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叙事(精选4篇)
独看夕阳
2023-12-16 09:36:06
高三
叙事

母校叙事(1)

毕业了,我的感概颇多,要离开母校了,想起了那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

三年前,我走进余高。望着静静矗立在那里的教学楼,心里有不安,有憧憬。不安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地融入这个新环境;而憧憬则是因为即将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老实说,刚进余高还是有不适应的。课程上加了难度,学起来自然没有初中里轻松;周围的环境一下子变的陌生,同学也都是新面孔,种种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真是一言难尽。

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从初中里稍稍努力就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到高中里拼死拼活还不一定能见到成效,这个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够体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有的人质疑自己的能力,做了懦夫,选择了逃避和堕落,日复一日也就遗失了奋力追赶的勇气,等到幡然悔悟却已经没有了时间。事实上,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真正的勇者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坚持。

我也许差一点就选择了逃避,但我庆幸我没有。我始终记得做不出物理题的时候的那种懊丧和不甘,想放弃却还是卯着劲,花上很长时间想把它啃下来。似乎有点固执,但这固执并不是没有回报。

高一科目比较多,难免会有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课。不喜欢某一门课的原因很多,有人因为不喜欢它的任课老师,有人因为自己学得厌倦,有以“不感兴趣”随便搪塞。可是,谁说兴趣不可以培养?只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一份求知欲。

在学新课时,常常会发出“原来是这样”、“太巧妙了”这样的感叹。于我,这个时刻最为美妙。有节物理课,老师讲游标卡尺,告诉我们游标卡尺仅仅用两把单位长度不同的尺,就能提高测量精确度,移动一下游标找对住的刻度就可以读出数据。我看见班里同学,大都瞪大了眼睛,他们的脸上和我一样,都写着折服。我相信那是对前人智慧的折服。学习的时候,如果不想着这是一件多么枯燥多么困难的事,而是想着“为什么会这样啊”“怎么做到的”,兴趣就自然培养起来了。

通常都说,高三最为关键。可事实上,对于一个有追求的人来讲,高中三年每一年都不可轻视,尤其是高一。在这一年里,要适应高中;在这一年里,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在这一年里,要勇于尝试,开阔自己的眼界;在这一年里,要逐步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这一年里,要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有些我做了,有些却没有做,成了我的遗憾。

每一个人的成长记录册上都有一页是关于人生规划的。当时填的时候有些敷衍,总觉得没有必要这么早就开始考虑理想,人生这样的问题。如今却觉得这样的问题,早一点开始考虑没有坏处。设想自己的未来既美好又痛苦。因为未来的无限可能,令每一种设想都令人怦然心动,也因为这无限的可能,每一种可能自己都不能完全否定。随便揪一个高中生,问他“你以后想做什么”或者“你的理想是什么”,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不知道,我也不例外。不知道这对于教育来讲,算不算得上是一种悲哀。不过,每走一步都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看看有没有想法,这样,至少能明白什么是自己绝对不想要的,什么是自己可以考虑的。我从曾经的茫然,到最后稍稍明了未来的方向,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总结和反思。

有了目标和方向,哪怕模糊也是好的。因为这盏昏暗的灯,至少能照亮脚下的路,能为提高自己找到方向。余高是个很好的平台,活动很多,像各种社团活动,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长乐实践,国际交流活动,既展示才干,又锻炼能力,还开阔眼界,最重要的是,可以给予很多经验。若是高中生活一味地在学习中度过,那该有多单薄?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最多只说明了一个人在学业水平上的优秀,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有时我庆幸自己来到了余高,从而能拥有这样一个舞台,获得这么多的机会。

对于我来讲,文理分科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因为自己各科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偏向。在分科的时候,心里的天平一会偏向文科,一会偏向理科。不过也正是从这个时候,我开始认真地思考以后要做什么这个问题的。最后,因为理科的选择面广,因为一年来在理科特长班里和理科建立起的感情,因为自己不那么喜欢政治,决定自己还是去读理科。做选择是痛苦的,尤其是这个选择关乎自己的一生。这个过程里我反复的摇摆,从理科到文科,从文科到理科,但最终结果只有一个。我做了的选择,就不会再去后悔,也由不得我后悔。

分了文理科以后,负担要轻下来一点,毕竟有些课可以不用学了。高二一年,是我觉得高中最多彩的一年,也是最放松的一年。基本适应了高中生活,又离高考还远,比较容易松懈。这个时候,需要一个目标激励自己。我高二的时候,偷偷给自己定下了去“清华”的目标,没有告诉别人。那个时候考虑的不多,没想到专业什么的是否适合自己,只是有种名校情结,想去美丽的清华园。有了这个念头,在自己有些松懈,想着“反正现在成绩也不错”的时候,“清华”这两个字就有了某种隐秘的力量,让我觉得其实自己离这个目标还很远,还不能停下脚步。

如今经历了高三,更深刻体会基础的重要。高一高二的学习,就好像是搭了一个梯子的雏形,而高三,则是给这架梯子钉些钉子,上上漆。如果梯子本身的木料上有很多蛀虫留下的洞,钉再多的钉子,上再光亮的漆都是没有用的,只要有一个稍重一点的人上去,梯子就散架了。而要搭一把牢固的梯子,通向理想的大学,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防微杜渐。每一次作业都认真的完成,能自己做出来的`就自己做出来,做不出来的请教同学后也要自己再做一遍;每一堂课都不要留下什么问题,否则积少成多,越到后来就会发现不懂得问题越多。高一高二学的比较基础,只有学好了,才会减轻日后的负担。其实高一下的时候,我对物理能量守恒和转化这一块掌握的不是很好,到了高二的时候涉及到这方面的题目就觉得做起来吃力,及时的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自己也去找了些有关的资料来看,才把这个漏洞补上。

总有人问学习苦不苦,其实苦乐与否都在于自己的看法。投入了,认真地去做了,也就觉不出苦,而乐在其中了。都说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事实上还要有一颗感受细微快乐的心。虽然作业多,时间紧,晚上睡得少,可以算得上苦,但终于掌握了以前没有掌握的解题方法是一种快乐,取得进步了是一种快乐,英语听写全对是一种快乐,哪怕看到自己记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笔记也是一种充实的快乐。高三,尤其需要这样的“苦中作乐”。有的时候,的确是对一场场的模拟考感到厌烦,但最后也习惯了,以至于坐在高考的考场上,竟也有一种普通月考的感觉。

进高三之前,我列了两张表。第一张里,我把自己的薄弱知识点都列为“重点照顾对象”。第二张里,从高到低列了5所想去的大学,还有每门课想达到的分数。

高三一整年,比拼的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心态和身体素质。在高考的压力下,每一次考试的结果都左右着每一个高三学生的心。我也是紧张的,尤其是成绩退步的时候。但我一直记得语文老师的一句话,要把目光放到高考。模拟考都只是模拟,用来检测自己的知识漏洞而已,按照自己复习的步伐来,坚持到高考就可以了。因此,虽然紧张,却很少怀疑自己。在高三时,我曾把以前的成绩大致地回想了一遍,惊奇地发现每个学期自己的成绩呈U型,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考得。不管是巧合还是什么规律,对我而言,都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再加上我发现除去几次发挥特别失常的,其余的考试名次都很稳定,按照这个名次,至少也能进自己列出的分数最低的那所大学,心态就更为平和,也更有自信了。如此一想,减去了身上不少的压力。

有人在高三休学了,有人在高考前病倒了。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空谈。很明显地感觉到上了高三,身体素质很快就差下来了,傍晚的跑步没跑几步就会觉得累。我格外地珍惜高三的体育课,这45分钟,是宝贵的锻炼时间,更是短暂的远离繁杂的题目的时间。这45分钟,就好像是在充电,完了以后又有了精力去做题。

高三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贝,如何高效的利用时间也曾经是我的难题,但是物理老师的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他说,在做一项作业的时候要掐好时间,一旦开始了就打起120分精神,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任务,不要一边做一边和别人聊天。我照做了,如此下来,既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也对自己考试的时间分配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我无疑是十分高兴的。但我明白,这只是回馈我的努力的一个小小礼物,还算不上是一种成功,毕竟以后的路还很长。

从我踏进余高校门的那一天起到现在,整整三年,我收获了很多。我遇见了很多好老师,我收获了深厚的友谊,我学着去走好自己的路,我更收获了成长。这充实的三年,将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母校叙事(2)

同学们,你喜欢什么?是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是别具一格、装饰一新的大礼堂?还是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至于我,我却对母校特别留恋。

我爱母校,因为是她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小学生。这其中,少不了老师的辛勤教育。记得有一次,我考试考得不好,我望着考卷看了又看,伤心透了,觉得自己是最可怜的孩子。眼泪不住地流,简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忽然,有一双温暖的手向我伸来。我回头望了望,出现在我眼前的是老师慈祥的面孔,那么亲切,那么慈祥。老师对我说:“这次考得不好没关系,下次再努力……”虽然还是很老套的话,但是我听着总觉得是那么舒心,那么温暖,一直暖到我的心窝里。老师的话像一阵春风,吹入我那受伤的心灵。夕阳照在老师的.脸上,老师是那么美丽动人。老师决定跟我一起努力,我坚定地点点头,老师和我的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经过我们的努力,我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从那时起,我变得尊重老师,懂事了。

我爱母校,因为我从那儿懂得了友情,学会了团结同学。有一次,我不小心摔了一跤,皮都破了,我害怕极了,便大哭起来。有同学看见了,把我扶起来,一边劝慰我,一边为我擦去脸上的泪珠。又有同学搀着我,又有同学安慰我,我顿时觉得好多了,又觉得她们真好。她们把我扶进了办公室,上了药水,大家这才舒了一口气。虽然摔了一跤,但是我觉得一点儿也不疼。因为,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从此,我更加团结同学了。

我爱母校,因为她让我取得了荣誉,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记得一二年级运动会的前夕,我们进行了训练。老师发现我跳远很好,于是加强了训练。在运动会上,我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第一次尝到了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有收获的道理,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爱母校的理由有千万种。啊,朋友,爱她吧!愿母校人才辈出,再次取得辉煌的成绩。愿母校桃李满天下。


母校叙事(3)

满眼充郁中,灰白色的几栋教学楼安静地伫立着,温柔的阳光环绕在它周围,散发出淡淡的橘色光芒,好温馨的颜色!融融的日光,淡淡的风,一如那花香,飘满整个校园。平静的天,平静的阳光下,我只愿捧着自己的人生之书漫步在那密林间,倚着那棵枫香古树,仰天望去,青空上浮云朵朵,训鸽自由飞过。环顾四周,有百荷的纯洁,牡丹的芳香,更有垂柳的抚媚。鸟儿的歌唱与我为伴,沙沙响起的树叶让我焚膏继咎。在熹微的晨光里,拾一把泥土,散发出阵阵幽香。是这一片大地,这片属于一中的大地,它默默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送走一年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但是它没有要求报答,却以花朵作为回报。

傍晚,一抹淡远的晚霞在天边漂浮。夕阳的余晖映衬着似玉的雪松树,将淡淡的暮光反射到干净的地面上,带有仙境般的美妙。苍松翠柏散发着清新的香气,似乎连空气都变得轻盈而飘渺。薄薄的雾如请轻纱般披垂在教学楼上,雪一般白。那一刻,一中就真的成了神圣的殿堂,洁白无暇,令人向往。但是,看着那松针如银丝,雪白的感觉,像老人的白发。让人想起一中经历了怎样的血泪与洗礼,那一定是付出过无限攀爬的汗水与艰难,才赢得苍穹硕果,盘中文化才得以洒遍中华大地。

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中的历史岁月在长流,但是,一中的文化,一中的精神却生生不息。

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中这颗璀璨的珍珠正在栩栩生辉。


母校叙事(4)

初一的一年过去了,暑假向我们走来,今天,我和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上街买东西,猛然间,走到了新丰镇中心小学的门前。

母校,那个充满着我们六年欢笑的地方,那个交给我们六年知识的地方,那个我们一起生活了六年的地方。今天终于又见到它了,我们满心的激动、欢喜。

在母校门前徘徊了好久,不知道该不该进去,就在这时,我们看见了我们六年级的老师,我们主动向老师打招呼,老师问我们在这门前干什么呢,我们说想进去。老师说:“那怎么不进去啊,进去看看把!”

我们走进了校园,母校变了,一年不见了,它换了衣服,换了装饰,换了皮肤,换了好多好多,但是,它依然是我们的母校,我们永远记着的小学。

走到教学楼下面,朋友略带些失望的说:“门肯定关着,以前周末门都关的,o(︶︿︶)o 唉。”但我一看,门好像开着啊,于是我们手牵着手,一起高兴得跑进了教室。教室好像没变啊,万老师的“太子椅”还在那。( = = 这么说好像有点不礼貌啊 )

走到教室的外面,走廊尽头的那个半圆还是那样,那可是以前*班我们三个好朋友的地盘啊,呵呵!只是现在,那边不是*班,改为六二班了,但是,那边还是我们的回忆,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临走前,我们在黑板上写下了“我 ❤*”,*班,我们永远记着你,母校,我们永远记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