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之声》六年级观后感800字小学作文
浮生若梦
2023-06-28 15:12:27
六年级
其它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知道《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可惜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好好观赏。但不知怎的,电影插曲《哆来咪》的旋律总会时不时地在我心中歌唱。

这个周三下午的“静心读书日”,我特别给老师们安排了经典欣赏《音乐之声》,终于圆了自己多年的电影梦。

镜头徐徐拉伸,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碧绿清清的河水,芳草萋萋的草地,色彩艳艳的野花,曼妙的异国风光如画卷般在我眼前逐一展开、延伸。而摘掉了修女头巾的玛丽亚,正在高高的山岗上放声歌唱,在绿绿的草地上自由奔跑。巨大的画面张力,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玛丽亚那颗向往自由、追逐自然的跳动的心。我想,这应该也是导演为了诠释人类对于“自由与爱”这一源于自然,源于心灵的永恒追求的大手笔吧。

故事缓缓讲述,一位热爱自然、能歌善舞却总是犯错的玛利亚修女,七个渴望自由、调皮可爱却被训练成士兵的大小孩子,一段说来就来、宁要音乐不要财富的生死爱情,一种大义凛然、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怀,构成了这部经典影片的全部。在优美而又悦耳的高雅歌声中,在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里,滚烫的泪水总是没来由地顺着脸颊悄悄滑落。

喜欢玛利亚,是她用自己纯洁的爱心,让孩子们的家庭教师个数终止于12个;佩服玛利亚,是她用自己有趣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尽情徜徉;欣赏玛利亚,是她用自己的率真,把快乐传递给了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

喜欢崔莱德上校,他是一个对自己和别人都一丝不苟的军人,他又是一个外表强硬其实内心非常柔软的男人,他更是一个对国家无比忠诚与信仰的奥地利公民。

然而,我更喜欢沉静、宽容、睿智的院长麽麽。虽然她在片中的台词不多瓜泽网,出场的次数也很少,可从她对待玛利亚的态度中,我真切地认识了一位慧眼识人的真正的教育者。

是她,用圣母的宽容呵护着玛丽亚这个修道院的“问题人物”不受舆论与世俗的伤害。每当修女们众口一词地谴责玛丽亚,说她是修道院中最不合格、最不守规矩的修女的时候,院长麽麽总是心平气和地用歌声教导修女们:不要妄想“钉牢一片浮云,让海浪停留在海滩上,把月光留在掌中”。因为,只有院长麽麽知道玛丽亚来修道院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被修女们的歌声感染了,喜欢歌唱的她似乎并没有想过歌声背后的生活究竟适不适合她。于是,院长麽麽为玛利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修道院,到崔莱德上校家去做暑期家庭教师。事实证明,院长麼麼的决定是正确的。虽说七个孩子的恶作剧让玛利亚吃了不少苦头,但她始终坚信院长麽麽曾经说过的话:“当上帝关闭这边门时,一定会在彼处开一扇窗。”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她很快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孩子们和上校的心,也用她动听的歌声为这个沉寂许久的家庭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是她,用圣母的睿智指引着玛利亚听从心的呼唤,找到了真爱活出了自己。当玛丽亚因为不敢面对上校的爱,而匆匆逃回修道院后,独具慧眼的院长麽麽觉察到了玛丽亚的变化,她语重心长地告诉玛利亚:修道院不是用来逃避的。她还是用自己的歌声鼓励玛利亚:“攀登每一座山,不论高低皆要寻求;踏遍每条僻路小径,你都必须走。攀登每一座山,涉水过小溪,追寻每一道彩虹,直到找到你的美梦。这美梦需要你献出全部的爱,在你有生之年一直下去。”于是,玛丽亚带着麼麼的祝福重返上校家,最终获得了爱情和幸福。

是她,用圣母的沉静保护了崔莱德上校和玛利亚一家不被德国纳粹的铁蹄践踏。当玛利亚一家人从演唱会现场成功逃离之后,院长麽麽义无反顾地收留了他们。她一边镇定自若地指挥众修女们各就各位,一边小心翼翼地将玛利亚一家藏身在修道院最神圣的净地,还为他们的远行准备好汽车,使他们一家能安全地离开。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这样想着:当玛丽亚回首往事的时候,她一定会第一个感谢自己生命的贵人——院长麼麼。感谢院长麽麽没有用修道院的规则强求她做不适合的事情,感谢院长麽麽如此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的特质,感谢院长麽麽指引她在修道院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是啊,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独特的生命个体,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学会慧眼识人,一定要有学生立场,一定要有对他人的生命敏感,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们找寻一条最适合他们终身发展的幸福人生路。

因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愿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