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李清照(必备4篇)
放肆年代已经过了
2023-12-09 08:47:16
初一
其它

写李清照(1)

素约小腰身,生资美然,袅袅娉娉、“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风情,悉堆眼角”,似一缕柔烟幻妙从遥远的地方飘忽而至。仅据资料以及自己的想象,在我眼中的李清照,便是这样。

你典雅优美,温婉大方;你诗词曲赋,才艺繁多。纵然你这一生经历了曲折挫败、起起落落,但你留给后人的绝世佳作,让无数诗词爱好者心生敬佩,爱不释手。我喜欢你的文章,不一般的清新典雅、优美动人,也有却不遮掩的豪放。你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倾入在那一纸一墨里,让那原本空白且沧桑的纸流露出丰富的情感,让我陶醉在你的诗词中,暗暗吟诵,诗词缭绕。

出身于士大夫家庭,自号易安居士,是我过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也被后人誉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李清照,也是我最喜爱的词人。清照在一个学识渊博、书香浓郁的家庭中成长,促使这清照从小感受诗词曲赋的熏陶,正是这样影响着清照写出来的词。宋代是一个文化极为成熟的时代,人们行走在文学辞海中,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环境氛围。清照的作品与民间的流传的女性诗词有所不同,蕴含着很高的文艺才能,便是在这样和谐、文化气氛极高的士大夫文化下培育出了这样经典人物。

孩童时代的你如此欢颜笑谈,活泼开朗,少女时代充满着欢乐,常去野外郊游让眼界也开阔了许多,记得《如梦令》中提到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篇幅短小,可却把野外自然风光描写的淋漓尽致,游玩在涓涓细流的小河旁,静立得小亭坐落在一旁,直到日暮时分,落日的美景映入眼帘,沉醉在其中,尽兴后划船回家,却不小心划入荷花池中,你划呀划呀,惊动了满池的水鸟,都向着上飞起来。每字每句都牵动着我的心,如此良景,怎叫人不如痴如醉;如此优美的诗句,怎叫人不喜爱。寥寥数笔,勾画出你任性又天真,调皮又可爱的形象,也藏着一钟别于其他少女的雅兴。你喜爱大自然,你留恋青春的美好,在我眼中你如风如光一般令人爱戴。

晚风不问,小窗灯阑,提笔写下小词,挽一缕秀发,留下一抹浅笑。在我眼中,你是这般温婉美好。


写李清照(2)

如果说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蒙娜丽莎因微笑而迷人,那么李清照就因孤独而美丽。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在我眼里,你像一朵盛艳的荷花,独自绽放在荷塘之中。没有人为你攀着明灯,没有人陪伴着你!看着你那孤独而朦胧的身影随我们而离去,心中不免留下哀伤……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她快乐的童年。李清照是一个城市人,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也能够随家人观赏美景。这样刚好陶冶了她的性情,更为后来的才华横溢打下了基础。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忧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她忧愁的中年。别看李清照一代才女,她也是平凡之人。刚结婚的时候,赵明诚在外读书,没有固定收入,就时常把她自己的衣服换了钱,而她吃穿都很简朴。她热爱诗词,日夜持笔在烛光下写词,而丈夫赵明诚在外流荡,心中对于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也愈来愈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来到了晚年。明诚去世后,她更孤独了——来到了国破家亡的出境之中。此时的李清照由于心情忧闷,患上了好几种病,连死后的棺材都早早准备好了……可是她为此并没有向死神屈服,她大义凛然地站出来,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讽刺了那些贪生怕死的官员们,而她本人已是身心憔悴。独自寡居的老妇人,却还如此的骨干、爱国!她的爱国情怀正感染着每一个人……

童年时,你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想尽快独自绽放在这清寂的池塘之中。

中年时,你绽放了,如此娇艳如此鲜艳夺目,难道不是池塘中一朵孤傲的奇葩吗?

晚年时,你没能闯过命运,孤零零地永远凋谢……

但你,却因孤独之美而永远烙印在我的心间——李清照!


写李清照(3)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现在,出现了无数的诗人。他们就像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中华民族文明的夜空。在这满天星空中,我最爱这一颗——李清照。暑假里,我捧着《李清照经典诗词》,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一个多面奇女子的形象在我脑海中逐渐鲜活起来。

活泼俏皮的邻家大姐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我不知读了多少遍。俏皮的李清照大姐姐,一定是父母宠上了天。晚宴归来,连回家的路都不认得了,在小舟上荡呀荡,清风徐徐,飘来一阵阵荷花的清香,兴许是陶醉了,小舟不知不觉驶入了荷花深处。在荷花丛中栖息的鸟儿,被这突如其来的小舟吓坏了,“哗”地从荷花中飞出来。此情此景,李清照一定也在兴奋得拍手叫好吧。

望穿秋水的闺中小妇人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写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后,对丈夫深深的思念,这种相思之情难以排遣,才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千古名句了。

我突然想到,每次爸爸出差,妈妈不是也常常一个人发呆吗?她一定是想爸爸了。有时,妈妈还会一天问我几次:“舒雅,今天几号了?你爸不是说今天回来吗?”“妈,我都告诉你N次了,爸爸是明天回来,是明天!”原来自古到今,天下的女人都是一样的。

铁骨铮铮的巾帼女豪杰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何等的壮烈!这像是出自于一个柔弱女子笔下的吗?垓下之战项羽虽败,但他在我心中仍是一个豪气冲天的大英雄,想必在李清照心中也是如此。我在《渔家傲》中还读到这样的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何等的气势!丝毫不逊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亲切、哀愁、豪气,这是我从诗词中读到的李清照。在你的心目中,又是一个怎样的李清照呢?


写李清照(4)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初识清照姑娘,在那首《如梦令》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顿时,觉得这姑娘真可爱、真豪爽!可爱在她与那滩鸥鹭的“争渡”,及沉醉了不知归路;豪爽在于她与朋友们一起相聚饮酒,嘿,姑娘家也可以来几瓶!

此后,我便恋上了这清照姑娘,更恋上了她的文,她的魂,她的精神。

即使我从未见过她。

有时我会想,她该长什么样呢?后来,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是这样的:她不同于富家小姐,穿着华贵。她穿着朴素的衣裳,美丽而不娇艳,有女子之柔软与男子之潇洒。可惜没见过她的模样。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清照姑娘,全名李清照——多美、多动听的名字。她是个普通却不平凡的女子。

她从不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反之,她自幼博通读书,会吟诗作赋,才力华赡。若是当年有“诺贝尔文学奖”,她绝对是奖项得主。

她比普通女子多了份释然与潇洒。以当年项羽的乌江自刎为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项羽不应该那样做,她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认为,若当年项羽过了江东,历史上仅多了一个懦夫,而非一个重情义的英雄,项羽虽败犹荣。

历史没有如果。

清照姑娘的人格精神,以及她的思想眼界,她的处世哲学,被她紧紧攥在手中。

谁也夺不去,谁也抢不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十八岁那年,清照姑娘遇见了她一生的爱人——大学士赵明诚,二人情趣相投,后结为伉俪。

那大概是清照姑娘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了吧,就连她的词中,都充满了少女情怀与对爱的懵懂,对丈夫的爱慕;“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然而,生活给每个人安排了不同的困苦与挫折,没有谁一帆风顺。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清照姑娘随夫南渡。四十五岁那年,赵明诚病逝。此后,她的词风变得凄咽悲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每当读到这里时,我就想穿越回南宋,抱抱那个悲楚的清照姑娘。

清照姑娘与赵明诚,拥有好的感情。

但是,清照姑姑很爱赵明诚。她又重新嫁了人,嫁给了张汝舟。

有人会说:“这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妇女贞节啊!”这便错了。

清照姑娘的爱情观,非常先进:我爱一个人,就要为他而幸福,为他而活下去,让他在天上看见我的快乐。换个角度说,如果清照姑娘是你的亲人朋友,你想看见她成天沉浸在丧夫之痛中吗?

所以,爱一个人,就要为了他而幸福,为了他而更好。双方都变得更好,才是真正好的感情。

幸运的是,清照姑娘与赵明诚,拥有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