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孤独(汇编9篇)
人到中年
2024-03-16 00:01:46
初三
其他

我并不孤独(1)

元旦晚会快活的气息在空气中消散得一干二净,九点四十分,放学了,我背起包出门跨入雾气中。

外头有人放起了烟火,绚烂的颜色在雾蒙蒙的空气中看得不甚清晰。烟火很快放完了,天上一丝痕迹也没留下。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我抬起头,仰望夜空,叹了口气。孤独的夜空中,我本以为无可看之物,却发现了一盏孔明灯。洋红色的火光无法照亮夜空,可是看起来暖暖的,我突然有些想落泪。

那一瞬间,身旁喧闹吵嚷的人群消失了,高谈阔论的言语消失了,只有我独自一人走在两头灯火辉煌,两旁却漆黑一片的路上。天地之间,空余一人。晚会结束,烟火消散,这一切让我有一种“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孤独感。元旦晚会上大家嬉笑着,快活着,我明明也在其中,却有一种远远地站在角落看他们游戏的孤寂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看到那盏夜空中独亮的孔明灯,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看到那盏灯,我的灵魂穿透皮囊,寻着那抹光明离去。想起特拉克尔的一句诗:“灵魂,是大地上的异乡者。”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地上的独行者,远离出生之地,背井离乡寻找理想的彼方。在这条路上无人同行,你只能是孤家寡人,所有旅途的奔波与疲惫,都无法对他人言说。即使我们欢聚,大笑,畅谈,这世界上从没有同样的灵魂。我们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

所以,在面对另一个孤独的灵魂时,我才会眼含热泪,即使那只是一盏灯。它执著地飘向远空,未知的目的地,未知的完成时,一切只是为了远方。远方,多么迷人的字眼!此身死后,此心何住?此身未死,此心何住?

然而,在广袤的星空之下,我并不孤独。那盏孔明灯,不是我的,不是他的,是属于所有灵魂的。那个夜晚并不是没有星星,而是因为雾气阻挡我无法得见。

我们相聚,欢笑,畅谈,这本身便是一场孤独者的狂欢。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其实不然,我们很多人都是庸俗的生活着,孤独的活着,每一个孤独的灵魂都渐行渐远渐无书,却又互相依存。高山流水遇知音只存在于历史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可惜苦求一生无果。真心朋友很难得,精神知己更难找。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找到与自己有一丝相似的人,就是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温暖了我们的时光。

真正的孤独,不是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也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是星空之下,无相似之人。所幸我们都有所爱,有所依赖,有所倾诉之言。如果孤独之时,有所慰藉,那便不孤独了。我并不孤独,没有谁真的孤独。

感觉孤独的时候,抬头仰望夜空吧,那儿有盏孔明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天灯。

长夜漫漫,此灯长明。


我并不孤独(2)

马路上卷起的黄沙似幕布一般展开,刺目,阳光下的灼砂令人睁不开眼。回忆随着秽风归来,放映在幕布上,无需睁开眼,我就知道这影片放映了谁的故事。

临近新的一年,窗外飘着坚硬的雪粒,偏远的校区听不到任何元旦的烟花爆竹声,只有野狗的狂吠和抽泣似风声。窗内,灯下,有一个孤独身影,头顶着教室前方的巨大白板,下垂的手中握着一只白板笔,不知该写下什么。教学楼里的暖气烤得他难耐,喝下去的凉水转化成汗水从额头渗出。以至于身着短袖的他与寒冬格格不入,身后的课桌上摆着一只没洗的泡面碗,碗中散发着没有营养的气味。两天后就是他的生日,他第一个将要独自在外度过的生日。

未尝孤独的滋味,直到一个全新的机会出现在了他的眼前。走下机场大巴提着一只小号的行李箱,世界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从未只身离开家乡的他却没有露出一丝惧怕,站在马路边伸出手等着空客的出租车。

学生的假期和周末是最轻松、快乐的时光,尤其是即将面对留洋的学生,家庭的温暖弥足珍贵。而对于他来说,那是是黯然无光的几天,家太远,不止五百里,没有列车的汽笛能为他送行。

坐在空无一人的教室,盯着桌上的书无法投入学习,楼道里幽绿的警示灯分散着他的注意力,甚至没有月光为他照亮校园的小径,平日里渴望的安静现在使他手心出汗。站在宽敞寂静的篮球场中央,脚下放着一颗篮球,他不敢拍它,球落地的回声大到震耳欲聋。独自躺在床板上看着墙上的裂缝,那间本该住着四个人的宿舍关着灯,宿舍楼的漆黑、整洁与宁静没被这个特殊的学生打破。盯着镜子洗漱的他默默摇了摇头,镜子里的那个人给不了他想要的交流,只能告诉他哪里的胡子没有刮干净。他期待着开学,他期待着第一个回到校园的同学,他期待着一个熟识的老师提前回来工作,他期待着回到集体生活,不,是期待着集体生活回到他身边。

难得阳光明媚的日子,站在校园的草坪前,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没有寂寞的灰色沙土。他慢慢地坐到草地上,孤独的他似乎忘记了昨夜的晚风与烦恼。他又想起了他为何独自离开,想起机场离开时父母眼中的期待,期待他克服万难带回成绩的那一天。想起了他的老师曾经如何鼓励过他,如何安慰过他,如何关爱过他。他开口了,他告诉自己:你并不孤独嘛,大家都认识你,大家都愿意分给你一份你需要的温暖啊,就如阳光从来不忘记普照大地,尽管有乌云飘过,但不意味没有阳光啊!

他的生日到了,一个不被期待的日子。白衬衫前,缓慢地回忆着父亲曾如何教他的,如何把一条领带打成完美的结,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庄重的仪容,一个应该迎接生日的样子。

楼道里响起脚步声,这脚步声如同在呼唤他的名字一般,他清了清嗓子,准备用最清晰的声音问好,他心里明白:我并不孤独,应为我的孤独就要结束了……


我并不孤独(3)

放学了,校门口响起了阵阵欢声笑语,只可惜,没有属于我的欢乐,我只能一个人落寞地走回家。

爸爸长年在外,妈妈经常出差,加班。他们像两只旋转的陀螺,在工作中忙得团团转,以至于没有时间接我放学,没有时间陪我。工作之余仅剩的一点点时间,总用在数落我种种的不是,责问我成绩的灼人。在无处倾诉沟通,又没有陪伴的家里,我只能默默流泪,独自神伤,觉得自己无比孤独。

夜深了,“真冷啊”摸出手机,已是凌晨三点,正准备起身加被,就听见挂在卧室门口的风铃悄悄地叫了,隐隐有脚步声,我赶紧“睡”好,一阵熟悉的茉莉清香钻进我的鼻腔,是妈妈。她轻手轻脚的地在我床上加上一层被子,又轻轻地在我柜子中摸出一件厚毛衣,放在床边,然后悄悄地掩上门出去了。

在瑟瑟寒风的夜晚,我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心中滑过一丝温暖,这么晚了,妈妈没有忘记给我加被,提醒我加衣服,她那么忙,那么累,也没有忘记关心我。

早晨起来读完英语,照例边吃早餐边看书,我打开了因《格列佛游记》而闲置许久的《百年孤独》拿下书签,发现上面有字——“我们一直在。”是妈妈的笔迹,落款日期大致是上学期期末的迷茫期,虽然时隔已久,却温暖依旧,我不由得陷进回忆里。

我有夹书签的习惯,喜欢买漂亮卡片,剪成好看的形状,在书中留下属于我独特的记号。妈妈记得我夹书签的习惯,经常在书签上给我留下温暖的只言片语。

记得妈妈第一次在书签上给我留言,是我幼年看《海的女儿》时,不记得是因为什么原因中断了几天,继续看时,发现妈妈在书签上的提问“如果你是小美人鱼,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我都被自己的想象力所折服,再这样的思考与想象中,我会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人物性格的优缺点,各种结局的原因,有时还会联系自己想想。妈妈用这样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引导我,让我有一颗平静的心去做任何事情。

妈妈经常在书签上给我留字,或是引我深思的问题,或是提醒学习,亦或是鼓励和安慰,而我有时也会在书签上留下困惑,疑问,烦恼,心事,妈妈总会在我不知道时及时作答,平时我们并不谈书签上的文字,但书签一直换。妈妈的文字像一碗鸡汤,潜移默化地改变,把我一点点的扶正。

想着想着,我突然明白,我一直是住在幸福隔壁的孩子,我不我孤单。我和妈妈都不是善于表达的人,但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深爱着对方,默默的关心着对方,爱若可做酒,亲情就是一场宿醉,世间大爱千万种,妈妈的关心与提醒,就是爱,爱足够驱散我的孤独,原来,我并不孤独。


我并不孤独(4)

此时此刻,环顾四周,一间陋室,一张破桌,一盏青灯,一杯清茶,一支笔,一张纸,所有的“孤独体”因为一个人,而显得并不孤独。

孤独,是一个矛盾体,有人喜,有人厌,有人生来追求热闹,有人生来喜于肃静。孤独有时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懦弱,有时又可以象征着强者的一份勇气;孤独有时是自身对世界的一种否定,有时又是灵魂背对着凡俗和诱惑与上苍的一次心灵的诚挚交流。有人说,孤独的人成不了大事,可偏偏孤独又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此刻,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因为太美,将其牢牢的记下: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我不禁想问,那些看似孤独的人,内心是否犹如火焰一般澎湃,那些看似身处世界的中心,被众人簇拥的人是否就真的与孤独绝缘。倘若将一群认为自己孤独的人聚集到一起,分享自己的孤独历程,他们还是否依旧觉得被全世界抛弃。

到底何为孤独,到底为何孤独。

有人说,孤独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是渴求陪伴而又不得的寂寞。“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是思妇一个人独守空闺的寂寞,是日复一日盼相守,年复一年恐白头的伤愁,她们确实是孤独的,可仅仅是因为她们是一个人吗?诚然,答案是否定的,是因为她们要眼睁睁地看着心心念念的爱情即将化为百年的孤寂,看着她们多年来积攒的所有苦涩的孤独,最终都无法化为归途。爱情是什么,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思妇之苦正在于她们的思念无人知晓,当一个人的精神与思想无法获得世人的苟同,那么其生命的历程也就愈发的艰苦与酸楚。故而,一位思妇的离愁实则孤独的一个缩影。孤独,实则是一个人思想的孤独,心灵之河的干涸。

正所谓“一树一世界,一花一菩提”为何他人的孤独都显得是一种生命的享受,一种禅化的诗意呢?实则,孤独并非孤独,只是你不知如何战胜孤独。

李白走了一条不事权贵的人生道路,倾其一生都没法在政治上一展宏图,但李白偏偏将其活成了最不孤独的模样。他将自己的孤独写于诗中,浑于酒中,他将自己的清傲与不屑,藏于他那豪放飘逸的文字之中,他成功的让所有人了解了他的孤独。从此,整个世界都是他灵魂的支持者。与此相似,莫属王安石不可。身处一朝宰相之高位,大力推行其变法运动,在他变法运动中所体现的时代价值是集社会独立性与稳定性于一体的,放到现在,都发挥着巨大的普世之用。可是他太伟大了,伟大到他的思想与那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伟大到连苏轼等一类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都无法准确的预见其变法的先进性。王安石孤独吗?他当然孤独,但他懂得坚持,他有着一股“纵使千万人不与吾为伍,吾也与吾为友”的信念。纵使结局以失败告终,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成功,这是一种常人都无法领略的成就感——战胜孤独。至于当代“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的徐志摩,“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杨绛先生,都不约而同地于孤独中汲汲于寻求一种“我并不孤独”的自我认同感。我想,这些人生命的精彩之处在于懂得借助孤独,与自己对话,与时代对话,懂得如何与自己为友,肯定自我的价值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纵使孤独,却不空洞;纵使孤独,却不懦弱。只有这样,才能当世人向看似孤独的你投以同情的目光之时,傲气的向世人证明:我,并不孤独。

有时,我会羡慕那些一个人孤灯夜坐,将一生的时光都定格于方寸之地的修行者;有时,我会钦佩那些一个人走出了一条世上本没有的路的人生羁旅之客;有时,我会学着把自己当成最好的知己,互相倾诉,就好似对于一把壶,最好的知己是茶;有时,我会偶尔憧憬那种有人陪伴的友情,爱情,亲情,但如果没有,我也能坦然面对,毫不畏惧。

我并不孤独,是于不断的否定自己中肯定自己,是一种能够与孤独为友的勇气与能力,是心中怀着巨大的,坚不可摧的安宁的体现。

此时此刻,环顾四周,一间陋室,一张破桌,一盏青灯,一杯清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人。我,并不孤独。


我并不孤独(5)

炎热的夏日,大地被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发出一丝丝焦味。我站立在窗旁,拉开窗帘,轻轻的推开了半边窗户。

窗外的哥哥穿着绿色的上衣和一条牛仔裤,左手推着旅行箱,右手提着一个袋子,身上背着一个书包。在炎炎的夏日下行走——他要去广州读中专了。

窗外不断地吹进热风,和窗内里空调的风冷热交加,使我感到很难受。但看着哥哥顶着烈日,我心里跟感到一刹那的心疼,真想为他撑起一把伞,抵挡那可恨又可恶的太阳。

哥哥的身影越走越远了,我知道,他这一走又不知何时能再与我相见,此时的我鼻子酸酸的,心里难过的喘不上气。这种心情无法言说,只有泪如雨注。

从前,我读五年级时,哥哥在读六年级,我们每天都是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从未分开过。

后来,哥哥上了初中,他每天都要坐着校车去坪山读书,只有下午放学才能回来,我们在

一起的时光少了。

如今,哥哥要到千里迢迢的广州读中专了,我们也许要等到过节或寒假暑假才能难得一见。

之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望着窗外,不断地回想哥哥当时的背影,我试图努力地告诉自己,他并没有离开我,他的灵魂时时刻刻都陪伴着我,不断地给予我自信,勇气,信念。

现在的我并不在孤独,在家里能与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在学校能有同学们陪伴;在学习上能与知识打招呼。因此,没有了哥哥我并不孤独。就如同一杯咖啡,刚开始喝会感到很苦,但喝得时间长了就会慢慢习惯这种苦的滋味,逐渐尝出苦中带甜的味道。

什么才是真正的不孤独?那就是学会在孤独中领会快乐。


我并不孤独(6)

曾经就有一个学长这样告诉过我——

一个人一旦成为精神病,被送进精神病医院,那他就可能完了,因为他可能出不来了。就像学生,一旦你们进入初中,那么你们最后可能会走火入魔,导致万劫不复……

当时,听了这个消息后,我就对初中产生一丝恐惧,不知道将来怎么熬过这段“万劫不复”的时光。

可转眼间,我已进入初三,站在初三的尾巴上,回味这漫长的初中生活中,也并不如学长当年说的那么恐怖。虽说不上有多精彩,但也不是平淡无奇。

刚开始时,我懵懵懂懂,不会和同学打交道,我行我素。可后来发现,世界并不是围绕我转。在这一年里,我都没一个要好朋友,像一朵孤花,长在墙角,寂寞地看着远方的春色,羡慕不已。

逐渐的成长让我认识到自己不足和缺点,为了融入到这个班集体里去,我决定改掉它们,和同学好好相处。

可这并不简单,但为了不再被群体冷落,我努力开始改正自己的性格,慢慢懂得了怎样和同学聊天、怎样一起生活。

后来,感觉身边的朋友好像一下子多了起来,我慢慢的融入了这个班级。

我们会大半晚上起来一起看鬼片,会一起吃零食,会一起躲在被窝里看小说(即使那样很热,不太透气,光线也不太好,但我们仍然看的津津有味),甚至会在无眠时相互谈心,一直到天明。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

在初二开学时的新课程表上,我们发现多了一门课程——物理,多一门学科就意味着又多了一份压力。这可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毕竟谁都喜欢轻松。可物理老师给我们的映象很好,在我们这些学生面前并不是很有架子,相反他很幽默,很开朗,不像别的老师那么死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当然,他也很帅,在女生心中地位很高。(女生嘛,看见帅哥总会犯花痴的,所以当她们见到本尊时,便放下了对物理老师的排斥心理,不过她们那犯花痴的样子,现在想起来都想笑),因此还有好多男生恨他。

镜头回转到初三。

我们一起全力备战着一诊考试,晚上寝室熄灯后还继续打着手电筒看书。饿了,就开袋辣条或弄碗泡面,但不管是开一袋辣条,还是泡一碗面,都没有一个人独吃,每个人都会跟大家一起分享,谁也不落下。现在想想,觉得挺感动的,不得不说,那几晚的辣条真的很辣,泡面吃起来也真的很香……

……

时间还在滴滴答答一直走个不停,再有几个月,我们即将分开。可能在未来我们还会相见,也可能此生再也无缘,但我会永远记住你们,不会忘记,因为我们曾一起谱写过人生中最美丽的篇章!

谢谢你们,我的朋友,我们的友谊会永远存在……


我并不孤独(7)

或许有人认为,人生只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或许也有人认为无人相伴便会孤独,可是,王勃却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印证了手足知己情深,即使相隔天涯也不会感到孤独。

当你看着街上匆匆而过的人们,你是否会想到,那一端有他们所爱和爱他们的人正等待着彼此,虽然只是孤身只影独自走过,可是他们并不孤单,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

当你在人月两圆的时候,是否会想起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你是否还会有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既然彼此牵挂着,彼此身上的系着对方深深的思念,那此时的我们还感到孤独么?

当你遇到挫折时,会感到孤独也是不足为奇的,可是,你会留意到此时在你的身旁会有一个人——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他们都在默默地鼓励着你支持着你么?

我们不会孤独的,而你所看见的孤独始终会被明媚的阳光驱散的。

我们会不孤独的,因为人生在世会有很多的人或事激励着你勇往直前的。

我们之间,都铭记着彼此,把各自的思念刻在了那永不枯竭的夏天上,在这个离夏天最近的地方深深的翘首盼望。既然是挂念,既然不会遗忘,即使分隔两地也能相拥。

我们都幸福着,因为孤独阻挡不了“我寄愁心与明月”。

祝福对方幸福,甚至愿意带走对方的孤独。

在人生这个华丽的宴会上,让我们尽情演绎人生,彼此相伴,彼此支持,彼此鼓舞,彼此舞蹈着。一生一起走,无论在何时何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迷离的大雾渐散时,会看见你依然美丽的微笑的……


我并不孤独(8)

晚风习习,整个小镇都充满着欢乐。随处可见的红色以及年的味道,让人们感到幸福。当然,我也如此。

眼前的一切幸福都是奋斗来的。

还记得那时候,每天的生活就像复制粘贴般,按时上映。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在家里复习。这样的生活是个人都会受不了,没有一点自由时间。这样的情绪埋藏在心底日积月累,最终还是爆发了。

凭什么我要一直这样学习?我就不能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吗?我是人不是机器!

当时急红了眼的我一时头脑发热地冲着妈妈大喊。

你并不孤独!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你是带着我和你爸爸对你的期望在一起奋斗!我们一起努力!妈妈做到我旁边郑重地说。

我低着头走进房间,眼角含着泪,使劲地不让它落下来。

耳边只剩下风拍打窗户的声音。我走到书桌边坐了下来。

翻开书,映入眼帘的还是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可注意力怎么都集中不起来,想到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堆积如山的作业一种委屈感渐渐涌上心头,心好像被狠狠地揪了一下。忽然,我抬头望到了对面的窗户,那个女孩又已经坐在窗前一下午了。

我不由得愣住了,这是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让她这样始终坚持。

泪水又来了,这次是豁然开朗。

就那样坚持了一日又一日,中间也曾想过放弃,但每次只要想到对面那个女孩,我就会坚持下去,最后的考试我不负众望,拿到了好成绩,大概那个女孩也是一样。

快来吃饭了!

耳边响起妈妈的声音,恍惚的回过神来,眼前是一片红色,大家都喜欢的喜庆的红色。

果然,眼前的幸福都是奋斗来的。


我并不孤独(9)

爸爸长年在外,妈妈经常出差,加班。他们像两只旋转的陀螺,在工作中忙得团团转,以至于没有时间接我放学,没有时间陪我。工作之余仅剩的一点点时间,总用在数落我种种的不是,责问我成绩的灼人。在无处倾诉沟通,又没有陪伴的家里,我只能默默流泪,独自神伤,觉得自己无比孤独。

夜深了,“真冷啊”摸出手机,已是凌晨三点,正准备起身加被,就听见挂在卧室门口的风铃悄悄地叫了,隐隐有脚步声,我赶紧“睡”好,一阵熟悉的茉莉清香钻进我的鼻腔,是妈妈。她轻手轻脚的地在我床上加上一层被子,又轻轻地在我柜子中摸出一件厚毛衣,放在床边,然后悄悄地掩上门出去了。

在瑟瑟寒风的夜晚,我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心中滑过一丝温暖,这么晚了,妈妈没有忘记给我加被,提醒我加衣服,她那么忙,那么累,也没有忘记关心我。

早晨起来读完英语,照例边吃早餐边看书,我打开了因《格列佛游记》而闲置许久的《百年孤独》拿下书签,发现上面有字——“我们一直在。”是妈妈的笔迹,落款日期大致是上学期期末的迷茫期,虽然时隔已久,却温暖依旧,我不由得陷进回忆里。

我有夹书签的习惯,喜欢买漂亮卡片,剪成好看的形状,在书中留下属于我独特的记号。妈妈记得我夹书签的习惯,经常在书签上给我留下温暖的只言片语。

记得妈妈第一次在书签上给我留言,是我幼年看《海的女儿》时,不记得是因为什么原因中断了几天,继续看时,发现妈妈在书签上的提问“如果你是小美人鱼,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我都被自己的想象力所折服,再这样的思考与想象中,我会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人物性格的优缺点,各种结局的原因,有时还会联系自己想想。妈妈用这样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引导我,让我有一颗平静的心去做任何事情。

妈妈经常在书签上给我留字,或是引我深思的问题,或是提醒学习,亦或是鼓励和安慰,而我有时也会在书签上留下困惑,疑问,烦恼,心事,妈妈总会在我不知道时及时作答,平时我们并不谈书签上的文字,但书签一直换。妈妈的文字像一碗鸡汤,潜移默化地改变,把我一点点的扶正。

想着想着,我突然明白,我一直是住在幸福隔壁的孩子,我不我孤单。我和妈妈都不是善于表达的人,但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深爱着对方,默默的关心着对方,爱若可做酒,亲情就是一场宿醉,世间大爱千万种,妈妈的关心与提醒,就是爱,爱足够驱散我的孤独,原来,我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