样的“小嘴”好奇怪呀,我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说:“找到了这个就是盐罐”,“什么?”我惊到了,“这个就是了?”,“是的,这个就是,这个是80年前的东西了,还是我奶奶嫁过来的嫁妆。”我的天呐,80年了,以前人结婚还拿盐罐当嫁妆?有点不可思议,这个应该算是老物件了吧?

回到家,爸爸把盐罐洗干净,我就问爸爸“这个罐子上面为什么要加个洞呢?”爸爸说:“这个洞是为了漏水用的,因为我们以前用的都是海盐,比较潮湿,盐放在罐子里,水就会从这个小洞里流出来,盐就变干了,而且你看盐一点也不会从这个洞里漏出来,你在看这个表面很粗糙吧?你摸摸看。”于是我就伸手摸了一下,“这表面很光滑嘛,真神奇”,“因为这上面上了一层釉”。这个罐子真是个宝贝,古时候人的智慧真了不起。

我们家还有好些别的老物件,下次再介绍给大家知道。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4)

我跑到了外婆家,在小房间内搜索着,希望能找出一些以前外婆、外公用过的老物件。可是没有什么收获。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玻璃底下压着的几张粮票上。呀!粮票不就是老物件嘛。我迅速地抬起玻璃,拿出了那几张已经发黄的粮票,仔细观察起来。

这些粮票虽然已经发黄、变皱,但是字很清楚。我先挑了一张白底紫字的一张粮票。在粮票的正面的左上角,写了一个很小的“0.1”后面紧跟着“浙江省粮票”五个小字下面是一幅大型工厂的图画。在图画的右边写着三个大字“壹市两”最下面还写了“1976”四个数字,写的因该是1976年发行的吧。它的背面的左右两边,写着“0.1”中间还有一张使用说明,用紫色的花纹框了起来,上面写着:1、凭本票在本省范围内,按当地粮食部门供应的品种购买。2、本票面额为十市两制,成品粮。3、本票不准买卖,不准涂改,严禁伪造,遗失不补。

接着我拿起一张白底绿字的粮票,这张粮票除了数量、图画、颜色和刚才那张不一样以外,其它的都是一模一样的。这张粮票左上角写的数字是“0.25”,下面的图画画的是纺织厂网 ,图画的右边写的是“弍两半”我好奇地把两张粮票叠在一起,发现那张“弍两半”的粮票比第一张“壹市两”的粮票稍微大一些。

我又拿起了一张白底棕字的,它的左上角写的数字是0.05下面画的是一幅拖拉机在工作的图画。右边写着半市两。其它的和刚才的两张粮票没什么区别。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5)

每个人家中可能都会有几件“珍宝”,有的是做精细的艺术品;有的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藏品……而我家的“珍宝”则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咸菜缸,因为它装着外婆这一代人对冬天的记忆。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忽然在阳台上看见一个棕色胖乎乎的大缸。我奇怪地问:“外婆,家里怎么有个旧缸呀?“外婆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这是做酸菜用的,已经腌了一个月,快来尝尝吧。“我对酸菜有了兴趣,于是问:“外婆,您是怎么做的?”“其实酸菜就是用大白菜腌成的。先把它们切成块,然后放进缸里,摆一层菜,撒一把盐粒、茴香和花椒,最后再压上一块大石头就大功告成啦。“外婆专心地捞着酸菜说。

刚取出来的酸菜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阳光下泛着透亮的黄色。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一边说:“外婆,酸菜可比蔬菜好吃多了,明天我还要吃!”没想到外婆却叹了一口气:“唉,我年轻的时候,一到冬天,基本没有新鲜蔬菜,家家户户都象靠一缸酸菜过冬了,几乎顿顿都吃,吃得我都快吐了。那时要是能有点新鲜蔬菜,谁又愿意吃这个呢?”“外婆,那您怎么又想起来腌酸菜了?”好久没吃了",外婆不好意思地笑道,“反而又开始怀念这种味道了,吃的时候感觉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宝贝,你知道吗?酸菜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呀,没有温棚、火车,更没有飞机,北方人一到冬天,没有蔬菜吃,聪明的劳动人民就会在临近冬天的时候,把各种蔬菜腌上一大缸。"外婆一本正经地说,“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冬天不仅可以在大棚里种蔬菜,还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新鲜蔬菜呢!

酸菜是外婆这一代人对冬天的记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吃酸菜也从过去的“不得不吃”变成了现在的“换个口味”。我希望自己也能学会腌酸菜,这样外婆再想吃的时候,我就可以帮忙了。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6)

十月的午后,老家门前的院子里,满园的茉莉和月季飘散出阵阵清香,温暖的阳光透过枣子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散落成斑驳的日影。奶奶像往常一样把饱含着阳光味道的衣服收到屋子里。

“咦,这腰身上的线怎么松了?”奶奶拎着我的一条运动裤,只见裤腰上的带子全松了。

“奶奶,这一大圈缝起来可麻烦了,要不然就扔了吧,反正家里还有几条裤子。”在一旁,我漫不经心地说道。

奶奶看起来思索了好一会儿,嘟囔了一嘴:“家里还有一台老古董缝纫机,勉强用吧。”

“什么,缝纫机?老古董?”这一说便吊起了我的胃口。

“嗯。”奶奶答着,便带我去了次卧。

在床旁边,有几床被子高高叠着,奶奶把被子拿开,接着掀开一层厚厚的布,像一张书桌似的,我把头往前探探,丝毫没有一点缝纫机的样子啊。一眨眼功夫,奶奶就把机身从桌子中间的一个洞里用力抬上来,架好。一架满是灰尘的缝纫机跃然眼前,它似乎布满了岁月的沧桑,感觉有好多我未曾听过的故事。

我仔细打量着这家伙,机身上印着几个大字:上海牌,上面还有一排小字:上海第一缝纫机厂。我惊喜又好奇,这玩意儿还能用吗?在一旁的爹爹心疼奶奶,连忙说:“我来,我来。”只见爹爹俯身,居然很熟练的把在桌子下面的轮子皮带绕好,轮轴还连着脚踏板,上面尽是厚厚的灰尘和蜘蛛网。

“奶奶,这咋用啊,肯定不行了吧。”在奶奶的指导下,我尝试踩了踩布满蛛网的踏板,缝纫机竟动了起来,滚轮带动桌上的机子,各种穿着线的杆子飞舞了起来。我兴奋了,又来回踩了几下,随着一声声吱吱呀呀的踩线声,奶奶讲起当年的故事:

“买这台缝纫机的时候1971年,当时我和你爷爷在一个厂里上班,奶奶可是做电焊工的,都是苦力活。这台缝纫机可是我们家的宝贝,一家老小的衣服,全靠它,功劳可大了。干体力活经常把衣服戳破个洞,衣服时不时的又裂开了缝,那就里三层外三层的用它缝起来,基本就像新的一样看不出来破的地方咯。还有还有,你爸和大伯的衣服也都是这台机子踩出来的,他们上学总要穿的。”奶奶说着,还轻轻抚摸了一下身边的缝纫机,掸了掸上面积着的灰。

这时,爹爹在一旁补充道:“那时我和你奶奶每个月工资每人36块,我们俩一共还要拿出25块钱接济家里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他们上山下乡去,就剩我们还在厂子里做。后来你爸出生了,那时候其实每个月只有40块生活费,要养连你爸爸在内四口人,那时候的肉5毛钱一斤,我们也不是经常吃得起。这台缝纫机就要150块,当时哪有那么多钱?于是我们就想办法入会,和厂里十几个人,每月每人拿出十块钱,由抓阄决定顺序,这个月轮到谁,就可以拿这个月全部的钱走,我们就靠这样买的这台机子。不过在那时候谁家有‘三大轮’: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那可都高兴坏了。有些邻居家是没钱买,看到我们想办法买了缝纫机,一个个都很羡慕的嘞,你奶奶还偶尔帮邻居家的孩子衣服踩个线啥的,哈哈哈!”爷爷奶奶的眼神里满是回忆,那回忆里有泪水和汗水,也有劳动创造的幸福。

我这时候才知道,为啥搬家时奶奶和爹爹居然要从六楼扛下来,都舍不得扔掉这个快50岁的老物件,要知道它可沉了。我想,那应该是他们的辛勤耕耘,辛苦奋斗,不可忘却的纪念吧。

现在的我们,身处当代蓬勃发展的中国社会,也应该回顾历史,体会老一辈的生活艰辛,他们为了祖孙后辈,为了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奉献了青春,付出了汗水,所以我们更应该牢记使命,奋发图强,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去建设未来新时代!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7)

外婆家有一张老床,年代是清末民国初期的'文物。

它长约2米,宽1.5米,高2米,长方形床体,分床额,床身,床座。

整体雕刻面涂金彩,底色为褐红色,造型稳重大方。床门左右牙板上雕有古代人物故事,左边最大一幅上雕着一个男孩拉着妈妈的衣袖,像在撒娇。右边则是男孩手里拿着一本书,妈妈望着孩子,像是在教他读书,又像慢慢地陪伴,把母子之间这种亲密展现出来。

床额分成一个个方框,每个都刻有不同的人物,总体是孩子嬉戏耍闹的情景,有孩子一起踢毽子,一起吹笙,一起放鞭炮,还有抱拳行礼,各不相同,孩子们的脸上或喜或怒,憨态可掬。

床身原本是几根横木搭着几块木板,后来为了睡着舒服,又专门找人做了棕丝床垫。这种人工拉棕丝的技艺听起来很神奇,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到?

古床原本还有一个踏板,专门放置鞋子,因为房屋的改造,已经不知所踪。

据舅舅说,早些年还有人专门跑来看古床,想出高价购买,被拒了。这张床在大家有记忆的时候,陪过我的外太爷爷,后面传到舅舅手上,舅舅的整个童年都有它的影子,所以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传承。

每次看到它都忍不住摸摸上面的花草动物,仿佛像是穿越到那个古色古香的年代。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8)

今天,爷爷说要给我做一个他们小时候玩具,你知道是什么吗?没错,是陀螺。

爷爷熟练地做了起来。首先把一个圆柱体的木头一头削尖并整个打磨成型,爷爷又拿来一颗钢珠打进尖的一头,最后又做了一根带把手的皮鞭,陀螺就大功告成了!我开心的不得了,我给陀螺画上了五彩的线条,这样就更美了!

比赛开始了,爷爷把皮鞭绕在陀螺上,轻轻一甩,陀螺就在地上转了起来,接着皮鞭用力一抽,陀螺转的更快了。鞭子接二连三的甩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啪啪”声。陀螺像一位芭蕾舞女孩,跳着美丽的转圈舞!

我迫不及待想试一试,当我拿起皮鞭绕到陀螺甩下去的时候,陀螺转了一下立马停住了,真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在爷爷耐心的指导下,我也掌握了其中的小技巧,在我的鞭子下,陀螺也快速的转了起来,可真是太好玩了!

爷爷告诉我:“这个陀螺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爷爷小的时候没有玩具,只能自己动手做玩具……”我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爷爷也仿佛回到了他的童年时代。听完爷爷的话,我更加珍惜这个独一无二的玩具陀螺了!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9)

每当我看到妈妈的那只黄色搪瓷脸盆时就特别想偷偷把它扔掉。从我记事起,就天天看到这只底部和盆沿都已经有锈斑的脸盆,它和其它脸盆放在一起时显得非常的不协调,不但颜色暗淡无光泽,而且不像其它的脸盆那样有美丽的图像,让人赏心悦目。

我总觉得它像小丑似的,就跟妈妈说把它扔掉吧,我们再买个新的,但是妈妈告诉我这只不起眼的脸盆是有故事的。我十分好奇,妈妈就跟我讲起了它的故事:原来它是我的外公年轻时在部队当兵发的。因为那时候物资十分紧缺,所以外公使用它时特别当心,脸盆虽然用了好多年,但并没有用坏。后来外公退伍回来了,但一直保存着它,直到妈妈参加工作时才拿出来送给了妈妈,并告诉妈妈要牢记勤俭节约的美德。它伴随着妈妈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见证了我们这个小家庭的诞生,迎接了我来到这个世界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已过了三十多年了,脸盆用得已经很旧了,而且因为不小心摔在地上把盆底和盆沿上的搪瓷都摔掉了几块,但是妈妈还是不舍得扔,我知道这是因为妈妈牢记了外公的这份心意,它对妈妈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我看着家里唯一的老物件心想:我要和妈妈一样牢记外公的话,不浪费任何东西,勤俭节约,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我突然发现这只丑丑的搪瓷脸盆一下子变得金光闪闪的,特别好看。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10)

我在婴幼儿时期睡过的一张小床是我的爸爸妈妈无比珍重的一件宝贝。我小时候用过的很多东西都在一次次大扫除中慢慢地被清理掉了,独独这张小床被一直保留下来。

这张小床现在就安安静静地摆放在爸爸妈妈房间的大床边上。我一推开房门,就看到了它:就在那个角落里,靠着墙角沉睡着。我走近细看,它已经老了。我出生前,爸爸妈妈就为我定制了它。原本纯白的油漆,现在有好多地方都脱色了,床体都泛着黄;原来色彩鲜艳的床垫,现在的颜色也黯淡下来了。小时候我上床还要一步一步从床尾的小楼梯上小心翼翼地爬上去。现在我只要一抬腿,就可以到床上去了。小时候我以为这张小床就是整片天地,以前床上放了我心爱的玩具熊卡通图案的毛毯以及各种各样的绘本和玩具,我都能在床上活动自如;现在床上什么也没有了,我一躺上去便将它塞满了,一翻身,手都会从栏杆伸出老远,腿肚子也搁在床沿上,脚丫子只能在空中瞎晃荡。我小时候最爱在床上蹦蹦跳跳,现在一站上去它就会发出惊恐的“嘎吱嘎吱”声。

据说,一个婴幼儿有一大半的时间在床上度过,我也不例外。我的无数次美梦与酣睡都是在爸爸妈妈身边的这张小床上度过的。

可现在,我已经不再是婴幼儿了呀!

我不止一次地问妈妈:“小床那么占空间,又没啥用了,为什么还要一直留着它呢?”妈妈总是笑着说:“万一哪一天我的小宝贝又想回来小床上睡觉呢?”

我躺在小床上,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以前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我正听着爸爸妈妈讲故事、陪我聊天、哄我睡觉……

我似乎有点懂了为什么这样的旧物件却成为了爸爸妈妈的宝贝了。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11)

桌上有一件陈年石雕,是小主人走时留下的,这座房子马上要被拆掉了,因为无人居住。

陈年石雕是一只鹰的形状,它对老木桌说:我要到天空中翱翔,再见!可它太重了,根本飞不起来。

老木桌吱呀吱呀地响着,它叹气说:你太重了,我支撑不住!

鹰好像没听见,继续扇着翅膀,它飞起来了!但很快又重重地落了下去,木桌翻倒在地上,而老鹰却砸破了旁边的玻璃,掉到了三层楼下,摔成了碎片。

巨大的声响惊醒了挖掘机,它说:我醒得太迟了,该拆了这栋旧屋子。

挖掘机的铲子正落在冰箱上面,砰的一声,冰箱倒在了老木桌旁边,冲击力太强了,老木桌从玻璃碎片中飞了出去。哎呀,伴随着老木桌的一声惨叫,它落在旁边的木工家中。

木工走过来,看到了老木桌的材质很好,就把它拖进了修理室。一路上,老木桌都在吱呀吱呀地呻吟着。

木工给老木桌雕上了精美的龙形图案,涂上了崭新的红漆,还把它身上被时光磨砺的痕迹用小刀刮掉。最后,木工把它拿到商店里去卖,瞬间,它就被买走了。

老木桌看到了新主人,新主人也在看它,它忽然惊奇地发现,这个人不就是原来的小主人吗?

老木桌欣喜地说:现在,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桌子了!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12)

在我老家杂物间里堆放这各色各样的物品,其中一台陈旧的木制玩意儿静静地站立在角落里,表面积满了厚厚的灰尘,看上去很笨重。

我很好奇这玩意儿是干嘛用的。爷爷告诉我,这是一台谷风车,它的作用是,把饱满的稻谷筛选出来,干瘪的稻谷剔除掉。谷风车的上面是一个巨大的倒三角形槽,是用来盛放刚晒干的稻谷的。在槽的左下方有一个木栓,只要轻轻往外一推,槽里的谷子就会落下来。槽的右下方是一个手动的转盘,转动转盘,风车转动了,发出呼呼的声音,打开木栓,落下来的干瘪的谷子被风吹得远远的,饱满的谷子刷刷的从出口倾泻下来,像一条黄色的小瀑布。

在谷风车槽表面是四个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五谷丰登。爷爷说他小时候,农村经济条件很差,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种出来的粮食产量都很低,农民们很多时候都填不饱肚子。大家都希望每年都能种出高产量的粮食,来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所以在谷风车上写上“五谷丰登”。

随着新型农村经济改革,老家的农民们不用下地种田了,也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了,谷风车早已派不上用场了。爷爷把谷风车留下来是为了留个纪念,为了让子子孙孙记住以前的艰辛岁月,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13)

刚见到这个物件的时候,我对它很陌生,后来才知道,它叫“米筛”。

米筛呈圆形,由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竹片编成,外头箍着两圈,是高起的边。背面的十多根竹条纵横斜交错,形成了一个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还有毛笔字“一九八〇楼元银办”。呀,它比妈妈的岁数还要大呢!米筛的正面,竹条更细,留的缝隙只有2毫米左右,真细密啊!妈妈告诉我,米筛原来应该是绿色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就变成棕色的了。

米筛,顾名思义,是用来筛米的。原来,当时给谷子去皮的机器落后,米中常常夹杂着糠和谷子,人们把米放入米筛中,端着米筛一圈一圈地转,把糠和谷子都推到上面,去除就容易多了。我试了试,感觉米筛一点儿也不听使唤,米都转不起来。

现在,去超市买的米都是免洗米,早已不用米筛了,那米筛还有什么用?奶奶用米筛晒笋,晒干菜,它成了一个晾晒的容具。现在正是春季,阳光暖暖地照着,窗台上,煮熟的笋干很整齐地码放在米筛上,在阳光下散发着清香。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14)

我的太爷爷传下了这样一件宝物--那就是象牙。

它的样子非常漂亮:它通体雪白,中间有一个小孔,就像一个扣子在扭动着一样。而且象牙身上有斑斑花纹,就如同鱼儿的鳞片。更奇怪的是发生了,用手电筒照一下象牙,上面竟露出了血红色的痕迹,真神奇,让人赞叹不已!这个象牙还非常光滑,像极了一面圆圆的镜子,真美丽。

这块象牙是从西伯利亚冰川底下发现的,被挖出来后,然后拿去加工,再被别人拿出来拍卖,最后我太爷爷收藏了这块象牙。于是,过了很多年,就成了我家的宝物。

我看着这块象牙,仿佛看到了太爷爷正欣赏着这块象牙,然后轻轻地挂在脖子上,安详地坐在床上。一边看着这块精致的象牙,一边啧啧赞叹,心里非常快乐。最后把它小心翼翼地拿下来,放到桌子上……

我爱这块象牙。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15)

这杆秤大约有我的手臂这么长,看上去好像一根长笛,前端有一个挂绳和秤钩。秤杆是用木头制成的,经过历史的“打磨”,摸上去十分光滑。上面隐隐约约地还能看到一些小点点,阿太说,那是用来称重量的刻度,每个点代表着一两,更代表着“信义”,做人要有良心,不可缺斤,不可短两。

再来看看那长得像个大铃铛的秤砣,它是用铁做成的,虽然已经生锈,摸起来粗糙不堪,但仍是实沉沉的。

听说,这杆秤,力大无穷,称起一个我,绰绰有余。

我们家的这杆秤,还有一段背后的故事呢。阿太告诉我,我们现在住的地方,以前是一片片的菜地。这些菜地是属于集体的,大家一起种菜,有专人负责卖菜,也有人上门来收菜。所以,我们家的秤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大约1983年的时候,土地承包到户了,我们家分到了2亩地,阿太带领着自家的小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青菜、番茄、丝瓜……。阿太把丰收的蔬菜运到市场上去卖,用的就是这杆秤。

我们家的蔬果新鲜美味,份量足,凭借着大家的努力付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发展,原本是一片菜地的农村,已经变成了市中心。我看着阿太手中的秤杆,心想:“它经历了风霜沧桑,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它不仅是一杆秤,更是一种精神。”


家里的老物件作文(16)

每个人家中可能都会有几件“珍宝”,有的是做精细的艺术品;有的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藏品……而我家的“珍宝”则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咸菜缸,因为它装着外婆这一代人对冬天的记忆。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忽然在阳台上看见一个棕色胖乎乎的大缸。我奇怪地问:“外婆,家里怎么有个旧缸呀?“外婆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这是做酸菜用的,已经腌了一个月,快来尝尝吧。“我对酸菜有了兴趣,于是问:“外婆,您是怎么做的?”“其实酸菜就是用大白菜腌成的。先把它们切成块,然后放进缸里,摆一层菜,撒一把盐粒、茴香和花椒,最后再压上一块大石头就大功告成啦。“外婆专心地捞着酸菜说。

刚取出来的酸菜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阳光下泛着透亮的黄色。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一边说:“外婆,酸菜可比蔬菜好吃多了,明天我还要吃!”没想到外婆却叹了一口气:“唉,我年轻的时候,一到冬天,基本没有新鲜蔬菜,家家户户都象靠一缸酸菜过冬了,几乎顿顿都吃,吃得我都快吐了。那时要是能有点新鲜蔬菜,谁又愿意吃这个呢?”“外婆,那您怎么又想起来腌酸菜了?”好久没吃了",外婆不好意思地笑道,“反而又开始怀念这种味道了,吃的时候感觉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宝贝,你知道吗?酸菜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呀,没有温棚、火车,更没有飞机,北方人一到冬天,没有蔬菜吃,聪明的劳动人民就会在临近冬天的时候,把各种蔬菜腌上一大缸。"外婆一本正经地说,“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冬天不仅可以在大棚里种蔬菜,还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新鲜蔬菜呢!

酸菜是外婆这一代人对冬天的记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吃酸菜也从过去的“不得不吃”变成了现在的“换个口味”。我希望自己也能学会腌酸菜,这样外婆再想吃的时候,我就可以帮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