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晋祠(汇集3篇)
匆匆
2023-12-20 06:15:40
高三
其他

游晋祠(1)

晋祠的难老泉是怎么得名的呢?听说来的故事早已模糊在幼年的记忆。大约是说,因为在贫瘠的三晋大地上,湿陷性黄土多而沃土少,难以耕种的山地众而平原寡,故而民生多艰。然而就在这个贫瘠的省份中心,山环水绕着一小处风调雨顺的翠绿平原,即是太原平原。太原西南的天龙山脚下有一眼泉,清澈冰凉的泉水长流不息,滋养着一方水土一方子民。皇帝将祖祠建在这眼清泉旁,并赐名难老,意在长宜子孙。

这口泉水真的穿越了历史的重重迷雾流到了我们现在的年代,如果你到我的家乡来,还可以看到它的倩影。

第一次去晋祠玩,是几岁呢?4岁还是5岁?不能确定的是年份,可以调用的是记忆片段。还能记得的是,晋祠是一个巨大的绿园子,园里处处流淌着小河,不像市区那几条浅而臭的河沟,于是我就在汉白玉栏杆的小桥之间跑来跑去。一处小池里站着个石雕光头小和尚,急驰而下的水流冲击在他头上,竟然出现一轮小小的彩虹!那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是何等可爱的奇观!可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跟一条清浅的可以光着脚丫踩进去的、流淌在地面的小溪相比?是的,记得那条潺潺流淌在细腻的河沙之上的小溪,记得那么期待能见到一两尾灵动游弋的小鱼,记得溪水刚刚能没过人们的脚背,我身边多少同样眼睛里缺少绿色的孩子此刻也同样的惊喜兴奋……

说的有点可怜了,可是当时的太原就是这样,市区有着许多长长的跨河公路桥,桥下很低很低的地方,河滩生长着宽阔而茂密的野草,夹缝中会蜿蜒黑瘦的一条小河,深色,脏脏的说不清楚配色方案,好象还有点臭,水流太浅,难免分叉,两股细骨伶仃的脏水中间夹一小块黏糊糊的沙洲。它们的名字叫南沙河,北沙河,二里河,……很多条,遍布城郊,充当着排水沟的悲哀角色。故事中大禹整治的会泛滥的大河,精卫永世填不满的东海,呢吒闹腾起滔天浊浪的大海,都无从想象,唯一可以想象的,是被夸父喝干的那条。这么说来,看这宽阔的河道,喝干曾经旺盛过的南沙河北沙河二里河的夸父又是谁?是背负着能源输出大省铭牌的山西,是追赶太阳的我们么?

记忆中第二次去晋祠,已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能记得往返路程都不短,园子里有牵着骆驼摆着古装为游客拍风情照的摊点,记得再次看到小和尚及其头顶的可爱彩虹。

可是,已经找不到那条小溪。

只听到大人们议论纷纷,“谁说难老泉不会老,这不是干了吗!”

后来,也听到父母在饭桌上谈起难老泉,以前是泉水养人,现在要靠自来水倒灌来维系它命若游丝的细流。自然,水量也不会奢侈到可以支撑一条刚好可以没过脚背的小溪了。

之后小学六年级迎来太原的第一场沙尘暴,从此每年初春都会经历一段沙暴中上学的不美好时光,直到非典之春天,沙尘暴仿佛从此再没有出现过。那年我高三。

第三次去晋祠就是在高中,和同学一起。又在难老泉前拍了一张照片。此时深深埋在地下十米处的泉眼汩汩的冒着水,扒在扶栏上望下去,明晃晃的尽是游客投下的祈愿硬币。园子里依旧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不少附近山大美院附中的孩子在这里写生,画面都蛮有味道。

我在心底悄悄释然。


游晋祠(2)

我的家乡在太原,太原有很多令人向往的名胜古迹,如晋祠、双塔寺……当然也就会有一些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今天我就来当一次导游,带大家游览一下山西的“小江南”——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难老泉、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等景点更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也因此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们现在已来到晋祠的难老泉。这里的泉水冬温夏凉,寒天水汽蒸腾,象云雾一样。水面有浮萍,谭底有水草,冬夏常青。长长的水草随着流水波动,象风吹麦浪,荡漾起伏。大家都听说过晋祠米吧。“晋水今人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这就是北宋大诗人欧阳修盛赞晋水之美,稻米之香的诗句。这里的稻米,所指的就是晋祠米。它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它是用难老泉的泉水浇溉而成的。说起难老泉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在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游晋祠(3)

早在去山西旅游之前,老爸就对我说,去山西一定要去晋祠,不然会很遗憾的。听了他的话,我想晋祠一定是历史文化底蕴很浓厚的地方,可不能错过哦。山西旅游的最后一天,我们如愿来到了晋祠。

晋祠的大门是一座绿色琉璃瓦顶、红色墙砖砌成的城墙式建筑,有三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上方挂着一块黑色匾额,上面写着“晋祠”二字。我们进入晋祠,只见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导游带我们绕过树林,首先来到金人台,所谓“金人”,也就是铁人。这里共铸有四个铁人,它们个个威武雄壮,神态严肃,在阳光下溜光钲亮。可惜其中三个已破损,唯有西北角那个完好,而它恰恰正是年代最久远的那个。过了金人台,我们前往晋祠的最主要景点——圣母殿。来到殿前,导游却带我们往右拐,我们正要询问,她已指着前面木栅栏围住的一棵严重倾斜的古树对我们说,这是一棵千年古树“周柏”,据说周朝的时候就已种下了,在乾隆年间曾经枯死过,但传说有一个老道经过用膏药贴在树上医好了它。因此这树也被称为“复生柏”。接着,我们参观了圣母殿。只见殿内大约有四十多个彩色泥塑,侍女为多,她们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其中圣母像神态端庄,双目炯炯有神,是塑像中最精美的一尊。导游告诉我们,“周柏”、“侍女像”、“难老泉”为晋祠三绝。最后我们来到难老泉。只见一个石狮头从一道石墙中钻出来,嘴里不停地喷吐着泉水,墙下的石阶下还有石佛举着玉钵在接着水,很是逼真动人。烈日炎炎,用难老泉的清泉洗下脸和手,是最惬意不过的了。我们一群人纷纷戏水打闹,沾点“难老泉”的仙气。

晋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现在要申请世界遗产正在搞维护,所以有很多景点我们没能进去,但我们领略了晋祠这座古典园林的雄伟和美丽,大家都感叹,晋祠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