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作文(合集7篇)
一帆风顺
2024-05-24 01:53:30
其它
其它

任务型作文(1)

生命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性。你可以发现生活,但不能预知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经历越来越多,顾虑也越来越多,我们不禁要问,曾经的那些勇敢怎么了?

几天前看了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x)深受感动。讲的是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经历波折,找回童年的无畏,杀死炸脖龙,对付红皇后的故事。最后她回到现实生活中,明白了坚持自我,相信梦想。拒绝了领主儿子的求婚。其中有一个片段是疯帽子回忆小时候的爱丽丝,那种天真善良带来的无所畏惧,给我很大震撼。

同样的,《功夫熊猫2》想必大家都看过,沈王爷利用火药制造了危害人们的大炮,阿宝作为神龙大侠前去阻止他的恶行。阿宝并不知道那种武器的'威力,来到沈王爷面前,他毫不在乎地踢碎了武器模型,没有畏惧的神色。然而极讽刺的是,沈王爷料想了无数个和阿宝见面的场景,早已做好准备,却被阿宝轻松的“hi”打断了。

从很多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无知”的伟大。也许你会问:无知真的就比爱因斯坦神明么?不是的,无知不等于无智。在我看来,这种“无知”更是一种态度:轻松、简单。这也正是勾心斗角的生活中最最需要的一种品德。

记得某年春晚郭冬临小品中的一句话火了很久:你心里能不能阳光一点?

其实很多麻烦都是自找的,很多压力都是自己给的。像《天下无贼》里傻根的相信善良也是一种高尚。

我很喜欢阿狸,那只红红的小狐狸。看过阿狸的人都会感觉到hans在漫画中传递的温暖。也正事因为这种相信童话的纯真,相信有开出鸡肉卷的花的梦想,才使这只可爱的小狐狸红遍了大江南北。

也许是因为看过的太多,发现的太多,我们开始麻木、冷酷。其实我们本不应该如此复杂。我们会害怕大多因为杞人忧天的神话和问心有愧的不安。《武林外传》电影版中佟湘玉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宁愿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死鬼也不想做一个半夜怕鬼来敲门的活人。如果人人做到这种正直,我想便没有了提心吊胆的苟活。

无知者无畏。如果你满足现在,热爱生活,就算你已站在了“x”的风口浪尖,你,还会害怕么?


任务型作文(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3月初,河北沧州一中12名高中生因在校使用手机播放音乐、给家人打电话等陆续被劝退。22日,沧州教育局确认12名高中生被劝退后暂未返校。校方回应称,“严肃执行校规,体现了学校为大多数学生负责的担当”。

针对此事,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考生优秀作文】规则定方圆

今日,沧州一中数位高中生因在校使用手机被劝退。校方回应称,严肃执行校规,体现了学校为大多数学生负责的担当。学校的管理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处在这些规章制度下才能更好的规范我们的行为!

规则是人品的直尺。人是有高级思维的动物,当我们面对一件事物时,我们自己内心有一把尺子来衡量过于对、是与非。如果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的方向,那么在规则的.约束下,你必将失败。材料中的高中生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而未体谅周围的同学,他们自己内心的错误观念使他们冲破规则,这必将导致一定严重的后果。马云明白自己身处环境的规则,他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提高自身的能力,这使得它成为阿里巴巴的传奇。规则典范是个人定夺方圆的标准。

规则是集体的天平。学校和社会都是一个集体,人处于集体中必定得服从集体的规则。在学校里,我们得遵守校规;在社会上,我们得服从道德的规则。材料中,学校进行劝退的处罚是为大多数学生着想的,如果学校对于这件事不予重视,那么校园里的秩序便得不到保障,学生的行为规范得不到约束,那么学生学习和自律的爆发能力更得不到提高。中央电视台对说错句或字的主持人会进行罚钱等一系列处理。正是因为他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才培育了大批优秀主持人和新闻媒体人,他才成为国家做好的电视台。规则典范是集体获得勋章的凭借。

规则是国家的定音锤。一次次敲击,扣着多少人的心弦,那是正义的象征,那是国家和平安宁的保障。法官重重的一敲,道出了国家的规则。“依法治国”是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几年国家实行的倡廉行动中,即使某些官员身处要职,但只要他触犯法律,那么就必定受到制裁。我们身处法律保障的环境下,我们会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社会和谐安宁。规则典范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规则是代。规则定夺方圆,判断是非。规则能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个人有一把判断过错的尺子,集体有评判黑白的天平,国家有定夺正义与邪恶的定音锤,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与安宁。


任务型作文(3)

赵畅

上世纪初,一家外国制造企业的车间电机出现问题,工厂陷入停顿,请来的检修工和专家都找不到问题。后来请到一位著名电机专家,他在一番检查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画了一条线,“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得以排除,经理问他需要多少酬金,他开了个清单:画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

简简单单画了一条线,就要价1万美元,这似乎是太贵了。要知道,当时一般人月薪只有5美元。然而,简单动作背后,是“知道在哪儿画线”这样不简单的能力,最终决定了画线的价值。世上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在人们看来似乎都很简单,可换作自己去做,才知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容易。原因就在于,有无数不简单的辛苦付出,凝结在最后的“简单”之中。

有的人看别人在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以为只要多读些书、积累点素材就可以了。可真轮到自己上场,结果却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殊不知,演讲是一门艺术,演讲者不仅要有多种知识的积淀,还要有各种演讲技巧的修养。有位知名演说家,其左耳上有一层厚茧,他告诉人家:“我刚开始演讲时,没名气,于是我一天到晚给人打电话,每天至少打100多个,讨教演讲技巧,联系演讲业务,请求别人给我机会。”“耳朵上的‘厚茧’”,恰恰是其精彩演讲背后“不简单”的生动注脚。

庖丁解牛,何以能做到“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卖油翁,何以能做到“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用现在的话说,就在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达成“专一行”的成就,靠的是日复一日对专业技能的细心钻研,从简单掌握转而游刃有余,再从驾轻就熟实现“目无全牛”。

如果说“简单”是结果,那么“不简单”便是动因;如果说“简单”是精华的高度浓缩、瞬间的精彩呈现,那么“不简单”便是心血与汗水的交融、智慧与创造的互动。从“不简单”到“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能动而不断追求一流、追求极致的过程。它既是对我们干事创业规律的总结,也是我们实现人生华章的导引。

有人说:“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这话并不全然正确。成功不只需要不断坚持,还需要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需要苦心钻研被忽视的细节,需要量变积累带来质的飞跃。用哲人的话讲,就是“简单是终极的复杂”。那些倒在成功门槛前的人,往往夸夸其谈、眼高手低,轻易瞧不上看起来简单的工作,“简单”工作简单应付,不愿意多付出一丁点的努力;或者只懂得在简单重复上下“憨力”,不去用心钻研乃至奋力创新。殊不知,事业之路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唯不舍微末、沉潜蓄势者,最终能抵达梦想的高峰。

“最伟大的真理最简单;同样,最简单的人也最伟大。”我们干事创业、改革创新,正需要把“不简单”做到“简单”的精神,一心一意地研究,持之以恒地实干。


任务型作文(4)

李斌

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耳边的疾风,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读《罪与罚》,可以跟随底层人物体味人格的矛盾与复杂。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有人推理出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阅读的最高境界,正是练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任务型作文(5)

“我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呢?要我说几次你才懂?……”耳边又响起了妈妈的“紧箍咒”。老天,我是遭了什么罪呀?

17:10分,放学了!大家一蜂窝地冲出教室,外面乱哄哄的。而我安静坐在位置上静静收拾书包,一边碎碎念。

“科学阳光课堂,语文书,创优……”如山一般地塞满我书包,我拉上拉链,准备回家。没想到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到家后,我拿出一本本作业检查,就是不见《数学阳光课堂》!我的心开始扑通扑通乱跳,像有一头小鹿在乱撞。

“该不会落学校了吧?”我不敢往下想。

把时间前移一个月,当时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妈妈说了一句:“下次你再这样你自己看着办!”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我感到了浓浓的“火药味。”

我的心有两给个小人开始争论——

“林泛,告诉爸妈吧!”天使在警告。

“说什么呀!明天到学校补就OK了!”恶魔在一旁打岔。

……

终究瞒的一时,瞒不了一世,正当我纠结万分时,妈妈进来“质问我”:“你数学作业给我看看?”妈妈的平淡却是我的恐怖。

“没带回来。”我用比蚊子哼哼还小的声音回答。

“有什么大声说!别哼哼唧唧!”妈妈变得严肃了。

“没带回来!”我不知哪里的胆儿。但我知道屁股“不保”了。

“没带回来时是吧?你就想办法带回来!”妈妈一怒,走出了我的房间,门“啪”地关了。我开始伤心地抽泣,泪珠不住地往下掉……

自从这次“冷战”后,我终于知道了落下作业就是落下“和平”,我永远铭记着这次经历,那不和谐的一幕。


任务型作文(6)

“来,这道题给我‘借鉴借鉴’。”教室里,某同学满脸堆笑地将头向同桌处一伸,一个数学字随即出现在了他鲜红遍地的作业本上。

不,那不是答案,那,只是一个数字。

真正的答案是需要思考的。古希腊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力是物体维持运动的原因。这一理论被几乎所有人认可,一段时间里,人们几乎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个看似正确的答案,没有任何的思考。伽利略却并非如此,他不只是知道了这个被公认的答案,更在其中进行思考,最终反驳了这个答案。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可是,几百年过去了,人们早已接受了这个新的答案——这个由思考得出的答案。

真正的答案是努力的土壤中开出的。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现在,许多人从各种不正当的渠道获得答案。这些行为与偷窃又有何差异?没有努力的答案,尽管一时会使你感到满足,可时间一长,没有了努力的习惯的你还能指望得到答案吗?因涉嫌贪污被捕的一名政府官员曾在被捕后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本想获得无须努力的财富,可是我错了,任何的取得都是离不开努力的。”

真正的答案还应专注于过程。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研制出了可长时间使用的灯泡,在这过程中他也遭受打击,前前后后共经历了一千多次失败。可当有人提起这的时候,他却坦然的说:“我是成功的,我已发现了这么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可见,伟人心中的重点并不仅仅在于最后一刻的答案,在他们心中,过程才是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东西。

放眼当下的社会,有多少人盲目地追求各式各样的答案而忽略了比答案更为重要的思考、努力和过程。当终日忙碌的人们被无穷的答案遮住了双眼,更值得追求的其实就是那些真正的答案。


任务型作文(7)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步骤方法

一、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

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全国卷Ⅰ的作文在叙述材料后有两段文字,这两段字应是考生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叙述的方便,现在摘录如下:

对于以上的事件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的你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两段就集中地展示了命题者设置的任务要求,仔细分析应有如下的任务:①“对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②“请给小陈、老陈或是相关方写封信”,这就加强了考生论述观点的针对性,要求就事说理,不能脱离所选的一方而任意写作。同时要求写成一封信,以信的形式来展开论述。信的格式无疑就会成为判分的依据之一。③“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就是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形成像样的、可以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非核心事件可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叙述非核心事件只是为了更好地议论核心事件。③“选好角度”。针对这一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明确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角度有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写作时就事要抓住核心事件来确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明白了这些要求,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符合命题者命题意图。

二、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

这一则材料表达的有这么几层意思:⒈陈父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家人屡劝不改;⒉小陈迫于无奈,为了父亲的生命安全,通过微博私信向警举报自己的父亲;⒊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并将这起举报放在官方微博上;⒋小陈之行为、警方的做法,赢得众多网友的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⒌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则材料中涉及老陈、小陈、警方、网友、媒体这五方。从材料看,老陈、小陈、警方三方是核心事实,网友点赞、质疑,媒体报道是这些核心事实产生的影响。因此分析材料要紧抓这三件核心事实。

首先我们来分析老陈的行为。老陈不顾家人多次劝告,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命题者对老陈之行为明显是持批评态度,老陈这是把生命当儿戏,是极不正确的。这种行为要批判。再看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父亲生命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举报自己的父亲。”从举报的原因、目的来看,小陈是正确的。但在举报方式上是否有更好的呢?值得考生思考。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体现了实事求是以及法治精神,值得称赞;但把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身舆论的漩涡之中。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辨别是非,为后面的写作找到方向。

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

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这一则材料中就应围绕老陈、小陈、警方这三个核心角度或重要角度来写作;当然,在核心角度这一前提下,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

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比如从老陈角度来写,可以着力围绕其错误做法来展开论证。如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的危害等来展开,劝其注意生命安全、遵守交通法规等。又如从小陈角度来写,一方面要突出其举报的意义、围绕其积极意义来写作,把这些作为文章之第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其举报方式值得商榷,以及举报自己父亲与中国传统伦理不一致,并提出自己应对一情况的做法。还可以从警方的角度,抓住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体现了实事求是、依法行政等精神,值得称赞;并指出警方把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身舆论的漩涡之中的事实,探讨警方执法是否可以人性化些。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 要求。

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过去的材料作文中,材料总是起引出观点的作用,引出观点后,用途不多。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全国卷Ⅰ而言,在写作时就应紧紧围绕一方材料来提出观点,展开论证,要结合材料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也可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分析事件背后的情、理、法等核心价值观。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写作中类比不当,使得说服力不强,造成论证乏力。这里所谓的类比事理,就是同材料中相关方行为在本质上有同一性。

总之,任务型驱动作文,并不是山中老虎,没有什么可怕的。它也有相应的规律可循,只要向学生阐明审题立意及其写作的方法,并让学生不断实践,他们就可以写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