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作文(集锦4篇)
一纸红颜
2023-09-26 02:06:17
初中
其它

嵇康作文(1)

有这么一个人,他出身有才之家,同时身负才华,他生活在放旷不羁的时代,血脉里也流淌着放旷不羁的性格。他爱打铁,打出了自己生命的高度,打出了雅量,更打出了魏晋的绝代风华。他,便是嵇康。

你听,在山上的竹林中,传来了他打铁的声音,也传来了阮籍的歌声。他做了曹魏的女婿,身世显赫,官至中散大夫,他却不愿出仕,而归居竹林,与山涛、阮籍等人为友,打铁放歌,开创玄学新风,成为了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王戎来见,呼他不应,继续光着膀子打铁,王戎走到他面前,他方才不慌不忙地招待。这种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便是被传唱的雅量。他招待过王戎,继续打铁,他已与这竹林融为一体,与自然化为一物。

你看,在刑场上,刽子手的尖刀已经雪亮地摆在他面前,而在他脸上只有淡然,看不一点儿忧伤。他因得罪权贵而被判死刑,他不后悔,因为他活出了自己生命的高度,活出了意义。行刑前,他吩咐左右拿来琴,他用手指熟练而从容地拨动琴弦,弹奏出了千古绝唱《广陵散》,一曲终了,人皆垂泪。刽子手的尖刀终于落在他的脖颈上,他没有惊慌,反而更加从容,他没有带着那把铁锤,但他以自己生命为锤,打出了生命的火花,更打出了魏晋名士的风华。

魏晋名士身上的洒脱放达,正是当今之社会需要的。人们思前顾后,活得十分劳累,却不曾设想像嵇康一样洒脱放达,又会是怎样呢?也许这在当今社会很可笑,但真的皈依自然,与花草树木为邻、鸟兽鱼虫为伴,将会其乐无穷。让我们脱下红尘闹市华美的外衣,活出自我、活出人的天性,洒脱自然、放旷不羁,去感受魏晋的美、去触摸纯净的心。

嵇康打铁,打出了自己生命的火花,打出了生命的高度,打出了自己的雅量,更用生命打出了魏晋的绝代风华。“晋代衣冠成古丘”,魏晋虽已被历史的黄沙掩埋,但魏晋的绝代风华却值得被千古传唱,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嵇康作文(2)

说真的,与嵇康对话真的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无论你怎么说,说了多少,他都会像没事人一样操琴,弹奏他的《广陵散》。

还记得初见嵇康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我问他:“人生到底有多长?”他默不作声地抚琴,仿佛他的世界只有琴和那一曲《广陵散》。殊不知琴声悠扬,人心惘怅,我见他漠不关心的样子,只好默默低头走了。

你看,我说得没错吧,他就是一根只会弹琴的木头,什么话也不说,把周遭一切都视若无物。他只是沉浸在他的世界里。

而初次听见嵇康说话,却是大半年之后的事了。在这期间,阮籍多次告诉我他有多少言寡语,也多次邀请我同他们一起饮酒赋诗,我都婉言谢绝了。

只因在他日复一日的琴声里,我听到了他的心声。他说他不知道人生到底有多长,他只知道当一个人觉得这世界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时候,他的人生便已至尽头。他说他唯一留恋的,只有这一曲《广陵散》。

末了,我对他说:“你教我弹琴吧!就弹这曲《广陵散》”。琴声戛然而止,他认真地与我对视。良久,他才吐出一个“好”字。

从那以后,我便与他熟络起来。

我问他为何会同意教我弹琴,他又反问我“为什么想学琴?”

“就是想学喽!”

“那我就是想教喽!”

其实嵇康有时候还是蛮好玩的。但他教起弹琴来,却又是平日的那副冷冰冰的样子。在他的琴声里,我仿佛也能明白他平日里的少言寡语了。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四周无论有多少嘈杂,对于他来说都是安静的。周围都安静了。自己当然没什么话好说。

他说那日与我对视,发现我是真心地想学弹琴,于是才教的。我说这世间想学你这曲子的人不在少数,真心想学的也决不只我一个人,却为何你只单单教了我一个人?

他摇了摇头,默不作声,低下头继续抚琴。依旧是那曲《广陵散》,可我却恍惚间听到了《高山流水》。那不是这个朝代的曲子,却被几百年前的嵇康用《广陵散》轻易地带了出来。

从那以后,我们便只如君子般进行着淡如白水的交往。说不清是我疏远了他还是他疏远了我。只是冥冥之中的我们似乎被分在了桥的两头,我不肯过去,他也不肯过来。

直到那天,阮籍喝得酩酊大醉告诉我,嵇康要被斩首了。我才着急忙慌地跑到行刑处,远远地看见他走在队伍前头,一副慷慨就义的样子,他也看见了我,我正思量着如何救他,他却向狱卒要来了琴。

依旧是那曲《广陵散》,我听见他说,你别来救我了,自己好好地活下去。记得面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的时候,要用心,就像我对待这曲《广陵散》一样。

他的血洒在那把古琴之上,待到人们皆散去的时候,我替他收好了琴。在他头七的那一天,在他坟前为他弹奏了一曲《广陵散》。琴声悠扬,人心悲凉。

后来听许多人说那时候的“竹林七贤”都是不满司马氏的统治,政治上无所作为,内心烦闷的。但我想说其实并不尽是如此。至少嵇康不是这样的,我用他那曲《广陵散》作担保。

嵇康死了,他死在司马氏地屠刀之下。

嵇康还没死,那曲《广陵散》还在天地山川之间回荡着,这是唯一值得他留恋的东西。

后记:《广陵散》未灭,嵇康便永存。


嵇康作文(3)

在诗歌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诗人。有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的杜甫;有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潇洒的李白;有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天资聪颖的王勃。但我最喜欢的却是——嵇康。

嵇康,字叔夜,三国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世称嵇中散。

我喜欢他,喜欢他的藐视世俗,不畏权贵。三国时期,有一位权倾朝野的大将,名叫钟会,他非常敬佩嵇康的才华。有一次,他写了一本书,毕恭毕敬地拿给嵇康看,没想到嵇康看也没看,直接把书扔到了火炉里。过了几天,钟会又来拜访嵇康,嵇康好像没看见他一样,继续打铁消磨时光。这回钟会可生气了,决定打道回府。这时嵇康问道:“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钟会压制住内心的怒火,回答说:“我听到了我该听到的,看到了该看到的。”说完便气咻咻地走了,而嵇康却依然泰然自诺、若无其事的继续悠闲地打铁取乐。

我喜欢她,喜欢他的《广陵散》。嵇康非常擅长弹奏《广陵散》,他遭钟会陷害,被判极刑。临死前,他让妻子拿来自己的古琴,弹起了《广陵散》,长叹一声:“我死不足惜,《广陵散》失传惜哉!”最终,含恨而死。

这就是我眼中的嵇康:志远而疏,不事权贵,洁身自好,铁骨铮铮!


嵇康作文(4)

1、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2:心灵的选择

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

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

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沙漠上的狂风刮过古堡的废墟,书本中妄自描述着空中花园的美丽,人们希冀希冀着听到消逝已久古乐的音律,时光带走了古文字的意义。历史的车轮缓缓轧了过去,轧碎了多少文明古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现。

昔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之前叹息:“《广陵散》从此绝矣。”一部名曲就这样失传了。当真是“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现代人就将再次听到这千古绝唱,嵇先生之记忆即是现代音乐家的曲谱。

4:包容

嵇康的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于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山涛让他当官,是善意的,他却气得要死,认为对方侮辱了自已,可就是这个山涛使他的儿子没成为孤儿:钟会非常崇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连正眼都不看一眼,这其实就是嵇康心胸狭隘的表现,不能像大山一样包罗万象,不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

有人说,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执着。天性是什么?天性就是包容。而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也没能容得下这样一一个知识分子,把他作为一个异己给消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5:家庭教育

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但嵇康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嵇康,一看他的《绝交书》就知道他的态度很骄傲的:但我们看他做给儿子看的《家诫》——当嵇康被杀时,其子方十岁,算来当他做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儿子是未满十岁的——就觉得宛然是两个人。他在《家诫》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

一告后辈要立志,志之必坚。

二告后辈要“见义而作”,赈灾济贫。

三告后辈要慎言。

四告后辈要少欲,要宽容谦恭,要有涵养。

五告后辈不要打探他人隐私。他说:“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私。”

六告后辈不要受人之馈。他说:“匹帛之馈,车服之赠,肖深绝之”,因为“常人皆薄义而重利”,别人主动向你破财献礼,则必有所求,必图回报,这是“君子之所大恶也”。

我们就此看来,实在觉得很稀奇: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因此我们知道,稚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意的。只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

所以,后来被山涛推荐而做官的嵇绍,成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

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惟有嵇绍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

6:自虐

自虐,实际上是精神的流亡,是精神苦闷的象征。魏晋士大夫的一个倾向是服药、喝酒、身上多虱,这与其说是隐逸、潇洒,倒不如说是这些部含有自虐的成分。他们追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古的人格,不愿与当时的社会达成妥协: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生命的能量只能向内转,通过自虐式的感官刺激来获得暂时的宣泄和解脱。嵇康作为一位与时代相悖的人,他承受了太多的精神压迫与打击,他别无他法,只有把常常饮酒、服药、装疯等自虐形式作为自我拯救的方式。在精神苦闷之际,用药酒等刺激感官,借酒杯来浇心中块垒。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方式。

7:坚持自我

其实嵇康是很有才气的一个人,所以山涛就推荐他出来做官: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愿意接受的,于是嵇康就要和山涛绝交。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为嵇康当初说“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

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就因为这样就结束了来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极其重要的,不容他人干涉。嵇康的行为不是因为按照什么现成的规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体现。

8:路

嵇康啊嵇康,愤世嫉俗,绝望了这社会的一切而毁坏礼教者是你,“非汤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让司马氏安于枕席?你的一腔忠愤却无人知,只好寄托于手中的铁锤——第一锤,砸平世间不平事;又一锤,大泄胸中之悲郁;再一锤,以警醒生前身后千年万年所有的炎黄子孙: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纪?“砰砰”锤声中,钟会来了,你并不理睬,只抛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于是你抛锤仰天大笑:“哈哈……吾非汤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权柄!”这一笑,惊掉了司马昭手中的玉杯,杀机顿生。

人说你毁坏礼教,不事孝道。“冤哉!”一千七百年前那没有发出的呼喊,就让我替你喊出吧!或许,这有悖于你不屈的性格,但那是在路人皆知司马心的时代,这是称那个“冤”字己完全被世人理解的时代。我知道你表面上毁坏礼教,实则是激愤于挂羊头卖狗肉者之流(如司马懿)的胡作非为,激愤之极而转为不言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礼教!其实啊!司马懿何尝是孝子?可司马氏就是以不孝为名杀了你。悲哉!“阴阳易位,时不当兮”,屈子几百年前的这一悲吟,不幸却又应验在了你的身上。

9:交友

冤哉!嵇康!

再不见你纵酒之豪情,再不闻你打铁的锤声。一壶酒,浇铸成你狂放的本色:一把锤,锻造了你铁样的个性。如此本色,如此个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你“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在你的眼中,这世界应如你杯中之清酒,无尘渣毫粒,无腐臭之气,而是清冽如流玉之晶莹,甜香赛芝兰之悠长。可遗憾的是,翻遍一卷《中国古代史》,你的名字却印在了最昏晦的那一页:满眼是野蛮的屠戮,满耳是大众的悲鸣。其时,有明哲保身者,更有持“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陋志者。你“常谓之知言”的山涛,此时便弃你而去,留你一人痛饮苦酒:“美酒今以之驱愁,良友兮不可不慎求。人之相知兮,贵识天性,曲者不以为桷兮,诚不欲以枉其天才。”面对山涛的诱荐,你嬉笑怒骂,接舆狂歌。一纸《与山巨源绝交书》阻断了后路,更逞了淋漓之快意,成就了后人敬仰之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