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精编18篇)
难得用心
2023-11-03 04:40:03
初中
读后感

中华经典(1)

毛主席说过,“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题记

一张方方正正的国字脸,宽厚的嘴唇,用一支笔创造了整个江湖。他的小说是全世界华人共同的语言,他的小说也标志着中华民族改革开放后又迎来了新篇章。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短短的十四个字结合了他的十四部作品,我想大家也已猜到,他便是金庸。他用笔描绘的不仅仅是江湖,人物,更是弘扬这一种正义之气,一种名为“侠义”的精神,“侠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侠客具有强烈的民族正义感。正如他笔下郭靖所言的“侠义大者,为国为民”。把“为国为民”作为侠客的最高追求。以天下为己任来要求自己。金庸的小说看似在写江湖纷争,实则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竞争,传达了要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尊重其他的国家民族;和平友好,互帮互助;重视正义,反对邪恶;重情重义,不自私自利;讴歌英雄,歌颂正义的主旨。

不久前,凉山大火中27名消防人员和3名地方救火人员的牺牲,令人惋惜,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超25岁,最小的只有18岁,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在灭火,以自己的牺牲诠释了“侠义”精神,更是换来了他人的赞许。

我想“侠义”精神也许就在我们的身边,你每一次的帮助他人,每一次的认真学习,每一次的信任同伴,都是体现。

文学经典需要传承,“侠义”精神也需要传承,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同时也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与修养。


中华经典(2)

成长路上的三首歌

成长了15年的我爱“读”歌。这种歌,既空灵透逸,又朴素隽永,冷峻深邃,饱含人底蕴,让人无法忘怀。《中华百年经典散文》就是这样的歌。

第一次读它,我便如获至宝。它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它用优美的语言教会我成长中,我们会学会感恩、学会团结、学会自立……会学会很多很多;我们也会认识:真、假、善、恶、美、丑。成长是有坎坷的,不会有人没有磕磕绊绊。经历得越多,成长得越快。其中印象最深的三篇便成为了我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三首歌。

第一首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

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鲁迅已经年过半百,但他却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鲁迅是个性情中人,他在文中为我们生动细腻地描绘了这样的景象: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弹琴……这些让我不由自主地勾起了自己的童年回忆。虽然不曾生活在一年四季都有无穷乐趣的百草园,不曾看见这么多有趣的动植物,不曾在冬日捕过鸟,也不曾听过美女蛇的故事,但我却爬过树、钓过鱼、捉过知了……我想,这些美好的回忆,我是怎样也不会忘记的。

鲁迅是一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充满大无畏精神的斗士,但他却能以儿童的目光发现一个普通园子的美好和乐趣。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我们应像鲁迅一样,走进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走进童年……

第二首歌,是一首荡气回肠,刻苦铭心的“离别”。

林非的《离别》写的是他和妻子在机场送别将出国的儿子,文章处处表现出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以及上一辈人对下一辈人的美好未来的期盼。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感动:“是啊,总得这样一代代的活下去,总得让年长的一代,去咀嚼人世间这苦涩的滋味。”我似乎明白了父母的职责以及他们对子女的爱重如山、血浓于水。在我的成长轨迹上,时时刻刻都有父母的陪伴,我从未与父母离别,也就未体验过这样刻苦铭心的情感。但我知道,未来的某一天,我将离开父母的庇护,去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融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着我们的生命历程。

第三首歌,演唱者——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这是一只另类的猪,它潇洒随意、自由自在地活着,无视人类对其生活的安排,运用智慧、勇气和力量与命运抗争,最终并取得胜利。我和王小波一样,十分喜爱这只猪,不仅因为它的个性、我行我素,还因为它有着大多数人没有的敢于反抗、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我认为,要想不被芸芸众生淹没,就要有这样的特立独行,我将用我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在我平凡人的生命中,走出不平凡的未来。

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要潇洒快活地生活,随心去过生活,就应要有勇气去挣脱一些不必要的束缚,坚持自己的想法。假如一直是生活在他人或命运的安排下,那最终只能是一个平庸的人,绝对是比不上这只惊世骇俗的猪。

成长的脚印在沙滩上留下一串串回忆,随着脚步的一深一浅,渐行渐远,身后伴随着响起的,是前进不能停下的号角,天空中留下的,是刺鸟飞向烈日的无怨无悔……我的成长还在永不停息地继续着,还将会有更多更多这样的歌走进我的心灵,走进我的生命。在这一刻我无比的幸福。


中华经典(3)

千百年来,中华经典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它记录着中华千千万万的知识,而你又阅读过那些经典名著呢?

经典名著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可以让我们铭记历史,勇往直前,勇于探索。

我读过《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两部中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刚开始没有看的太懂,后来经过我辛勤挥汗而总算把它看完了。

其中,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赤壁之战》之章。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点想必大家都知道的。然而我喜欢诸葛亮足智多谋,有勇有谋,虽然诸葛亮是一介草民,但刘备愿三次拜访诸葛亮,请求诸葛亮下山,辅佐再右。起初几次诸葛亮不愿出山,是什么让他下山的呢?是金钱名利?还是诚信执着?想必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

大家是否记得《三国演义》---周瑜一人,都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话经典古句,“遥想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绾中,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写这周瑜,玉树临风,英俊潇洒。可最后大家都知道是诸葛亮把周瑜气死了。

读完《三国演义》后,给我第一个反应是要有理想,要搞自己的辛勤,奋斗,不要欺骗自己、朋友以及家人和老师。有句古句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坚持、奋斗。有的人虽然天赋好,基础好,但是只要我们努力,终有一天,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正所谓“笨鸟先飞”嘛。

而在《西游记》中,我想很多人都喜欢孙悟空吧,都觉得孙悟空七十二变,什么东西都样样精通,都觉得孙悟空最厉害。

可我们有没有这样想过,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就能行走十万八千里。可是虚拟世界跟现实世界恰恰相反。孙悟空如此神通广大,觉得谁都无可奈何,那现实生活中会有吗?有或没有只有自己才知道。不排除,我也喜欢孙悟空,孙悟空身上那一种正气的刚阳与不畏艰险的冒险精神深受我的热爱,我不喜欢唐僧的苦苦念经,我不喜欢唐僧的苦苦念经,也不喜欢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更不喜欢沙和尚的任劳任怨。有可能我说的不怎么好吧!

《西游记》读完后,让我有了很大的启发,让我遇到挫折,困难要不为抗惧,勇往直前,谁都阻挡不了。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魄力,记录着上千万的古知识。可以使我们更有朝气的品读,更受有些传统文化的渲染。


中华经典(4)

《仁》这本书读完以后,就像进入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在这里我知道了“仁”的含义。也知道与关“仁”的经典故事,我读的津津有味,知道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仁者爱人,其实就是让我们去爱别人,体恤别人,帮助别人。

只要让我们翻起新课时,都会有论语中的几句话,这些话我知道的不少,比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选择的加以优点,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等等。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都会走错道路;但是只要遵照圣贤书的指引,我们的缺点就会慢慢的变小。它们是解除你未来路上的绊脚石,也是我们前进的箭头。

经典诗文它汇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更能促进各种科学专业的进步。有助于我们对其他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


中华经典(5)

诵读中华经典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读《今日歌》有感

本学期老师下发了《中华经典诵读》一书。书中不仅收集了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所撰写的古诗词节选,还收集了古代圣人所撰写的名言。其中我对明代诗人文嘉所写的《今日歌》特别感兴趣,诗中寥寥数语流露出了诗人劝诫世人要珍惜“今日”时光。

《今日歌》这首诗一共有5句话。诗的大意是:今天又是今天,今天非常少!今天又不做,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做完。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今天,今天不做事很可惜!为了你们暂且写一首《今日歌》,用以鼓励大家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事吧!

读着这首诗,让我想起我上二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记得是寒假的时候,老师布置了寒假作业,只有两本,而且又是薄薄的。原本作业可以在过年前几天内就能完成,可是一放假我的心就野了,成天玩疯了。一直到了大年初一才想起作业还没有做,正准备写时,妈妈说带我出去拜年。一想到拜年有好吃的,又有红包拿,作业还是明天再写吧。所以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拜年了。可惜,天不遂人愿啊!到了第二天,爸爸妈妈又带我去拜年,接下来几天都是这样,姑姑家、叔叔家、舅舅家??就这样,一直到了开学前一天,我才猛然想起寒假作业还没写,抓起作业本就狂补起来。下午,许多小朋友在外面玩,我却只能在家里补作业。听见他们嬉戏的声音,我欲哭无泪,真是自作自受啊!从那一刻起,我清楚的认识到,今天的事就要今天做完,否则会害人害己。

现在,我就是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家说时间就是金钱;学生说时间就是知识;医生说时间就是生命。而时间的格言也有很多: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今日的事就应该今日做,不拖拉。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中华经典(6)

2017年12月3日,星期天的上午,我和爸爸观看了《中华经典·美韵邕城》这档由南宁电视台制作的节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华文明的美德更是万古流芳。电视节目中,讲述了许多中华文明的经典故事,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事王瑾老师讲的关于“红豆的故事”。
宋代时有一个宰相,他从小用红豆来激励自己进步。他把每一个自己的好习惯当作一颗小小的红豆放在一个瓶子里。这个人就是文彦博。由于他坚持用红豆来勉励自己,所以当上了国家的宰相。
孝顺父母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而当他们老了,就同样需要子女去照顾。所以,我们应该尊敬长辈,关心长辈,传承中华美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只有我们认真学习,努力思考,祖国的未来才会更加强大,强盛!做好每一天的点点滴滴,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奉献!


中华经典(7)

【第1篇】

《中华经典诵读》是一本集合了古文古诗于一体的课外书。读了它,我们可以知道华夏民族几千年以来的历史和文明,还可以培养常读书和背古诗的好习惯。下面就让我具体谈谈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想吧!

读了《农家》这首诗以后,我体会到了在田里耕种的农民们的辛苦。他们起早贪黑,在月光还未消失时就开始耕作,那一滴滴汗珠如同珍珠般滚落下来,可依然在松土,浇水,施肥......而那些统治者呢?在家里喝着水酒,吃着肉,看着歌妓在跳舞,生活是多么惬意啊。可是他们的挥霍,才更使那些在田里耕作的农民们更加辛苦,我真希望把那些统治者与农民的身份换一换,让农民舒服几天,让那些统治者体会体会农民的生活。可惜,这些只是幻想,为此我深感悲痛。

《论语 学而篇》我相信五年级的同学一定不陌生,可如果细细品味。也可以品出许多新的内容。孔夫子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了学习要时常温习,做人要对朋友真诚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常识。孔夫子教导学生,希望学生做个正直的人的话,这句话,包涵了老师对学生的浓浓的爱与期望。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变成伟人,有文化的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里,我看到了孔夫子浓浓的父爱。

总而言之,《中华经典诵读》是一本很深奥的书,值得我们细细琢,磨细细品味。

【第2篇】

亘古至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中孕育,中华儿女在“名句”中成长,我也不例外。

第一次接触《中华经典诵读》时,是在幼儿园。那时候,只管咿咿呀呀地读,摇头晃脑地背,却从不知道诗中的意思,更不知道“借景抒情”“反衬”等等修辞手法,只是听老师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说诗词的优美,感觉毫无生趣可言,更别提有兴趣读诗了!渐渐地,我长大了!上小学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我对古诗的看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三年级时,我可以做到自主理解诗意了,还可以从中悟到道理。《悯农》教会我节约粮食,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粥一饭;吴嘉纪的《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更让我体会到劳动工作者的辛苦。这些发现让我对古诗产生了兴趣。现在我五年级了,对诗的体会又上了一层台阶。当我读到《惠崇《春江晚景》》时,情不自禁地为苏轼笔下的初春儿喝彩!诗中有许多小动物,为诗增添了情趣。

古诗不仅仅只在于吟诵、背诵。我读一首诗,先要流利朗诵,再弄懂诗意,最后体会诗中的含义、道理。

《中华经典诵读》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不同的心情。有些诗人一心为国,满腔正义,诗也写得慷慨激昂!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中华经典(8)

说到经典,我就想到了它们。唐诗、宋词、元曲脍炙人口,孔夫子的谆谆教导萦绕心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使我看透浮沉,鲁迅的《朝花夕拾》使我感慨万千。

你是一个国家的髓魄,一个民族的感召,一幅如诗的画卷,一股甘甜的清泉。清流潺潺,流进胸膛,流进了每一个细胞,从此,我记住了你,一生,一世,至始,难忘……

你就是那么的神奇,如日,如月,不够炙热,却很温暖,温暖的活跃了每个地方。

五千年的风雨没能将你淹没,历史的变故没能使你沦沉。回顾历史,我看见了你的身影,青铜编钟敲击着楚辞敲击《天问》的韵律;河姆渡断层的陶片闪烁着华夏的光芒;祖冲之勤奋的双手丈量着地球的半径;华夏的子孙用诗文灿烂着古国的天空。

五千年了,你的英姿仍在,你的飒爽不变,你是中华的象征,你是民族的写照,你是祖国的永恒,你是世界的骄傲!

因为爱中华,所以爱你;因为爱你,所以爱这个国家。是你,让这个国家一直屹立在雄伟的东方;是你,让这个民族如此的自强不息;是你,让每个人都学会了孝道,学会了以孝为先。还有什么是你所不能的呢?

在今天的中国,你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说,你讴歌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还说,你记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不错,这就是你!你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历程的见证;你承载了无数代人的梦想,寄存了无数代人的希冀。

中国,正是因为有了你——经典,才有了今天的灿烂辉煌;正是因为有了文化的积存,才有了今天自强不息的祖国;正是因为有了你,才有了今天如花般的我们。

爱我中华,感受经典;爱我经典,更爱中华!


中华经典(9)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在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经典文化是那潋滟的波光,耀眼而动人。中华经典是老祖宗的血汗,中华经典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五千年的雨雪风霜没有将优秀经典埋没,而是历久弥新。它像一粒种子深深埋在我们的心中,还像传家宝一代一代传进我们的记忆里,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何不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呢?

从一个字的发明并使用开始,我们的老祖先就已经在竹骨上表达自己的情感、书写自己的心思、记录自己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更是把自己的情感在纸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唐朝以诗为主,宋朝以词为主,元朝以曲为主。这期间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词人,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作品,每一首诗词都可以从字里行间领略到作者的喜怒衰乐和对生活的向往。

从我记事开始,我学会的第一首诗便是万千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幼时的我,常会炫耀自己会背这首诗,大人们总会笑笑;幼时的我还会嘲笑李白,盯着个月亮就那么多想法。可到现在,当我再吟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心中仿佛也洒下了一片莹白如雪的月色。透过明月,我仿像看到了李白站立窗前,神情寂寥,在寂静的夜色下,唯有一轮明月挂在夜空,月光照进了李白的心房,他是多么思念家乡,但他只能在这矮小的房屋望着明月默默思亲。他的情感穿越千年,让我身临其境。

《送元二使安西》让我体会到作者与好友的友情与分别时的伤感,在《牧童》中体会到作者对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我还在《忆江南》中体会到作者对江南的热爱和赞美。畅游在诗词的海洋,它让我领略到了人文风采,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当地的水土风情,它不仅使我身心愉悦,还不断陶冶着我的情操,启迪着我的心灵。

我要感谢古诗词,它不仅丰富着我的精神家园,也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三年级,我成为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领诵;四年级,我在”眉山故事少年说“中获奖;五年级,在课本剧表演中饰演主角……”腹有读书气自华“,我相信在中华经典的浸润下,我一定成长为我希望中的自我!

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经典的传承人,我们应该让每个入了解它,走近它,把它发扬光大,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尽情挥洒魅力。


中华经典(10)

今天是我期盼已久的朗读大赛,早上我和妈妈早早的就起床了。我和妈妈化好妆,飞奔往学校走去,我们来到学校直接到了音乐教室。我们还有定制的宝蓝色裙子,穿在身上漂亮极了。我们合唱团是开场表演,我们在表演之前还排练了好几遍。表演要开始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上舞台。我们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我们开心的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们唱完之后还举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我们走下舞台,去了综合办公室换衣服,我换好衣服向我们班级路队走去。准备参加我们的班级表演,我、张涵熙和鲍子涵,一起领诵,领送题目是《热爱祖国我最美》,我想我爱我的祖国,也爱我的三(2)班。我一定要在这次诵读之中,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我一定要用心诵读。
也要为我们班级争光。我在练习的时候,我最爱的一句是爱您所以我们拼搏!我们看了很多节目!都非常非常的精彩。我想:我们班级的表演一定会比他们更精彩!因为我们努力了。呀!该到我们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到了舞台上,带着大家用心诵读,终于结束了。我们最后本说是要放飞气球,可是昨天晚上我们老师在街上找了半夜都没有找到,最后我们只好摇起来我们的小红旗。可惜最后我们得到了二等奖,但是我想:重在参与,这些不重要。争取下一次,我们一定得到一等奖,表现的更好。回到班级,老师给我们班里的人,一人一颗彩虹豆,作为对我们的奖励,今天可真开心呀!

中华经典(1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文化哺育了一地啊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让我们诵读中华经典,感受古代祖先们的精神文化。

中国古代人们的先进思想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中国经典之作,是古人呕心沥血所创作的不可多得的文化。

吴承恩所创作的《西游记》可谓是经典之作,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名作之一,他从丰富的想象力充分的刻画了一个石猴的形象,情节生动有趣,让人读了为之感到震撼且流连忘返。

《水浒传》也是四大名著一只,作者利用古代时代特点,刻画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路见不平,勇敢无畏的形象,最终被逼无奈,迫于压力全部被逼上梁山,成了有名的梁山好汉。故事中每个人物都有其丰富的人物和性格特点,让读者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刻画能力不为之赞叹。

读完这些经典之作,充分的影响了我的成长,是我觉得做人就应该想一百零八位好汉一样,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不屈服,做人要有骨气。

而且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伟大和所蕴含的巨大力量,让我懂得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美,是中华文化和仲华精神孕育着我们长大,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勇气有骨气有精神的中国人,所以祖先们所留下来的浸身使我们要将其发扬得巨大宝藏。

从这些经典名作中我们所感受到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人的自信。

让我们多阅读一些经典的名著和名人的创作,这样既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又能提高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领略古代祖先的风采,感受他们给我们所带来的精神世界,将会是一种非常不一样的感觉。

中国人的创造力是不容小看的,古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谓是让人佩服的,古人的精神我们得以传承,便是对民族的自强自立是非常好的,要从书本中将这些巨大的宝藏所挖掘出来,让他为我们所用。

感受中华所带来的巨大魅力,就应该让我们多多的诵读中华经典感受古人们的思想,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中华经典(12)

花开花谢,萧风柔雨,季节的更迭,不断的进行着,相比此时的你,坐在窗前,手捧一本书,遇着温暖的阳光,柔和的微风,一起遨游在书的海洋里。

千百年来,中华经典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读经典,让我们身临其境,读经典,让我们知书达理,读经典,让我们不在迷茫无助,经典,孕育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恰如古人所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它让我们懂得如何为人,教会我们孝善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经典的重要也不言而喻。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名字,但对其中的内容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中国四大名著,其在国内也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作为中学生的我,也是一名《三国演义》的狂热粉丝,非常喜欢读它。

记得京剧中《唱脸谱》好像就是描写三国时期的人物,比如“红脸的关公站场杀,白脸的曹操盗玉马,”---曹操阴险狡诈,所以被赋予白脸形象,关于武艺高超,重情重义,所以被赋予红脸形象。

从“桃园三结义”到“三顾茅庐诸葛亮”,再到“赤壁之战”、、、、、、里面情节扣人心弦,让人回味无穷,虽然其中有些情节是有些夸张,例如诸葛亮能夜观天象,巧借东风,八卦阵等等事件让它披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纱,可能当我们看到这种不合逻辑的事时,就已经对他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都沉迷于“韩国小哥哥”“小鲜肉”“仙女”之类的追星途中,但作者的意图就真正只是让我们了解到古代的一些事情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刘备,关羽,张飞让我们知道了重感情,虽然他们没能像“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那样,但他们患难与共,一生征战沙场,只为给百姓一个和谐的环境。

“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个哈利波特”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经典能让我们同作者进行心灵之间交流,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作为个人建议,希望我们能阅读经典,在书中遨游,因为它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视野,让我们尝遍人生百味。


中华经典(13)

晚春,临夏,天气转起了热。同学们的心,在今天不自禁地随着各个班级的朗诵队入场而沸腾。

台上气氛轻松愉快,台下则是人山人海,却又鸦雀无声,静静等待着二年级小弟弟小妹妹的朗诵。真不愧为新一代的祖国栋梁,领诵一开始的婉婉转转之音便深深吸引了我们,清灵犹如小鹿过涧,让人如痴如醉。接着,便又是一阵群诵,高亢嘹亮,这是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无尽赞叹,几乎让人身临其境于春天那既大好,而又无穷无尽的美丽风光里去了。

随着一阵阵掌声,六(2)班的的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上了舞台,有条不紊地开始了他们的朗诵。这次的朗诵可是以我们中国人为题,声音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可以说是从他们的朗诵之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我们中国美丽的大好河山,惊诧于我们壮阔宏伟的文化古迹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经过了许许多多次上场下场,终于轮到我们开始朗诵了。我不自禁地有些紧张起来,缓步上场,音响里不失时机地播放起了激昂的乐曲,让人不禁有些沉醉于这乐声之中。领诵手持话筒,蓄势朗诵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表达赤子的深情的款款之作。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同学们仿佛早已忘记了这是朗诵,早已把它变成了对祖国的倾诉和赞美,发自内心,以至于朗诵之完,才幡然醒悟——听见的只有如潮水般热烈的掌声。

六年级:aaa3945316


中华经典(14)

因为寒假的短暂,原谅我无法读完全文,但是诚信这短短的一篇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久久无法忘怀的印象……

一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刺穿了多少人的心。在这个虚伪的世界上,又能有几个人对的起“诚信”这两个字!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中,诚信渐渐的枯萎,渐渐的被人遗忘,人们为了所谓的梦寐以求的荣誉,背叛了诚信;人们为了所谓的如生命般重要的金钱,放弃了诚信;人们为了所谓的光辉的地位,丢下了诚信;人们为了所谓的握在手掌的权利,残忍的无视了诚信!诚信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脑海,取而代之的只有欺骗!黑暗正在慢慢腐蚀着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不再拥有艳丽的色彩,世界仿佛回到了黑白……

都说诚信是做人之本,我不禁想问问看:还有多少人拥有做人的资本?还有多少人有资格以一个人的身份活下去!

社会所决定的东西无法轻易的改变,也许黑暗的社会谱写出的只能是黑暗的人心。我没有权利去批判社会,但是我希望人们能醒一醒!仔细的看看自己的心,仔细看看这个所谓“和谐”的社会!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再忙于沉睡了,用我们双手所伤害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根本没有资格称的上是最了不起的生命体,如果我们再这样沉沉的睡下去,我们迟早会成为世界的耻辱!肮脏到连看也不想看的废物!

请你们醒一醒,请你们明白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是多么可怕,请你们看清楚此时此刻你正在做什么……


中华经典(15)

在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读《中华经典诵读》。第一次拿到手,就喜欢上了。它只有语文书的一半大,封面是淡黄色,很好看,很精致。翻开里面,有我们学过的《一去二三里》和《咏华山》。别的诗没学过,读起来不太懂,我们就问老师。就这样,我一首一首地读,一本一本地看,一直读到了五年级。

六年来,我读背了里面许多的诗歌和韵文,语文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也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更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它教我爱国,有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夏完淳这些榜样在。他们有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的“醉了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有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的“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这些诗句充满了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每次读到它们,都让人心潮澎湃。

它教我做人,做感恩的人,做敬老的人,做勤劳的人,做励志的人。要像李密、匡衡、孙静、苏秦、祖狄一样,勤奋读书。要像子路、王祥、黄香一样,孝敬父母。

它让我感受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些诗句气象阔大,让人读了,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

它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优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每每读到这些诗句,总让人感觉到清风拂面,溪流潺潺,心里感到无比地轻松和愉悦。

《中华经典诵读》是我的心灵鸡汤,是我的精神家园,我将读它一生,他会伴我成长!


中华经典(16)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 上宝中学  预初(7)班  汪鹤宇 读了《中华经典诵读》,我深受启发,它像一个无声的长者,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它的意思是:三军的统帅可以取代之,一个人的志向不能改变。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树立志向是多么重要!正如我在《史记》中所看到的,陈胜吴广因为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所以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留下了千秋功业。回头反思我自己,我平时在学习过程总是稀里糊涂,得过且过,从来没有一个长远的志向,我不知道自己要向谁学习,要赶上谁,将来我要考什么样的高中。妈妈常常说这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开窍呀?今天,孔子的话似乎震动了我,是呀,没有志向就没有动力,以后学习中我也要给自己定一个志向:那就是争取在本学期达到班级中等水平。我要争取每次多考几分,争取多进步几名,这样我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以前,我对自己没有目标,于是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动力,我自然就没有了成绩。 “子曰:‘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告诉我,作为学生,首先应该追求真理的远大志向,据守道德,以仁爱之心为归宿,然后学习技艺,掌握专业知识。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有了志向,才会有努力的力量。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讲让这些话长记在心,让它们激励我、督促我。 《中华经典诵读》还告诉了我做人要守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我平时也没有礼貌,大人们总是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他们的话,有时还会和他们吵架,我太任性了,爸爸和妈妈是为我好,我却不好好听他们的话,不好好学习,还和他们吵架,太不应该了!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爸爸和妈妈,之所以会啰嗦,是因为他们关心我,我还这样,真是太不因该了,以后我一定会听他们的话,再也不和他们吵架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知道了学习要勤学多思。我也要学习不懂就问的精神,学习生活中,我有不懂的题目我不问,不懂就不懂了,随他去,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了,我怕问老师和同学,怕麻烦,怕动脑。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一直这样,日积月累,不懂的题更多了,直接导致我成绩下滑严重,到最后考试,这不会那也不会,最后考得很差。在家里,我也要多多问家长,但我太懒了,懒得问、懒得想,最终使我成绩惨不忍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一定要牢牢记住这句话。 子曰:“古之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告诉我说到就要做到,这是一个人的信用。我有时,会不诚实,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骗人或做出一些不诚实的事来获取个人的利益,看了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过失感到十分的后悔莫及,我不该做那种事情。 《中华经典诵读》历经千百年让人百读不厌,我将把这本书当成我的一位老师,因为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相信这本书的帮助下我能够努力在新的学期能有一个很大的一个进步!


中华经典(17)

明月千里寄相思,倚窗念父祝安康。

——题记

地球另一边的你一定很好吧?

中秋的月亮是那样的完美无缺,在黑夜的衬托下,透出的黄白色的光很是淡雅,与耀眼的太阳光大不一样,可在我看来,如此的月光也能刺痛我的心。

中秋佳节,月儿都圆了,人怎么就没法团圆呢?我竟有点嫉妒此时的月亮。已经很晚了,家里一片凄清安静,母亲早已睡下。别人家里团圆的欢声笑语却还没停,像是在故意说给我听,穿过坚固的墙和玻璃,仍旧那么刺耳。这刺耳的欢声笑语钻入我的内心,把心中隐藏起来的却又是那么明显的思念无情地挖了出来。团圆之月,爸爸因在国外没法回家,思念之情在此刻被月光渲染得格外强烈。

爸,我好想你。靠在窗边,抬眼望着月亮,我不禁想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轻声吟诵着,泪水也不知不觉顺着脸颊悄悄淌下……,对于苏轼我深表同感,此时此刻,像是找到了知己。我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忧郁之情一点一点地减弱。像是与朋友倾诉,朋友给了我安慰一样,心中的心结一点点被解开,胸襟被开阔。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呀,这本就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悲欢离合自然是世间常事。今日的月亮虽圆,不也只是今日?也有残缺的月牙之时。团圆固然好,但分别了也不要伤感。或许远隔千里的两个人通过月亮互寄情意也是一种美感。远方的爸爸也一样思念我,我要做的是不让他担心,与他在同一轮圆月下共享人世间的美好,也祝愿我的父亲安康顺意。

再度仰头望月,淡黄色的月光晕染着透着笑意的黑夜,静谧而美好。

这样的一首词,怎不让人感动?这样的一轮月,怎不让人心醉?

【篇二:经典伴我成长】

舞低杨柳,歌尽桃花。那些梦一般的经典,渗透着中华儿女生命中的每一个罅隙,温柔地氤氲在中国人的血液中,那是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精彩。——题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从小就深深镌刻在脑海里的诗,又一次出现在了我的生活中。我以前总是觉得吃饭后打包是丢人的,可鄙的,但自从经历了那件事后,我觉得打包是正确,甚至是光荣的。

周日,妈妈请我和同学去“贵和园”吃饭。大家都吃饱喝足了,我也摸摸吃得圆滚滚的肚子,惬意地伸了个懒腰:“妈妈,要走了吗?”但我没等到回答,却猝不及防地听妈妈冒出来一句话:“服务员,打包!”

我被这句话打得一个激灵,飞快地走到妈妈身边,狠狠低着头有些局促地抓着衣角,压低了声音说:“妈妈,咱就别打包了,这么多人看着,多丢人,家里又不缺这么一点菜。”

妈妈听了我“死要面子”的话后立马来气了:“这一桌的饭菜,都是我辛苦用血汗一手挣来的,这一不偷二不抢的,我怕什么!你看看这桌上的菜,有的没吃几口,还有没动过的点心,扔了多浪费!”

我脸涨得通红,似乎感觉四周嘲讽的目光像一把利剑,仿佛要把我刺得千疮百孔,我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进去!“妈妈,小声点,别那么小气嘛。”

“说我小气?”妈妈眉毛一拧,眼睛一眯,声音提高了好几个分贝:“现在人民生活条件好了,但辛辛苦苦挣来的绝不可以随便挥霍!你知道这些饭是怎么来的吗?是农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播种的汗水浇灌出来的!你以前口口声声背《悯农》,现在就背一遍!”

“这……”妈妈怒目一瞪,我立马“投降”了。曾经背过千百回的古诗到了我这却像是如同嚼蜡,一个字一个字硬生生地从牙缝里挤出来。我的声音越来越小,仿佛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大家时不时的用眼睛瞟着我,我红着脸,难堪下的我眼睛里瞬间噙满了眼泪。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了,妈妈仿佛看到了我的窘迫,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说:“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因为觉得丢脸,就把美德丢了。你知道吗?现在全世界有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千万不要把奢侈当好客,让浪费为你的面子埋单……”

我仿佛透过妈妈的话,看到了田间辛勤耕种的农民伯伯放下锄头擦擦汗望向我,然后露出了憨厚朴实的笑容……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曾经朗朗的读书声,不知不觉又一次缓缓萦绕在耳际,我立刻会心一笑——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伴我成长,它们朴素如农妇,以自然之色,以恬淡的情怀盛装了我的整个童年时代。

【篇三:经典伴我成长作文】

在人生的道路上,一部部经典伴随着我们长大,从儿时令人浮想联翩的的童话,到古色古香的唐诗宋词,感人至深的名人名著……它们记载着我们的成长,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想象力。

——题记

人生是一本好书,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是一首好诗词。它从我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将我深深地填进了它古朴的书页里。从此,我就离不开这些经典了。

幼年:童话

在我三岁时,妈妈就开始教我认字,并逐渐教我读一些脍炙人口的小段子,早教读物。直到有一天,妈妈带着我去超市买东西,妈妈在一旁正挑衣服,我闲着没事干,就随意翻着旁边桌上的书。翻着翻着,突然翻到一本精美的童话,我细细地读了一下,就立刻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大冬天,一个小女孩蜷缩在一面高墙外的墙角,相继点燃了三根火柴,看到了火炉、烤鹅和圣诞树的画面,最后快乐地死去。妈妈见我对它爱不释手,就索性把它买下来。打那以后,随着认的字越来越多,看的童话也就越来越多,我慢慢认识了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人物。这些故事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子里,成为我永恒记忆的一部分。

童年:诗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到了上学的年纪。刚步入学校校门时,背诵诗词便成了我一大爱好。它们让我领略到了唐宋时期的兴衰,或“待到开元全盛日”,或“山河草木惊”,杜甫笔下的“三吏”、“三别”;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浪淘沙》、《蝶恋花》等佳作,我都会滚瓜烂熟地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它们让我体会到了古人们渊博的智慧,浓郁的文学气息以及伟大的情怀,使我仿佛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少年:名著

现在的我已经十二岁了,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小伙子了,爱好也随之变化。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每天早起,伴随着一声鸟鸣,我开始了我这一天的读书时光。早起读十分钟,在学校课堂上的早读,我摊开书大声地朗读着;晚上睡前十分钟,带着书中梦境甜甜进入梦乡。高尔基的《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的《朝花夕拾》、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等书籍,我都在看。书是我的伙伴,是我的精神食粮,它还能增长我的见识,扩充知识面,我的生活离不开它!

时光可以抹去的知识,这些书籍诗词都可以帮助我们补上,我的成长需要它们,我的生活离不开它们!

【篇四:伴我一生的经典】

从出生到现在,我已经经历了十三个春夏秋冬了,我也早已从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位每天“早出晚归”的初中生。我的年龄在不断的增长,而阅历,也逐渐变多了起来。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阅读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愈来愈多。不过,很多书我都只是阅读一遍就不再读了,只能说是较为粗略的阅读,了解一下内容罢了。倘若遇到感兴趣的,最多也不过是翻阅六七遍便让其闲置了。但是,有一本书,从我三岁起就一直陪伴我成长到现在,我想它以后肯定还会陪伴我更长时间,或许是十年,或许是三十年,抑或是一辈子,我也不确定。

这本书便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它虽不是排在首位,但它的知名度可能却比第一的《红楼梦》要高不少。从我第一次见到它,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从小时候简略的图绘版到现在的文言文版,尽管文字上有着不小的差异,但内容却是基本上一样的,可我却总能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阅读,书里面曹操,周瑜,诸葛亮……这些人物我都很喜欢,他们在罗贯中的笔下被描绘的栩栩如生,不仅仅只是阅读,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小时候只知道火烧赤壁,空城计,到现在每次阅读都细细品味,几乎能够把三国背下来。我每一次读后都有着新的感悟,不论是人还是事,我都能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例如说:在大多世人眼中为乱世奸雄的曹操,仔细品读后,你会发现他的奸诈阴险,也不过是受时代的所迫罢了,在很多地方,他其实也有很英雄的一面;在世人眼中,成为仁德的代名词的刘备,他那充满善意和虚伪的面孔下,却充满了阴险的第二张面孔,嘴里满口仁义道德,行事上却不乏狠毒阴暗的时候;而大家所熟悉的诸葛亮,虽智谋超群不可否认,以至于被不少人认为是鬼神般的存在,其实他更多的知识是抓住了对方的心理,并非是直接的策略,我也希望人们不要过于吹捧,误导他人。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们鲜明的性格,在书中每个人都是特点鲜明、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如此,我也对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见解。

我喜欢诸葛亮,不是因为他拥有着决定的智慧,也不是流传千古的治国计谋,而是我欣赏诸葛亮他沉着,冷静,在面对千军万马时仍能面不改色谈笑风生的性格。

我喜欢曹操,不是因为他有着高高的权力,手下有一群文臣武将为其效命,而是他那份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霸气,那种敢作敢当的魄力……

这本书,已经不仅仅只是一本书了,他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伙伴,我的朋友。他已经快陪伴我十年了,不过以后,他还会陪我走过更长的路。

【篇五:我喜欢的一本书】

一百单八将会聚梁山,带着他们的英雄气魄、赤胆忠心,接连陆续来此,后又负命而归,撰写出荡气回肠的水浒英雄事。

初读《水浒传》,两眼盯住字字句句心中却没有产生共鸣,囫囵吞枣似的读着,实则走马观花看热闹罢了。

只是一天下午,无意中听到哥哥和爸爸聊起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黑脸矮壮的及时雨宋江,才恍然觉得自己虽读过一遍却什么也没有留下,于是重读。原来那字里行间有着一个个或是曲折、或是叹惜、或是令人观止的故事,现在的我再回想起那时,也许是对《水浒传》最开始的喜欢和吸引吧。

其中有一位英雄令我感慨颇多。宋江是那个昏庸无道的统治下世人皆知的好汉,不少志同道合的人前来投奔,他不注重来人的无礼蛮横,如鲁智深性情粗鲁,率真;李逵不懂用计,只会以手中的大刀和力气做事,有勇无谋;他也不介意来者的身份和曾经:如林冲被官府关押流放,四处奔波,最后以牙还牙,怒杀陆谦。他只在乎这人是否是一好汉,是否忠心耿耿,是否光明磊落。也许就是这样,宋江才能在梁山前首领小肚鸡肠、忌贤妒才的王伦之后成为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好汉首领,也能广收天下义士为朝廷所用,即使结局兄弟伤亡,自身被陷害,却在施耐庵的笔下被后人敬仰,被后人传唱。

生活中难免遇到低谷。一次心情不好在家中闷闷不乐时,书架上的《水浒传》晃入视线,那么就再次一同走进经典。良久,负面的情绪已经消散,此后的每次不悦都会令我想起在这本喜欢的书中收获的种种,不仅扪心自问:自己是否能像好汉朱贵那样胸怀宽广,不斤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寻志同道合之人;自己是否也应该有像义士柴进那样结识益友,仗义疏财,学得一身高招本领,大门广招天下客;自己是否也应该时刻自省,明确方向,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每每静下心来,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英雄豪杰,以及他们永垂不朽的故事。他们不仅仅在纸上,还在我的眼中,我的心底。我在这些故事中不断成长。

这就是我喜欢的一本书——《水浒传》,它教会了我太多太多的东西。

【篇六:伴我成长的一句话】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大家都知道,人生之路远不像作家笔下的那般绚丽多彩,它往往充满坎坷崎岖不平。人生就是酸甜苦辣的交集,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困难阻拦我们前进的道路。但是迷雾重重的阴天后总会有阳光明媚的睛天。

在20xx年,有一种叫”跳跳鼠”的玩具成为了孩童手里的潮流。孩子只要双手握住手柄,双脚站在脚踏上,用力向下压,脚底的弹簧就会使弹跳起来,但一定要注意掌握平衡,否则站不稳很容易摔倒。它因为价格实惠且玩法简单,那段时间里不管是在小区里、马路边、体育场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渐渐得我心里也十分渴望能有一个跳跳鼠,可是不能再让爸爸妈妈给我买东西了,于是我便对着镜子默默许愿,希望我也能有一个跳跳鼠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妈妈知道了我的心事后,给我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用一个月的晚饭洗碗来做为交换。我平常最不愿洗碗,油腻腻的菜盘让我很不舒服。可是我那心爱的跳跳鼠。唉,我咬咬牙同意了妈妈的条件。于是我每天放学回到家也不玩耍了,抓紧时间写完作业,吃完饭收拾饭桌并洗碗,妈妈十分钟的洗碗时间我常常需要半小时才能完成。一个月后得到了我想要的跳跳鼠,而且我的洗碗速度也赶超了妈妈。

我拿到跳跳鼠的那一天,清早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绿色的小虫在茂密的草丛间玩起了躲猫猫,翩翩起舞的蝴蝶互相炫耀着各自彩色的新衣,鸟儿似乎也在为我高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双手拿着爸爸给我新买的跳跳鼠,兴高彩烈地来到花园前练习。

起初我兴致勃勃,一次次充满热情的练习,可是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玩具却击中了我最大的一项弱点---平衡力,使我为学会跳跳鼠而”伤透了脑筋”。无论我使出什么”招数”,都以失败告终,无法自如的弹跳,跳跳鼠也被我磕碰的”伤痕累累”,我也累得气喘息息。我可是个急脾气,早就没有了耐心,一把拽过跳跳鼠,重重地摔在地上,还用脚在跳跳鼠身上使劲地踏了几下。

我站在跳跳鼠旁边,听着虫子在草丛中像开大会似的”说”个不停,捡起一块石头就向草丛中扔去……突然我想起了当时的那个愿望,起初要学好跳跳鼠的决心。”嗯,只要坚持,就像妈妈说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加油!”我在心里给自已鼓劲,拿起跳跳鼠在阳光中练起来,在无数次的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终于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学会了它,能轻松的驾奴它在空中自由地弹跳,并在一次小朋友自发组织的民间友谊赛中,一次性弹跳六百八十二个的成绩摘得了桂冠。

是啊,人生漫漫长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不会仅有灿烂的笑颜,更多的是无言的泪水。精彩的人生正是因为伴随风雨才能成就更美的彩虹!爱拼才会赢,让风雨成就你我的人生吧!


中华经典(18)

1、三顾茅庐(刘备)

[释义]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 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辨形] 庐;不能写作“芦”。

[近义] 礼贤下士

[反义] 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用法] 用作褒义。有时可用于讽刺某些人摆架子;一次两次请不来。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1)刘厂长~;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

(2)新任厂长~;终于把他请出来当总工程师。

[英译] call on sb。 repeatedly

[成语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2、孺子可教(张良)

[释义] 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3、四面楚歌(项羽)

[释义]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 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正音] 楚;不能读作“cǔ”。

[辨形] 楚;不能写作“触”。

[近义] 腹背受敌山穷水尽

[反义] 安然无恙旗开得胜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腹背受敌”(329页)。

[例句] 我们利用有利地形;又调来几支队伍;使敌人陷于~的绝境;不得不缴械投降。

[英译] be utterly isolated

[成语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4、老当益壮(马援)

[释义]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语出] 《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正音] 当;不能读作“dànɡ”。

[辨形] 壮;不能写作“状”。

[反义] 未老先衰

[用法] 含褒义。多用来赞扬老年人的工作精神。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郭大夫虽然离休了;但他~;仍然工作在第一线上。

[英译] have a green old age

[成语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

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5、投笔从戎(班超)

[释义]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语出] 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见《后汉书班超传》。

[正音] 戎;不能读作“jiè”。

[辨形] 戎;不能写作“戊”。

[近义] 弃文就武

[反义] 解甲归田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奔赴抗日的前方。

[英译] give up the pen for the sword

[成语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6、暴殄天物(商纣王)

[释义]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 《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正音] 殄;不能读作“zhēn”。

[辨形] 殄;不能写作“珍”。

[近义] 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反义] 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用法] 表示不爱惜财物;随意糟蹋。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1)吃馒头还要剥皮儿;这不是~吗!

(2)敌人把大量食品倒入河内;简直是在~。

[英译] waste natural products

7、暗渡陈仓(刘邦)

[释义]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

[正音] 仓;不能读作“chānɡ”。

[辨形] 渡;不能写作“度”。

[反义] 明目张胆明火执杖

[用法] 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1)我军终以~之计奇袭了敌军白虎团。

(2)许多军事家;都善于运用“明修栈道;~"这一计谋。

8、嗟来之食(黔敖)

[释义]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语出]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正音] 嗟;不能读作“jué”。

[辨形] 嗟;不能写作“蹉”或“磋”。

[近义] 盗泉之水残羹冷炙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贫病交加的朱自清;宁肯饿死;也决不吃~的骨气;永远值得赞扬。

[英译] a handout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9、怒发冲冠(蔺相如)

[释义]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语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近义] 大发雷霆怒形于色怒火中烧 [反义] 喜不自胜欣喜若狂喜形于色

[例句] 战士们看到班长牺牲了;一个个~;发誓为班长报仇。

[成语故事]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这块壁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壁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壁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壁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现在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壁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已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壁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1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释义]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语出]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正音] 卷;不能读作“juǎn”。 [近义]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 不学无术

[辨析] ~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