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读后感
无忧无虑
2023-10-04 09:09:18
其它
其它

话说,我怎么居然看起了《三重门》呢?按照我的性格,那简直是“难以忍(读成rěng)受”(学Pangerli状)。自韩寒出道以来,相继出现了许多“青年作家”,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大家极为熟悉的郭敬明。原来我一直对这些不屑一顾,这虽然也算得上是时代的产物,可我觉得这些实在是俗物一堆,看它们纯属浪费时间。确切一点讲,就像武侠小说,我也许并不是真的认为它有多么不好,不过是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机会,当真正有机会时,又觉得自己太滞后了。所以,为了掩盖这种客观上的“失误”,才产生了主观上的这种想法。

有人会问,那这次呢?也许、可能、大概是因为前一阵看《沙漏》消磨美育课的时光时,感到在学习之余,确应该看些东西,不论他是低俗还是高雅,总之是“开卷有益”。上学期似乎什么都没看,想写东西时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实在是一种极为痛苦的感受。

那天在旧书摊上看到《三重门》,随手一翻,发现,竟是曹文轩先生为他写的序,好奇心顿时大增,便毫不犹豫地付了钱抱回宿舍去了。

昨天英语读译课,我实在无聊,适逢我们小组讲演,结束后被点名提问的几率也大大下降了吧。便躲在桌洞里,悄悄看了一节课。其中罗天成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人。”

我不得不说,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忽然想起我在龙潭上初中时,该是大俗了。那时候还小,什么都不懂,更不知道思考的乐趣,只知道要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去了汇文后,思考多起来,也体会了人可以思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汇文的环境很纯净。我也常沉浸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姑且算作大雅吧。来到师大,我困惑了,学业和生活交融在一起,思想也趋于大众化,却也常为自己制造些小小的闲适;捡落叶、写随笔、画漫画……学业却也像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书也没以前看得明白了。忽然感到心中痛苦不堪,便“恍然大明白”了:我现在的状态就是传说中的“半俗不雅”……

想起这些,一股悲凉涌上心头。既而,竟感到些许愉快:在汇文时也不过是“小雅”,我想,没有人天生就是大雅的,都要经过一个半俗不雅的过程。有的人坚持不懈地追求大雅的境界,便终于熬过了这个痛苦的时期,超脱为大雅之士;有的人却被内心的痛苦折磨怕了,虽不舍曾经的“小雅”,却也只好“假装超脱”,沦为大俗了。

唉,不知我辞了学委的职务是不是不堪忍受的表现,我真的不够勇敢,既然如此,这时也不便再提了吧,只是以后不要这样了,我原来可不是知难而退的胆小鬼。

说了这么多,我想我还是不愿沦为大俗的,所以,接下来该做什么,还是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