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博物馆观后感
竹影
2024-01-22 05:22:05
初中
散文

中华民族魂——观鲁迅博物馆有感
走进了那条不起眼的小胡同,跨入鲁迅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清静优雅的中式小院。在满树黄叶下,鲁迅先生的雕塑座落在那里,深邃的眼神目视着远方,敬佩之情瞬间涌满我的全身。雕塑前的一本打开着的石刻书上,密密麻麻镌刻着鲁迅先生的手稿,仿佛为我们敞开了文学的大门,使我们走进了鲁迅的内心。
绕过雕塑进入主展厅,我们紧随鲁迅先生的足迹,探寻他伟大的生命历程。馆中按时间顺序以手迹、照片、图片形象地展现了鲁迅不朽的一生。鲁迅1898年到南京矿务铁路学堂学习,在展柜中,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的“青年读本”——简单素雅的封面,隶书书写着《侯官严几道先生述赫胥黎天演论》。这本书对一代中国一代精英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鲁迅在矿路学堂的日子里,想必也受到了《天演论》的启发,奠定了思想的基础。1905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看到中国人被日军斩首而围观的国民表情麻木。鲁迅的人生道路,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反转,他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国民的疾病不仅仅是身体的,更是精神的,遂弃医从文。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听到“铁屋中的呐喊”。鲁迅说“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随后,撰写了《阿Q正传》等作品,显示了“五四”新文学的成绩和力量。1926年3月18日,历史记住了一次卑劣的事件,也记住了鲁迅的愤怒。《无花的蔷薇》、《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篇篇犀利如匕首的文章历历在目。不久鲁迅结束了他在北平的生涯,从此南下。我很难在此一一讲述展柜里的一切,和这一切讲述的历史。但是,这些历史记忆最终会停留在1936年10月19日。在这一日,斯人远游。由沈钧题写的“民族魂”白色锦旗,那几个大字的墨色之深,有直指人心的力量。终其一生,鲁迅先生那股希望的火焰都在和他的生命一起燃烧。
走出展厅,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故居,七十年时光流逝,这座故居之中的一切都保存完好。在那间有名的“老虎尾巴”——不足九平方米的鲁迅工作室内,一张普通的三屉桌上,高脚煤油灯、“金不换”毛笔、砚台、文具......摆放如昔,令观者睹物思人。庭院中,两株当年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白丁香树,虽已年近古稀仍然枝繁叶茂。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的确,鲁迅先生还活着,活在我们无数读者的心里。在鲁迅博物馆中,处处散发着书香,处处充满着文学的魅力,处处显示着鲁迅先生一生为祖国奉献的“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