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观后感_精彩影评800字
空城旧颜
2023-07-28 08:13:18
其它
其它

20XX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从北京多次前往重庆、成都,第一次有机会乘坐川航(心里忍不住生出对不同航空公司的比较),也是第一次遇到过比较强烈的气流,一个人的惶恐不言而喻。本质上,我自然没有葛优、鹿晗那种强烈的心理伴随生理上的恐惧,但是,每次坐飞机前心理上还是非常紧张,虽然,也深知飞机算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却始终无法克服脚踏实地的羁绊,现在也依然是能够不坐飞机就不坐,而对于空乘人员,多少有些佩服他们于无数次往返飞行下的抗压能力,那种充满紧张,却也枯燥的日复一日。

还记得第一次坐飞机时全神贯注的接收机组人员充满仪式感的自我介绍,到后来习以为常的不以为意,直到这次看完《中国机长》才发现其中的重大意义,往严重了说,真的是一次生命的托付之旅。五湖四海的人,一次短暂的相聚,可能只是生命中一段不值一提的时光,可是对某些人来说,却背负着重大的责任,当这些责任变成日常后,真正要警惕的是麻木,就像张涵予饰演的刘长健机长,最后仰望蓝天时浮现的那句话: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一位了不起的机长应该被升华,但是更加值得深思的是对使命的责任感,而电影中对这一点的思考尤为突出。

由于电影是根据“5·14川航3U8633备降成都”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刘长健机长和8名机组人员无疑是整部电影的大主线。如何还原真相,并让故事充满张力,是有难度的,毕竟不能像新闻报道那样,只交待空中险情的化解,那样不足以支撑一部故事的体量,所以,电影中加大了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的戏份,最为突出的是张涵予和袁泉的角色,我觉得两个人的表演方式完全不同,一个内敛,一个外露,特别是袁泉,情感张力非常浓烈,在情绪的渲染上尤其突出,承包了不少泪点,安抚乘客的一幕让人印象深刻。总之,无论诠释方法如何,这两个人身上最为重要的品性都被刻画得非常清晰——责任感和担当,电影以此来弥补解除危机时技术层面可能难以表现的地方,还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作为国内不太多见的航空题材电影,《中国机长》的故事性真的是挺完整的,或者说不只是完整,还有“贪多”之嫌,电影表现的不只是一个人或者几个机组乘务的故事,而是许多人的故事,除了飞机之上的乘务员们,电影也顺势带出了飞机之下的地勤人员,虽然,在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时,大家并不能起到太大的帮助,但是,正是通过他们的侧写,让我们知道每一次航行都有来自地面的牵挂,以及空中交通体系的复杂性。

事故原因

当然,故事中的许多人必然也要包括共同经历危难的119名乘客,这样的群像肯定要受制于电影时长的影响,有些人物的细节没法被交待清晰(这点也存在于主要人物身上),但是我倒是很喜欢这种聚焦方式。当川航3U8633开始值机时,镜头快速闪过不同的人群,操着藏语的母子、咋咋呼呼的老年旅行团、不回母亲短信的叛逆女孩、穿着旧制服的老兵、拿着手机大声讲话的商务人士、唯唯诺诺可能是第一次坐飞机的中年打工夫妇、举着自拍杆问候粉丝的网红……,这些人物全交待完不超过十分钟,你很难完整的知道他们的故事,但这不是像极了你旅途上的所见,瞬间的相遇,然后错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情绪,上演着不同的人生,然后,此刻,即将经历共同的患难,那是特别让我容易共情的地方,因为他们就是我们,并不需要完整交待他们的生命线,被定格的瞬间就足够无限的想象。

而这种群像式的风格不可避免的会削弱刘机长的个人光环,毕竟这次成功的备降简直可以称为奇迹,可是,我倒是很喜欢电影不是那么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是转向了人与人的交互,甚至是体现出一些小的缺陷,比如欧豪的“浮夸”、杜江的“圆滑”、张涵予的“冷漠”,在这次事件中,他们虽然是英雄,但是并没有被过度拔高,因为他们也是儿子、女儿、爸爸、妈妈,他们有牵绊,也有困顿,看得出电影想以此切入更多,这种立意正是我尤其被打动的地方,一个英雄的能力和责任成就了中国民航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这是作为国人的一种骄傲,而一群普通人的感同身受,或许更能够引发自我观照,让我们懂得敬畏生命,敬畏他人,敬畏自己。

最后,一点呼吁,电影结束的瞬间,马上站起了一半的人,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完片尾真实主人公的影像再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