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爱你一如既往
2023-04-16 06:36:03
五年级
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是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所著的一本通俗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人生苦难重重。”这是开篇的一句话,如果你能领悟这句话并有自己的感受的话,你的人生必定已经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当我们了解人生艰难背后的意义,我们也就会体味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开篇第一部分讲的是自律,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律可以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消除人生的痛苦,即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自律主要包括4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在自律部分,有讲到父母的过错,父母的关注与重视,将给予孩子自尊自爱,也就是建立良好的价值感。一个有强烈价值感的人才会去更好的约束自我,实现自律。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
很多人都有轻微神经宫能症和人格失调,所谓神经宫能症就是把问题都归结于自身,而人格失调者则把问题都推到别人或者其他环境等等上面。这里面还提到了,缺少关爱的孩子自惭形愧,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这是根源于父母缺乏爱和照顾。人人都需要多年的经验,让心智不断成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神经宫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而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地图,才能循地图找到自己的位置。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反省内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
人不仅对别人撒谎,也对自己说谎。但很多时候我们又需要限制性地表达个人意见。
自律本身也需要平衡。一味的自律,其实也就成了压抑,所谓自律其实是一种弹性的应对方式,正如对孩子的教育,惩罚性引导和关注同样重要,这样才可以建立正确的规则。万物无不是一种柔性平衡。也许《道德经》中的无为才是一种最高境界,没有控制与被控制,不强加个人的偏见,这才是最好的方式。
为了放弃,首先必须拥有某种事物。
正如很多人一直宣扬要过简单的生活,但是,你体味过什么是复杂,什么是简单么?这种无思考的吃饭、睡觉、上班的生活,是不是一种无知呢?你无知,又怎知这种简单生活是最快乐的呢?这种选择仅仅表明你没有选择吧了。
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机遇,也有很多挫折。“人生苦难重重”,派克先生在开篇先点明了这句话,意味深长。作为一名具有二十多年从业生涯的心理医生,他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句话我很赞同。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总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对待这些问题,我们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犹豫、或从容、或焦急、或谨慎、或突兀、或潇洒、或无奈……,有太多的问题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促使我们成长,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却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沟通、多些勇气、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会变得迎刃而解。
成熟的人,应该是心态沉稳的人,做事理性的人,务实自律的人,知错而改的人。派克先生在第一章“自律”中提出了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个方面有助于一个人走向成熟。他在书中说“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存在,是人生的一大问题。”,“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问题”,“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自我反省的快乐,甚至远远大于痛苦”……,是啊,我想,一个在为人处事方面能够很自律的人,肯定是一个成熟的人。我在工作中也应当做到自律,用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条来约束自己,做到静卧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心胸坦荡,以诚待人。
爱是自律的原动力。派克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绝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严厉的批评”,“做出承诺,是真正爱的基石之一”。我非常赞同书中对爱情所阐述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爱情观发生了扭曲和变化,诸如近期江苏卫视播出的《非诚勿扰》所折射出来的拜金主义爱情观。在现实经济利益占很大比重的爱情下,可能情侣双方更在乎能从对方得到什么,却很少会考虑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和自己应做的承诺。追逐爱情的过程,其实也是心智成熟的过程。
作者在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爱,“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关联。陶醉在爱的情感里,我们感觉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我们希望对方成长”,这里的爱,可以理解成一种执着,例如作者所举的例子“有的人喜爱园艺事业,他“爱”他的花园,他从嗜好中得到无穷的满足感,园艺是他的一切。为了照顾好花园,他周末早晨也不肯多休息,很早就起床去花园松土和施肥。他甚至宁愿放弃外出旅行,宁可忽视他的妻子。为花园付出的精力之多,使他很快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或许也正是因为对事业的爱好与执着,一个人会付出很多努力,做出很多牺牲,最终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与满足感。我想,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应该是享受自己的工作,拥有一个快乐、乐观、积极上进的工作心态是无价的。
作者在文中用了一章来讲述成长与宗教,我总觉得宗教对于我这样的无神论者太遥远,虽然我身边不乏有宗教信仰的朋友。然而作者在书中提到“科学本身也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信仰”,这句话对我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宗教通常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与"教"字有关联的事物。作者所指的宗教,显然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对信仰、信念与理想的总称。这加深了我对信仰的理解。是的,人生不能没有信仰。想想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袁隆平、华罗庚、李四光等等,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把之视为己任,刻苦忍耐,那是一种何等崇高的信仰。而我们,在小学刚入学之时,小学生守则中的那条“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学校即已帮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其实,加入中国共产党,何尝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在白色恐怖年代、抗战年代、和平年代、改革开放年代无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奋战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康牺牲个人利益,这种精神永远激人奋进。我当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勤奋,爱岗敬业,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我的能量,展现我的价值,处处自律、自强,逐步走向成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