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袅袅烟云
2023-10-07 20:26:47
其他
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这本书是由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可以说这部小说耐人寻味,讲述了一个奋不顾身追求爱情的女子的故事。
主人公安娜,可以说是社交圈中的佼佼者,加上拥有年轻漂亮的外貌,几乎是人见人爱。尤其是陶丽,非常喜欢她,容不得别人说安娜一点儿坏话。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则是一位高官,在婚姻的八九年里,他和安娜过着幸福的日子,拥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安娜以美貌青春获得了财富、地位。然而,当她遇到吉娣的未婚夫伏伦斯基时,她的人生发生了变化。她和伏伦斯基相爱了。可以说在当时俄国体制下,这是不被允许的,是丢人的一件事。但是安娜毅然选择和伏伦斯基结合,并且生下一个女儿。而吉娣最后和列文(曾经吉娣爱过,但是列文向她求婚时,吉娣拒绝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安娜的人生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没有与卡列宁正式离婚,就一直与伏伦斯基过着不真实的爱情生活,得不到儿子的抚养权,在与伏伦斯基一起的日子里表现出对爱情强烈的占有欲,最后选择自由,解脱自己的痛苦,卧轨自杀了。
其实安娜本身善良,当初还一再撮合哥哥和嫂子和好(因为那会哥哥-奥布朗斯基出轨,陶丽无法忍受,想要离婚。而奥布朗斯基想要挽回陶丽)。在与伏伦斯基在一起的日子里,也日日思念自己的儿子,一有机会一定想尽办法去看自己的儿子。同样,我觉得她也是一个笨女人。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放弃了自己曾经的丈夫、社会地位和儿子,冲破俄国的体制约束。但她不满足这些,她想要获得更多:儿子、婚姻、财富、情人等,一个都不能少,也正是因为她的贪婪,造就了她悲剧的一生。
卡列宁,其实我个人比较欣赏他。也许是安娜出轨后,他的宽容大量让我赏识吧。他是个基督徒,正是因为内心的信仰,让他无法与安娜离婚,同意让她与伏伦斯基结合。在他眼里,离婚就是男方或者女方其中任意一方出轨,在当时就是丑闻。他为了地位名誉,选择迟迟不答应离婚。而在没有安娜的日子里,卡列宁依旧平步青云,似乎全篇小说中,只有安娜是一个悲剧角色。
然而列夫托尔斯泰塑造这样的形象,我想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讽刺当时的社会。我认为安娜也算是当时社会下的牺牲品,她冲破了道德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只是因为她真诚,不愿忍受痛苦,向往自由。如果她是陶丽,忠实地守候着家庭,在生儿育女中消耗着自己的青春,把不得以的心酸苦楚咽下,那她只是一具行尸走肉,内心的精神世界无法得到满足。所以这一切,并不都是安娜自身的过错,一部分是当时的时代早就的。换句话说,安娜的死是必然的。
我读完这本书,也获得了不少启示。两个人在一起时,不能有过多的猜忌,要学会适当的给对方一些空间,做事说话也要留有余地。就拿安娜和伏伦斯基相处时为例子。由于当时安娜过分的猜忌,把伏伦斯基逼的太紧,使伏伦斯基不断向往外面的生活。而伏伦斯基也算是好脾气,一心一意爱着安娜,每次都能认错,依顺安娜,但是安娜却屡次说话得理不饶人,时常让伏伦斯基忍无可忍,最后时常在争吵斗嘴中度过。安娜也得不到她所期待的幸福,最终走向悲剧。如果当初安娜选择信任伏伦斯基,相信他的真心,不过分的猜忌。当伏伦斯基外出与其他女人接触时,在伏伦斯基的母亲为他介绍女朋友时,甚至在伏伦斯基为了处理财产事务需要短暂离开几天时,乃至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选择信任、肯定和宽容,那他们之间的爱情就不会淡化、变质。而伏伦斯基也因为安娜的死伤心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战争,他自费带着一个连队去前线参加塞尔维亚战争。
整部小说,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安娜对生活、理想的彻底失望,使她选择自杀。她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她最终也未能与现实妥协,无法摆脱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也正是她内心的种种矛盾、偏见,使安娜不得不在悲伤中选择悲剧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列夫托尔斯泰把自己当时对俄罗斯上层社会的不满、憎恶都融入到这部小说中。可以说,《安娜卡列妮娜》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值得一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