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文规矩(优质13篇)
刺骨旳温柔
2023-11-05 04:33:06
其它
其它

北京作文规矩(1)

北京的老规矩高三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的老规矩高三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规矩总是老的好,老的好规矩便是老规矩。老规矩是民族的,中国人以忠孝传家,以礼义为本,以廉耻为界,以勤俭为德,很多老规矩恰恰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比如:“忠厚传世勤俭持家”,“首孝悌、次见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等等。老规矩是历史的',先王之道,圣人之德,任何一条老规矩都不是慢慢积累而形成的,任何一条老规矩都不会是凭空产生的,老规矩的形成是首先是一个演化过程,其次是一个累积过程,更是一个历史过程。老规矩是实践的,这是老规矩最重要的特点,当一条规矩被创立,它必然要经过实践,而实践恰恰是检验规矩的唯一标准。一条规矩行不行的通,能不能被人们熟悉、记住并广泛遵守,这需要实践来证明。而老规矩正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结果,许多老规矩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其原因便是因为这些老规矩经过实践检查被证明是有效的、可行的,否则早就被淘汰了。所以说,规矩都是老的好,留存下来的老规矩是珍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光大。

老规矩中有新规,老规矩是新规矩产生的基础,老规矩之中孕育新规矩,没有老规矩也就没有新规矩。新规矩是老规矩的传承,更是老规矩的发展,当老规矩与时俱进,当老规矩顺应时代,这样的老规矩就变成了新规矩。老规矩叫“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新规矩则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老规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新规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规矩“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笑不露齿话不高声”,新规矩“举止得体”、“请勿喧哗”……规矩是随着时代发展的,规矩是随着时代进步的,规矩不是一呈不变的,不论什么样的规矩,只是符合以人为本、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这样的规矩就是好规矩,这样的好规矩就是老规矩。

有了新规矩,忘了老规矩,有了新规矩,有了新感受,有了不同的存在方式,老规矩被放弃了,被遗忘了。新规矩接地气,新规矩适应发展,对老规矩愈发不平,愈发摒弃起来,于是,对老规矩也就忿忿不平了。新规矩慢慢地变成熟规矩,熟规矩最终成为老规矩,一个轮回就是这样。偶然,回到老规矩,却发现事如昨,意不同。曾经的事物,蓬勃盎然中,自有一番生机,曾经的经历,踽踽独行里,舞蹁跹任逍遥。新规矩变老了,老规矩变新了,或者规矩本没有新老之分,有的只是人心之分。

世上本没有规矩,遵守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规矩。是耶?非耶?有的规矩,只有开始却没有结尾;有的规矩,还没有形成就到了终点;有的规矩,平顺易行;有的规矩,阻力重重;有的规矩,通向天堂;有的规矩,通向地狱……。多少人遵守的规矩,对你来说也不一定就是规矩。你遵守的规矩,不论是否有人遵守,这都是你的规矩。选择自己的规矩遵守下去,不后悔,选择自己的规矩向前进,不回头。规矩在心,方圆天下。


北京作文规矩(2)

2014北京卷高考作文及名师解析:

【北京2014年高考作文: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北京高考微作文 “你家长送考了吗?”等三选一】今年北京高考作文分为微作文和大作文。其中微作文题目三选一:1、你有什么学语文的体会分享给下届同学;2、你家长送考了吗?送考的`评价。3、18岁的纪念。要求在150字以内完成。大作文题目则是“老规矩”,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北京作文规矩(3)

2014北京卷高考作文及名师解析:

【网友回忆版北京2014年高考作文:老规矩】

2014年北京高考第一科语文考试作文题:老规矩。分数50分。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受到关注,并进入今年高考北京作文题


北京作文规矩(4)

老规矩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古都总是美妙么?未必。课本里有郁达夫先生令人怀念的秋天,扫把经过留下淡淡印记,也有老舍先生并不太令人怀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泞中挣扎谋生。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经历,怀念这座城市,往往会是将其幻化为前者,选择性地遗忘后者——这其实不是因为过去更美,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悲催的一点在于,无论好坏,老北京城从视线中消失了。

老规矩总是有道理的么?同样未必。牵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说,男尊女卑那套礼法也早就被淘汰。今天人们怀念起老规矩的时候,这些负面内容被下意识地排除在外,他们强调的甚至不是规矩内容,而是规矩所带来和体现的规规矩矩的'社会生活方式——这其实不是因为老规矩更合情理,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更悲催的一点在于,在这座快速变化的城市中,一些旧有美德的确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规矩和守规矩本身。

没有规矩,才是最可怕的沦丧,它比城市建筑风格消失更不可逆。事实上,变迁难定对错,人们破坏一些,他们创造另一些,城市在变,审美标准也在变。譬如,曾经被骂得一钱不值的,楼宇顶上的中国古代风格“帽子”,现在看来,并不比形似内裤的所谓现代派建筑更丑陋。但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不会变,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旦失去,再难回来。不难想象,没人指望卑鄙人性会留下高尚者的通行证。

破坏规矩,首先是对秩序和现实的不尊重,有些属于反社会心理问题,有些纯粹出于其他目的的反科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当城市走上一条快速发展道路之时,当偌大一座现代化都市里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甚至违法乱纪的行止时,如何寻回那些老规矩,如何让老规矩带给人们规规矩矩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恰恰是怀念老规矩的那些人,未必有心思琢磨得那么远,这是他们的家,他们只是本能地感到忧虑和愤怒,一种不学而知的良知。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无关老规矩,有关没规矩。

(出国留学网)


北京作文规矩(5)

老规矩不朽

北京的这些老规矩,也是中国人的老规矩。重新审视这些老规矩,感到很亲切。这些朴素的话语,犹如一位长辈在耳边谆谆教导。它要求做人律己正派,谦恭有礼,忠厚传世,勤俭持家,为他人着想……这是一个民族风尚在道德领域的精炼概括,是百姓自我教育的人生信条。

老规矩历史悠久,传承了几年,是儒家思想在百姓当中的另一种体现。读书人读《论语》《孟子》《弟子规》等,老百姓读书少,但受教育的内容是一样的。老规矩说“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弟子规》说“路遇长,疾趋揖”;老规矩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弟子规》说“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老规矩说“忠厚传世”,《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规矩说“勤俭持家”,《训俭示康》说“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老规矩是儒家思想在老百姓心中烙下的印记,处处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事。

老规矩是日常百姓安身立命的总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经典语录,规定具体而细致。百姓读书不多或者没有读过书,但是这些老规矩口耳相传,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老百姓用它教育自己,也用它教育子女,规范后代的思想道德行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矩,才形成了中国老百姓勤俭、忠厚、礼让、仁义的优秀品格,才出现了诸多的忠臣孝子、良将勇士。

老规矩不老,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是历史垃圾,而是和《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一样,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继承弘扬其中的优良传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些人自私卑劣,有些人贪污腐败,有些人妄自尊大,有些人浑浑噩噩,有些人一掷千金……现代社会,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而道德水平却不断下滑。老规矩在这些人眼里是陈旧的、过时的,殊不知这些老规矩是拯救他们心灵疾病的良方。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家风是什么”栏目,许多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做人,诚信待人”,“做人要朴实一点,厚道一点,要实在一些”。这些对家风的解释,其实就是对老规矩的最好注解。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老规矩也能堪当大任。

老规矩不朽!

(出国留学网)


北京作文规矩(6)

从“跟长辈打招呼”的敬老,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刚正,再到“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的厚道,一条条老规矩犹如有一个慈祥却严厉的老人,谆谆教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

长大的我们也纷纷走下秋千,步入社会。然而我却时时讶异于熟读《弟子规》的我们却在渐渐淡忘那些老规矩。“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变成了甚至在餐桌上都会紧盯手机冷落老人;“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变成了郭美美的铜臭漫天与纸醉金迷。老规矩甚至需要靠“贴在网上”才能被“关注”,以致我们犹如那疏远的猎奇的游客,走马观花地“欣赏”着与自己无关的商品。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被我们淡忘的,仅仅是那些“老规矩”吗?若要问老规矩的内容,我们一定会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丝毫不是那种“健忘”的人。那么与其说我们忘记了老规矩,倒不如说我们忘记了它们背后的传统文化。忘记了对长辈的敬,忘记了对自己的谨,忘记了对世人的真。

昨天媒体爆料,岳飞后人甚众,却始终遵守“不与秦氏通婚”的“规矩”。然而这个“老规矩”到了近年却被“逐渐打破了”。何以哉?岳飞此规矩,其本意并不是死板地憎恨天下秦氏之人,而是告诫后人勿与恶人为伍。而岳家后人却如此注重表面功夫。可见现代人与其去注意老规矩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多强调的只是表面化的教条。所以老规矩便成为了一纸纸空文,被我们惧怕,被我们回避,直至被遗忘甚至“贴在网上”成为一种“引起关注”的噱头。

重拾老规矩,我们何不先去稳固我们心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我们对老人的一个爱心电话成为当今的“跟长辈打招呼”;让我们的微笑与暖语成为新时代的“笑不露齿,话不高声”。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心中有了传统文化的规,高尚美德的矩,我们的每一言每一行便自成最美的方圆。

我想,总有那一天,《弟子规》可以成为“弟子魂”,那谆谆教诲“老规矩”的老人也会笑而不语。因为心有传统的我们,早已自成一方规矩。传统在心,我们不惧规矩方圆。


北京作文规矩(7)

【作文真题】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范文】

新时代?老规矩!

北京地铁里,上班族们满脸困倦,身子随列车晃动,整个人都懒懒的。而当他们的眼前出现空位时,则像瞬间充了电一般,三步并两步地迅速落座,随后又陷入混沌的状态,无心再抬头看一眼,花白头发的老人,怀抱小孩儿的妇女……也真是应景,恰在这时,广播响起:“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将座位让给需要帮助的人。”

我不禁要问,这个社会怎么了?怎么这般没有了规矩?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难以做到吗?“尊老爱幼”不是人类的普适准则吗?“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不应该是人们的基本规范吗?老规矩能这样渐行渐远吗?我们社会文明程度如此低下吗?

好在,有人将“被人渐渐遗忘的老规矩”重新整理投诸网络,并引起热议。先不论人们是否认可老规矩,也不论老规矩是否在新时代仍然有积极意义,我只是感叹记得总比忘掉的好!毕竟,它在我泱泱大国存在了上千年,滋养了亿万华夏儿女。然而,我不禁又要一问,这本该是传家宝的老规矩为什么会被人们遗忘了呢?其原因是什么呢?

是啊,我们在努力进行经济建设,迎来城市化、工业化、数字化、现代化。我们坚信那轰鸣的机器,数字的攀升,远比那些陈旧的“老规矩”有用得多。于是,你看到了自己身边的“空巢老人”守着偶尔才会响起的电话,望眼欲穿;你看到公车上青年人因一点争执对老人谩骂不止,大打出手;你看到旅游者作为祖国的名片在国外名胜留下“到此一游”,遭人白眼……

莫言曾感叹,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因为文学带不来GDP,带不来高楼大厦,带不来楼堂馆所,带不来升官发财的政绩,但是它滋养的却是心灵,是钢铁森林间的灵魂栖息地。我想,包括老规矩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这样吧。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人们的心灵怎么保持一份宁静?和谐社会岂不会成为海市蜃楼?我们又如何自信地弄潮于世界之潮头浪尖?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甚至是财政的包袱,却看不到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之重要地位,恐怕有短视之嫌吧?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没有老规矩等传统道德的约束规范,怎么会有社会族群之间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睦融洽呢?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不仅具备震撼心灵、满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备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激发民族创造活力之物质力量;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离不开文化,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离不开文化,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离不开老规矩。

我想,是时候该重拾并发展老规矩了,即使在这样的新时代里。“老规矩”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表现,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到如今的核心价值观,它通过约束个人的行为,由点及面,由内而外地发挥作用。它能够提升社会精神文明——而这是仅停于表面的经济建设所带不来的,是使国家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值得庆幸的是,就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热议。老规矩,不应蜷缩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


北京作文规矩(8)

材料作文,写《北京的规矩》,如进人家做客应该遵循哪些规矩等;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文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一篇三选一小作文,三个题目分别是:1,学习语文的体会;2,对家长送考怎么看;3,18岁的感觉。

【零分作文】

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在想北京现在还有什么规矩?想了想没有。

所以觉得出题的老师是对的,要写出北京的老规矩,那很多嘛。

比如说:出门见到人要相互问好、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小孩子会听大人的话,大人也不会惯着、吃饭时,家长会坐在主座上等等。

现在呢,大人是听小孩的,邻里之间谁也不理谁,出门最好谁也不理谁……

虽然老规矩有些很陈旧,但我想还是保留下来吧,让大家感觉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北京作文规矩(9)

【作文题目】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零分范文】

老规矩

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在想北京现在还有什么规矩?想了想没有。

所以觉得出题的老师是对的,要写出北京的老规矩,那很多嘛。

比如说:出门见到人要相互问好、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小孩子会听大人的话,大人也不会惯着、吃饭时,家长会坐在主座上等等。

现在呢,大人是听小孩的,邻里之间谁也不理谁,出门最好谁也不理谁……

虽然老规矩有些很陈旧,但我想还是保留下来吧,让大家感觉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北京作文规矩(10)

规矩总是老的好,老的好规矩便是老规矩。老规矩是民族的,中国人以忠孝传家,以礼义为本,以廉耻为界,以勤俭为德,很多老规矩恰恰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比如:“忠厚传世勤俭持家”,“首孝悌、次见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等等。老规矩是历史的,先王之道,圣人之德,任何一条老规矩都不是慢慢积累而形成的,任何一条老规矩都不会是凭空产生的,老规矩的形成是首先是一个演化过程,其次是一个累积过程,更是一个历史过程。老规矩是实践的,这是老规矩最重要的特点,当一条规矩被创立,它必然要经过实践,而实践恰恰是检验规矩的唯一标准。一条规矩行不行的通,能不能被人们熟悉、记住并广泛遵守,这需要实践来证明。而老规矩正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结果,许多老规矩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其原因便是因为这些老规矩经过实践检查被证明是有效的、可行的,否则早就被淘汰了。所以说,规矩都是老的好,留存下来的老规矩是珍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光大。

老规矩中有新规,老规矩是新规矩产生的基础,老规矩之中孕育新规矩,没有老规矩也就没有新规矩。新规矩是老规矩的传承,更是老规矩的发展,当老规矩与时俱进,当老规矩顺应时代,这样的老规矩就变成了新规矩。老规矩叫“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新规矩则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老规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新规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规矩“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笑不露齿话不高声”,新规矩“举止得体”、“请勿喧哗”……规矩是随着时代发展的,规矩是随着时代进步的,规矩不是一呈不变的,不论什么样的规矩,只是符合以人为本、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这样的规矩就是好规矩,这样的好规矩就是老规矩。

有了新规矩,忘了老规矩,有了新规矩,有了新感受,有了不同的存在方式,老规矩被放弃了,被遗忘了。新规矩接地气,新规矩适应发展,对老规矩愈发不平,愈发摒弃起来,于是,对老规矩也就忿忿不平了。新规矩慢慢地变成熟规矩,熟规矩最终成为老规矩,一个轮回就是这样。偶然,回到老规矩,却发现事如昨,意不同。曾经的事物,蓬勃盎然中,自有一番生机,曾经的经历,踽踽独行里,舞蹁跹任逍遥。新规矩变老了,老规矩变新了,或者规矩本没有新老之分,有的只是人心之分。

世上本没有规矩,遵守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规矩。是耶?非耶?有的规矩,只有开始却没有结尾;有的规矩,还没有形成就到了终点;有的规矩,平顺易行;有的规矩,阻力重重;有的规矩,通向天堂;有的规矩,通向地狱……。多少人遵守的规矩,对你来说也不一定就是规矩。你遵守的规矩,不论是否有人遵守,这都是你的规矩。选择自己的规矩遵守下去,不后悔,选择自己的规矩向前进,不回头。规矩在心,方圆天下。


北京作文规矩(11)

老规矩

凡是老规矩一定不知道是谁制定的,也不知哪年哪月传下来的,老规矩就是老规矩,不一定有道理却一直存在着,而且是顽固地存在着,一代又一代地纠正着子孙们的行为。

我记得小时候挨的叱责大部分都是因为不规矩了,比如见人不叫了,见人不叫被大人认为是最没规矩的表现,所以我的记忆里总是被母亲拉着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爷爷奶奶地一通叫,稍有迟疑就可挨说。但男孩子长到十五六岁时,看见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有点儿叫不出口,我小时候在军营长大,遍地都是刚刚当兵的“解放军叔叔”,凡是穿军装的我就得叫叔叔,许多时候叫得我内心郁闷。

可母亲说,这是规矩。自古就是这样,人有辈份,不论岁数大小。这是在城市,还是在部队,如果在老家,比你岁数小的备不住还是长辈呢!我想想也是,祖父,父亲,我都是长子,心里感觉大,实际辈份小,过去有句俏皮话,别看萝卜小,却长在背儿(辈儿)上,说得就是这层微妙关系。

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丢了还往往不知。加之这个世界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鱼龙混杂,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没那么容易。我们处于社会裂变的节点上,好坏优劣善恶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恶习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实。古人说,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一点一滴进行,形成的大山才会日久天长;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恶就是离弦之箭,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规矩一定很老,老到无从追根溯源。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孟子告诫说,鲁班虽为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也就做不出好作品。继而我想,今天随处可见的这么多的好家具,它们的存在并不因为是采用了良材,而是缘于曲尺和圆规最初制定了规矩。


北京作文规矩(12)

老规矩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古都总是美妙么?未必。课本里有郁达夫先生令人怀念的秋天,扫把经过留下淡淡印记,也有老舍先生并不太令人怀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泞中挣扎谋生。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经历,怀念这座城市,往往会是将其幻化为前者,选择性地遗忘后者——这其实不是因为过去更美,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悲催的一点在于,无论好坏,老北京城从视线中消失了。

老规矩总是有道理的么?同样未必。牵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说,男尊女卑那套礼法也早就被淘汰。今天人们怀念起老规矩的时候,这些负面内容被下意识地排除在外,他们强调的甚至不是规矩内容,而是规矩所带来和体现的规规矩矩的社会生活方式——这其实不是因为老规矩更合情理,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更悲催的一点在于,在这座快速变化的城市中,一些旧有美德的确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规矩和守规矩本身。

没有规矩,才是最可怕的沦丧,它比城市建筑风格消失更不可逆。事实上,变迁难定对错,人们破坏一些,他们创造另一些,城市在变,审美标准也在变。譬如,曾经被骂得一钱不值的,楼宇顶上的中国古代风格“帽子”,现在看来,并不比形似内裤的所谓现代派建筑更丑陋。但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不会变,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旦失去,再难回来。不难想象,没人指望卑鄙人性会留下高尚者的通行证。

破坏规矩,首先是对秩序和现实的不尊重,有些属于反社会心理问题,有些纯粹出于其他目的的反科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当城市走上一条快速发展道路之时,当偌大一座现代化都市里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甚至违法乱纪的行止时,如何寻回那些老规矩,如何让老规矩带给人们规规矩矩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恰恰是怀念老规矩的那些人,未必有心思琢磨得那么远,这是他们的家,他们只是本能地感到忧虑和愤怒,一种不学而知的良知。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无关老规矩,有关没规矩。


北京作文规矩(13)

老规矩不朽

北京的这些老规矩,也是中国人的老规矩。重新审视这些老规矩,感到很亲切。这些朴素的话语,犹如一位长辈在耳边谆谆教导。它要求做人律己正派,谦恭有礼,忠厚传世,勤俭持家,为他人着想??这是一个民族风尚在道德领域的精炼概括,是百姓自我教育的人生信条。

老规矩历史悠久,传承了几年,是儒家思想在百姓当中的另一种体现。读书人读《论语》《孟子》《弟子规》等,老百姓读书少,但受教育的内容是一样的。老规矩说“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弟子规》说“路遇长,疾趋揖”;老规矩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弟子规》说“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老规矩说“忠厚传世”,《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规矩说“勤俭持家”,《训俭示康》说“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老规矩是儒家思想在老百姓心中烙下的印记,处处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事。

老规矩是日常百姓安身立命的总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经典语录,规定具体而细致。百姓读书不多或者没有读过书,但是这些老规矩口耳相传,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老百姓用它教育自己,也用它教育子女,规范后代的思想道德行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矩,才形成了中国老百姓勤俭、忠厚、礼让、仁义的优秀品格,才出现了诸多的忠臣孝子、良将勇士。

老规矩不老,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是历史垃圾,而是和《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一样,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继承弘扬其中的优良传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些人自私卑劣,有些人贪污腐败,有些人妄自尊大,有些人浑浑噩噩,有些人一掷千金??现代社会,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而道德水平却不断下滑。老规矩在这些人眼里是陈旧的、过时的,殊不知这些老规矩是拯救他们心灵疾病的良方。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家风是什么”栏目,许多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做人,诚信待人”,“做人要朴实一点,厚道一点,要实在一些”。这些对家风的解释,其实就是对老规矩的最好注解。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老规矩也能堪当大任。

老规矩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