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端午(汇编11篇)
叶子
2024-03-08 07:25:04
其他
话题

故乡的端午(1)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秦国灭楚国之后,爱国诗人屈原悲愤极了,便跳入汨罗江自杀。两岸的民众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便用糯米粽叶包成食物投入水中供鱼虾食用。端午节由此而来。这个感人的来历使我对端午节喜爱有加。

端午节主要有吃粽子、戴花绳、带荷包、插柳条这几件风俗活动。去年我们在老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端午节。

首先是包粽子,吃粽子。妈妈买来了糯米和粽叶。奶奶将粽叶几下折成一个奇怪的菱形,然后用勺子往粽叶里倒入糯米,放入几颗枣和葡萄干,接着包好粽皮,用细绳扎住,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妈妈和奶奶手法很熟练,包起来井井有条;每一个粽子都那么饱然,棱角分明。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一煮,顿时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奶奶用漏勺将粽子一个个打捞出来。我嘴很馋,每次趁奶奶不注意,偷偷拿走一个。“小机灵鬼!”奶奶不忍心骂我,每次都这样说。粽子香甜可口,嚼一嚼,糯米的甜味里透着淡淡的枣香,让人吃了还想吃。

戴花绳和戴荷包也是端午节风俗之一。尽管,我并不喜欢这项活动。奶奶用五彩的丝绳制成花绳,戴在手腕和脚裸上。据奶奶说,这样可以防止被蛇咬。奶奶绣的荷包十分好看,一只褐色的雄狮张牙舞爪,长长的鬃毛倒竖着,身上还有一些花纹图形和金色的小铃铛,狮子的四个爪子分别挂着一条线,每条线上是三个生肖动物,四条线合起来,正好有十二个生肖。

插柳条是为了避邪,但它插的地方也有讲究,一般插在房檐或门上。端午节那天,我和奶奶从柳树上折下了较好的枝条四五支,拿回家中。爸爸顺着木梯爬上房檐,在适当的位置,插好柳条。

怎么样,故乡的端午节别有一番风味吧!


故乡的端午(2)

“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我思的不仅是远在故乡的亲人,还有来自童年的回忆。

每逢端午,奶奶总是做一桌子的菜,献宝似地摆在大圆桌上。最扯人眼球的便是那自己腌的咸鸭蛋。

奶奶盐鸭蛋十分讲究,腌前鸭蛋要用米醋浸泡二十多分钟,为的是杀菌消毒。趁鸭蛋刚从醋中出来,表面还是湿润的,便在盐堆中滚。这便是我最喜欢的家务事之一,我可以边做边玩,每次弄的满手是盐。最后将这些鸭蛋装进黑色的塑料袋。到了端午,奶奶便会端着一盘蒸好了的咸鸭蛋摆在桌子中央。

刚切开的鸭蛋还冒着热气,蛋黄红彤彤的,里面还冒着油,看着就让人垂涎。

奶奶除了自己腌鸭蛋,还要自己包粽子。邻居都喜欢吃奶奶包的粽子。有一次,邻居叔叔还提了一串腊肉,让奶奶包在里面。奶奶笑着,一张早就布满皱纹的脸涨的通红,说:“好啊好啊,你们到时候拿几袋回去吧。”奶奶包粽子的手法十分娴熟,一双手灵巧地在粽叶和馅料之间来来往往,不一会儿,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便成型。而我在旁边跃跃欲试,但不仅弄的一身脏,还浪费了原材料,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奶奶不怒反笑,每次都让我闹了个大红脸!

晚上,奶奶便会用艾叶和青蒿来给我煮洗澡水。满屋药香泛滥,沁人心脾。

洗完澡,奶奶用纱布裹上银手镯,再放上一个煮好了的白鸡蛋。在身上滚来滚去,说是能祛除身上的湿气。

至于其他的,现在都记不真切了。只知道腌咸鸭蛋和包粽子,这两项也是我极喜欢的。虽然鸭蛋不像书中写的:筷子一戳,“吱”的一声红油便冒出来了。但是自己做的,远远超过那些山珍海味。

现在住在这种快节奏的大城市中,节日气息越来越淡,我也不禁思考:现在还有多少人像奶奶那样自己动手盐鸭蛋的呢?而我,也是买超市中的鸭蛋,再也没有奶奶腌的味道。这种味道恐怕是只有回到故乡,才能品味到的吧。


故乡的端午(3)

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匆匆。一眨眼,又要快到粽子飘香的时候,我不禁想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每到五月初四,天才蒙蒙亮,奶奶就叫我说:“快起来,割艾草,去晚了,就割不到了。”我急忙跑到山上割了艾草回来。看见邻家大婶再挂艾草,我也赶紧把艾草挂在家里的大门和窗棂上。于是整个院子里散发着艾草的馨香。

我不认识什么是箬竹叶,所以没办法去摘,看见别家孩子高兴地背着箬竹叶回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每年都是邻家大婶给我们送箬竹叶,也不知如何感谢她才好。有了箬竹叶之后,奶奶把它们放在锅里焯过,再放到清亮的水里,一张张洗刷干净,就开始包扎粽子。

粽子包扎完已是傍晚了。晚饭过后,我和弟弟把粽子放在锅里,用准备好的干柴煮上两三个小时,再让它焖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粽子余温尚在,还带着箬竹叶的清香。粽子出锅的时候,奶奶让我端给东家的爷爷吃吃,西家的婆婆尝尝,每个人吃着粽子,脸上都堆满了满足的笑容,整个院儿里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按照我们这儿的习俗,粽子从初一吃到初五。初五那天,奶奶还要做包子、炸麻花、煮盐水蛋。奶奶挑选了一个又圆又大的盐水蛋,还在蛋壳上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好,挂在我的脖子上,嘱咐我说可保平安,要挂到第二天才有效。等玩儿累了,我却和小伙伴儿分吃了盐蛋,还找了个差不多的鹅卵石装在网袋里。

到了傍晚,奶奶把艾草收在一起,蘸上雄黄酒,撒到屋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我怕蛇,所以奶奶还在我的额头上擦了雄黄酒,用以消邪避虫。

故乡的端午节,一个浸透着浓浓乡情、亲情的端午节。


故乡的端午(4)

每年的五月初五,宽阔的大街上不时散发出一阵阵香喷喷的粽子味,扑鼻而来的香味让人忍不住直流口水,真想把粽子一口就吞下去。街道上传来阵阵的吆喝声:有甜的,也有咸的,快来品尝呀!那声音如此亲切、如此热情,如白雪飘落的冬天有了一丝阳光。街上的人们津津有味的品尝着香甜的粽子,多么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生活乐章呀!你们猜一猜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呢?哦,是端午节呀!

站在清澈见底的小河旁边,不时传来一阵阵的鼓声,轰天震地、源源不绝。一二一、一二一的声音多么短促有力;一条条神勇无比的蛟龙,它们互不相让的在水里划来划去。

说到端午节,我们不得不想到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后任左徒,从事国家外交工作。在战国时期,楚国与齐国两个大国的联合引起了秦国的极大注意,于是秦王便派张仪带着许许多多的金银珠宝到楚国,去收买奸臣,奸臣便去楚王面前陷害忠臣屈原,楚王便把屈原赶到寸草不生的荒郊野外。六十二岁的屈原听闻到郢城失陷的消息伤心无比,为了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忠心耿耿,激起江楚人民的爱国之心,便抱着一块光滑的石头投进了汨罗江,清澈的江水卷起了悲哀的浪花,这个结果使大家为之一震!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便把屈原投江的日子定为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呀!端午节实在是太有意思啦!


故乡的端午(5)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春的离去,夏随之而来,不知不觉中,生活中多了些粽绿和艾香。

在这个节日,总能看到有人用粽叶包裹住那白花花的糯米和那红彤彤的粽枣,再裹成好看的形状(因为地域不同,所以包裹好的形状都会有所不同),最终一马莲固定,代表着这个节日的食品——粽子,便包好了。

记得在我的记忆中,记得最清楚的便是将粽叶编织成花环戴在头上满地跑,这可是儿时的一大糗事。但也是从那时开始端午成为我盼的节日。

在我的家乡,还有一个习俗便是戴吉祥五彩绳。端午前后,总有许多孩子们在手上、脚上戴上五彩绳。看到这或许有人还不明白五彩绳为何物?五彩绳是一种由五种彩色小绳编织在一起而成的手绳(脚绳)。在我们这有个传说是:戴上五彩绳可保好运,而在端午节过后的第一场雨就得拿下五彩绳,以免好运杯淋湿。

千年前的浪花,染成的绿,至今还翠。


故乡的端午(6)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糊口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顿的故乡的端午节初中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的端午节初中作文1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披发,面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疑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枢纽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

一切预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眼前,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厚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故乡的端午节初中作文2

我的家乡在甘肃陇南的一个小村子里,那里虽没有都市的繁华,但有着自己的风韵,尤其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至今,我国各地民间都还保存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我家乡就有一类别具风味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清晨,叶上的露水还未干,每家每户就开始割艾草。艾草最嫩的地方被揪下来扎成一个“小刷”,而剩下的,则插在门左右侧或窗户各角。关于端午节插艾,是为了辟邪,而这只是种迷信,但人们仍是会向往。太阳脸圆时,插艾就结束了。接下来就该打扫了,把家中里里外外收拾干净,显出即使是炎热的天色,也会勤奋劳动。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我家这几天就蒸了许多粽子,甜味的,咸味的,红糖的,猪肉的……可谓是“粽子宴”。香甜的粽子背后,还有一个典故:古代有位巨匠人,名叫屈原,写过许多利国利民的文章,却没被采纳。之后,这个国家灭亡了,屈原悲痛欲绝,同心专心想没有为国效力,就在端午节这天投江自尽,以死殉国。后来,人们为纪念屈原,便投粽于江中,让鱼吃粽子,不要去伤害屈原的尸体。

到了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地。全家人坐在核桃树下,吃着粽子,喝着雄黄酒,享受着厚味佳肴。雄黄,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很目生,它是一种药,可以饮用,一般为粉末状。它还有一个奇异的功效,那就是可以驱蛇,蛇遇到它就会全身腐烂,因此,端午节时蛇都躲得远远的。雄黄酒是雄黄掺合白酒调配而成的,之条件到的“小刷”是用来蘸雄黄的。把酒中多余的雄黄蘸出来,吊挂在墙上,用于小孩发蛔时煮艾水喝。

家乡的端午节别具一格,虽无龙舟助兴,却也过得有滋有味。

故乡的端午节初中作文3

农历蒲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固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仍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我的家乡地处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区,按说是过北方形式的端午节,但因为我们这里是山水相间,有北国小江南之称,也就有了独特的端午习俗,既吃粽子、戴香包、插艾叶、喝雄黄酒,又有北方少见的大张旗鼓,激情热闹的龙舟赛。

家乡民俗以为,蒲月为恶日,吊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蒲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鸡蛋或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喝雄黄酒。

“孩子,端午节了!起床咯!去洗洗脸吧!”“哦”我应答了一声。刚洗完脸,就来到厨房找吃的。可倒霉的是,一来到厨房就给妈妈拉着帮忙裹粽子了。吃完饭后,我换上新衣服看下战书的划龙舟。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烈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流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一往无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流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挽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隧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出色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家乡的端午节,我是不会健忘您的,我爱您!


故乡的端午(7)

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

几片翠绿的粽叶,三折两卷后把白糯米塞进去,放上一枚红枣或者一块鲜肉,再用一根竹绳扎捆,便成了一只只形态各异的粽子:有像枕头的枕头粽,有像金字塔的三角粽;最有趣的要算小脚粽了,奶奶告诉我,奶奶的妈妈的脚就像这粽子。

煮粽子时烧火是很有讲究的。我小时候是不懂事,只想着粽子快点儿熟,就大把大把地往灶里头填柴火。大人们说:“粽子要烧一会儿,焖一会儿,才不会夹生。

粽子刚烧好,我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一股粽叶的清香随着腾腾的热气扑面而来,看准了一只粽子,迅速地把它拎出来,吹着气,在手里来回倒着,等凉一些解开竹绳,一层层剥开碧绿的粽叶,那如出水芙蓉的粽子便呈现在眼前。咬上一口,含在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那滋味别提多好了。

我为家乡的端午节能有如此美味无比的粽子而自豪。


故乡的端午(8)

故乡的端午节

故乡的端午节 故乡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端午节的儿歌。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传说这一天是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日子,为了纪念他,端午节又叫“诗人节”。据说那时的老百姓为了不让诗人不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投到了江里去喂鱼虾,还组织了许多的船队到江中去寻找那些诗人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因为五月初五有两个五,所以在民间有许多跟“五”相关的习俗。为什么要在小孩子的脖颈.手腕上系着红.黄.蓝.白.黑的五色线呢?因为在小孩子的脖颈上和手腕上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线可以长命百岁,这五色线称为长命缕。表示带来“长命百岁”的好运。

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悬插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等到中午,孩子门就可以大饱口福了,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雄黄酒少不了,还有很多很多的菜,把我们的'肚皮撑得鼓鼓的。

其实,我们最喜欢的是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事。因为这天上午比赛还没有开始,漓江两岸围观者已经是人山人海,只听鼓声阵阵,漓江上的一只只龙舟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场外人群的欢呼声小学生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参赛队伍的口号声,还有不绝于耳鼓点声,能传到十几里外呢。

看完了赛龙舟,肚子饿了,回家去吃“五子”去喽,你知道五子是什么吗?就是三角粽,吃得好饱还是还想再吃,可是肚子已经吃不下了,真是太美味了!所以说它有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事。

故乡的端午节年年过,我们小孩子也年年盼,就这样我们都慢慢长大了,但妈妈教的童谣我是永远都不会忘记掉: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每年的这一天。


故乡的端午(9)

“太好了!放假喽。”我一听这声音,就知道大家都沉浸在放假的喜悦中,你可能会想:不就放假吗,怎么这么开心?因为这次放的可是三天小长假,端午假。这三天你去乡下可以玩个够呢。

也正是这样,我和哥哥便坐车来到了奶奶家,一眼望去,还是那熟悉的田野、山峰、池塘。一点也没变。

我和哥哥把行李放好,便坐了下来思考着我们将要玩什么,正当我没头绪时,哥哥说:“不然去抓蝌蚪吧。”我一听立马答应了。我们准备好了工具,便走上田间小路,去田里抓蝌蚪。

我们走到田边上,便弯着身子,聚精会神的观察田野里有什么动静,忽然我看见哥哥身体变成半蹲式了,手里的杯子也快贴近田的水面了,忽然哥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水里一跳,抓了一只蝌蚪,我便对哥哥说:“哥哥,我也想试试。”哥哥一听把杯子给了我,我学着哥哥的样子,仔细的在田里找蝌蚪,忽然,我看到两只蝌蚪在一起,这往水里一跳说不定还可以抓到两只呢。我想罢,便蹲了下来,手贴在水面上,杯口对着那两只蝌蚪,一跳,抓到两只,我便欢呼了起来,哥哥一看,说:“我们来比赛吧。”我答应了。

我们往自己觉得蝌蚪多的地方走去,我走了很多处地方可是还是没有一只蝌蚪的踪迹,然而哥哥那边已经抓了很多了,我便只好认输。哥哥对我说:“你怎么能只在一边走,不往另一边走呢?蝌蚪大多都是生活在田里的深处。”我一听恍然大悟。

虽然我输了,但今天过得可真快乐。



故乡的端午(10)

每到五月初四,天才蒙蒙亮,奶奶就叫我说:“快起来,割艾草,去晚了,就割不到了。”我急忙跑到山上割了艾草回来。看见邻家大婶再挂艾草,我也赶紧把艾草挂在家里的大门和窗棂上。于是整个院子里散发着艾草的馨香。

我不认识什么是箬竹叶,所以没办法去摘,看见别家孩子高兴地背着箬竹叶回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每年都是邻家大婶给我们送箬竹叶,也不知如何感谢她才好。有了箬竹叶之后,奶奶把它们放在锅里焯过,再放到清亮的水里,一张张洗刷干净,就开始包扎粽子。

粽子包扎完已是傍晚了。晚饭过后,我和弟弟把粽子放在锅里,用准备好的干柴煮上两三个小时,再让它焖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粽子余温尚在,还带着箬竹叶的清香。粽子出锅的时候,奶奶让我端给东家的爷爷吃吃,西家的婆婆尝尝,每个人吃着粽子,脸上都堆满了满足的笑容,整个院儿里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按照我们这儿的习俗,粽子从初一吃到初五。初五那天,奶奶还要做包子、炸麻花、煮盐水蛋。奶奶挑选了一个又圆又大的盐水蛋,还在蛋壳上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好,挂在我的脖子上,嘱咐我说可保平安,要挂到第二天才有效。等玩儿累了,我却和小伙伴儿分吃了盐蛋,还找了个差不多的鹅卵石装在网袋里。

到了傍晚,奶奶把艾草收在一起,蘸上雄黄酒,撒到屋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我怕蛇,所以奶奶还在我的额头上擦了雄黄酒,用以消邪避虫。

故乡的端午节,一个浸透着浓浓乡情、亲情的端午节。


故乡的端午(11)

我坐在客厅里,吃着腊肉粽,掏着咸鸭蛋,思绪不由飘到了故乡的端午。

故乡的端午有吃鹅蛋的习俗。每当到了端午,奶奶便用白水,煮上几枚大大的鹅蛋,作为我的节日大餐。奶奶似乎明白我的心思,蛋一煮好,就端上桌上,招呼我过来吃。剥下来的蛋光滑圆润,宛如一颗大夜明珠,泛着粉嫩的柔光。蛋白是透明的,像琥珀一般包着中间红亮亮的黄。我把那滑滑的蛋捧在手里,就着那袅袅升起的热气,常常顾不得烫嘴,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这时候,奶奶就会用一种慈祥的眼神看着我,一边提醒我:“慢慢吃,慢慢吃!”

和许多人家一样,每到端午,奶奶总要亲自包粽子。奶奶知道我爱吃糯米蜜饯红豆粽,所以每次都会给我准备很多用这种馅做的粽子。坐在奶奶的身边,看着她用手不停地兜着粽叶包粽子,我的口水似乎都要流了下来。看到我欢喜的样子,奶奶的脸笑得就如一颗红亮的蜜饯。为了让我高兴,有时她会在香甜的粽子中插有一枚竹叶,卷成筒儿可以“呜呜”吹着玩儿,这种声音我至今无法忘记。

我坐在客厅里,腊肉棕吃了一半,便不再想吃;手上玫瑰味儿的香囊,也觉得有种异样的感觉;盘子里的鹅蛋依然整齐的摆放着。我问妈妈:“什么时候回老家?”“暑假。”妈妈说,“想回去了?”我捏了捏妈妈从抽屉里找来的观音挂件,默默地点了点头。

我万分地想念起奶奶,想起了故乡的红豆粽,大鹅蛋和香角子。他乡的端午毕竟不是故乡的端午,也不是我那充满乐趣的节日了。到底是故乡好啊,我扑向电话,突然急切地想给奶奶打个电话??

点评:对故乡端午节的思念,更是对奶奶的思念,十分感人。

(张梦憬)南京宁海中学分校初三(3)班 李逸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