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写景(汇编17篇)
早已不年少
2023-12-25 05:39:26
高三
写景

江南写景(1)

雨后的江南,独自漫步在一条飘溢着酒香的古巷,听耳边传来若隐若现的'琴瑟之音。希冀着,能够邂逅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仇怨的姑娘。

江南的雨一如江南的女子,温情而善变。短暂的晴朗之后,江南又开始沐浴在雨幕中了。雨,像银灰色粘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天空。使得这雨巷看起来愈显雅致了。雨安静的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雨水顺着灰白的屋檐落下,最后索性跳入青石板洼地的积水中,溅起如雪莲般美丽动人的水花。那面灰墙寂寞的伫立在那儿,在雨幕的衬托下,显得斑驳而意韵十足。而那墙角的几株黄金葛,愈发是生机盎然,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天幕泛着灰白,与青石街道交相辉映。这时候,仿佛一闭上眼睛,身旁就会飘过几个撑着油纸伞一袭素衣的女子,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漫步徐行,最后消失在小巷尽头。此情此景,轻抹出一副唯美的黑白映画,入眼入心。

江南的女子一如江南的雨,柔美而灵动。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色如春晓之花,眉如墨画。“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恐怕也只有水乡的灵秀才能蕴育出这样的一群佳人!从林黛玉到杜十娘,从罗敷到西施,她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渗透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清丽和才貌。至于服饰,江南的女子更是别具匠心。衣料的颜色由浅入深,千层万层的丝绸锦缎是她们的最爱。苏杭一带的绣艺,以其精美而冠于天下,这让生活在这一带的人儿更有理由去注重她们的着装。那刺绣的娇艳,镂空的大方,流苏的飘渺,着实让人爱不释手。也许被水洗涤过的心灵都是多情的,江南女子从小在这水汽氤氲中长大,一个个都多愁善感。然而这却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爱。于是像林黛玉、西施这样的形象,一个个都跃然纸上。在感叹作者鬼斧神功的文笔同时,我们也不能不衷心的感叹江南这一块神奇的土地,造就了如此多文雅娟秀的灵魂。

这里还有戴忘舒勾勒着丁香的仇怨,这里还有李易安寻寻觅觅的绰影,这里还有郑愁予错误的马蹄声和蛩音,这里还有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的春花秋月。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永远是一首写不完的诗,让人细细的品位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江南写景(2)

每当银杏树叶悄悄换上金黄色的新装的时候,每当不知从何处吹来的风变得平静时,我便换上了衬衫等待金秋的到来。

秋天有很多名句,如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先生所写的《醉翁亭记》中就有一个词形容秋天,那就是风霜高洁,短短四字,却将秋天的凉爽与萧瑟浸入其眼中;更有王勃在滕王阁上千古一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落西山,晚风吹拂,西边天空亮起一串串美丽的霞光,突然东边天空上划过一道黑影,那是一只孤独的鸟儿,红色的晚霞打在池塘上,真是天水共色,让人回味人生无穷尽。

刘禹锡先生为秋天证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在许多人心中是悲寂的代表,因为繁华落尽,就连菊花也是惨淡的黄色,像是哭过的闺怨离愁,更是因为满地枯叶,日扫日落,上天不作美,是愁绪万千啊。可是正如刘禹锡所讲白鹤南飞,一字排开飞上天穹,这不正是词人诗人思绪万千的时候吗?若秋天悲寂,那夏日岂不更悲,炎炎夏日下农夫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是多么无奈且痛苦的生活啊!更说秋日硕果累累,天地金色,这种景色恐是别的季节无法看见的,农夫笑逐颜开,孩子在凉爽的秋风下尽兴玩耍,何来悲寂之说?

初秋,江南有种说法那就是秋老虎。在落叶刚刚落下的时候,秋天似乎要与夏天争天下,便拿出了比夏天更炎热的高温,让我们这些小孩子叫苦不迭,不是说秋天很凉爽吗?不过凡事都有过渡期的嘛,大自然也不例外。每每在八月尾巴走出酷爽的空调房,那并不是让人吸不到一丝水汽的空气,而是水汽很旺盛,旺盛到连呼吸都困难。滚滚热浪扑面而来,望着窗外脱落的叶子,它们是耐不住高温自杀了吗?

秋天正好,从不远处的稻田中总能传来收割机的声音,轰隆隆的,像是要下暴雨一样。那里并没有滚滚热浪,只有那凉爽的秋风。有些小孩光着屁股就跑到稻田里去了,一打滚钻到稻谷里,不见了身影,再调皮一会儿,又不知从哪个稻谷丛后钻出来了。金黄色的稻浪,一排有一排地向农夫们涌来,对于我而言,那是一种威压,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恐惧,但是每每这时看见爷爷的脸庞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心中也放下了不少,可还是不能站在高处眺望那片金黄色的田野。

秋天,不少人会想起香飘万里的一种花——桂花。在我家的后面有一棵很老的桂花树,不知是何时种下的,但自打我有记忆的时候它便在那里了。桂花树长得很高很壮,苍老的皮肤让我那时稚嫩的小手有些刺痛,它的脚伸到我家菜园的地底下,有些枝脚还暴露在外面。奶奶有好次种菜都被这家伙给偷袭,摔了个大马哈,爷爷总是不去管这家伙,怕是有感情了,这树到底活了多久,又能活多久呢?

在我家,有一个光明正大的采花贼,那就是我。当桂花传入我这个偷花贼的鼻子的时候,我就瞒着大人一个人磨叽磨叽地挪到桂花树旁,然后就是爬树了这桂花树真是天生被爬的料,在我够得着的地方便有一根斜出的枝干,我只要脚一蹬,便能站在那根枝干上。现在就开始疯狂的入侵了,左摘一簇,放在鼻子前,好香啊,便不知不觉在鼻子上蹭啊蹭,有时发现蹭完之后发现这桂花里竟然有虫子,但是也不管了,攒在手里拿回家,找个随意的瓶子装起来放在身上,用作炫耀用。想想那时还是真可爱啊!不过那棵桂花树倒给了我不少的回忆和留恋啊。

再说秋天,那便是江南的秋风了。秋风浮动,那池塘上便会泛起层层涟漪。此时夕阳西下,便汇成了一幅极美的风景画。从深红到浅红的霞光,水光映射开去,岸边浅黄色的芦苇仓,不远处绿色的树丛中夹杂着黄色的小眼睛,远处那金黄的麦浪向这里涌来

江南的温度,江南的稻田,江南的桂花,江南的晚霞等等构成了江南的秋天,江南的秋天,好美!


江南写景(3)

三月的江南,绿的婉约。风的脚步还在清寒中徘徊。柳枝已开始抽芽了,如走着细碎步子的豆蔻少女,浑身流动着勃勃的生机、柔美而水灵,初绽的嫩芽萌动晓春的心事,垂柳轻扬,尽情的飞舞出江南早春的风韵。

三月的江南,水也变得清澈,青草繁花点缀着水面上蓝天白云的投影。柳枝垂落在波光潋滟的河面,生发出万缕情思,流动着童话般的色彩。

三月的江南,细雨飘洒,那一缕缕、一丝丝的朦胧,让人忘记了时光,忘记了自己。如烟、如雾、如梦。沐浴在三月的烟雨里,让人从骨子里生出一种柔情,无法言语;淡泊、清新,诗意而灵性。在风的呢喃、雨的清寒中,油菜花开了,大地的底板上又多了一道温婉的暖色和诗意。

三月的江南,风温柔如恋人的絮语,偷偷地藏匿在春的脚步里,携几缕炊烟,在山里缓缓而行,听几声清脆的鸟鸣,一冬的沉寂慢慢的舒展开来。三月的风,很浪漫,亦很俏皮,忽而悬在顽童的风筝上,忽而荡在轻柔的柳枝间;任你去追,任你去逐,你却怎么也把握不住她流动的旋律,踏不上她飘忽的踪迹。


江南写景(4)

正值梅雨季节,丝丝细雨将天色渲染成淡青色,划过青竹伞的伞面,飘落两旁的黛砖青瓦。青灰色的石板带着一层薄薄的绿苔向小巷的深处蜿蜒而去;蒙蒙细雨中,飘散着古城淡淡烟火,为这墨色江南增添一份耐人寻味的古韵。

出了小巷,抬眸,便见一颗古老的柳树,柔软的柳条随风摇缀,让人分不清哪儿是雨,哪儿是叶。面前便是河道,两岸的楼阁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的倒影在水中轻柔地舞动着。民宅旧楹联红褪墨残,却丝毫不影响古城那抹穿过岁月的沉静。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在水面伫立着,桥身的每一块石砖的斑驳中透露出沧桑。乌篷船上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曳,船上艄公身披蓑衣,头戴箬笠,在细细密织的雨中站立,手握长篙,使船缓缓前行。或许,千百年前,许是些文人墨客们桌置琼觞两盏,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又或许是哪家歌姬犹抱琵琶半遮面罢。

古朴的风拂遍整个江南。不论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悲凉,还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悠远,或者是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喜乐,又或是荷叶田田的欢乐,都能让人爱上这多愁善感的天堂。


江南写景(5)

自从我学完了忆江南这一首古诗,便对江南有了深深的向往。许许多多的诗人和画家多次对江南作诗作画,赞美江南的山水,从古至今,这里是中国文人的迷梦,幻想四季的美丽:春季里绿堤闻春晓,夏季里荷乡深处弄莲子,秋季饮酒看明月,冬季踏地寻腊梅。

江南的水静得让你觉得落一个螺丝钉都能听见,春天到来时,江水特别绿,绿得像蓝色的叶子,清得可以看见江水的沙石,天空上的鸟儿飞来飞去,好像在翩翩起舞,鸟儿的影子倒映水中,让你感觉就在你的面前,想和你互相交流,江边的花红得比火焰还鲜艳,从高处看江边的花聚在一起,好看极了!像一把红艳艳的伞。

“千里莺蹄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诗写了江南水乡的村子里的景色,成千上万的诗篇更加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想早点领略江南是如何深深的陶醉着许多的诗人画家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写景(6)

白墙,黛瓦,碧水,是最美的风景,也是最短的诗。

黄山的巍峨险峻,并不影响他脚下村落的秀美沉静。屋舍街道,都是那样的潇洒沉静。邂逅这座村落,你遇到的,不仅是江南水乡,更是一场对心灵的洗礼。

在这里,生活变得很慢,日子的节拍踩着簌簌落下的雨滴,如云般空凌;在这里,笑容变得如水,温婉灵动,淌过心里。路总是窄的,只够两个人打伞﹑回首﹑相视的宽。苔痕阶绿,长长的`街道,激起久久的回响,不禁想起《雨巷》中,那持着油纸伞的人儿,却是哪里的丁香;墙总是水印横生的,不知有几回的年轮,点点染出来斑驳水印,仿佛瓦片流过墙头,好像回到《边城》里,泥墙黛瓦的布置,又是怎样的妥帖调和。

池中的影儿,带着青色,仿佛另一重天,水中倒影,像是另一座城。湖边妇人捶衣,不经意间的青丝落下,映到水里,激起一脸笑,发丝拂过耳畔,也拂近了水里,拂进了心里;少女把秀发洒进水中,搅动起宁静,飘进几丝清新调皮,似清风,挑逗着宁静的村落。桥穿过湖,在水面投下影子,桥洞与倒影形成一轮圆,好似一只碗,不想给打翻,打翻了一池的女儿情。

“最是夜阑风浪静,楼台灯火半模糊。”,是的,晚上湖水,明亮,妩媚。月亮映在水里,本是清悠悠的光,也变得灵动活泼。远处的屋顶,早已融进暮色中,只留的几盏白墙,随着微风浮动。门前细长的灯笼,橘红通透,透到墙上,连成一个黄圈,暖暖的。啾唧蝉虫,树上枝头,总是花好月圆,那水中的月儿,却怎是易破,婆娑树影下第一轮白,在落雨中碎掉,破镜重圆,破镜重圆。

村落依水而建,伴山而居,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又有俯仰山泉声色之乐,也就是它拥有水样的灵性。

事物,只有静下来,才能感觉到它的本色,触摸到它灵魂背后的美好。体会,有时是一种经历,也是了解万物的途径。


江南写景(7)

一位广州的朋友在阴雨绵绵的季节游玩了华东几省,一路细雨很让我为他们的行程叫屈,谁知她回到广州后对我说,我看到了真正的烟雨江南,心目中的江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我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对多雨的江南已司空见惯。烟雨矇胧的江南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卷,烟雨矇眬的江南给了无数文人墨客写诗作画的灵感,也成就了那些万古不朽的诗篇。

心目中的江南或许是湿湿的潮潮的?清晨,你迈步在林荫小道,路边的小草会殷勤地甩着露珠向你问好,它调皮地弄湿了你的鞋和袜,你却因此有了一天的好心情。我常惊叹西湖为何总是烟雾缭绕,湖面似乎永远弥漫着一层薄霭渐远渐淡,群山在若隐若现中让你产生幻觉,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我举着相机却不知把焦距对向何方,矇矇眬眬的烟雨美景让我忘了如何挨快门。优雅的环境给了江南人神闲气定的心态,湿润的气候给了江南女子娇柔的肤色,宁静、祥和、淡定、惬意是江南人生活工作的目标。

心目中的江南或许是小桥流水,是枕河人家,是黛瓦粉墙?“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相似在渔歌。”诗人将旧时江南的风貌已描写得淋漓尽致。如果你今天再走进浙江的乌镇、苏州的周庄、江苏的同里,诗人笔下的景色还能一一还原。江南多水乡,因水成街,因水成市,于是就有了似烟若雾的感官效果,于是小船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于是有了随处可见的便于小船通过的过街石拱桥。民居依水而建,屋檐相连,沿河而居,于是深弄曲巷、枕河人家成了江南的一大特色。雨季中,雨点敲打着瓦片的叮当声是世上最动听的催眠曲,雨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的一个个水泡也是江南水乡的一道独特风景。

心目中的江南或许是《雨巷》中的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女子?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曾这样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江南的小巷望不到头,江南的雨水緾緾绵绵,小巷的青石板干干净净,雨巷敞开宽广的胸怀,接纳着天下的友好使者,小巷不再寂寥,小巷充满了天南海北的欢笑。春晚节目《小城雨巷》正是今日江南的真实写照,撑着各色绸伞的姑娘比比皆是,只是不再愁怨不再迷茫不再惆怅,她们的青春她们的活力给了烟雨江南的美丽和遐想。

烟雨江南,江南烟雨,美在雨中,美在水中,美在矇眬中……


江南写景(8)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江南写景(9)

清晨,我从客栈里走了出来,啊!江南的第一个早晨!水面被新阳照的变成了金黄色,非常耀眼,挨着客栈的水发出了绿色的光,绿得像翡翠。突然,一圈圈波纹来到了我的视野里,一位船娘摆着橹在江水里划来划去,那条船看起来好古老呀!已经差不多被水泡透了,船娘无忧无虑地划着船,看着她的眼睛,很纯净,应该是在纯净的江南长大的缘故吧!她一边摇橹一边和船上的人聊着,从我面前划了过去。

继续看江水,江水把江南都照了进去,像一面镜子,水映出了客栈,映出了拱桥,映出了拱桥上的人,映出了绿树,还映出了迎春花。

迎春花是春天最美丽的花,花金黄金黄的,花瓣上有一颗水珠,水珠是那个亮呀!亮得闪闪发光,亮得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一只小蜜蜂落在了花瓣上,来采上面的花粉,我想:这花粉一定很甜吧!

石阶上有一把拖布,它也在晒太阳呢!

一位小姑娘在水边洗着小油菜,那油菜,真是一尘不染!又通过小姑娘的巧手来洗,就变得更干净,干净得用显微镜都看不出来灰尘。小姑娘咬了一口,“嗯”天呐!看起来,好舒服。

已经中午了,小镇竟然下起了雾,太美了!朦朦胧胧,简直是仙境!

傍晚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点起了灯,这些灯都是一个颜色,蛋黄色!让我不禁赞叹起来,好美!这江南的水乡呀!


江南写景(10)

我家住在资江南路这儿的风景很美,下面我就来为你介绍这儿的景色吧。资江南路是我市新建的一条步行悠闲街,它紧挨着资江河,街道宽阔而整洁,由于没有车辆空气非常清新。这条街东起沿江桥,西至西湖桥,一边是美丽的资江,另一边伴着古老的古城墙。短短的一条街街道上既有文化长廊又有介绍邵阳城市名称由来的牌坊。展示了邵阳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早晨的时候,雾像一层乳白色的雾纱笼罩着大地,资江南路上显得很美,蒙蒙胧胧中进进出出的人们消失在雾中。再晚一点,雾散一些,稍微看清了一点,老人们在做操,小孩们则有的吃早点,有的买用品,还有的在蹦蹦跳跳的走进校园。不知为什么,早晨除了学校,资江南路上其它地方总是安静的,也许,是人们舍不得打破这份宁静吧。早上资江南路上是安静的,可晚上就不一样了。

傍晚,我们一家人还在吃晚饭,就有人在资江南路上散步了。有一些老人,开起音响,跳起了健身舞,时间一久,就有许多老人来参加。时不时还有一些小朋友下来玩,有的在溜冰,有的在跟老奶奶们跳舞,还有的和朋友玩游戏……好不热闹。最美的还是晚上这路的灯光:路上除了高大明亮的仿古宫灯,还有在地面上闪烁的彩灯,一闪一闪的就像天上美丽的星星。远远望去,那一排排明亮的灯光印照在资江河中就是一条银链,随着河水的波动那条“银链”也在不停的游动变化……资江南路的风景真美呀!我爱这美丽的风景,我爱这美丽的街道,我爱这古老的城市。


江南写景(11)

烟雨朦胧中,柳絮漫地。一个寂寞的身影撑着油纸伞,徘徊在幽深,静谧的小巷,如一朵结着愁绪的丁香,含苞待放,俺是江南小镇的春天,连绵而孤寂。

温暖的春日阳光照在嫩绿的树叶上,折射出新生的光芒。三亮点樱桃花点缀在山间,四五点茶花夹杂在一片新绿里,七八点迎春怒放在校园中,一派的生机在详细的大山里蓄势待发。这是湘西的春,热情而奔放。

江南的春总是露雨朦胧,让人摸不清,亦看不真。害羞得如同一位代价的小姐,千山万水总掩在迷蒙的雨中,总不让人一窥她的真面目。落花满地,一片忧伤,总会使人产生幻想:那遍地凋红的树下,可有儿在手把荷锄,低声泣下?柳丝盈盈垂下,轻抚着迷离的水面,似乎在安慰着流水不要再伤感落花。

青山,绿水,红花。春天大胆地将这些绚丽的颜色点缀在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秀丽的大山总想将一切的美好奉献给人们。禾田中一片新绿,水波在阳光下一片光彩。两三枝的桃花插在古朴的木屋檐下,似将这春天的生气也带给了黝黑的它。稍宽的.草坪上,孩子们将自制的纸风筝随着无邪的笑脸。那是多么美得一幅春景图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江南的春,含蓄而温婉,使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其驻足,为其流连。烟雨蒙蒙,已是它给人不可磨灭的印象,亦真亦幻,已是它留给人的一片幻想。若是江南的春烟雨不复,那么无数文人骚客的忧郁又去何处抒发呢?这或许也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的一片纯净天地吧!

湘西的春天,在这万紫千红的镜园中,实在不能算作特殊,但其平凡亦有平凡之类,没有骚客的吟咏,但她却用自己 的一片生机,激励,哺育了一方人民。


江南写景(12)

曾经几时,在梦中看见那一片风景,那样迷离,我傻傻地立在原地,不知所措!后来醒了,仔细回忆,却记不得那是哪些人,那些景,唯一挥之不去的,是那一抹淡淡的雨烟!

我爱江南,更爱江南的雨!不知为什么,对梦中的那个画面,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依赖,就像那迷离的雨一般,想要看清却醒来了!

恍惚间,来到了一个陌生却又似曾相识的小镇!听着人们的吴侬软语,我知道,我在江南!天灰灰的,仿佛诉说着一种无声的悲伤,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点点浸湿了我的衣襟,也浸湿了我的心!低下头去,砌得整整齐齐的石板路曾经有多少人走过,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沧桑感!或许若干年前,哪个官场失意的人在此叹息;或许若干年前,哪个窈窕的女子在次留下孤独的落寞;或许若干年前,尚未懂事的孩童在此嬉戏玩耍,留下那一段最美的童年!轻轻闭上眼,我听见雨的声音,她在诉说着江南曾经的一点一滴!

向前走,是一条小巷,很窄的小巷!一侧的墙头爬满了植物,点缀着生机,墙角是绿绿的苍苔,却未延伸到路上来!幻想着,老人在此拉胡琴,悠扬的声音可以飘得很远很远!而墙的那一面可能是另一番风景!望见前方,是一座小桥!呵,看到了,一女子身披绿衣,撑着一把漂亮的油伞,立在桥边!这也不失为江南的一道风景!那女子眉清目秀,透着一种江南女子独特的气质,一旁衬着垂柳,就仿佛是一幅画,弥漫着古老而幽雅的韵味!此时,我又听见了雨的话,她告诉我,那些江南最美的故事,关于红颜知己,关于才子佳人!

信步雨中,又来到了一个亭子,亭中有几个女人在聊天!我看见了她们,她们也看见了我,相视一笑,我坐在了她们旁边!我听不懂她们的语言,但是看她们表情十分愉悦,她们应该是某几大户中的夫人小姐之类的,因为她们的举止显得很有修养,很知礼节!又向亭外看去,那些古老的房屋沉浸在朦胧的烟雨中,是那么的美……雨告诉我,如果我在江南生活,会发现江南有更多的美,且不仅是眼睛看到的,还有心中所感受到的!

……

梦,终究是要醒的,但那江南,那雨,不会随着梦的消失而消失,它是我内心的一种寄托,一种向往,它淡淡的,却回味无穷!

如雨,如江南!


江南写景(13)

在意大利有一座十分著名的水上之城——威尼斯,在中国浙江嘉善县也有一个被外国游客称为“中国的威尼斯”的地方——西塘。

春日,我跟着爸爸、姑姑来到了我的故乡——西塘。进入西塘我们仿佛置身于水的世界之中,到处是水,到处是桥。这种古老的气息令人回味。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可从没见过西塘这样的水。西塘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游动的小虾;西塘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那闪着亮光的翡翠。那朴素的红墙绿瓦和着清清的溪流和成了一幅美丽的《西塘之画》。这一幅如画般的美景,就这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中午,烈日炎炎,我们靠在柳荫下小憩,阵阵微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让我们觉得十分凉爽。透过柳条,我觉得西塘更美了

傍晚,整个西塘都浸在金黄色的“橙汁”之中,有些人家的屋顶上已升起了袅袅炊烟,真是美不胜收,美丽无比。

不知不觉,夜色像一块宽大的幕布,悄悄地被拉开了。我要回家了。我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时不时时地回头望望西塘……


江南写景(14)

散文吧每天提供本站最新的原创散文: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欢迎您的光临!欢迎转载!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名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Rosegger1843——1918)罢,他用这—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1934)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1936年的2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江南写景(15)

我踏着如歌的行板滑落在雨巷,有青苔隐现的记忆随雨巷躲闪而来,留下泪痕般的印记。我怀着清澈透明的心情,仿佛是应赴一场前世的约定。窸率的雨声敲打在青石板上,恍若我隔世的心跳。氤氲的潮湿水气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深深的青石板,深深的栀子花香,沾满缕缕烟雨。淡淡的水墨浸湿了江南画卷,诗意的亭台楼阁在翰墨里飘香。雨巷悠悠通向那古老的石板桥。桥下,几行琴书随雨飘散到我去不了的地方,一叶扁舟缓行在青绿的江南水波上。朴素的青衣,长长的流苏斜插碧簪。撑船女子满目幽婉的黛色,一脸浅浅的忧愁。小桥流水间,那女子也如含苞的青莲般美得温柔典雅。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白两堤,雨花在湖中凋零。在漂浮着丝丝柳絮的湿润空气里,有莲的幽忧,兰的清婉,樱的淡雅。“乱花迷眼处,细蝶时时舞。”蝶翅在盈若的花间舞动,时起时落,若即若离,宛如千年前那位临阶而下的女子,寂等花开。在风中,软软穿行六朝乐府的潋滟水波,以一阕瘦词与流殇流淌着悠悠古韵。断桥处,天青色等烟雨,杨柳又依依。我仿佛看见容颜倾城的她无处躲雨,清澈如琉璃的眼眸顾盼留连,而清秀的白衣书生撑伞来到她的面前。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朦胧了一方山水,却不知就此种下千年来瘦瘦的哀伤。而今,断桥依旧风飞鱼,物是人非,滴滴化作西湖泪……

秦淮河畔,临水的女子低低传唱笙歌。碧色红格的窗花下,媚似夜半海棠的嫣红微醉了风花雪月。雪纺胭色的纱裙在莺歌燕舞中袅娜着曼妙的风姿。再忆起“胭脂泪相留醉”,再忆起“烟笼秦淮月笼沙”, 再忆起“车如流水马如龙”…。是否还会有水之湄的缥缈情愫悄悄滋生?我只知道,秦淮纷飞的琼花月影,江南上苑的郁郁楼台,萦绕着我胭脂色的梦。

又到江南烟雨时。雨中,我已饮醉了秀色古典的江南。我柔柔穿起窗外的雨帘,细细用窗内的思情一针一针绣在了江南烟雨中……


江南写景(16)

一到冬天,江南的人们就盼望着下雪,因为在江南,很少下雪.不过在北方,那就不同拉,一到冬天,大地早已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我只有在电视或是在书上见过雪人,可自己从来也没有堆过雪人,所以一到冬天我就常常乞求上天能下一场大雪.记得去年,这里曾下过一场雪,可是时间不长,所以也就没能堆上一个雪人。

江南冬天的早晨,一开门,便能看见白茫茫的一片,那可不是雪花哦,不过倒也能体验一下下雪时的感觉,那白色的是霜,它是一种接近于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物体上结成的白色水晶.它能够给大地带来一种新的感觉.仔细一看,漫天大雾,乳白色的浓雾流动着,从浓雾的缝隙中望去,前方的建筑,树木更是显得乳白。

一到中午,太阳高高挂在枝头,满脸笑容地展示着自己,这时候,大雾已经散开,白霜已经融化.这时的建筑,犹如一幢幢琼楼玉宇,闪耀着银辉。

冬天的一天特别短,而晚上特别长,大约到5点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了,我也能体会到大自然博大的气息.不知不觉中,我已陶醉在温柔的夜里.意识在逐渐模糊了,整个身心在不断弥漫,仿佛已融化在浩瀚的宇宙中。

冬天的天气像一个脾气古怪的老人,有时春风满面,有时又阴云布容。

冬天的景色像枯枝上的一芽儿新绿,向人们显示着它特有的风韵。

冬天里的人们像朝气蓬勃,热血沸腾的青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春积极努力着。


江南写景(17)

江南只是一个梦,一个在诗书画卷、桃花杏雨里蛰伏着的梦。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澄澈的流水静静地淌着;没有汽车的喇叭声,只有此起彼伏的摇橹声。无论是烟柳画桥,还是萍花绿草,都沾染上“湖光烟霭”的意境。

一只摆渡了几个朝代的乌篷船靠在岸边休憩,透过小孔,似乎有唐宋的阳光争先恐后地倾泻进来。岸两边是楼阁,顽皮的风儿在窗下钻来钻去,而窗子一开,扑面而来的便是淡淡的微香何轻轻的读书声了。楼阁亭台,小桥水榭,勾画出一个才子佳人相会的童话。是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有太多的绮丽繁华。江南喜欢才子佳人,同样的感情也藏在佳人的心中。江南少女不知将多少心事密密地绣进了繁复的针脚里,同样,那氤氲着水汽的河面也升腾起许多遐想。充溢的荷香在空气中酝酿,而当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空气再也兜不住的时候,便在一个微寒的夜晚,从笛孔中一点一滴地倾泻出来,是哪家笛声吹漏了这绝美的诗意?

此景漫漫,此情绵绵。

踏足江南小镇,鼻翼轻翕,轻嗅着淡淡微风,抚摸这一蓑烟雨。石板路上湿润而光滑,错落有致的红砖碧瓦静默地站着。在晨光微露、桨声悠悠中,告别高楼大厦,来此扣问古朴的青石板路。江南的小镇,当真如江南的人一样融入了水的灵性,如水一般湿润,也如水一般悠然。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体会超然物外的雅趣。一壶绿茶,一坛老酒,一座画坊,一曲回廊,一镰新月,一声玉笛,便打发掉文人墨客的大好春光。一江碧水,走过了多少弯弯曲曲的岁月。江南的水是一条条丝绸,而船儿就像绸缎上的宝石,只要船篙轻轻一点,便从这头滑到了那头。弯弯的拱桥煞是好看,桥与水交相辉映,倒形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美景。桥静静地倾听千年古事,透过桥孔看到的则是波光粼粼、如梦如幻的动感画面。夜幕升起,一弯明月亮亮堂堂的挂在高空,确切的说,是月辉,而不仅是明月。让人看见了,就想起家乡。又或者在旁人看来,是看见了,就再没有哀愁。但在我,那就是一弯月,照在一座江南的小桥上。我想,月随人圆,大概就是的注解。

雨,依旧飘扬;风,依旧吟怀。最让我心动的还是江南的雨了。一丝丝,一缕缕,像细密的线,似乎要将这清丽的景色从天地之间缝起来,永久留在人间。江南是个多情的地方,那雨滴就该是一滴湿淋淋的灵魂,是柳永的遥叹,是王湾的情思?满天的雨点拉响往事的风铃,每一声寂寞的敲打都是一行让人痛心的诗句。雨,是水的惆怅。江南的雨,淋淋漓漓,缠缠绵绵,在千万年光阴间从未断绝。江南的雨,点点滴滴,洒落成无数春花秋月的过往。流水潺潺,落红纷纷,江南的雨总能引起几番惆怅,几许离殇。撑着油纸伞走在无言的青石板上,我理解了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理解了那一腔难以言说的愁情。稠密的雨,把江南定格在唯美。

我想江南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全在她的脉脉温情吧。这和北方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北方像阳刚的剑、浓烈的酒,拥有酒入豪肠,就吞下半个盛唐的豪气。北方的人身体里奔流着澎湃的黄河,生无所息,把生命呼啸成文字,把青春挥舞生风,换来龙光射斗牛。而江南给人恬静安然之感,这里的空气是被淡淡的弄堂风吹酥了的。南方人是柔软的流水,是妩媚娇娜的柳条。江南容不下战马与刀枪,那柔柔的水,只适合飘着轻淡的书香何琵琶古琴的低吟浅唱。天晴时,江南人家会撑着竹竿晾衣被,锦被上绣的蝴蝶、小桥、流水到处都是,好像会耐不住寂寞掉落下来,一掉下来就成了千古绝唱。

江南是水化作的梦幻,喜欢春意盎然的小桥流水,喜欢叫声销魂的杜鹃声声,喜欢缠绵悱恻的吴侬软语,尤其是那水般江南人的温润,是同大漠风沙全然不同的另一种风情。或许只有比较来看,才更有弄到化不开的情意吧。

在曲水柳巷中寻江南,在唐风宋雨间寻江南,在千年文化中寻江南,我窥见的只是秀美江南的旖旎衣角,真正的江南,或许还在更远处积淀,散发着惹人追寻的芳香。

蘸一角天青色

听喧嚣中的一段留白

呼吸在江南温婉的诗情里

好一个纤尘不染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