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读后感范文500字
心静
2023-11-02 03:12:24
其它
其它

在阅读完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伊豆的舞女》后,我感慨颇深,不仅被小说男女主人公之间青涩懵懂的爱慕情感而打动,还对于当时的日本社会意识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

小说以一个孤儿出身的青年学生“我”为视角,讲述了“我”在伊豆独自旅行,结识了巡回艺人一行,并对舞女熏子萌生了懵懂纯真的爱慕之情的故事。

这是一段纯洁的感情,是少男少女之间萌发的纯真的爱慕之情。女主人公身为当时社会中地位卑微的巡演艺人,却从男主人公这样受人尊敬的学生哥那里获得了尊重、平等与爱慕,而孤儿出身的青年学生“我”忧郁孤寂的心灵,也在舞女这里得到了慰藉。

以前看小说时,喜欢看故事,尤其其中有一些激烈的矛盾冲突才更好,那样才更激烈、更深刻。当我看完《伊豆的舞女》时,我觉得它是一个故事,一个少男少女之间萌生出朦胧的爱慕却无疾而终的故事;但好像又不只是一个故事,那样的话就太简单了,执意探求下,看到了人性、看到了情感、又得到了治愈。

我觉得,“我”与舞女之间萌生的爱慕之情看似偶然,实则存在其必然性。“我”在独自的旅途中遇见了巡演艺人一行,“一股旅行的情趣油然而生”是“我”当时的心理活动,“连我们这号微不足道的人,也能给您消愁解闷呢”是阿妈听到“我”要和他们结伴同行时说的,于是便结伴同行。此时更多的应该是他们能够与学生哥同行的惊讶与对于这个意料之外的客人的好奇与敬仰。然而,“我”却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在周围人对待巡演艺人这个群体嗤之以鼻时(例如:纸张批发商对于艺人们的评价“没意思,那玩意儿”,每个村庄入口竖立的“乞丐、巡回演出艺人禁止进村”的牌子),我却愿意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结伴同行,无一不让他们萌生亲近。“我”为舞女读书,愿意带她去看电影,同她下五子棋,等等无不让好意渗透进了舞女的心。而对于学生哥来说,舞女不得不说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他孤儿出身,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连他自己都认为二十岁的自己的性格被孤儿的气质扭曲了,并且忍受不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郁,所以他才到伊豆旅行的。所以他渴望爱情,向往爱情。而舞女对于他的好意(例如:在“我”爬上山后一颗让出自己的坐垫,在“我”掏出香烟后立刻把烟灰碟推到我的面前,为“我”掸去身上的尘土,为“我”找木棍做手杖)以及她不经意间地表露感情(例如:她刚在我的面前跪坐下来,脸就臊红了,手不停地颤抖;她那显得有些不自然的秀美的黑发几乎触到我的胸脯,她的脸倏地绯红了)使得他孤寂的心灵得到慰藉。“这言谈纯真而坦率,很有余韵。这是天真地倾吐情感的声音。连我也朴实地感觉到自己是个好人。我心情舒畅。”不正是重拾自信吗?“我已经二十岁了,再三严格自省,自己的性格被孤儿的气质扭曲了。我忍受不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郁。因此,有人根据社会上的一般看法,认为我是个好人,我真是感激不尽。”不正是对于爱情的感激吗?这时,两人之间情感的萌发,看起来一切来得那么理所应当。

同时,在小说的具体表现手法方面,小说中对于女人的容貌打扮、语言等的描写很多。文中对于女性的形象的描写刻画,大多是从男主人公“我”的感受中表达出来的,还有文中其他人物对于她们的评价。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社会中女性及巡回艺人的地位以及对于女性的审美。例如文章着重刻画了女主人公“熏子”的形象,“她梳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型脸庞衬托的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此外,作者对于其他人物的描写虽然言语不多,但也刻画的十分立体。例如艺人一行中的阿妈,虽然意识中对于女人地位低下的思想根深蒂固(如让学生哥先喝水认为在女人后面喝不干净,女人先下筷不干净),但是同时也体现除了她对于舞女薰子的爱护,按关系薰子是她女婿的妹妹,但是她却尽心竭力地爱护她,在薰子处于变声期时不让她扯开嗓门唱歌,在汉子拍薰子的肩膀时板起可怕的面孔维护薰子。

小说向读者展开了一副清晰深刻的当时日本社会的画卷。当时的日本社会对于学生群体等知识分子的尊重与敬仰和对于巡回艺人的蔑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下雨天时,茶馆老太婆在对待学生打扮的男主人公说的是“哎呦!少爷全身都淋湿了。请到这边取取暖,烤烤衣服吧。”而在“我”询问晚上艺人们住在哪时,她却以过于轻蔑的语气说道“那种人谁知道会住在哪儿呢,少爷,什么今天晚上,哪有固定的住处呦。哪儿有客人,就住在哪儿呗。”文中纸张批发商对于艺人们的评论也是“没意思,那玩意儿。”在这番深刻的对比下,我对于当时日本社会的意识形态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才印证了那句话“看书不仅是看纸上的字,还有透过这些字看世界。”

小说最终的结局是“我”黯然神伤的离开,男女主人公之间没有进一步的发展,甚至他们对于感情都没有进一步的表达,但是他们都从这段似恋非恋的感情中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舞女从学生哥这里获得的尊重、平等与爱慕,学生哥在接触到舞女的爱情后重获的自信,难道不足以证明这段没有开始且无疾而终的感情的价值吗?

在这部短篇小说中,我不仅仅感受到了少男少女之间那种青涩的朦胧的情感,为他们的分别而黯然神伤,更看到了一副时代画卷,看到了当时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