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九、十回读后感范文
晚秋
2023-07-15 21:11:14
其它
其它

读鲁迅先生笔下的古城绍兴,在多愁善感的江南水乡,听一出社戏,婉转的调子沿着青砖粉墙,飘过青石板,和着乌篷船上渐行渐远的摇橹声,谁也说不清楚,六小龄童的祖父章益生表演的绍戏中的猴戏是否辉映过那一季的人面桃花。最初学习猴戏的“活猴章”,也许不会想到,一百多年,祖孙四代的努力,自己的曾孙子“六小龄童”饰演的美猴王,把《西游记》的故事从绍兴社戏的舞台水乡,演绎到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继而登上了艺术的珠峰。

三十多年过去了,86版的《西游记》在荧屏上屹立不倒,观众百看不厌。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传说,72般变化的轻松自如,早已随着那部剧植根到我们的脑海里。每次提到孙悟空我们想到的就是六小龄童,而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然而,从什么都不会的石猴到花果山的齐天大圣,他所经历的是我们所想不到的,孙悟空不是天生的本领高强,为拜师学艺,他撑着木筏,漂洋过海,登界游方,来到了三星洞菩提祖师的座前,凭着自己的悟性和淳朴厚道经历了“一年年勤练功经冬夏,几万里风霜雪处处家”,最终学到腾云驾雾的本领。《行者》这本书从幕后,道出了《西游记》拍摄的艰辛与不易,折射出来的是一代代老艺术家年复一年的汗水流淌与坚持。一个世纪,章氏猴戏,从无到有,从原始模仿到集大成,这是整个章氏家族对艺术、对理想的虔诚。六小龄童小时候挂吊环,拿大顶、练劈叉、翻跟斗。这所有的艰辛的努力都在《西游记》里得到了回报。

看《西游记》,谁会想到,最是记忆中深刻的那张猴脸,是用胶水把硫化乳胶制作的猴脸贴在脸上,每次贴脸都是面部被腐蚀的'酸痛,而这种痛苦伴随着六小龄童在《西游记》拍摄的整个过程。谁又会想到,那一双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炼出来的火眼金睛居然是真火真烧,当时连同美猴王贴上去的猴脸都被烤变了形。在拍摄《大战红孩儿》时,六小龄童全身着火,尽管身体上裹着石棉布,还是被烧到窒息。在拍摄《大圣闹天宫》时,六小龄童被警犬扮演的哮天犬一口咬住,紧张到心蹦到嗓子眼,要知道为了拍摄的效果那警犬可是被饿了两天了,所以才跑的那么拼命。读书至此,方知何为匠心?这就是一代艺术家的匠心精神,一种坚持,不屈不挠的猴王精神。纵观当今影视作品满天飞,花哨的特效,替身的频繁使用,演员的浮躁,难道不是文化的悲哀吗?即使中国的技术和科技再进一步,若没有老艺术家的献身精神,所谓的艺术,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9月15日在新华书店里面,见到六小龄童,他老了,但悟空的痕迹还在,举手投足,眼神转换皆是当年的大圣。《西游记》拍摄结束了,但对西游文化的研究在继续,“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自己的文化不去弘扬是可悲的”,如同西天取经一样,六小龄童一直在西行的路上。“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灵山,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路上的行者。”西行之中,真经是宝,还是西行本身是宝,我们都在探索的路上。读过此书,或许我们只是肤浅的知道了六小龄童演戏背后的故事。那些有关信仰,有关使命的信念,大概只有当事人才会万般感受涌到心头。然而无论风云变幻,灵山始终是一片境地,只有拥有虔诚之心的人才会看见它的光芒。六小龄童在见面会上,勉励青年学生“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愿所有的朋友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有所成长,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