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拼搏奋斗
2023-10-03 01:21:45
初一
其他

红楼梦读后感
初读《红楼梦》时,我还小单纯的天真,觉得那里是一个充斥着梦幻的国度,为那里的宝黛的生死之恋而哭泣;为那里的家族繁华与衰败而感慨。再读《红楼梦》时,我已经长大了,怀着复杂的感情看待在那个国度的人们的沧桑哀情与骄奢淫逸,不但有美妙动人的情感,还有不堪入目的斗争。
《红楼梦》中,宝黛之恋不得善终。我想最令人难以释怀的就是宝黛的迂回感情。这个恐怕是众多的读者心里面的一个千百年遗憾。回想央视87版红楼,我觉得刻骨铭心的一段情节就是宝黛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大概是天黑时分,宝玉在一个林子里烧香祈福,黛玉此时缓步走来。宝黛最初一根竹相隔,深情遥望,黛玉一手搭在竹竿上,宝玉主动牵着黛玉之手。
给我深刻印象的缘故是源于“牵手”。今天的牵手,对于任何人而言都觉得微不足道。可是在清朝的封建时代,男女婚配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纵然是两个既有婚约的人都不可能做出如此冠冕堂皇的举止。我觉得这个动作正是本剧所反映的一个思想:抵抗封建礼制,披露封建残风!回归到宝黛二人的身上,我们都好清晰知道他们是情牵彼此的,但是他们只能在封建的枷锁束缚中暗暗隐藏心里的所有感觉。而这一个不忠于原著的情节让我们看到了宝黛的感情发展,让这对苦命鸳鸯有一个机会走近一步。这一个情节有别于原著,让我们有了一个比较的机会。书中话说二人的最后见面就是宝玉与宝钗大婚前夕,已知实况的黛玉郁郁的与蒙在鼓里的宝玉在对坐傻笑。我觉得这个最后的见面并没有突出了红楼的隐含思想,而电视版的见面能够很好的揭示出生在封建家族的人们的悲哀。终究,电视与书本都有各自的表现手法,我们不能够批判任一者。
说到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中,我想很多的人都回对善解人意的薛宝钗褒贬不一吧。有说法认为宝钗大方得体,温文尔雅。薛家的上上下下都归她一人打理,事无大小都尊重她的意见。有说法认为她工于心计,口是心非。宝钗善于交际园子个人的关系,周旋于各人的矛盾却从不惹祸上身。本人就对宝钗的心理活动存在着很大的兴趣想探个究竟。
首先,作为家中唯一有出息的子弟,虽为女儿身,但她孝顺母亲的心意照料家务的本领确实有远胜于黛玉及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四姐妹。当时的她是怎样的想遮一个靠着她撑着的风雨中的薛家呢?其次,我觉得宝钗是一个有心计的人,源于她与宝黛二人的爱情。相信凭借她的聪慧明理,一早就已经挑通宝黛之间的超越兄妹之感情吧,但她似乎有意无意的在故弄玄虚捉弄。一个好明显的情节就是黛玉病重,宝钗与薛姨妈到黛玉的屋子里说要为宝黛二人牵红线,黛玉当时的病就马上好起来。一个转身她在雪雁的问及是竟然矢口否认。究竟她当时是否已经的未自己的将来做好打算,准备好未自己留着一条婚嫁的后路——宝玉。再者就是在某次的诗社聚会时候宝玉不能不能做出诗句,当时贾政在场,宝钗在众人的面前故作姿态的偷偷递给宝玉诗句,而黛玉以真性情率直的扔给宝玉诗句。我们可以看出宝钗是一个两面都不会得失的人。她既帮助宝玉,又不正面得罪贾政。为人圆滑并非坏事,但是这一个动作真的让我对宝钗心生疑惑,想知道她当时究竟如何的心理,她是站在宝玉的立场,还是自己姨甥女的角度。
接着的一个话题人物就是薛姨妈。恐怕好多的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忠实可靠的人。你看,她与王夫人姐妹情深;她与贾母相谈甚欢;她对黛玉视如己出;她对宝玉呵护有加。而且,他没有凤姐的巴辣跋扈,没有王夫人的生藏不露,没有赵姨娘的勾心斗角。几乎不会有人怀疑她的是真情实意还是别有用心。但是,当年长的我再度阅读《红楼》时,却心中萌发出对薛姨妈的质疑:首先,宝钗进入贾府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进宫选秀女。然而宝钗竟然阴差阳错不能当选。此后薛家一直都逗留于贾家。但是作为一个适龄婚配的女子,宝钗好应该要出阁而非待在贾家。我想薛姨妈既然带着女儿常住贾家肯定有她的一番用意的。至少她好有心机计划要女儿嫁给皇孙贵胄之流人物,当然有机会的话都亲上加亲,不放手贾宝玉。其次,
在很多的的镜头中我们都能见到薛姨妈周旋于贾母王夫人的身边,她并没有对任何人评头论足,但在好多的参与讨论中她已经默默地表明了她的态度,她的意见。有着这一个姨娘的身份她的话可谓是真的十足分量,我想无论是王夫人,凤姐,贾母都会仔细的考虑姨娘的话。再者我就觉得她对人对事都谨慎周详面面俱到,她在黛玉病时她就许诺撮合宝黛的姻缘,她在宝玉重病时暗示贾母自己也有一个合适宝玉的女儿。总而言之,我就觉得薛姨妈这一个人很多日子很容易为人所忽略她的存在,却在不少的时候她就发挥了一个影响红楼结局的重要角色。
讲着红楼,真的恍如一帘瀑布,川流不息的在诉说着那过往的事事非非,恩恩怨怨。时而跌宕,时而平伏,一切的烟云让每个读者都会眼花缭乱。一个错眼,你就会变成其中的一员,俨如其中不知方向。
其实,只要细读一本书,真的可以发现到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探究。我记得我的一个高中语文老师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就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思考。识得,就联一本的红楼,现在已经有很多的红学专家在孜孜不倦的研讨。我不遂一个专家,但我是一个合格的读者,我会用自己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最真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