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
5、知常达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圆。
6、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7、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8、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9、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10、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
11、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12、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
13、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14、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15、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1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17、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18、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19、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20、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21、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
22、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
23、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25、不读书穷理,则所见不广,认症不真;不临证看病,则阅历不到,运动不熟。
26、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报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