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观后感
面子自己争
2023-11-21 03:52:04
初三
观后感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红军长征胜利已有八十余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有六十余载,然而,无论岁月如何飞逝,伟人永远不会被世人遗忘,无数为革命牺牲的红军战士也同样会存在于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里。
为了学习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观看了电影《遵义会议》。
该影片讲述的是1934年1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摆脱敌军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然而,在长征初期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敌军的堵击,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而向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遵义,在这里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重要里程碑。
遵义会议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其危险的时刻,它挽救了党和红军。影片中飞越大渡河时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壮烈场景,还有将军岭上陈树湘将军自断肝肠、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是何等的荡气回肠!我们心里有一股热血在沸腾,正如影片中毛主席挥笔写下的那首气势恢宏的不朽之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影片最后,战士们朝着信仰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眼望去,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磅礴气势由此可见。
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其中种种艰难险阻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是,他们靠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
影片的结尾出现了大阅兵的雄壮画面,这样就更有力地呼应了电影的主题。我们要读懂历史、铭记历史,找回那份最真的感动。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