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爱(通用4篇)
夕阳很美
2023-12-18 08:21:56
高三
写人

上帝的爱(1)

那个夏天,出奇地闷热,太阳吐着火舌疯狂地炙烤着土地。一家简陋的小医院里,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啼哭——我出生了。 听妈妈说,我学会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无法看到妈妈那时的表情,但我猜她的脸上一定瞬间绽放出了清香的花朵,她那上扬的嘴角一定有着太阳的温暖与光辉。 “妈妈,我今天可不可以不去幼儿园?”我趴在窗台上,看着外面飘着的鹅毛大雪。 “当然不行。”妈妈不可置疑地迅速答道。她随手理了一下凌乱的头发,拉着我的小手毅然走出了家门。 那一年,我三岁。只记得年轻的妈妈紧紧攥着我的手在深雪中蹒跚。那时爸爸常出差,我与妈妈便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我回来啦妈妈!”我从屋外蹦进来,大声喊着。那是一个酷热难耐的夏天,妈妈在将近40℃的厨房里做饭。我刚打开厨房的门,就有一股滚烫的热流迎面扑来。妈妈顾不得擦头上的汗,腾出一只手来推我出去。 “孩子,这里热,出去玩!” 我那时也真是傻得可爱,抱着小书包乖乖地退出了让人难以忍受的“蒸炉”。 转身的一刹那,我听到了一种奇妙的声音,动静很大。我不知道,那其实是妈妈的汗滴,沉重地敲在地上。 吃着妈妈刚炸好的酥脆可口的黄花鱼,我不经意间瞥见了妈妈胳膊上那一个又一个红色的小"斑点",我便很好奇的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惊慌地忙用手遮住,支支吾吾的搪塞。 我想到了那些飞舞着的黄澄澄的滚烫的小精灵,它们前赴后继地扑上了妈妈细嫩的胳膊。 我一下子哽咽了。口中嚼着的鲜嫩的鱼肉,突然变得难以下咽。 闭上眼,脑中又出现了那些丑陋的暗红色印记,像无数只小小的水螲,吸附在妈妈身上。 我唯有搂着妈妈的脖子,把脸深深地埋进妈妈怀里,沙哑着喉咙说一句:“妈妈,你真好。” 妈妈的爱,十几年来无声无息在我身上倾注了这么多。世界上哪一片汪洋大海都无法与这浩瀚无边的母爱相提并论! 我小心翼翼的收藏着妈妈对我的每一次关怀,每一句叮嘱,每一个笑容。我要珍惜这宝贵的母爱,不会让妈妈任劳任怨地付出没有回报。 妈妈的身躯,在我面前又矮了一些;妈妈的黑发中,又添了几根银丝。是妈妈用自己的肩膀垫高了我;是妈妈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了我的每一次成功! 渐渐的,水槽边有了我洗碗的身影,而我们家的地面砖也被我擦得越来越亮。妈妈看到这一切,笑了。那慈祥宽厚的笑容可以与上帝相媲美。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上帝无法去每个家庭,于是他便创造了母亲。看完这句话,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起了妈妈,原来是上帝。


上帝的爱(2)

寒假里,我读了《购买上帝的男孩》这篇文章,收益匪浅。文章讲述了:一个名字叫邦迪的小男孩,很小父母就去世了,邦迪是被他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帕特鲁普是一个建筑工人,有一天,帕特鲁普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活他,邦迪听了,捏着一美元四处购买上帝,但处处碰壁。当第二十久家杂货店老板---已经退休的亿万富翁听了邦迪的叙述后十分的感动,他花重金聘请来世界顶极的医疗小组给帕特鲁普治伤。不久帕特鲁普的伤终于被治好了。事后,亿万富翁给帕特鲁普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真正的上帝,人们的爱心。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尤其是读到亿万富翁写给帕特鲁普的那段话:"感谢上帝,是他拯救了您是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的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这时我深受启发,是啊!是谁拯救了帕特鲁普呢?是上帝吗?不。不。不,不是的,其实是邦迪的爱心感动了亿万富翁,是亿万富翁的`爱心拯救了帕特鲁普的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很多爱,爱一直在传递。

不管是唐山的大地震,汶川的大地震,还是2010年8月8日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多人死亡,500多人失踪。灾难发生后,人们纷纷奉献爱心,有的捐钱,有的捐物,还有的捐学习用品。解放军叔叔们火速赶往最前线救援,他们不怕生命危险,日以继夜地工作着,将身陷困境的人们一个个地救出。是什么让他们这样做呢?是人们浓浓的爱,爱一直在传递。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韦唯唱的《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02班高楷


上帝的爱(3)

2011-1-24 小懿出生于2008年12月23日,现在2岁24天了     我们一生能够给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孙瑞雪   最近一直没有更新博客,打算看完《爱和自由》后写一点感想。《爱和自由》这本书我读得很慢,经常读到后面,还会重新翻回去看前一章节,但是,好像这样让我对书的内容能够领会的更深些。 《爱和自由》一书里表达的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不过因为是中国人写的,所以更好懂。下面是我摘录的一部分内容,以及自己的体会。 6岁以前主要进行感觉训练。因为儿童所有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儿童的感觉来自内部。6岁之前儿童是通过自己感觉学习的,孩子是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心智发展的目的正是使感觉更清晰、更丰富。 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周围的环境都是这样教的:  普通的“教”的本质了:让孩子把注意力转向什么,然后“教”什么。但注意力不是感觉,更不是深入的感觉。……孩子小的时候看到的和大的时候看到的不一样,如果我们总是指引她看我们看到的事,那孩子大时可能就看不到小时候能看到的事物了。 在身边经常听到有的家长抱怨:“我一拿起书,没几分钟孩子就跑开了!”或者“我觉得这本书孩子会喜欢,可是一拿到孩子面前,孩子就说,我不要看。”这个时候我通常会问一句,“孩子不要看书的时候,在做什么呢?”家长的回答一般就是“他就是喜欢玩!”于是我回答:“那你就和他一心一意的玩呗。为什么一定要他这个时候和你看书呢?”当儿童有感觉的时候,将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及时配对上,不要打扰,破坏他的感觉和观察。此时,词语捕捉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清晰的属他的对象。 其实关于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提到的这一条,我自己觉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我比较顺从孩子的意愿。小懿小的时候,我们带她出去玩,我通常很注意孩子的视角,关注小家伙在看什么,只要是孩子视角触及的地方,我都会轻轻的告诉她“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当小懿在摸树叶的时候告诉她这是树叶。当小懿在看花的时候告诉他这是什么花。其他话暂时不要急于说出来,让他去感觉,但当孩子提问时,一定要准确明了地告诉孩子,不知道的就告诉孩子我查清楚了再告诉他。孩子看上去什么都不懂,但是我相信有天她能把这样的感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小懿说话比较晚,但是一开口说话后就能很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我觉得应该和她从小跟她说有关系。 如果你爱孩子,让他的精神愉快,你给了他们美好,儿童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金色的未来。 我喜欢这句话,也坚定的按照这句话在做。孩子快乐,就能产生足够的安全感,才能为独立迈出坚实的步子。小懿能坦然接受打针不哭,小懿能在妈妈上班的时候镇定的说“妈妈再见”,小懿能独自一个人走进没开灯的黑暗的房间,小懿能在下楼梯的时候要求妈妈不要扶,然后一步一个自信的微笑传递给妈妈,小懿能独自一个人等在房间等妈妈下楼,小懿凡事都说:“我自己来!”的时候,我总是回答:“好的,你自己来。”……因为孩子和妈妈在一起很快乐,她爱着妈妈,妈妈也爱着自己,即便妈妈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自己身边。就这么简单。 因为人们并不懂教育。搞教育的不懂教育,管教育的更不懂教育也不想懂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通病。 看到这句话,我回忆起小学时一位女老师把一个粉擦努力的向班上一位学习不好的`同学砸过去的情形;回忆起童年我的故事外婆用鬼故事把我吓的不敢回家;回忆起爸爸对我说,你这样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回忆起玩得满头大汗的自己被妈妈狠狠打了一顿;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不能这样对待我的孩子。好多成人在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忘记自己童年的故事,忘记自己童年的愿望,忘记自己被束缚后慢慢被磨蚀的没有个性的痛苦!而又继续把这种痛苦施加的自己的孩子身上!虽然我的父母也爱我,但是回想这一路的爱,自己还是觉得有缺憾,虽然我也很爱很爱父母,但是我不能说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自由的爱,宽容的爱和理解的爱!所以对下面的话我要谨记在心,学会怎样去爱。  什么是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自由走向独立。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却没有不是的孩子。 在数字敏感期没有到来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教孩子数楼梯,但不需要告诉孩子“1是棒子,2是小鸭子”。 在绘画敏感期没有到来的时候,可以把画笔交给孩子,但不要教他如何画,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孩子喜欢玩水,喜欢玩沙,喜欢玩土,那么少对他说:脏,不要玩,不要摸,不要碰,这么多的不要,只能使他动不得,玩不痛快,失去的是重要的探索精神。 当孩子闹脾气的时候倾听他陪伴他,笑的时候陪他笑,哭的时候安慰他,共同体验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从他的角度考虑他的感觉。 当孩子小的时候引导他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好的思考习惯。这个好,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以孩子的需求为需求。 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那么请当他是平等的人,而不是成人的附属。 看完《爱和自由》我好想送孩子去孙老师创办的教育机构,让孩子享受不一样的童年。更自己希望像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一样,能够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热爱孩子。在生活世界面前,永远做一个学生,学习如何幸福的生活。


上帝的爱(4)

上帝是爱我的

她的生命中有许多缺陷,但她依然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哪怕那份美好来源于黑暗与沉寂,因为她始终认为“上帝是爱我的!”海伦凯勒,一位乐观主义者。

她说她喜欢田野漫步和户外运动,喜欢独木舟,喜欢那红色农庄,喜欢骑双人自行车四处兜风,喜欢编织、下棋……我有时难以想象她怎么会如此热爱着生活,盲聋哑对她而言算得上什么?倘若换做我,恐怕早已日渐颓废下去了:那样活着只是浪费,增添父母的负担。但她却不一样,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经过不懈的'努力,凭着触觉去感知着世界,战胜了黑暗与寂寞。

我曾听过这么一句话“上帝是爱我的!”我想海伦凯勒也正是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努力下去。因为上帝爱她,赐予了她伟大的父母;因为上帝爱她,赐予了她良师益友。她几度等待生命大门的关闭,但希望却冲她笑着说:“忘我就是快乐!”

人生总是如此坎坷崎岖。不如意令我心灰意冷,失败令我濒临绝望,但这些却又算得了什么?我四肢健全、头脑正常,又有什么事过不去的?即使上帝为我关闭一扇门,他也会为我开启另一扇窗。因为上帝是爱我们的,也许生命细若游丝,但她却顽如磐石;也许生活如苦海作舟,但她终有一日将登彼岸。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它考验了我们的意志与决心,它是上帝对我们的恩惠!

曾看过这么一句话:倘若上帝在第十九层地狱,那么我们必先穿过第十八层地狱。“因为上帝爱我们。”海伦凯勒悄悄在我耳边呢喃道…

这篇文章来源范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