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课(实用19篇)
袅袅烟云
2024-03-16 00:25:33
六年级
读后感

太空授课(1)

今天,妈妈在电脑上帮我搜索了6月20日中国航天员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的视频。

在太空讲课,太神奇了,我迫不及待的坐在电脑前观看起来。

首先,老师给我们讲述了神舟飞船上的生活。在神舟飞船上,航天员喝水跟我们在地面上完全不同,我们在地面上喝水很简单,拿个杯子,盛上水就可以随便喝,要是把杯子倾斜或倒放,水会洒出来,而在神舟飞船上,航天员喝的水是用袋子装好从地球上带去的,就算把袋子倒着放,水也不会流下来,航天员需要自己用嘴吸或往袋外挤才能喝上,另外,航天员睡觉也不能想我们一样在床铺里自由自在的想怎么睡就怎么睡,他们每人都有一个睡袋,是固定好的,他们站在袋里,需要我自己固定好才能睡,不然会漂浮在空中的,这一切的一切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哦!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在太空没有地心引力,而在这种没有地心引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都会失去重量的。

接着,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三位老师给我们做了几种实验,其中有一个是“陀螺表演”,王老师拿了一个没有陀螺放在半空,然后用手指轻轻一点,那个陀螺就翻滚着在空中漂浮着,王老师又拿了一个陀螺,让它转动着放在半空,然后同样用手指轻轻一点,嘿!奇迹发生了,这只转动着的陀螺却不像第一个那样翻滚,而是始终保持放时的方向转动漂浮着;另外一个实验是“水膜表演”,王老师拿了一个样子像放大镜的钢圈,然后把钢圈慢慢放进一个水袋里,接着轻巧地把钢圈从水袋里拿出来,天啊,钢圈上多了一层晶莹剔透的水膜,这在地面上是完全半不到的,而且水膜有够结实哟,因为王老师接着还粘了一个小小的中国结在上面,它还在水膜上转动呢。还有一个就是“水球表演”,也是用一个钢圈,放进水袋,拿出来,固定好,然后往水膜里加水,看啊,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水球,好漂亮啊,通过水球还可以看见倒影,王老师拿来一个里面装着红色注射器,往水球里注射,咦!水晶球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红球.........

这些实验太精彩了,而且这所有的实验地球上做不出来的,我好向往太空的生活,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到太空上去探索更多的秘密。


太空授课(2)

今天凌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运载着神舟十三号飞船点火升空,搭载着3名航天员如利箭般刺破苍穹,飞向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之战”,青岛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护航技术支撑。

早在此次任务发射前期,中国电科22所的信息保障团队就已全面进入工作状态。一方面,这支团队全力为此次任务提供了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预报预警信息,为发射窗口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团队还为任务系统提供了高精度电波环境效应数据,保障航天测控、卫星通信和空间目标监视雷达等系统的可靠运行。由中国电科22所研发的便携式定向仪、陆用型信标机、海用型信标机、航天员通话电台等设备齐“上阵”,组成了一张近、中、远程搭配,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索救生网络。这套多次为我国航天任务发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装备”再次为神舟十三号的顺利出征提供了坚强护航。

“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本次飞行任务中再次接受了实战任务考验。”团队博士郭阳告诉记者,飞船在空间飞行状态是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该技术可将飞船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在0.1秒内进行“实时翻译”,驱动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位置与姿态,让地面控制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飞船“实况”。“这项技术就像飞船的‘眼睛’,让它保持更好的姿态运行。”郭阳表示,航天可视化团队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轨道修正、姿态调整以及飞行控制与指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为神舟十三号飞船在轨飞行保驾护航。

“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执行交会对接任务中,已经助力中国航天事业10余年,已成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常态化任务执行系统。”据郭阳介绍,该团队早在2011年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就已经作为任务全过程的推演平台,曾先后参与并圆满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测等工程实战任务,主要包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飞行试验器、嫦娥四号以及嫦娥五号任务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与遥操作操控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二号、天舟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实时三维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


太空授课(3)

今天,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些航天员们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太空舱的生活。

叶光富老师给我们表演了怎么在太空舱里转身,他先用右手旋转,转动身子,再把双手张开,速度就变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度就变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们介绍了细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缩和运动的区别。最后,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制作了一颗用水做成的透明水球。王亚平老师先用蓝色色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蓝色,再用泡腾片给它弄出小气泡。

王亚平老师说:“这些气泡就像一个个人一样”。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在这太空中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的航天员和祖国真是太伟大了!

航天事业已建立多年,人们一直向往着天空,盼望能向鸟儿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亲从事航天事业,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业是多么的伟大,我也成了众多盼望人中的一员。而现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梦想,让它扑进我的怀抱吧。

记得母亲说过,第一个登上火箭,驾驶着它冲向宇宙的伟人是杨叔叔。我一直都很羡慕杨叔叔,因为他不仅是第一个个“飞”上天的人,他还是第一个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母亲和宇宙有多么美丽。所以我也想像杨叔叔一样,让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从母亲那里得知,杨叔叔在火箭发射前,坐在火箭舱时,测得他的心跳一点儿也不快,他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紧张,而是严肃。我听到时觉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个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紧张?之后,我知道了。原来,杨叔叔训练时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认真,不马虎。所以我暗下决心,告诉自己,我要以杨叔叔为榜样,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亲说,您以前常问我:“你喜欢航天吗?你喜欢当航天员吗?”以前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心里总是非常紧张,因为我想严肃地说,我很喜欢,但是我又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我知道了,航天是伟大的事业,航天员很是伟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关注航天的相关知识,再凭借着我对航天的喜爱,我一定会有机会去探索充满好奇的宇宙。


太空授课(4)

今天,我在学校上了一趟非常特殊的课,这堂课的老师远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这位老师就是神舟十号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老师。

虽然这堂课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但是神舟十号的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和张晓光叔叔都有为这堂特殊的课程出力。

以前我就知道太空是一个无重力的状态,但是无重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一直都不知道,今天终于有机会看看三位航天员在无重力状态下的样子了,我抱着期待的心情开始认真地听课。

课程的一开始,聂海胜叔叔给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只见他先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站稳,然后两脚往上一收,做出一个打坐的动作,但是出乎意料地,他不仅没摔在地上,还稳稳地往上漂浮了起来!接着王亚平老师只用一只手指,轻轻推了一下正在漂浮的聂海胜叔叔,聂叔叔就在空中翻起了筋斗!实在太神奇!王亚平老师这样的神功,看得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原来这就是太空中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平时活动的样子呀!每个人都身轻如燕,还能轻而易举地拿起很重的东西,省下了不少力气,真是让人羡慕!

太空授课接下来的实验,虽然我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可是有趣的实验看得我津津有味,真想快点长大,学习这其中的道理,然后就像神舟十号的三位航天员一样,飞上太空,感受一下无重力的状态!


太空授课(5)

我今天看到了在宇宙中那样神奇的现象,我就觉得不可思议,比如乒乓球在陆地上,在放进水里的时候会浮起来,而在太空上会沉下去不动!这也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样,能看到这样的实验和设备,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靠着我们的技术,使我们可以在地面看到离我们那么远的太空站里所发生的一切!

比如说那些在太空上可以用的蓝牙耳机呀!可以看电视的设备等等!同时,看到了他们在太空站里的生活,我也非常钦佩他们,宇航员们在那样远的地方工作,还会有危险,真的是非常的有献身精神,他们也真的非常辛苦,他们不能见到自己的家人!我真的对他们非常的佩服!

我也对我们国家感到欣慰,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探索宇宙最多的.国家!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太空授课(6)

我在电视上看了太空授课,地点是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宇航员是: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主讲是王亚平。

开始上课了,她讲的都是什么原理,我根本也听不懂。但是他们在太空上的动作很搞笑,可以翻跟斗什么的。做实验的时候有陀螺,讲的是定轴原理。陀螺在高速运转时,轴心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还有太空上的水,竟然可以做成一个水球。在太空里的东西是多么奇妙啊。

走向太空,走向神秘,也走向了与地面上不同的生活。我想,长大之后也要当宇航员,为祖国贡献力量!


太空授课(7)

2013年6月20日10时,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首次在太空中为中小学生授课。主讲为“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

6月20日这一天中午我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观演。本想着学校今天上午会让我们观演,可等待了一上午,却落了一场空。

开始了,开始了。亚平老师的讲台是用太空自行车改造而成,而在她的脚下,用两个东西在固定着她的脚,使她可以站着为我们讲课,否则她可能就得飘在船舱里为我们讲课了!

身为“神十”指令长的聂海胜,在刚开始就为我们表演了“空中打坐”。只见聂海胜同志正享受大家的掌声时,亚平老师轻轻一推,聂叔叔就从这一头飘到了那一头,姿势滑稽得很,令人忍俊不禁。

讲课正式开始了,第一个实验就是怎样在空中测质量?亚平老师首先提问了,在地球上我们是如何测质量的呢?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是可以用天平测量,有的说是可以用电子称来测量,还有的说是可以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测量……

可这些在失重太空中,统统都不可行。在太空中如果宇航员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要怎么办呢?接着亚平老师就演示了在太空中测聂叔叔的质量。只见聂叔叔牢牢地握住了一个仪器,亚平老师把他和仪器使劲往后拉了一下,接着聂叔叔就重重地撞了一下,仪器显示出聂叔叔的体重——74公斤。这其实主要是利用了太空专用质量测量仪和一个能测出物体加速度的系统。然后根据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这个原理,从而算出聂叔叔的体重来。

亚平老师接下来还为我们演示:单摆运动、陀螺,以及与水等液体有关的演示。

在这几个演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单摆运动了。只见聂叔叔递给了亚平老师一个小支架,亚平老师将支架上用线连接柱的一个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转动轴,慢慢松手,结果小球不仅没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静止不动。若挪动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松手,小黄球就会左右摆动了,但速度很慢。而且,最终的结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静止。亚平老师突然推了一下小球,这次小球就利落地上下摆动了起来,而且不会像在地面上实验的那样转几圈就落下来。真是不可思议啊!

此次太空授课很奇妙,虽然我现在还只是初二的准学生,没有接触过物理,但这次太空授课提早带领我进入奇妙的物理学世界!

记得在录制时有同学问亚平老师他们喝的水可以循环再利用吗?当时亚平老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可我相信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等若干年后,水一定可以循环再利用的!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努力,成就我的梦、中国梦!


太空授课(8)

2013年6月16号,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我非常的激动,因为这是我国航天领域的进步,并且在接下来,王亚平通过高科技,进行了一次太空授课活动。

我通过电视机屏幕,看着太空舱里,王亚平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小细节,以及在线回答了全国小学生一些太空的小疑问。让我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特点,还了解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并且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理解。

正当我看的入迷的时候,王亚平宣布这次太空授课活动结束, 我举得有点遗憾,不过我知道,最喜爱太空中能进行这么久的实验,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而且,我也学到很多的知识了。


太空授课(9)

今天早上,我们万分兴奋,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在多功能教室听王亚平阿姨的首次直播太空授课。进了多功能教室,里面好不一片喧闹声,我们都盼望

着王亚平阿姨的太空授课,终于,现场直播开始了。

我们开始看到的是他们的自我介绍,之后,开始的是一个陀螺演示,王阿姨给了陀螺一个推动力,这时,陀螺翻滚着向前运动,而地面上,陀螺只会掉到

地上,发出响声,王阿姨收回来了陀螺,又拿出了一个授课用具,只见王阿姨在与立柱成为约35度角时,把那根绳子拉直了,大家猜猜。

神奇的表面张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制造出奇妙的现象,让人耳目一新。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摆动;小陀螺会翻着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跟头自然停止翻滚,地球就是这样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状态,太空像个大大的荷叶,可以接住露珠。

失重的实验,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见着变化,那种奇妙感便更加直观。太空照片看见了,太空对话实现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见,天地间太空讲课交流竟然也实现了!惊叹!

那些观看着的学生们,对于这堂课一定会一直记得,这堂课多生动啊,要是他们中间出几个物理学家,或是航天科学家,王亚平的这次太空讲课功不可没。那这当是一次相当成功的科普教育。

玩乐里的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将一直记得那颗红红的葡萄珠,让它亮在心里,像太空的日出一样,每天16次,照得每个人都开心。


太空授课(10)

今天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更是中华人民值得骄傲的一天。因为我们即将会上一节非比寻常的课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在清晰的电脑画面上,我们能看到三位伟大的航天员正准备给我们上一节生动有趣的太空课程。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六年级:萌月童话


太空授课(11)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全校同学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看后让我不禁深深感叹如今航天科技的伟大,宇航员们的优秀!

当神舟十三号的三位宇航员进入天和核心舱并在太空进行空间实验,成功出舱后,三位宇航员一句“感觉良好”,这几个字是多么具有力量,多么伟大,彰显了我们中国新的科技成就!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航空科技和实验细节上生动美丽的展示,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先进和威力,科技梦张力无限!首先地表课堂演示了组合体型过程,和人如何进入舱内,十分生动有趣!宇航员还带我们参观舱内太空家园、卫生区、睡眠区,及个性化模式。太空厨房有饮水分热器、太空冷藏箱,水是生命之源,在空间站水是多么珍贵,还见到了宇航员的运动装备与太空自行车,让我们了解到宇航员太空生活的艰苦,可是他们还是如此乐观,向他们致敬!

叶老师介绍了太空服对宇航员的影响,让我们想到企鹅服的重要性。又让我们观察在太空中细胞的生长、变化顺序,展示了细胞跳动一闪一闪的十分神奇,而另一个细胞不像我们的皮肤细胞一样闪亮,好奇特!有个同学提问在太空中能不能像在地面一样的自由行走?叶老师演示后说明在太空是失去重力人是漂浮的,像一条鱼儿一样四处游走,还演示了用摆臂方法完成转身。

亚平老师解答水在太空中会消失重力,乒乓球也失去浮力,我最感兴趣的是由于太空中的失重环境,水在太空中十分有趣,用工具将水拿出来加入水形成了个水膜,不停的注水变成了个晶莹剔透的水球,用针管插入水球吹气,形成两个正反不同的水球,而水球“毫发未伤”简直是一个奇迹!让我们目瞪口呆。

中国人如今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广西同学又提问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环?舱长解答是建立了吸氧间,可以净化二氧化碳变成水,大大提升了空间站的饮水条件。汶川同学提问船舱外面环境是怎么样的?解答是能看到地球,天空是黑色的,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北京同学提问返航的力度?解答比过山车的力度大,宇航员进入睡袋就可以做梦,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但要固定,很有趣。

一堂“太空授课”,让我们感知宇宙奥秘和科学的神奇!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扎实学好基本知识,将来有一天我们也能像宇航员们一样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


太空授课(12)

我在电视上看了太空授课,地点是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宇航员是: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主讲是王亚平。

开始上课了,她讲的都是什么原理,我根本也听不懂。但是他们在太空上的动作很搞笑,可以翻跟斗什么的。做实验的时候有陀螺,讲的是定轴原理。陀螺在高速运转时,轴心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还有太空上的水,竟然可以做成一个水球。在太空里的东西是多么奇妙啊。

走向太空,走向神秘,也走向了与地面上不同的生活。我想,长大之后也要当宇航员,为祖国贡献力量!

河北秦皇岛青龙县青龙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朱光照


太空授课(13)

今天,经过妈妈的允许,终于可以在电脑上看太空授课啦!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打开太空授课的网页,认真地看了起来。 在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重量是一样的。这次亲眼看到太空中的失重现象,感觉不抽象了。航天员就像武林高手,身轻如燕。航天员把自己固定在立着的睡袋里就能睡着;在太空里测体重的方法……太空里的趣事真多啊!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太空里的水球了。先把圆形工具放在水袋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小工具从水袋里抽出来,就形成了水膜,再往水膜上一点点加水,就形成了水球。水球居然没有从小工具上掉下来!更令人惊奇的是,我们通过水球,可以看见对面物体的倒影。如果往水球里加入空气,空气居然不会浮在水面上,而是停在水中任意的地方。一个水膜最后可以被填充成一个水球,还可以染色!王老师最后制作的水球就好像是魔法师手中的水晶球这太神奇了! 在太空的失重状态下,液体表面的张力能形成这么完美的水球,太有趣了。如果地球上也能形成这样的水球和水膜,就可以用来制作放大镜了! 太空好奇妙啊!如果我们也有太空居住计划,或者能去太空旅行该多好! 这堂太空课不仅使我懂得了很多知识,还使我对太空产生了无限的想象,更使我佩服起了科学,我相信,只要努力,中国的航天业的明天就会变得更美好。 据说,全国有8万多所学校6000多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了“太空第一课”。我也其中有幸的一员。


太空授课(14)

今天,我幸运地通过电视上了一节太空授课。这节特殊的太空课由“神十”的三名宇航员指导教学,我通过这堂太空课学到了不少关于太空的知识。

在那失重的太空中,能做许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比如说:在太空舱中随意漂浮,在那里,翻多少个跟头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成问题。而宇航员王亚平阿姨也给我们演示了不少有趣的“游戏”。她能用一个小钢丝圈套一个水膜,那一层厚厚的水膜,便镶篏在其中,然后,宇航员又向水膜中注水,那水膜不仅没有轻易地碎掉,反而在注水中变得越来越多,最后便形成一个大大透明水球,可谓是晶莹剔透,让我不禁惊叹!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识,这种种奇妙真令人羡慕啊。

真希望,不久地将来,我也能象伟大的三位宇航员一样,飞上太空!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地面课堂设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

这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有关专家说,太空授课活动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开展的教育类应用任务,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神奇的太空授课结束了,其实这次太空授课给了我无限的启迪,也增加了我对失重环境的重新认识,在这堂太空物理实验课上让我感觉到了时间的短暂,我还意犹未尽“天宫课堂”就结束了。

“太空授课”之称体重实验,用两根一样的弹簧,弹簧的底端分别固定了两个质量不一样的物体,如果在地球上,由于两个物体质量不同,两根弹簧伸长的长度肯定不一样,而在太空中两根弹簧却是一样的,接着,王亚平姐姐还向我们展示了太空中专门的质量测量仪,特别的奇妙。

“太空授课”之单摆运动实验,地面常见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不再呈现往复的单摆运动,而如果给单摆一个很小的力,单摆在太空中就可以做圆周运动,这在地面上是实现不了的。

“太空授课”之陀螺运动实验,陀螺在高速旋转下会出现“定轴”现象,在太空中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会有这种现象。

“太空授课”之水膜和水球实验,一个水滴在太空会变成圆圆小水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接着王亚平姐姐直接“吃”了一口水。王亚平姐姐将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钢丝圆环上形成了比较结实的水膜,往水膜里不断加水,会形成一个大的水球;将水球里注入两个气泡,气泡并不会融合在一起;接着将水球里注入红色液体,整个水球就变成了非常漂亮的“红球”。

通过视频通话在“天宫一号”授课的王亚平姐姐还和地面课堂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我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太空授课(15)

自3名航天员于6月13日进驻天宫一号后,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陆续开展。其中,即将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受到广泛关注。

航天员太空授课引世界关注 俄罗斯计划推中学生太空课

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授课于今天上午10时许开始,女航天员王亚平将在距离地面约300公里的太空为青少年授课,从而成为继美国芭芭拉·摩根之后世界上第二位“太空教师。”这一事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而作为世界航天大国的俄罗斯也按捺不住,计划在今年新学期推出“中学生太空课”。

俄新网18日报道称,6月11日中国“神舟-10”号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女航天员王亚平肩负着一项“特殊任务”,为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她将向学生们展示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物理现象,让孩子们对液体表面张力、物质的质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有形象的理解。除此之外,王亚平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交流。届时,中国媒体将全程直播此次活动。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太空授课是将航天项目与普通中国人生活相结合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激发孩子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美国“空间”网站报道称,太空授课的构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被里根总统提出,但是该计划在1986年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而一度中止。本该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太空教师”的美国宇航员麦考利夫在这次事故中遇难,而芭芭拉正是她的替补。

2007年8月,芭芭拉在距离地面32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进行了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授课内容主要介绍了失重状态下的生活环境。她通过视频向学生生动地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并参与了和学生的互动问答环节。好奇的学生们向她询问了各种有关太空的问题。媒体称,美国航空航天局设立“太空授课”计划,是为了通过宇航员的“现身说法”,培养青少年对于科学、数学以及太空探索等多个学科的兴趣,芭芭拉的首次太空授课可谓圆满实现了这一目标。

面对美中两个大国展开的“太空授课”活动,作为航天大国的俄罗斯也坐不住了。俄罗斯之声17日的文章《来自太空的课程》称,莫斯科教育和科学部准备在今年9月1日新学期开始后,也推出向中学生介绍航天知识的教学计划。俄罗斯航天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上为中小学生授课,课程包括生理、生物、物理和化学等。

俄专家认为,太空授课活动会重新唤起年轻人对太空的兴趣,有助于培养航天事业接班人。从国际空间站向学生展示科学试验,对提高孩子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俄教育和科学部计划今后定期举行这种太空授课活动,一周一次或更多,总之所有的课程都将被安排在新学年教学计划中。


太空授课(16)

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其实,太空授课并不是我国航天员的首创。早在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就曾经制定了“教师在太空”计划,女教师考利夫被幸运选中。然而,事与愿违,不仅考利夫没能顺利实现太空发声,就连“挑战者”号因意外爆炸,成为了太空实验的牺牲品。时隔21年之后,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再战太空,并在“奋进”号内讲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尽管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人类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太空授课(17)

6月20日10时,我观看了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王亚平向我们展示了微重力条件下水膜演示、水球演示、陀螺演示、悬空打坐旋转等特殊物理现象。这些生动的演示,使我对太空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太空知识有了一些了解。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摆一动;小陀螺会翻着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

上完这堂课后,我不得不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感到骄傲。我一定要像航天人那样,做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在平时的学一习一中,不放过任何问题,要有梦想,要一爱一学一习一,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空授课(18)

神奇的宇宙奥妙无穷。今年,我国向太空发射了“神舟十号”,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为我们讲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技课。

我从电视上看见了中国航天员与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太空中出现的奇异事项:三名航天员开始了与同学们的对话:“大家好!我叫王亚平,此次授课由我来主讲。”“大家好!我叫聂海胜,我是指令长。”“大家好!我是张晓光,此次授课由我来摄像。”一语未尽,坐在多媒体教室的同学们热烈地鼓起了掌。王亚平先为我们讲述了航天员是怎么在太空中解决吃与住:“同学们好,在太空上,与地球上的生活不同;太空中我们都会产生一个奇怪的问题——失重。在失重的环境之下,物体就会飘起来,所以,我们在太空中吃的.食物不能像在地球吃一样,国家会为我们准备好密封性很强的袋装食品,使食物不会在机舱中乱飘。”“在太空中,我们不是卧着睡觉,而是站着睡,我们有一个蓝色的睡袋,它是挂在墙上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站着睡觉了。”

讲完了吃与住,航天员王亚平还为我们做了一个“水球实验”:只见王亚平拿着一个放大镜框,她在放大镜框上的圈中,挤出了一个大大的水球,水球竟牢牢地被固定在了杠上,十分漂亮,就像是童话中一位公主的玻璃球。接着,她把一些红色的颜料挤在了水球中,水球一下子就全部变红了,像一个红红的小太阳。

这堂太空课真有意识!我真想到太空中探索宇宙之奥秘,也为同学们讲一堂生活的太空课。


太空授课(19)

神奇的宇宙奥妙无穷。今年,我国向太空发射了“神舟十号”,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为我们讲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技课。

我从电视上看见了中国航天员与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太空中出现的奇异事项:三名航天员开始了与同学们的对话:“大家好!我叫王亚平,此次授课由我来主讲。”“大家好!我叫聂海胜,我是指令长。”“大家好!我是张晓光,此次授课由我来摄像。”一语未尽,坐在多媒体教室的同学们热烈地鼓起了掌。王亚平先为我们讲述了航天员是怎么在太空中解决吃与住:“同学们好,在太空上,与地球上的`生活不同;太空中我们都会产生一个奇怪的问题——失重。在失重的环境之下,物体就会飘起来,所以,我们在太空中吃的食物不能像在地球吃一样,国家会为我们准备好密封性很强的袋装食品,使食物不会在机舱中乱飘。”“在太空中,我们不是卧着睡觉,而是站着睡,我们有一个蓝色的睡袋,它是挂在墙上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站着睡觉了。”

讲完了吃与住,航天员王亚平还为我们做了一个“水球实验”:只见王亚平拿着一个放大镜框,她在放大镜框上的圈中,挤出了一个大大的水球,水球竟牢牢地被固定在了杠上,十分漂亮,就像是童话中一位公主的玻璃球。接着,她把一些红色的颜料挤在了水球中,水球一下子就全部变红了,像一个红红的小太阳。

这堂太空课真有意识!我真想到太空中探索宇宙之奥秘,也为同学们讲一堂生活的太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