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理论(通用6篇)
梦缘
2024-02-07 06:34:57
高三
议论文

实践与理论(1)

《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一本内容充实、理论丰富,同时具有可读性较强特点的教育著作。书中介绍了大批生动鲜活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虽然反映的是美国学校的问题,但对我们同样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它使我们比较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成为一次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它使我们从书中极为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里看到现实教育中的“自我”。不仅如此,当它帮助我们进入到“五彩缤纷”的教育世界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教会孩子们从学习中体验到其中的快乐。与此同时,该书还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众多的教育理论流派,以及如何有效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教育理论。

读一本好书不仅仅在于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你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重新评价教育中的自我行为,这可能就是当前提出的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思想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教育的成功所在不是仅仅对知识的理解和将知识传授给有学习需求的学生,而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对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不断地进行“研究性反思”。反思性学习是当今教育改革中倡导的教师教育思想中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我们必须对当代的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的学习,尤其是对“建构注意”思想进行“本土化”的思考。谈到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遵循着“尊重”与“信任”的基本原则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教师的辛苦主要是由于对教育本身的丰富内涵理解不够,以及教师对成功的认识缺乏深刻性,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更要提高自主性研究意识;教师不应该是一名教书匠,每一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教师”。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明确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以指导教育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研究型”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富有生命力,更能充满激情。


实践与理论(2)

在二十一世纪里,不懂知识的人被称为文盲,不懂电脑的人也被称为文盲。

学习电脑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有很多人去了电脑培训班培训。但几个月后就反所学要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在培训班或者在学校上电脑课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得一头雾水,只懂得上qq聊天、玩电脑游戏。其实,学电脑这门知识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在电脑上练练。听完或者看完书上的理论知识,会觉得很难理解,如果不找台电脑来练习一下,时间一长,你就会不知所措,发现知识的难学。假如你对电脑一无所知,只听同学们或者老师的描述而没有真正地去实践是很难学会它的,正确的方法就是跟着老师的操作,然后自己再上机练练。

就拿我和我哥来说吧!我的爸爸几年前为我们几兄弟添置了电脑,我们家的人只有我哥去了电脑培训班去培训了一个月而已。刚开始电脑有毛病的时候总是要请教别人或者搬去修理。后来我哥就去买了几本书回来自学,努力的自己琢磨和照着书上的方法办事。当然,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掌握,遇到什么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电脑毛病,他经常能够解决。有一次操作系统出现了问题,我不知所措,想要搬它去修理,我哥想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于是就上网查阅相关信息,尝试了种种方法,而我只有在一旁看的份。最后,电脑在我哥的手中复活了。我哥他在没有人能够指导他的情况下能够自学成功,现在还开发出了软件,也是来自于他的努力和敢于实践呀!

试问,学习知识离得开实践吗?成功的果实是属于敢于实践的人。


实践与理论(3)

荀子曾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了解“天之高”“地之厚”必须“登高山”“临深溪”“不登”“不临”是无法了解“天”“地”的情况的。人们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过分强调理论而轻视实践,人就会丧失实践的能力。理论是虚的,通过实践,理论才落到实处。只有付诸行动,认真去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才不至于成为空洞教条的理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说的。可是却偏偏有人喜欢纸上谈兵,结果害人害己。赵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扩年轻时熟读兵法,善于谈兵,连他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中秦王反间计,让他替廉颇为赵将。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知空谈兵法的人。他到了长平后,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佐,改变军中制度,搞得全军官兵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只知根据兵书作战,不知灵活处理,后被秦军射死,部下40万人全部被俘。赵国亡国。

虽说胜败是兵家常事,但是由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指导的战争才是胜算大的。像廉颇虽是赵国老将,理论知识也许不如赵括记诵丰富,但是廉颇有着攻城掠地的丰富战争实践经验,他带兵打仗所依靠的主要不是从兵书上背的理论知识而是实践的积累。而赵括缺少的恰恰是实践。谈起理论头头是道p口若悬河,而实战中却落得大败者大多是像赵括等缺乏斗争实践的人

反之,那些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人,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往往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曾经有一位医生主持了一项十分着名的实验,这个实验的成功,标志着困扰人类一千余年p曾夺走无数人的生命的病魔---天花被人制服了,而这位医生就是举世闻名的爱德华.琴纳。他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到乡村进行实践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他一边行医一边经常到奶牛场,仔细观察奶牛生牛痘,牛痘又怎样感染到人的身上,人感染了牛痘之后又有哪些症状。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接种牛痘,再接种天花,实验成功。尔后又在一个小男孩身上实验,结果又是安然无恙。自此,人们终于发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了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漫长时间的实践中才能造就成功。在近20年的漫长岁月中,琴纳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研究,实践,坚持不懈,最后终于取得天花接种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的成功。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理论起决定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也不能因此而轻视理论,导致唯实践主义

所以说,实践与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获得真正闪光的理论。


实践与理论(4)

我曾见到这样一篇报道,说的是一所小学为了提高学生游泳水平,举办游泳训练班,使孩子们受到理论教育和严格训练。看到这里,我由衷地赞叹起学校领导的远见了。

如今,在这知识更新,信息爆炸的时代,理论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更是明显的突出了。你看,“银河”巨型计算机的运转,运载火箭的上天......哪一项不是在尖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然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却没有重视理论,他们只重视实践,忽视知识,也许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然而却没有想一想,如果让大字不识一斗,而身经百战的张飞来领导这一场战争,同样会落得同赵括一样的结局。光有实践经验,而没有理论指导,同样是行不通的。

纵观古今中外,有哪一位著名学者、科学家、艺术家是没有经过严格的理论学习?为什么他们留给我们后人的训语中带有“学无止境”、“读书破万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类教育后人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理论知识的话?因为他们真正懂得理论的重要意义。明白理论在他们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中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听说过北京电影学院的“明星班”吧,他们曾捧走了令人瞩目的金鸡奖、百花奖,他们的表演技艺可谓高矣,为什么还要来继续深造呢,还是他们自己说得好:“没有表演理论,单凭技艺,是成不了好演员的。”

在这腾飞的时代,在这新知识、新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国家进步,社会前进,理论的作用越来越重大,让我们都努力掌握理论,使实践有更大的进步。


实践与理论(5)

荀子曾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了解“天之高”“地之厚”,必须“登高山”“临深溪”。“不登”“不临”是无法解“天”“地”的情况的。人们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过分强调理论而轻视实践,人就会丧失实践的能力。理论是虚的,通过实践,理论才落到实处。只有付诸行动,认真去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才不至于成为空洞教条的理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说的。可是却偏偏有人喜欢纸上谈兵,结果害人害己。赵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扩年轻时熟读兵法,善于谈兵,连他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中秦王反间计,让他替廉颇为赵将。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知空谈兵法的人。他到了长平后,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佐,改变军中制度,搞得全军官兵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只知根据兵书作战,不知灵活处理,后被秦军射死,部下40万人全部被俘。赵国亡国。

虽说胜败是兵家常事,但是由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指导的战争才是胜算大的。像廉颇虽是赵国老将,理论知识也许不如赵括记诵丰富,但是廉颇有着攻城掠地的丰富战争实践经验,他带兵打仗所依靠的主要不是从兵书上背的理论知识而是实践的积累。而赵括缺少的恰恰是实践。谈起理论头头是道p口若悬河,而实战中却落得大败者大多是像赵括等缺乏斗争实践的人。 反之,那些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人,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往往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曾经有一位医生主持了一项十分着名的实验,这个实验的成功,标志着困扰人类一千余年p曾夺走无数人的生命的病魔---天花被人制服了,而这位医生就是举世闻名的爱德华.琴纳。他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到乡村进行实践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他一边行医一边经常到奶牛场,仔细观察奶牛生牛痘,牛痘又怎样感染到人的身上,人感染了牛痘之后又有哪些症状。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接种牛痘,再接种天花,实验成功。尔后又在一个小男孩身上实验,结果又是安然无恙。自此,人们终于发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了。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漫长时间的实践中才能造就成功。在近20年的漫长岁月中,琴纳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研究,实践,坚持不懈,最后终于取得天花接种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的成功。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理论起决定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也不能因此而轻视理论,导致唯实践主义所以说,实践与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获得真正闪光的理论。


实践与理论(6)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但他的国籍是瑞士。达尔克罗兹6岁开始学习弹钢琴7岁曾写过进行曲在维也纳居住了十年。中学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曾应邀到北非接触过阿拉伯音乐。1889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进入福雷作曲班并师从著名作曲家德里布。完成学业后回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史、和声、高级视唱练耳等课程也从事大量的音乐创作活动。他一生中创作了一千首左右的歌曲多部歌剧和钢琴曲、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等是一个多产作曲家。

1893年发表第一部歌曲集;1894年出版了视唱练耳教科书《实用音准练习》;19xx年出版由五个部分组成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1920xx年发表《节奏、音乐和教育》;1930年发表《体态律动、艺术和教育》等著作。

达尔克罗兹的整体教学方法既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也受到了激烈的反对有些人难以接受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达尔克罗兹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先在国外获得承认最后瑞士政府也不得不承认。达尔克罗兹逝世后他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得到发展为后来的音乐教育家树立了典范也影响到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的形成具有创新和先导的意义。

我认为达尔克罗兹的成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首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束缚了当时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必须更具人性化、科学化、理论化这时就出现了滋养新观念、新方式的温床;其次他同绝大多数音乐家作曲家一样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并从小开始接触学习音乐;再次他后天的努力、坚定的信念、勇于抗挣的性格等等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最后综上所述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请给我不成功的理由?另外这里还给予我很大的启示:人的发展与社会、家庭环境、后天努力的联系犹为密切。特别是家庭教育既然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若能适时给孩子灌输音乐知识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学习一些音乐技能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种启蒙式的音乐教育是非常有益的。孩子往往可以在这过程中逐渐获得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甚至可以受用终生。

二、达尔克罗兹教育理论的形成

*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最终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它开始于视唱练耳的教学改革后来是长时间的方法探索、构建“体态律动”的理论基础最后以即兴创作教学的引入为标志确立了一个完整的、新的音乐教育体系。

* 把节奏作为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力量把人体的运动看作是节奏的外在表现。

* 律动教学是从音乐入手先让学生去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到音乐的各个要素。

* ……强调即兴创作是基础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全面培养音乐家素质的重要环节。

*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实践过程中第一个要素就是集中注意力……第二个要素是智力……第三个是敏感性……最后才是身体运动。

* 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正是以其全部力量去填补了极端专业化音乐教育的一个空白。

达尔克罗兹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是达尔克罗兹体系形成的重要环节之一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实践的必要性。没有经过实践的理论是空洞而苍白无力的缺乏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也是茫然而徒劳的。音乐教育须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便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达尔克罗兹的基本观点

*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旋律优美动听(形式美)仅能给予人听觉上的舒适感而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往往更容易感染人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从听好听的音乐提升为感受音乐的美。

* 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这里强调了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的重要性是唤起、培养、获得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 音乐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技术练习更不应该是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律的传授它首先应该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

在我看来“单纯的技术练习” “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律的传授”都是现今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如:许多学习乐器的学生只是一门心思苦练于技术对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从不问津甚至有些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也是浑然不知的;而学习理论的就常出现后一种情况。所幸的是有很多人已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并在不断努力改进、完善。

*……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的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 要“遵循自然法则”对儿童进行教育也就是应该根据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本来具有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感受能力。

我非常赞同。回想小时侯一些环境、事件、人物等常会把原先具有的一些能力给抹杀掉与此同时多半会有另一种能力的崛起。但似乎这些新崛起的能力更多时候是为了迎合某些观念。

* 音乐课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这不仅是音乐学习的需要更是儿童的本能需要。

四、达尔克罗兹体系教学实践的三个组成部分与教学目标

*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实践是由体态动律、视唱练耳和即兴的音乐活动三部分组成。

* 音乐学习应遵循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我觉得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但大体总的方向还是一致的。

五、体态动律

第四至第六章主要是以介绍音乐教学的具体方法为主并举了实例。其中许多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与配合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是十分有帮助的。但这些课程、活动似乎都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体态动律、节奏、力度等为主始终未提及音乐的美这是否与我们音乐教育的主旨——音乐审美相偏离了呢?又或许这都是音乐审美的多个切入点试图利用这些方式最终达到审美的目的?我还是有些困惑!

六、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当代的发展

* 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永远使其保持新鲜感这样的教学不是以熟练的技能完美的结果为目标而是要在不断变化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发现。

* ……达尔克罗兹体系已经成为一种由哲学思想、教育观念和一系列策略构成的开放体系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所处的环境来解决如何把这些思想和策略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每个事物都必然存在两面性达尔克罗兹的教育理论当然也不例外。我觉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一个审美音乐的过程而过多的去强调了音乐的细部结构这样就容易忽视音乐整体的美。当然更值得我们去注意的是其理论中有相当多可取之处待我们学习加以利用、发展。审视了一下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发现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环节有待改善只有不断更新、完善自我才有可能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