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红莺绿柳
2023-11-12 12:48:57
初三
其他

在循环往复的日常中,曾有那么几个瞬间,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惶恐和迷茫,而这些瞬间反复出现,反复扰乱着我的心。尽管我深知,自己已在机械化运转的生活中变得麻木,当我终于看见那深渊的全貌,却燃起了从中脱离的斗志。
最常出现的瞬间,是当我发现自己的情感竟也是机械的。有人说,人工智能拥有的充其量只有等同甚至高于人类的智力,却无法像人类一样产生情感。这只是人们自我安慰的借口。人工智能所具备的一切功能都反映了人类的诉求,发展到今天,我们早已无法满足于让机器为我们创造物质上的财富,开始指望那“无所不能”的机器为我们填补那因对物质过剩的追求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空缺。
电影《她》就描绘了这样的未来:人工智能“莎蔓莎”是一个“虚拟伴侣”男主人公在失恋后,以为能从与机器人的“爱情”中重拾幸福,最终却发现自己只是机器人421个“伴侣”中的一个,而机器人的一切言行与所谓的“情感”都是电脑程序生成的。观影后,我开始恐惧,自己的喜怒哀乐是否也是某些植入在我机械的思维和生活中的代码所生成的,是否当类似的事件发生,我就会产生一种固定的情感,而非内心真实的反应。
而有时当我稍微深入思考,就有了那些更令我战栗、迷茫的瞬间。情感只是表面之物,而其背后则是一种价值观和同情心的崩塌。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和依据,而同情心使我们高举“理性”大旗的同时,保留着一种人文关怀。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即在设定一定目标后,通过固定的算法达到目的,这种精准、高效的方式,对物质文明发展的优势是无疑的;而当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却很难找到一种固定的、恰到好处的算法,而是需要一种恒定的准则,即价值观。失去价值观的后果,则是无法明辨是非,无法正确衡量事物的意义;当我们的生活被各种“无意义”所充斥时,物质无论多么丰富、发达,都无法使我们觅得人生的真意。古人在这方面就比我们清晰得多,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不禁深深敬佩为恪守初心,履行诺言,在友人死后仍完成与他生前的约定的延陵季子——他的所作所为是受价值观的驱使,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一功利目标。
在工业革命初期,有位西方哲人曾尖锐地指出:“人们每天早晨的活动从早祷变成了阅读早报。”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而早报却无法给予人们早祷的意义。当今社会有许多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尤其在中国。我们批判宗教的迷信色彩,而我们真的就有其他信仰,真的就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了同情心吗?未必如此。当今社会的许多“人祸”都是价值观和同情心的丧失所致。没有了心中这把“无形的尺”没有了这颗对同胞的怜悯之心,我们的行为将不受约束,创造文明的同时又毁灭着文明。
当所有这些惶恐逐渐平静,我在深渊中看见了一丝曙光。人类的历史和未来,终究要由人类自己书写。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人被计算机“同化”的现象,各界都开始反思,包括计算机界巨头,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而当我找到生活中那些诡异的瞬间的根源,被深渊的黑暗所震慑,也燃起了回归生命本真的斗志,拒绝被机械化的生命。归根到底,计算机是由我们为一个更好地明天所创造的,推动文明走向更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