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文化读后感
我在此端你在彼岸
2023-12-03 14:51:53
其他
读后感

民族传统文化读后感
重温我中华数千年文明史,每一页都飘溢着浓郁的酒香。夫酒者,集五谷精华而成之佳酿也。闻之沁人心脾,啜之甘美如饴,饮后感受奇妙,可使懦夫雄,使淑女媚,使文士狂;使立者舞,使庄者谐,使寒者暖,使愁者忘;骚客盈盈一樽,而才思泉涌;美人浅浅一盏,而桃腮粉面。先民借之驱除严冬寒气,提升悲壮情怀,化解悲情苦恨,屡试而不爽;于庆典、祭祀、征战、年节等场合氛围之营造,有大助焉。而酒文化是依酒而产生、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对该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并推出专著,无疑具有相当的学术意义。 《升华的魅力——中华民族酒文化》一书由著者萧家成先生所著。他退而不休,老当益壮,以民族学家特有的理论-功力与学术视角,对酒文化进行了从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考察。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饮酒咏酒作品甚多,但对酒文化的性质与涵义、历史与现状、结构与功能、心理与行为,及其它与宗教、礼仪、婚姻、丧葬、待客,乃至政治、军事、法律等多种文化现象紧密联系与渗透等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系统研究,却仍有待深入。因而具有开创性,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作者亲身调查并广泛搜集了实地考察的民族学资料,系统整理了历史文献和考古新发现中的相关资料,涉及化学、微生物学和发酵学等诸多学科。通过国际学术交流,搜集并参考了国外学者有关酒的研究中对华人社区的研究成果。在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历时十余载(1987-1998)从调查到研究报告,从论文到写成专著;又近十载(1999-2007),得到社科老年出版基金资助,始正式出版专著。 作者认为,恩格斯关于人工酿酒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重大事件、也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发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标志之一的论述,有重要意义。对酒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作者比较充分地、全面地论述了酒文化的八种性质。即: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民族性、综合性、渗透性、升华性、两面性、医疗保健性;并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角度,为酒文化下了科学的定义。 作者用较大篇幅,比较充分地揭示了酒文化的丰富多彩的结构特点。即:既表现在众多的民族及支系,所蕴含着的多样的民族酒和多彩的民族酒文化上;也表现在以历史最悠久、文献最丰富、发展水平最高的、代表我国酒文化主体的汉民族酒文化与同样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并各具独特风格的少数民族酒文化共同体现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的绚丽多彩图景上。这其中既有物质文化,也有精神文化;既有技艺文化,也有习俗文化;既有心理文化,也有行为文化等多方面特点的表现,错综、交织、多-维、综合,是酒文化具有进行深入理论研究价值的表现。 杨堃和罗致平等二位已故民族学老前辈生前曾为本书作序,美国学者德怀特?比?哈斯博士也欣然命笔。按美国学术界对酒的研究(alcohol studies)传统,当时酒的研究是在美国人类学联合会所属医药人类学会下的一个“酒与毒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和协调下进行的;哈斯博士就是该委员会的主席(Chairman)。令中国学者感到惊讶的是,美国学者把“酒”与“毒”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美国人类学界对酒的研究主流意见;研究的重点也一直放在对饮酒的数量控制和所带来的个人的或社会的相关问题(alcohol related problems)的防治上。这与我国的学术传统长期将对酒的研究放在饮食和医药领域中迥然有别;这同样也引起了美国同行的某种程度的新奇感。在这样情势下,不同文化背景之间酒文化研究的合作、交流与对话的结果,双方都从中获益。哈斯博士认为作者强调的正好是他的“社会文化模式”观点,所以,除积极为作者写序——《酒:文化的窗口》外,为作更多比较,还主编了《世界酒与文化手册》出版,并邀作者撰写了“中国的酒与文化”一章编入其中。作者也引进了美国同行关于“饮酒类型”的研究方法,并根据我国的实际,进行了调整,区分出文化类型与数量类型。 不善饮酒之民族必定是缺乏浪漫气质的,尤其在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若无美酒助兴,一流艺术家必定会少很多。而经常酗酒之民族又必然是没有前途的,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终日沉醉者必定会无所作为,且多成助乱之物。如何执其两端,取其中间,恰到好处,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以法制管理酿酒,以制度规范售酒,以理智控制饮酒,是时代进步之标志,是文明社会所必需也。本书的问世,对如何在当前大众生活日益富裕的情况下,正确应对饮酒量呈现迅速上升的某种“必然”趋势,无疑会带来有益的启示。
民族传统文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