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观后感
萌芽
2024-01-15 12:24:00
其他
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一
经过两节课的观摩,虽然未把《我的1919》整部影片看完整,但我们可以从那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中洞悉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
那是一段屈辱的近代,上面是软弱无能的政府,下面是被剥削与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面对列强的侵略,政府总希望能通过和约的方式来解决,但这更大大加了人民的负担,因为那实实在在地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对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必须
有一批爱国志士站出来,向列强说不,对于一浪浪爱国热潮在中国大地上席卷,政府仍无动于衷,这段历史被冠上“屈辱”二字与之前的清政府及当时的北洋政府的懦弱是不可分开的。
对于这些政府,我充满愤怒,但又很无奈。
除了政府,来自外界的列强施加的压力及人民内部的问题也是这段历史所相伴的。当时的世界被笼罩在列强的阴影下,一些被霸占的地区与国家的人民虽愤怒又无力抵抗,这使得整个世界,全人类都不能得到真正的公平与更为重要的和平。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大批汉奸、走狗与一些近代史上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国家内部的矛盾使得列强能够不费吹灰之力而趁虚而入,国家也就岌岌可危了。
因此,国家强盛的根本在于政府的正确指导与带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团结,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团结;面对外国的侵略,国民有足够的爱国之心与责任感,并誓将侵略者赶出去的信念,这样的国家也就无坚不摧了,也就屹立不倒了。正如现如今的中国发展状况来说,以上条件都具备,这其中与党的正确领导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我们应该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肩负在每个人的肩上,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让祖国拥有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我的1919观后感二
当某一件事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意识到这是历史。
题记
在历史的轮回里,中国充满了沧桑。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属于中国的山东半岛。
俗话说的好,“弱国无外交”,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弱国,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四万万铁血儿女的泱泱大国,却饱受了无尽的屈辱,其中的心酸悲苦,欺压暴虐,谁人能忍受?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有着无数有勇气、充满智慧的爱国青年,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切。
顾维钧,一个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名字,响亮又永恒,他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团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只有他,站出来,并致以完美的一击。他通晓英语,法语,却义无反顾地用汉语发言,他是勇敢的,他是智慧的,他,是伟大的。
陆征祥陆总长,被骂成卖国贼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谁人知道他顶着多大的压力,一句“我们都是中国政府的仆人”道出了其中的无奈。面对中国外交的失败,他努力过,他争取过,但是却无力去改变,无可厚非他是智慧的,是爱国的,是理智的,最终他没有逃避,用自己的行动拒绝了签订合约。
肖克俭,一个炽热的爱国青年,最终却在烈火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组织爱国运动,团结海外华侨,为了祖国,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有谁能说他不爱他的妻子,不是不爱,而是爱的真切,即使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也在烈火中焚尽了。
至今,顾维钧第一次在和会上亮相的场面仍记忆犹新,那是不容被忘记的,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会议上,牧野男爵非但对山东特权的事情只字不提,还不留情面的羞辱了中国代表,而这个时候顾维钧没有退缩,他挺起胸膛走上前用汉语发表了演讲。一点小伎俩就激怒了牧野男爵,因此他说“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在其他战胜国代表的嘲笑声中他掷地有声的开始反击,“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一段热血澎湃的演讲,体现出他的不满,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不满。“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多么有力的一句话,多么充满智慧的一句话,让在座的各位无不惊叹于他的智慧。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他是一只智慧的老鼠,美国总统威尔逊说他是一个充满斗志的诸葛亮,他赢得了这次会议的胜利,中国将永不屈服,正如他所说“否则,亚洲将有无数的灵魂哭泣,世界也将不会安宁。”
然而,事情的结果仍然未能被改变,最高委员会最终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然后再由日本将租借地归还给中国,但归还后仍享有全部经济权利包括胶州铁路,这无疑是对中国的羞辱,对中国来说这是不公平的,是极端的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顾维钧没有屈服,没有退缩,他说这种方案无疑会在亚洲种下祸根,对中国不利,对世界和平也不利,他说出了其中的弊端,但却没人相信,反而说那是危言耸听,那就让历史来说明一切吧,充满自信的话语征服无数中国人。
1919年6月28日,这一天对中国来说是屈辱的一天。在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