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观后感
努力吧
2024-02-17 02:19:45
其他
观后感

提起20世纪的华人 音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无疑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海外华人曾说:“每次听到它,都会体验到一种作为中国人的崇高和自豪。”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听着这激亢的乐曲,我心中顿时充满一股力量,我又细心地向屏幕上看去:词作者光未然。他15岁入党,在那战争年代,它在敌后做抗日救亡工作。又一次奉命渡过黄河执行任务时,它获得了一份创作的灵感。当他看到,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呼啸龙吟的声音如雷贯耳。他被这黄河的宏伟气势折服了。当他看到船工们在三月延安的初春光着膀子,用尽全力摇着他过河,喊出震天动地的号子时,它顿时被这情景感染了。他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它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于是,长诗黄河吟开始酝酿。
在延安的一个联欢会上,他当场朗诵这首诗,在场的作曲家冼星海被深深的感动了,他一下跳起来,一把夺过诗词,激动地说:“我能谱好,一定能!”于是,新的一轮创作开始了。在那严寒的冬天,冼星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终于谱好了《黄河大合唱》的曲子。在延安的大礼堂,当时的交响乐团首次演奏了这部曲子,合唱团首次合唱了这支壮歌,台上歌声飞扬。台下群情激昂。这支歌很快传遍了祖国大地。中华儿女高唱着这支歌,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夺取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我们不能不说,这支歌给了中华儿女抗战的力量。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人民推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昂首挺胸的屹立在世界东方。而这支诞生在战火中的歌却经久不衰。随着国门的敞开,世界各国人民都理解了这支歌。1947年美国人民齐声高唱这支歌,1964年日本人民齐声高唱这支歌,1991年台湾人民同样高唱这支歌……我们说这支歌给了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华人无穷的力量。
《黄河大合唱》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和乐队为背景贯穿起来,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1941年在前苏联,冼星海又重新整理了这部作品,丰富了声乐部分,并运用大型管弦乐队的编制进行了配器。1969年,殷承宗等人又将它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正如埃德加·斯诺当年所预言——《黄河大合唱》属于明天的中国!
《黄河大合唱》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全球华人歌唱祖国强大的战歌!它将带领我们昂首阔步走向辉煌灿烂的21世纪!
这是一个难忘的时刻,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在江湾体育场举行的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大型歌会,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它诞生于抗战时期,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就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唤醒了千千万万人民的灵魂,它鼓励着人们团结起来,一同消灭日本鬼子,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多少年来,每当我听到《黄河大合唱》,总会激情飞扬。而今天我们二万二千人在江湾体育场主会场共同唱响这历史的强音意义更显非凡。黄河是中华的摇篮,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气节,是所有华夏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真正属于龙的声音。《黄河大合唱》七十年经久不衰,一曲壮歌凝聚了民族魂,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在今天的演唱现场我一次次被这气势恢宏、波澜壮观的场景所震撼。我仿佛站在险峻的黄河岸边亲眼目睹黄河万马奔腾的景象,仿佛看到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发出保卫黄河呐喊的情景,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了骄傲。
这次《黄河大合唱》大型歌会空前盛况,是一次超越历史的文化盛典,除了上海主会场,另有青海、宁夏、四川、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黄河流域9个省也设立了分会场。为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上影永乐合唱团80多名团员从7月份开始就进行了紧张的排练,大家冒着酷暑来到排练场地,认真的练好每一首歌。在后期的彩排中,大家更是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出席每次排练,保证以最好的状态参加演出。
为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全体演出人员今天上午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会场,再进行一次次合练。今天的天气特别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直晒在我们的脸上,每个人都像脱了一层皮似的。但是大家没有任何怨言,我们都为能参加这次活动感到光荣和自豪。下午四点整,歌会正式开始。《黄河大合唱》大型歌会举办得十分成功,对此我们感到特别欣慰,我们有理由为自己骄傲,因为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向伟大祖国60华诞敬献了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