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野味(实用3篇)
只想当个好男人
2024-04-19 00:32:08
其它
其它

关于吃野味(1)

我最后一次吃野味,是在广州上大学。

有位同学家境不错,家里人给他带了一盒神秘的肉,盖子一打开整个宿舍都是一股浓郁的香气。同学人很好,叫了不少朋友过来吃,我抓了一块塞嘴里,才发现香的是调料,那块肉就像是橡皮筋一般,硬、韧、干,使了老大的劲儿才能撕下一点点。

扯了半天,我悻悻地把它扔到了垃圾桶,可以说根本没吃着,就把调料舔干净了。

我问这是啥玩意儿啊这么难啃?同学让我小点声:你可别乱说啊,这是大雁肉!广州很牛逼的大厨做的。

一瞬间,过往的记忆涌上心头,怪不得——我是农村出身的,小时候家里不常吃肉,山里面的野鸡、野兔,甚至蛇,倒是吃过一些。

说实话这些野味儿是真的难吃,比如野鸡,碰见一只纯属运气,抓一只那更是难如登天,最后侥幸抓住了,好嘛,炖一晚上都是硬的;野兔呢,别看长得毛茸茸的,跑遍半个山抓到它,你会发现它大都瘦得皮包骨似的,煮出来就是一碗骨头汤。蛇的话,几乎没人敢吃,就算知道没毒也不敢,因为我们那儿流传着一个事儿,就是谁谁吃了蛇,结果脑子里面长了一条虫子。(后来我才知道,这话不假,只不过是描述蛇身上富含寄生虫一个恐怖版本。)

其实,就算是经验最丰富的老农民,也知道少吃野味,原因嘛很简单,因为根本划不来啊——辛辛苦苦跑半天,耗费的卡路里远高于一身筋肉的野味能提供的,那不是越吃越坑吗?

真的,作为追过野鸡和兔子的人,我告诉大家,打猎真的太难太难太难了,哪怕是十几个人,追一只受伤的兔子,也有极大的概率让它逃脱。

我小时候禁枪还不全面,山里面常常听到打猎的枪声,这种有武器的猎人算是专业的吧?并不。我看到他们好多次都是空手而归,或者就是打了几只小麻雀……

但是城里人又喜欢吃野味,就这个供给效率,怎么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呢?

我今天告诉大家:很简单,用毒。

直接去集市上买一大袋子老鼠药,和粮食混在一起(或者用农药浸泡粮食作为毒饵),走在山里面,这里扔扔,那里撒撒,再等过个一两天,扛着蛇皮袋子,循着老路,野兔野鸡那是随便捡。

用毒,本来是禁枪的结果,然而很多猎人体验过毒杀的高效率、低成本之后,对枪之类的东西是再也没有兴趣了。

你可能会说,被毒死的动物,那自己也带毒啊,真不怕卖给别人吃出病/命来?

精彩的来了:很多猎人也知道毒杀的野味有危险,所以呢,他们会拿回来,把肚子剖开,用洗衣粉之类的清洁剂给好好“消消毒”,再拿到市场上卖,或者干脆自己家里炖了吃。

是的,你没看错,他们自己也吃。

是的,他们是打心底里觉得完全OK,毒不死人。(再加上从山里采的奇形怪状的各种蘑菇一起炖,鲜香麻辣美滋滋……)

再后来,他们也“毒”出经验了,会配药,不会把动物真的毒死,而是毒晕,然后再给“解药”,这样能抓到活的,价钱可以翻好几倍。当然,控制不好也有毒死的,但即便如此,也可以卖给一些“食客不允许进厨房”的路边馆子。

一开始我以为只有我们四川农村那会这样,看了资料后我发现,原来用毒捕杀野生动物,堪称是“全国经验”。

比如去年8月份,《方圆》杂志曾经报道过一则新闻,说20XX年12月4号,在湖南省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就有一对父子,因为嘴馋想吃野味,毒杀了52只野鸟,最后被森林公安局给抓了。

我们常说,“眼不见为净”,点个外卖啥的,虽然没看到店里的情况,但随便吃吃也无所谓。野味就不同了,那不是不干净的问题,是这玩意儿很可能有毒物残留,那可是要命的。

这两天在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专家们追根溯源,发现,这事儿和非典一样,又是吃野味导致的。

如果“病毒”也算毒,这大概是吃野味找死的另一条路子了。

其实,咱们可以算算,自带寄生虫+自带生物毒素(比如蛇、蟾蜍)+可能携带病毒+农业污染+被毒杀——野味带毒的概率,真的不低,说这玩意儿有滋补的功效,不如说照照核辐射能治疗秃头呢。

最后,大过年的,就不说晦气话了,祝大家少吃野味,多吃圈养的动物,又香又安全。


关于吃野味(2)

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请记住,他们都有权利和人类共享一片蓝天。 ——题记

昨天,在楼下,我碰见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它那清澈的眸子里写满了乞求。我心一软,把它带回了家,没想到,却酿成了一场“血案”……

我小心翼翼地捧起了它,走上五楼。一到家,我连鞋都顾不上脱,先把手上的鸟放在了沙发上。我拿来纸巾,很小心很小心地帮小鸟包扎起来。包扎好了,它微微抬起能动的翅膀,眸子里充满了感谢。我一笑,为它造了一个窝,把它放了进去。这只鸟的头呈灰色,黝黑的小尖嘴极其可爱,头下面一直到胸脯都是淡淡的土红色,只有一圈黑白相间的羽毛。翅膀和尾巴都是深灰色。我抚摩着这只鸟,心里有了新的打算。

晚上,回家的爸爸妈妈看见了这只鸟。妈妈兴奋地说:“佳怡,你真厉害,咱们明天的午饭菜有着落了。”我连忙辩解道:“我是……”话音未落,妈妈便走开了。我来到了小鸟身边,蹲下身,柔柔地抚摩着它,对它轻轻地说:“小鸟,你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你的,我不会让他们吃你的!”

第二天早晨,妈妈要爸爸来杀鸟。我求妈妈不要杀了它,而妈妈却说:“佳怡,这么好的野味太难得了,不要白不要,干嘛要放生呢?”“可是……”我看见妈妈瞬变的脸,把话咽了下去。“对不起,小鸟,我不能保护你了。”我低下头喃喃自语道。爸爸来了,他来到我做的鸟窝旁,抓起了小鸟。爸爸用那布满老茧,有力的大手,死死地掐住了小鸟的脖子。我皱紧眉头,在一边看着,却无能为力。小鸟的翅膀扑腾起来,细小的爪子拼命地蹬着,蹬着…… 小鸟清澈的眸子变了,变得充满疑惑,失望,但更多的是仇恨。小鸟用那哀求的目光看着我,我心痛地低下头,说道:“对不起,对不起,我不能保护你了。”小鸟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哀求,不再有,绝望,占据了它的整个黯然无光的眼睛。它的挣扎快停止了,只是偶尔动一下,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终于,小鸟垂下了头,我闭上眼睛,不愿再看。同时,心中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一阵一阵地痛。

我长叹一口气,想着:一条生命就这样没了!为什么?为什么非要杀鸟儿?鸟儿也是一个生命啊!难道,仅仅为了好吃?仅仅是为了这难得一见的“野味”?现在人们的条件好了,楼房高了,树林却少了,鸟儿的家快没了。难道,我们非要等到害虫成灾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鸟儿吗?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请拒绝“野味”。


关于吃野味(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武汉全城被封、郑州交通受限,更多国人在这个春节被号召宅居家中;聚会畅谈、把酒问盏不再是过节风潮,反是一种丧失理性的行为,更是无法原谅的罪过;自由行走今成奢侈,明眸皓齿素颜朝天微笑待人已成谬误,全国众志成城只为一场浩劫--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而追究原因,这病毒之所以在人身上寄存并继而灾难性蔓延居然是因为有些人对野味的趋之如骛、对野味的饕餮不厌。痛定思痛,我认为:面对野味病毒,早该悬崖勒马,敬畏自然,远离野味早已是刻不容缓。所以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敬畏自然,行

有所止》。敬畏自然,远离野味,是人类血与命的教训。20XX年肆虐全国的非典,导火索是可与多种烈性病毒共生存的蝙蝠;去年在内蒙古发生的鼠疫,病源是呆萌可爱、无可匹敌的土拨鼠;非洲大爆发的埃博拉病毒,主要宿主据说是果蝠。人类一次次为自己的无知付出惨重的代价,小到个体命丧黄泉,大到一个地域的人风声鹤唳、如惊弓之鸟般遁藏;旅游困顿、自由受限、经济受阻也自是不争事实。而反观这次疫情的发源地--武汉海鲜市场,就不能不说触目惊心:名为“海鲜”,标有“野味”的商家标牌却赫然醒目;标有各种野味价格的价格牌详尽得也是”叹为观止”;售价60元的活鹿、4000元的鸵鸟、500元的孔雀、可传播鼠疫的土拨鼠、SARS病毒的宿主果子狸等等野味更是应有尽有。人类终究为贪婪、无知又再次付出高昂代价,无畏的人类呀,利欲熏心的人们呀,不知敬畏自然,不愿远离野味,可悲可笑可怜可叹!敬畏自然,远离野味

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基石。一旦脱离了这一基准,缺少了必要节制,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便会退回茹毛饮血的原始粗鄙。从动物园泼硫酸到女子“虐猫事件”,从猎杀野生黑熊到”活取熊胆”,从偷猎藏羚羊到“屠狗风波”……无不显示着人类对动物的虐待,对自然的不敬。如若虐待动物之风甚嚣尘上,那么当今人类社会又有什么标志性的本质属性迥异与动物世界?如若人人都是冷血,野生动物与人类又如何和平共处?人类在无以计数的种类病毒面前,又将何去何从?所以珍爱生命,敬畏自然,远离野味,必行有所止,必人人为之。敬畏自然,远离野味,是人

类尊重生命、共谋未来的共识。自然以宽阔无边的胸怀包容了人类的无休止探索,也以一种悲悯的情怀脉脉关照着人类,无论是其地大物博的给予还是冥冥之中烈性病毒唯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默契,自然馈赠了人类太多太多。我们人类就不要再得寸进尺,让那些寄存在野生动物身

上的烈性病毒在人类的口腹之欲中,成为传染病毒的瘟疫之源。更不愿再看到如故宫女主那样、如坐飞机驾驶舱的美眉那样把吃野味的举动拍照于朋友圈以炫耀的丑态。我们相信星际文明,可谁也没有亲见;我们探索宇宙,可也没有更好的逆旅被发现。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共谋未来,理性而文明地蜗居于宇宙一隅,早已是我们毋庸置疑的共识。古人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克疫艰;也更愿我们铭记教训,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真正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拒绝野味,给野生动物一线生机,给人类社会一份安宁,莫让悲剧再次上演!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