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爱(合集18篇)
阳光总在风雨后
2023-12-12 05:28:26
其它
其它

端午节的爱(1)

端午节

盖瑞雪

五月五日 是端午节,又称重五节,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快乐的节日。

在端午这天,一大早就听见奶奶在干着什么,我赶忙起床,穿好了衣服就跑了出去,走上前一看,哇!香喷喷的粽子正要出锅。奶奶看见我笑眯眯的对我说:“宝贝孙女闻到香味了?别着急,奶奶马上把粽子给你盛到盘里。”

我剥开绿油油的竹叶,哇!一粒粒糯米就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娃娃,向我眨着水汪汪的眼睛,好像在说:“馋了吧?别犹豫了,快尝尝我们的味道怎么样吧?”我看着这只粽子,似珍珠,如玛瑙,色泽鲜艳,晶莹剔透。透过翡翠般的糯米看到了红枣泛起的红晕,一阵阵清香侵入心肺,我一口咬下去,啊!香香的、粘粘的糯米包含着淡淡的枣香。我仔细的品尝还有竹叶那种特殊的香味,那种味道真是让我回味无穷啊!

我爱端午节,爱着香甜的糯米粽子!


端午节的爱(2)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更偏爱端午节。我享受它深沉的韵味。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它如约而至。在那一天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我喜欢端午的意境,喜欢那源远流长的历史。相传战国时代,秦楚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怀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屈原,胸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怀着难以抑制的悲愤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屈原在流放途中听说楚国已败,万念俱灰,投入汨罗江自尽。百姓听说后,自发打捞屈原尸体,为避免鱼虾撕咬屈原,人们纷纷拿粽子投入江中。“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我喜欢端午的意境,喜欢那丰富多彩的习俗。每年端午一到,家家户户的门口都会挂上幽香扑鼻的艾叶,村村寨寨都要举行激动人心的龙舟比赛。赛龙舟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急鼓声中人们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舟,既娱神又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的节目。龙舟张灯结彩、来往穿梭,真是“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端日弄波,浆拍浩汤舟队威。”

我喜欢端午的意境,喜欢那花样繁多的粽子。据记载,春秋时,用菰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甚至还用做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用的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直至今日,五月初,家家都要包粽子,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我爱过端午节,因为那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多彩的习俗、花样繁多的粽子。但愿岁月不会冲淡它的传统色彩。


端午节的爱(3)

在中国有很多节日,但是我最爱端午节。

端午节有许多好玩的,例如,包粽子,赛龙舟,买艾草。

接下来,我就讲一讲如何包粽子吧。首先准备叶子。准备糯米。准备红枣,鲜肉,红豆之类的。把叶子包成三角形,再把糯米放进去,把准备的红枣之类的放进去,在用绳子把叶子固定住。放点锅里煮40多分钟。美味可口的粽子就煮好啦!

同学问我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呀?原来呀!原来古代有一个诗人,叫做屈原。他投河自尽了。那么屈原为什么要投河自尽了?屈原之所以投河自尽,那是因为当初他想进谏皇上,要求针对当时的民生进行制度改革,但是遭到了排挤,最后含恨自杀。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所以就往河里丢粽子。这就是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由来。

那为什么要赛龙舟呢?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逐解救。他们力争上游,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影。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留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也是避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还有的同学问我为什么要买艾草呢?端午节有在家门前悬挂艾草的习俗。在民间传说中,这种草是神仙的宝剑。

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爱(4)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有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是在我国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女儿节等。

端午节是来纪念屈原的。当时,国家患难,屈原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立刻去告诉了皇上,皇上不但不听他的方法,而且还将他逐出了皇宫,他每天都在江边上叹气,不久后,跳进汩罗江而死。人们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体,所以人们将粽子投入江河。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有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不过,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都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节有的地方还要赛龙舟。传说,是要把水里的鱼虾给吓走了。我们这儿还有个习俗,就是大家都要在门上插着有淡淡清得的艾叶。几天前,人们就会包着各种各样口味的粽子,到端午节的时候拿出来吃。

我爱端午节,我更爱祖国博大精深的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爱(5)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人们为了纪念他,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至今我们还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也是我亲爱的外婆的生日。我们端午节都在外婆家过,外婆都会给我们做美味的粽子。她从干货店买来碧绿的芦苇叶,清洗干净,先放在水里煮一煮,同时把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后沥干。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选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然后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往里面放糯米,最后用棕榈条把粽子绑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外婆根据各人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红枣、红豆、火腿等“点缀”。那些穿着绿衣裳的粽子在煤气灶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中就已经飘荡着芦苇叶的清香,馋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一个吃起来。

端午节前夕,外婆还特意买来艾叶,挂在门上或插在窗门上。阿姨则给我和表妹佩戴五颜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据说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辟邪驱瘟的神效。

吃着香甜的粽子,听着熟悉的儿歌,过着快乐的端午节,我开心极了!

我爱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节日。


端午节的爱(6)

我爱春节、中秋节、重阳节,但我最爱的是端午节,因为在这一天里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

在端午节的这天,一大早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全都开始包粽子了,你看我们家也忙开了,只见妈妈和二姑在做包粽子的开始准备。她们把一把把的已经晒干的荷叶浸到放好水的锅里煮,然后妈妈去洗红豆、糯米,而二姑拌肉馅……这时荷叶煮熟了,放到了一大盆冷水之中。经过一番忙碌后,几小盆糯米、红豆、肉馅……和几个小凳依次排开。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选了三片宽宽的荷叶,依次排开,卷成一个圆锥体,放几勺糯米,用筷子夹了几块肉,又放了几勺糯米,再用指头敲了敲粽子的肚子,只见粽子里的糯米一个劲地下陷,再用荷叶的尾巴把口封起来,又再绕了几圈,用绳子把它捆了起来。这样,一个个漂亮的粽子就“诞生”了,放到锅里煮好后,吃了让人还想吃。

真想每天都这样。对了我还知道过端午节,不仅是为了吃粽子,还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怀念他那“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大义凛然的英勇气概。


端午节的爱(7)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这一天有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等。听大人们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屈原,因为就在这一天,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跳江自杀。

我很喜欢端午节,因为我喜欢吃粽子,端午节到了,我就有粽子可以吃啦!


端午节的爱(8)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端午节、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等,可我最喜欢过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的。当时因为我国着名爱国诗人屈原投河自缢,人们就纷纷坐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且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尸体,还把棕子扔进河里,从此,赛龙舟和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今年端午节,我和妈妈一大早就去姥姥家包粽子了。小姨和妈妈他们包了许多口味的粽子:有豆沙的,有肉的,还有枣子的。包完粽子,姥爷就给我们煮了一锅。吃完香喷喷的粽子,妈妈又带我们去看赛龙舟比赛。我们到的时候,比赛刚刚开始,只听“当”的一声,数不清的龙舟争先恐后地向前划去,壮观极了。我和表弟兴奋地一起大喊着“加油!加油!”

回家的途中,妈妈教我们一首明代边贡写的有关端午节的古诗《午日观竞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当妈妈给我们解释完这首诗的含义时,我觉得端午节更有意义了。

我爱端午节,更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所有传统文化,它们都是我们中国的无价瑰宝!

三年级:胡译丹


端午节的爱(9)

啊!又到端午节哪!我可以吃上我最喜欢的粽子哪!

每次端午节都是大人包粽子,我都看惯了!这次就让我学着包吧!我先看奶奶忙,只见她端了一口很大的锅,把荷叶放进锅里,生了火加热。然后奶奶就去准备好肉馅和红豆还有米。

奶奶一直忙到下午才开始包粽子。她把荷叶放进水里,我和时高文一起帮奶奶包,我把荷叶叠一次,然后弯过来,形成一个圆锥形,把肉和米放了进去,在折叠一次,盖住米,再把粽叶的“尾巴”圈几圈,用绳子绑好,放进盆子里,多好看哪!方方的头,尖尖的尾,像小妹妹似的可爱。我按照这个程序又包了好几个。

我们包好就和姐姐一起把粽子放进锅里煮,到了下午5点钟,粽子终于熟了,奶奶给我和时高文各一个热腾腾的粽子。

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感觉和以前的端午节都不一样,粘粘的、香喷喷的,特别好吃。哈哈,因为这次是我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呀!


端午节的爱(10)

今年的六月六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你想了解这个节日吗?那就听我给你讲讲……

端午节时,有些地方要赛龙舟。那一条条龙舟就像一位位精神抖擞的将军!节日那天,人们还要吃粽子,粽子有很多种馅,比如:豆沙馅、白糖馅、红糖馅、猪肉馅、咸肉馅等。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都特别喜欢这个节日!

去年端午节,我在家做作业,突然有人敲门,我打开一看是奶奶,我连忙叫妈妈去煮粽子。

午饭时,我先挑了一个大点儿的粽子给奶奶。还没等奶奶张大嘴,我就把肉粽子塞进奶奶的嘴巴里,奶奶笑得合不拢口……我又挑了几个给爸爸妈妈,然后才自己剥开粽子放进碗里,拿起一双筷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呀,真香!我忍不住想挑一个大的吃,可一想到《孔融让梨》的典故,我的脸一下子红了……于是,我选了一个最小的粽子拿到自己的碗里来,奶奶在旁边不住地点头,笑呵呵地说:“我的小孙子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啊!”

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爱(11)

今日是端午节,我早早的起床了。因为伙伴们跟我约好,要好好的玩个痛快。电话铃响了,伙伴们叫我来了。

我拿起滑板飞快的下了楼,果然他们也都带着滑板。我们一起来到了凤凰广场的假山上,玩起了“卡丁车”的游戏。我们分别都坐在自己的滑板上,从山顶向下滑,富有挑战性,特别刺激,特别是我们这些淘气包给这种“卡丁车”也添加了“攻击”和“防御的技巧”,那种现代化的攻击措施的确是很有创意的,所以我觉得特别有趣!

中午,我们回到家,妈妈已经做好了粽子,并且说要好好的过一个端午节。我最喜欢吃糯米红枣馅儿的粽子,我一口气吃了六个。香甜可口的粽子让我回味无穷!

吃完粽子,妈妈告诉我,过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古代时人们把做好的粽子扔进了汨罗江中,是为了避免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所以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了今日。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爱(12)

我爱端午节

我爱端午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有很多习俗,有吃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看看这一天我是怎么过的,你就知道我们家乡端午节有多精彩了!

清早,妈妈就端上清香可口的粽子,有鲜肉粽、八宝粽、豆沙粽、黑米粽……“快把艾叶插在门上!”刚吃完早饭,妈妈就大声招呼我。插好艾叶,我和妈妈就出去看热闹了。

大街上,水果摊前格外热闹,有桃子、杏子、苹果、香蕉……我们这儿有这样的谚语:“端午吃个杏,到老不生病”。难怪呢?

人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奇怪的吆喝声,原来是有人正挑着许多香囊和肚兜在叫卖呢!我很好奇,便缠着妈妈问个明白。原来,我小时候,太祖母就经常在端午节时送我五毒肚兜,上面绣着老虎踩着五毒:蛇、蝎、蜘蛛、蜈蚣、壁虎。虽然都是些十分吓人的动物,据说可以用来避邪。于是,端午节这天,穿上五毒肚兜,戴上香囊,便成了一种习俗。

端午节当然少不了喝雄黄酒了。至于喝酒嘛,少儿不宜。我只在小时候不懂事时,趁爷爷不注意悄悄地拿起他的'酒杯,咕咚了一口。呸呸,好难喝呀!想起那件事,我仍心有余悸。不过每年端午节的绿豆糕小学作文 ,我还是很喜欢的,甜甜的、沙沙的……

我爱端午节,更爱美丽的家乡。

安徽省舒城县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陈定邦


端午节的爱(13)

我爱端午节

我爱端午节 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快要到了,我非常喜欢这个节日,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的节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他深深的热爱自己的国家,与国家同生共死的精神可歌可泣。我敬佩他,也更喜欢这个节日

爷爷奶奶们说过端午节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但对我来说主要是那种节日的气氛让我难忘,距离过节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街面上就有卖节日的用品啦,由其是早市上会有很多卖节日小饰品,家家都是红色为主,从远处看着就喜庆,我最喜欢在这个时候跟妈妈去市场。在货架前,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每一个都让我爱不释手,可也不能都买回家呀,于是我就挑了几样,小扫帚,小桃子,五彩线,听说是取辟邪的。手上脚上也都绑上五彩线。听说这些都是为了吉利和长寿。我兴高采烈的。妈妈买了,大大的红色桃子,葫芦,等很多种吉祥的饰品。

“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小学生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感到很自豪。


端午节的爱(14)

按照家乡的习俗,端午节要吃粽子。妈妈下班后买了许多的粽叶,因为我们要包粽子啦!

开工了,我也加入了。我首先把粽叶洗干净,妈妈淘米。说到米,必需要糯米,因为糯米有粘性,做出来的粽子更香。当然,还要准备些红枣。

包粽子时,只见妈妈抓一把米,夹上几块肉和红枣放在粽叶上,再用绳子系紧。我也模仿着做起来,先抓一把米,放肉,接着放枣,紧接着用绳子系好。可是拿起来看一看,感觉哪里不对?原来米漏出来了。但问题不大,再包一个。这次我想把粽子包成人脸状的。我狠狠抓起一把米放在粽叶上,为了不让米漏出来,我减少了米量,紧接着用两颗红枣当眼睛,用筷子戳一个洞当鼻子,紧接着用一块肉当嘴巴,而后又加一块粽叶,把馅儿团团包裹住了。最后用绳子系紧。“哈哈,这下肯定不会漏了!”我美滋滋地想着,就这样一个个地包,很快粽叶就没了。

开始蒸粽子了,看着妈妈一个一个把粽子拿到锅里,真是受不了。在等粽子时,我隔两分钟问一次,“好了吗?好了吗?”终于在我问第十次的时候,粽子终于出锅了。

我一眼认出自己包的粽子,我急忙解开绳子,大咬一口:“啊,香啊!此食只应天上有,人生难得几回尝啊!”家人们就冲着我这句话,每人吃完一个又一个,瞬间碗里空空如也。

同学们,你们家乡的端午节又有什么罕见的风俗,说出来让我羡慕羡慕吧!



端午节的爱(15)

我站在街口,落风中那淡淡的粽香早已扑鼻而来。耳边响起,众人为争上等的糯米在讨价还价的声音到,倒也给端午多添几分色彩! 端午!对于我来说,最美好的事是把那朝着我微笑的粽子一口一口地咬下去,又香又甜,黏乎乎的糯米在口中打转,却怎么也吃不腻。闻着这粽香,就是对我的一种考验,嘴里不时吞几口口水。“咕咚,咕咚”妈妈见了,拿出一个刚出炉粽子给我。我连忙剥开粽叶,迫不及待的咬下去;别提有多好吃了!可刚吃完,我的肚子似乎在叫“还要,还要”。我看着大人们用娴熟的手法,一个接一个的,一下就包好了。心里就有无数只手在挠,便动手试了试。可它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做了一次又一次也散了一次又一次。我既气愤,又有点儿小失落;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最后,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包成了一个勉强能吃的粽子。虽然这次没做好,但我却觉得今天吃的粽子是最美味的,我下一次还要自己包自己的粽子,自己吃自己的粽子。

之所以端午节还可以划龙舟,是因为屈原投江后,人们都想去救屈原从而有了这个项目。它既锻炼身体,又纪念屈原,是一个值得令人们去做的项目

大家吃完美味的粽子后,想一想端午包粽子的传说是怎么来的呢?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之后,大家怕屈原的尸体被蛟龙所食,便在五月初五这天投饭团。时间长了,大家担心饭团被水兽吃了,便用粽叶把饭团缠起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粽子,粽子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传说来的。

在这个粽叶飘香的日子里,我们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我喜欢过端午节!

篇二、我爱端午节的记叙作文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我最喜欢唱端午节的儿歌了: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每年端午节,人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防止毒虫孳生。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度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我最喜欢过的节日,莫过于是端午节了。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会早早起来给我包香喷喷的粽子。他们会采来荷叶,把糯米洗干净,把各种材料如糖、枣、肉等准备好,做成馅;然后用荷叶把粽子包起来,用绳紧紧地捆住;最后放到锅里蒸。美味的粽子就是这样做出来的。粽子分为素粽子和肉粽子,最常见的就是糯米粽子。对于这两种粽子,我都比较喜欢,但更偏爱肉粽子。它多汁、美味可口、入口则化、油而不腻,还有一股荷叶的清香,实在是太好吃了。每到这时,妈妈总是指指我:“你这个小馋虫!”

端午节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文化,也给我家带来了许多欢乐,我爱端午节。

篇三、我爱端午节的记叙作文

小的时候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后来也只是知道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至于还有什么我就一无所知了。

每到端午节,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栓好了的五色线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丢掉。妈妈告诉我说,据老人们讲,这样可以避免灾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刚到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盆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粽叶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就是一直这样做的。

端午前一天,妈妈就开始动手包粽子了,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包起来,可每次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包粽子也并不简单。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大枣、葡萄干、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特别的香。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总是在我睡眼朦胧时叫醒我,去远处的树林、小河边洗脸,凉凉的河水冲走了我的困意,热闹的人们来来往往,真的像过年一样。

回到家,吃着鸡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篇四、我爱端午节的记叙作文

所有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了,还有什么节日会比它更令人向往呢?没错,只有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才会让我欣喜若狂。

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楚王很是器重他,可他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免去了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咬屈原的尸体。由此,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就延续下来了。

每当端午节放假时,我总会回到家乡,看到家家户户在门边插菖蒲挂艾蒿,最让我心动的是奶奶会教我包粽子。小时候,每次看见奶奶手中的粽子,我的嘴巴总会张得大大的,口水垂涎三尺,真想一把抓住一两个粽子往嘴里塞。因为我极其喜欢吃粽子,而且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呢!有次,家里还刚在煮粽子,我实在耐不住了,就趁爷爷奶奶不注意,悄悄地拿开锅盖,自作主张地想先来个尝鲜以满足食欲,可我压根儿没想到粽子有多烫,刚把手伸进锅拿粽子就给烫着了,我疼得哇哇真叫,爷爷奶奶赶紧跑过来,看到我的傻样,他们既心疼又好笑,说我是只“小馋猫”。直到现在,想起那件“糗事”,我还害怕呢!从那时起,我便发誓再也不吃粽子了。可一到端午节,我又高高兴兴地吃起了粽子,把以前说的抛到九霄云外了。

后来,我长大了,也懂事了。每每到端午节,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学包粽子,我包的粽子总是全家最奇特的。我经常会别出心裁,直接把粽子做成圆形的,而且里面的馅只有一丁点肉或者一点点的甜豆沙。所以,奶奶经常用家乡话对我说:“盛儿你包的粽子真是特别,可惜太没吃头了!”

然而,尽管如此,我觉得吃着自己做的粽子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粽子,因为它们毕竟是我自己的劳动果实啊。最可恼的是,看到我做的粽子,我的堂哥堂姐们总会扮鬼脸、还做呕吐状,把我气得脸发绿,可我依然乐此而不疲。有人说:唱歌是再创造。我自豪地说:包粽子是一项艺术工程,同样也可以自由创造。不是吗?

端午节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包粽子给我带来了愉悦,吃粽子让我大快朵颐,回老家团聚可以享受亲情。我要大声说一句: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爱(16)

相传,屈原因为国亡而跳进汩罗江自杀了。后来,人们往江里扔粽子,就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不去吃屈原的遗体,划船是为了捞屈原的遗体。渐渐地,这些事就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这一天也就成了端午节。

因为端午节少不了粽子,所以,我们家里就出了一个包粽子的高手,那就是我的妈妈。妈妈包粽子的材料不算多,但包出的粽子却能让我吃得满口生香,赞不绝口。

妈妈包粽子的材料有:芦苇叶、糯米和蜜枣。首先,妈妈把芦苇叶、糯米、蜜枣洗干净。接着,妈妈把洗干净的芦苇叶煮一下之后铺在手中,做成一个形状,然后往里面放糯米,放到一半的时候,再放一颗蜜枣,再放点糯米,最后,用芦苇叶裹上,再用细线绕起来,一个粽子就大工告成了。只要再等一会儿,其它的粽子就会陆陆续续地“登场”了。妈妈把它们放进锅里煮了大约20-3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会出锅了,那味道绝对会让你吃了还想吃。

我爱吃粽子,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爱(17)

在端午节的这天,一大早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全都开始包粽子了,你看我们家也忙开了,只见妈妈和二姑在做包粽子的开始准备。她们把一把把的已经晒干的荷叶浸到放好水的锅里煮,然后妈妈去洗红豆、糯米,而二姑拌肉馅……这时荷叶煮熟了,放到了一大盆冷水之中。经过一番忙碌后,几小盆糯米、红豆、肉馅……和几个小凳依次排开。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选了三片宽宽的荷叶,依次排开,卷成一个圆锥体,放几勺糯米,用筷子夹了几块肉,又放了几勺糯米,再用指头敲了敲粽子的肚子,只见粽子里的糯米一个劲地下陷,再用荷叶的尾巴把口封起来,又再绕了几圈,用绳子把它捆了起来。这样,一个个漂亮的粽子就“诞生”了,放到锅里煮好后,吃了让人还想吃。

真想每天都这样。对了我还知道过端午节,不仅是为了吃粽子,还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怀念他那“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大义凛然的英勇气概。


端午节的爱(18)

端午节的那一天,一大早,家家户户便忙着包粽子。你看,我们家里也忙乎开了。妈妈把荷叶浸在锅里,转身后又去淘糯米,洗红枣,切香肠,拌肉馅……过了一会儿,她转过身来,掀开锅盖,一阵荷叶的清香扑鼻而来。于是,一番忙绿后。一大盆荷叶,几小盆糯米,洗好的红枣,切好的香肠,拌好的肉馅……围着几张小椅子,依次排开。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先选了三片荷叶,依次排开,再卷成圆锥体,一会儿放红枣,一会儿放糯米,直到放满而至。再把糯米用荷叶封起来,圈一圈,妈妈又敲了敲,还说:“糯米往下沉一沉,更好吃!”最后用绳子捆起来。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啊!真漂亮呀!像个胖娃娃。

粽子全都包好了。妈妈煮了三四十分钟。粽子出锅了,整个家里都沉浸在清香之中。我迫不及待地选了一个我最喜欢的红枣粽子。剥开以后,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镶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我吃了一口馅子,味道,美极了,甜而不腻。

我爱端午节,爱端午节这浓浓的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