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读后感范文
旧人不归
2023-09-19 01:11:58
其它
其它

其实第一次读到,不,确切的说是听到《心理罪》这部小说的时候,我的心里并没有泛起什么太大的波澜。也不知是谁将之制成了类似广播剧的有声小说,主持人的声音很压抑,似乎是刻意要营造某种悬疑恐怖的气氛,再加之我心脏不太好,看了鬼片晚上就会做恶梦,因此在听到开头那句“其实你和我是一样的!”之后,我紧张的神经便命令我关掉了酷我音乐盒。后来,我发现我长期拘泥在武侠的世界里,思维都僵化了,便想跑出来换换口味,毕竟我辈DS,出去见世面的机会不多,只有看书来猜测一二。班上的某位同学在一次谈话中,提到推理悬疑类的最近很火,其中不乏某些好的作品。(众:元芳,你怎么看?元芳:哥不看,哥只是个传说,话说你们不都在看哥么?)

我开始关注推理类,从艾伦·坡、阿加沙、克里斯蒂,到柯南道尔,以及某些岛国的,比如东野圭吾的《放学后》,江户川乱走(江户川乱步吧我记得)的《名侦探的柯南》……以及看了很多欧美的经典而让人费解的悬疑电影,看完这些很多人都推荐的东西,我突然发现我心理承受能力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心怀推理不怕鬼(虽然我们诗书都有了,可是这气华了么?),我再次戴上了耳机,打开酷我,翻到长达一个小时的心理罪(当然只是第一集),一个人默默听了下去。这一听不打紧,听进去就发现自己俨然被迷住了,而且越发想知道凶手是谁了。

引起我兴趣的不外乎有这么几点。除了上面提到的对恐惧这一心理障碍的克服,还有便是,这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小说。提起悬疑推理小说,脑子里首先反应出的是鲜血或者尸体什么的,还有那诡异的气氛和高智商的凶手不时在一旁环伺,然而侦探总是那么聪明和伟大,他们抽丝剥茧,用有限的线索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然而,仅仅到这里就完了,诚然,一部推理小说,精妙的布局和侦兄之间的斗智斗勇,已经足以使得一部小说成为一个好的故事,然而什么都是,写的人多了便泯然众人矣。推理小说的核心无外乎就是找到凶手作案的动机,以及对动机的精确描绘,然而到了这里又会出现一个问题,有的作者仅仅就将动机波澜不惊地在篇尾揭示出来便算完了,但是有的作者就能挖掘这个动机背后的心理,也就是所谓的心理罪,即心理犯罪。举个例子,一个房子里,房主被杀死,里面的钱财却完好无缺,屋子里也整整齐齐,丝毫没有打斗和挣扎的痕迹,而且房主也是男性,衣衫整齐,只是腕动脉被割断了,到这里,我们有很大把握可以推理出房主是割腕自杀的,但是他自杀的理由是什么呢?这时房子里又发现了一张女性的照片,根据邻居辨认,应该是死者妻子的,二人因为某些矛盾而离婚。据称,在死者死亡的前一天,妻子来到房子里,二人再次激烈争吵,妻子说自己已经有了归属,而丈夫死活不同意,二人不欢而散。

这样,凶手自杀的动机就呼之欲出了,妻子走后,丈夫伤心绝望之下,就自杀在房间里。但是,到这里其实还是有疑点的,妻子为何要专程跑过来告诉丈夫自己有了新的依靠?也许你会说,好聚好散,既然彼此不合适,就分开吧,妻子这么做是为了让丈夫死心,但没想到丈夫会反应这般激烈而徇情。但是这个丈夫的反应为何要这么激烈而以至于要去死呢?后来警方又调查了死者的家庭背景,怀疑是单亲家庭造成的幼年心理创伤,却发现他的家庭还比较和睦,父母健在。后来警方将死讯告诉了他的父母,父母自然悲痛,悲痛之余,还说出了这么一件事,死者小时候,家里好玩,一直将死者当成女孩子来养,死者也被打扮成了女孩子的装束,穿花裙子,戴蝴蝶结,刚开始还没什么,毕竟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但是长大一点,死者突然发现自己跟周围的女孩不太一样,却说不出具体在哪儿,后来他看到女生去上厕所,他心里以为自己是女的,就跟进去,女生一看一个男生跑进来了,都尖叫起来,把自己赶了出去。

从此,他不敢再在学校上厕所,而他,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却发生了困惑。他问家里人,家里人只好告诉他他是个男孩子,但是他从小就被告知是个女的,突然有人告诉他他其实是男的,他觉得有些不能接受,后来他开始接触一些同年的男生,却发现自己完全接受不了他们的思维,他再去和女生玩,女生都听说他变态,也不跟他玩。渐渐的,他开始孤独,不合群,成天到晚在想自己到底是什么人,却也开始害怕这一个人的孤独。他拼命地告诉自己我是男的,却发现自己其实完全跟他们不一样。自己爱干净,吃饭斯文,说话细声细气,而那些男生则好动,喜欢打闹开玩笑啥的。

他痛苦着,深深将这份孤独埋在心里,而自己文弱而过于女性化的动作则让所有的女生都嘲笑自己,这使得他对女性也产生了距离感和恐惧感。年龄渐长,心智成熟,他依然孤独,跟所有的人都说不上话。直到他遇到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并没有像其他女性那样用异样的目光看他,而是理解他。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依赖,所以对妻子付出了所有的爱。但是他妻子却越来越受不了他如山般沉重的爱,提出分居,但是依然保持联系。后来当妻子告诉自己心有他属的时候,他感到了彻底的绝望,因此自杀了。

这便是心理罪。并不单单只是停留在推理的层面上,更是在心理乃至人性的层面上,造成那个人自杀的深层原因并不是徇情那么简单,而是一种长期的心理扭曲和压抑(至于造成它的更深原因,咳咳,意会即可),这样的深层的挖掘使得读者在惊叹布局的精妙的同时,会去思考。而《心理罪》则处处体现着这一点,并非仅仅着眼于推理案情找出凶手,而且会一直深入凶手内心,以一种冷静而又悲悯的眼光来看待凶手,剖析凶手,进而警惕人们要对心理问题重视,否则就连那个孟凡哲怕点名,这一小小的心理障碍都会演变成疯狂的杀人行动。听罢整部《心理罪》,我想了很多。后来看到网上说这个只是心理罪系列的其中一部,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找到其他几部一口气读完,掩卷读罢,不禁感觉荡气回肠。心理罪目前出了四部,即《第七个读者》《画像》(就是我听的那部)《教化场》和《暗河》,感觉除了《教化场》在某些方面略显牵强和晦涩外,这四部作品真心不愧为犯罪心理悬疑方面的杰作。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方木的人,他经历了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学生到一个沧桑警察的冷酷而心酸的蜕变,他冷静睿智,常能洞穿凶手的动机,却也因此感受到那些心灵异常者不为人知的心理和悲伤,他时常矛盾着,想抓住凶手,却又痛苦着,怀疑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当一个人失去一切的时候,他还有什么可怕的呢?经历了这么多的事,也许早该看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