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观后感_精彩影评800字
小成熟
2023-09-08 12:13:18
其它
其它

“20XX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重庆至拉萨的飞行途中,驾驶舱挡风玻璃碎裂脱落,从9800米下降到7200米并与地面失去联系,在零下40度且失去舱内压的情况下,机长刘传健率机组人员,让这架空客A319在附近的成都双流机场安全备降,机上所载119名乘客全部安全落地。随后,刘传健和机组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

这是当时的一则新闻稿。今年国庆档,根据这次“超级备降”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和观众见面了。看到一年多以前的一条新闻报道以电影的方式真实出现在自己眼前时,感觉总是很奇妙。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片中,用戏剧的夸张手法突出事件的惊险,以画面的“眼见为实”和清晰叙事脉络向观众复述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一类影片的艺术功用与社会职责——拉近所述事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尤其这种基于现实里“从危情中安全逃脱”案例的电影,人们在观看之前实际上是已经知道故事结局的,但这类电影却从来不缺乏观众,因为戏剧化的事件重现总是最吸引人的题材之一,观众看的是故事片,但关注的更是影片在现实中对应的真实。

借故事中的险情,营造商业电影应有的刺激场面,同时展示、歌颂现实中英雄的事迹,其实早在20XX年,就有一部由第五代导演张建亚执导,邵兵、徐帆主演的影片《紧急迫降》——是中国全面开放商业电影市场后的第一代国产大片,和《中国机长》一样,同样取材于现实中航空英雄对航班险情的成功处置。在20XX年中国商业电影发展至此的时候,我们通过《中国机长》,能看到“塑造中国英雄”在不同时代的不变,和“中国英雄电影”在二十年后的改变。

刘伟强导演、张涵予主演的《中国机长》,有硬汉动作片常见的开门见山。第一个镜头就有男一号,主人公整装待发,梳洗身体,穿上标明他身份的职业装束,是从“一种职业”为切入点的影片常见的开头方法。因为表现飞行员的影片,从类型上看,是从好莱坞最早的空战和谍战电影而来,经常都是典型的“雄性电影”,而空姐则与飞行员构成黑色电影中常见的“英雄美人”模式,只是在当代表现都市生活背景下的民航航空电影中,机长和空姐通过他们干练的职业风范和身上帅气的制服,成为“时装电影”的主要人物,这类影片所输出的娱乐性,也包括主角在临危不惧时的英俊面孔和英雄气质。而且在危难发生的时候,空姐也成为英雄,她们的冷静判断力和与乘客的沟通力,甚至要超过男性飞行员角色,同在一场险情中遇到危险,却能尽力拯救其他人,是非常典型的人道主义,也可以视为具有女权主义影子。《中国机长》就是这样一部从真实事件出发,输出人物的时尚,最终宣扬人力战胜命运的英雄主义影片。

在输出时尚方面,每个年代所拍摄的此类航空客机电影,均完整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潮流。男一号机长一定是当时影坛正值巅峰的明星之一,空姐乘务长一定是由当时女性气质最浓的女演员饰演,其他机组成员则由影坛正值青春的年轻一代演员组成。乘客中一定有打扮最新潮的新新人类,有焦虑的商务男士,也有退休度假的老人,而不同年代下,这三类人所关心的事情也并不一样。因此航空题材电影,经常是反映拍摄年代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观众在片中看到的是自己正在过的生活的投射,而其中出现的危险,则预示着此类常规生活的表皮下面所埋藏的危机,片中带众人摆脱危机的英雄人物,就代表生活被拯救的可能。因此,不同于战争题材,在基于现实生活的电影中,英雄的出现仍是观众所渴求的,何况这个英雄还是在不久前的现实事件中真实存在的。

《中国机长》在直到人物全部登机的开头二十分钟篇幅里,除了交代、梳理几位主角身份及关系,大致用的是以音乐串联画面的节奏剪辑(rhythm editing)。观众会发现,和从前看到的航空飞行电影不同,《中国机长》在介绍片中主要配角——川航3U8633航班的乘客时,是在他们登机时使用快剪处理。机上形形色色的旅客,并未单拿出其中典型的几个去提前刻画性格以待展开情节,而是让他们的身影在登机那一场戏中以一种碎片组合的方式出现,用散点聚合排列的跳接(jump cut)方式展示“众生相”,抽去登机流程,压缩时间以增强节奏。也用乘客们开始旅程前的兴奋、放松,和机长与乘务组出发前严谨认真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平行剪辑(parallel editing),突出机组人员的专业性,也用乘客们的快乐和登机的例行公事,来为后面险情的突发埋设伏笔。只不过本片并没使用通常航空题材类型片常见的宿命论视角去看待这班飞机遇到的危险,在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之前,影片是一个非常乐观阳光的基调,符合娱乐片的所有特点。

而片中主角动作的这种整齐划一与严谨干练,表现出他们在其从事领域中的专业性,和从这种专业性里流露出的魅力。影片虽然以民航客机为舞台,但在展现职业魅力上,与其说像是时尚白领剧,不如说更向军事题材电影那边靠拢。影片主张人的勇敢、果断和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中国机长”作为片中的英雄人物,他的英雄举动是保护民众及弱小。只是影片并未出现真正的战争片里匡扶正义的内容,因为他们对抗的不是邪恶而是大自然。

和同期上映的《攀登者》里面出现的雪崩和极端风暴天气类似,《中国机长》情节中遇到的突发事件——飞机挡风玻璃碎裂脱落,同样是大自然在不经意中突然释放暴力所造成的结果。因为目的地是拉萨,飞机的行途又是在高原雪山之上,《中国机长》结合适当的藏传佛教信仰内容,传递的是一股光明的力量。在为故事附加佛教内容这一层面,本片和导演刘伟强之前的《无间道》有些类似,只是《无间道》用循环往复、无限沉沦的黑暗来象征香港由警、匪、卧底、叛徒所构成的永世痛苦的“界”,而《中国机长》则表述了“世间无常偶有发生,众生终归安详幸福”这样一层关于生命尊荣的昂扬力量,影片也并未针砭、斥责险情因何发生,也不像好莱坞常见的动作惊险片那样用特殊情境最终推导出对人性的悲观。飞机在下坠和失联后,影片又引入了地面塔台、其它在飞航班、业余飞行通讯爱好者和军事指挥部这几个“支援力量”,讲的仍是中国英雄电影中常常出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此《中国机长》虽然因为导演刘伟强而拥有港片常见的时尚、绚丽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其主题仍是内地主旋律电影中的“拧成一股绳”。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合拍片”这个概念,但《中国机长》实际上确实是从技术到内核,在“合拍片”这一模式经过十几年探索后的最新经验结果。

在看主创见面场时,邻座女观众拿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书,准备让主演张涵予签名。但其实细看起来,张涵予并不能简单地用体验派或方法派来粗略地分块归类,因为他作为当今中国影坛最酷的型男之一,他的类型更应该归于“魅力型男星”——与小罗伯特·唐尼或杰森·斯坦森相仿,定好一个最佳的风格形象,通过一个个精彩的人物尽情发挥自己的魅力。再加上近些年《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火爆,文·迪塞尔、巨石强森成为一线动作明星,甚至以扮演天才知识分子著称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都是此类影星。因此对于当今的电影潮流来说,中国内地想要在商业化的模式下进入更专业的系统化,还是需要有这一类影星的,张涵予就是其中的代表演员。

但由于影片要遵循还原现实事件的原则,片中饰演航班正副驾驶员的张涵予和欧豪,在机舱内并无太多肢体上的表演发挥空间,这有点类似黄秋生所说“人凳一体”。在全片所有重要的戏份里,张涵予、欧豪可施展的余地几乎只有拍一寸照片那么大,只能靠面部和手肘以上的上半身来诠释人物以及表演在遇到各类状况时的反应,在影片的绝大篇幅里,没有任何机会表现人物站姿的酷劲(这一点也是刘伟强及香港电影最擅长的地方,《无间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双雄屋顶对峙镜头也得益于对演员站姿的设计)。而坐在驾驶位里面凝神操作飞机,又是观众在那么多飞行和空战电影里见得多的不能再多的,如何让最主要的人物在单一姿势、无法移动的情况下开展影片的大部分内容,是《中国机长》中刘伟强和两位主演在设计人物表演时遇到的难点。从影片呈现的效果来看,张涵予是中国内地最有“眉宇英气”的演员之一,欧豪同样具备这个特点,因此影片从他们二人所最善于诠释的坚毅表情出发来进行表演,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与片中男星的刚毅派表演风格形成呼应的是影片的女主演袁泉。袁泉是两千年后中国内地最伟大的“忧郁女星”,其文艺气质无与伦比。她在片中出演的乘务长毕男,在飞机遭遇险情时拿出的专业性和领导力,为这部英雄电影增添不可或缺的力量,也让观众重新审视空姐这一职业作为“空中天使”的艰巨职责。

在制作模式方面,本片可以联系到中国上一部航空英雄电影《紧急迫降》。《紧急迫降》拍摄于20XX年,改编自发生于1998年麦道客机由于前起落架不能顺利放下,在上海虹桥机场的跑道成功迫降的真实故事。在当时,《紧急迫降》带有明确的“誓要和好莱坞大片一斗”的目标,6秒钟的飞机降落场面,让它成为中国第一部加入CG特效成分的电影,同时也和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后内地降低引进美国电影数量的大背景有关——用电影斗电影,用你的方式回应你,来体现国力之增强和展示“自主研发能力”。而《中国机长》的20XX年,中国已基本度过用电影来证明自己的阶段,内地的观影人数也足以满足一部大制作影片的票房需要。《中国机长》在类型方面,实际上也延续了之前《战狼2》、《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这些票房大片的模式,即在风格表现上回归本土特点,属于用主流且通俗的表达方法,着力去拍摄一部中国动作影片。

再向前追溯,中国内地第一部关于航班飞机的电影,是张艺谋的早期电影《代号美洲豹》。和张建亚同为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代号美洲豹》在表述手段上和《紧急迫降》有些类似,就是让发生紧急事件的密闭机舱,成为一个充满“遇险-拯救”对立的叙事空间,让片中的客机成为动作片这一类型下的新型诺亚方舟,用片中逼仄的局部冲突,来隐喻紧张的社会关系,并在表现乘客的恐慌时加入精神分析成分。这和第五代导演的主旨审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客机的机舱成为第五代导演进行“孤岛叙事”的另一种舞台。《紧急迫降》中明暗分明的布光和陡峭的机位所带来表现主义风格,和《代号美洲豹》中非常有个性的定格镜头所带出的新浪潮风格,皆为第五代导演在中国电影逐渐开始市场化时,用艺术片的方式让电影向商业片方向进行逐步过渡。

而在相似题材、多年之后的《中国机长》中,刘伟强使用的则是更加顺畅、通融、熟练的风格。比如在“合拍片”这一基本模式下,影片虽为刘伟强执导,但它在照亮场景的方式、剪辑原则、全片散发的气度等方面,并无港片踪影。同为表现都市白领阶层,本片也没有冯小刚中早期贺岁片里,那种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后对传统伦理关系的追念。表现年轻一代的时候,也不像时兴的小鲜肉影片那样闹哄哄。而且在美术设计方面,也比从前的同题材电影有了大幅提升。

另外,《中国机长》和常见的惊险电影的本质不同在于,乘客遇险类的影片,尤其是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当代社会中交通工具的事故,如《生死时速》、《空中监狱》、《空军一号》等,本职任务是破坏观众固有的安全感以形成刺激。通常的“载具灾难片”,都是主人公安全获救后,影片在获救现场立刻结束,并无后续,这和击毙大反派后立刻出片尾字幕的武打片属于同一大类,观众观影但求爽快,这一类影片在九十年代最为风行。而《中国机长》则是在飞机遇险的环境下,通过主角的英勇行为,守护观众认为已经在当前的社会中流失的人性,是一次激励、唤醒和鼓舞的过程。人物在经历非正常人所能忍受的险峻挑战时,仍能保住人性,而且片中并没出现一个主张放弃的弱者形象(通常这类影片里,这种角色往往还是机组人员之一),因此《中国机长》在弘扬正面精神的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表态。

刘伟强通过协调的叙事安排,让观众在影片末尾飞机安全着陆后获得观影的满足感。片尾并未提出同类影片中常见的“飞机危险”或“生命脆弱”这类的“危言”,而是让主人公用他们的勇敢去回应上天的护佑。片尾也没出现无聊的“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或“颁发奖章大会”,而是让机组人员向乘客鞠躬致歉,重申社会中不同人群的责任义务,呼唤协调与宽容。影片也具有完整的首尾呼应,男主角归家后终于抱到女儿,这场戏放在此种类型中,其实无论怎样处理,都难免有一定程度的套路,刘伟强只多增加了一个小桥段,引入男主角收养的流浪狗,用狗见到主人回家的反应,来让观众会心一笑,代入主角脱险后的宽慰心情。这些都是《中国机长》在价值观及表述技法上,比从前的同类影片更加进步的地方。

《中国机长》的叙事安排,使用的是经典叙事方式:铺陈-对抗-结局。让观众目睹事件发生过程,用突发事件后面的幽深和不可知来营造类型中的悬念与紧张,在情节过程中使用了多种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手法,并让从主角到客串明星每一个演员,都沉入在他们各自的角色中。影片做到了凝练、专注地讲一个故事,并无刻意凸显过多导演个人风格,也从不站在人物视角之外来弘扬或嘲讽,而是用所有手段来服务故事,其成熟,通顺,内敛,都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