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玫瑰帶刺
2024-01-27 00:27:59
其他
观后感

红色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当我们在成长,青春偶像剧也在我们课间生活中出现的很多很多,我表示反对,所以我决定看回红色电影——《金陵十三钗》。
两个多小时的时长,在紧张而悲悯的氛围中落幕。本来,我只是个小学生,不必说些什么,但我觉得,给人以一些启发又何尝不好呢?
对于这部电影,我不想说日本军人如何的残酷罪行,但现在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可能知道南京大屠杀一事。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这可怕的罪行让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人产生深深的痛恨。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战火中,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幸免于难的众多女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多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在看的过程中,看着日军的残酷,南京城的坍塌,同胞们的呼喊,我曾不止感动过一次,流泪过一次。电影的名字中,“金陵”指的是南京,而“十三钗”指的便是13位风尘女子。她们从原来刚刚闯入教堂的放荡不羁,女学生们对她们嗤之以鼻,从而发生了很多冲突。在这种的表象下,她们身上依然保留着许多美好的东西,比如天真,比如善良,她们依旧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她们能够挺身救下女学生,是她们从这群孩子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不忍心让她们被魔鬼般的日寇蹂躏,惨遭悲惨的结局。是出于爱护,出于自我救赎,是人性中没有泯灭的善心,是生死抉择中正义被激发。她们需要很大的勇气去面对死亡,甚至生不如死的结局,但她们依旧做了让人感激涕零的选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她们合唱起《秦淮景》时,歌声清脆婉转。想想她们之前的撒泼无赖,与女学生的打打闹闹,可是……等待她们的是一个未知的悲惨结局……
这十三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却激发了侠义血性,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不朽的闪光点,熠熠生辉。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