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与堵初三作文
淡笑看过尘世
2022-10-27 01:49:43
初三
其它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个“疏”字,不仅刻画出梅花窈窕清丽之形,也使全诗意境空灵蕴藉,尽得风流。是啊,和谐美好的境界少不了“疏”的点缀。

自然景观的疏朗,能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与享受。

诚然,长白山上白桦林的蓊郁密集是一种美,白洋淀中苇草的一望无际是一种美,南塘里荷花的稠密无垠是一种美。但倘若生活中“密”的美占据了一切,是否也会造成视觉的紧张与压迫?老子说:“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没有“疏”的调和,哪来的和谐美景?

请看,潇湘馆前的几根翠竹清秀可人,竹荫微动,在书桌上掩映出几纹波痕;易安窗前的几枝残菊在帘卷西风中憔悴,却透出一股哀婉而清高的气质;杜甫庭下的一棵疏桐挂着残月,沉默着等待漏断人初静后的黎明……疏,让平常的风景美得摄人心魄。

艺术创作的留白,能给读者留下一份想象的空间。

好的艺术作品,一如中国的丹青水墨,讲究画的本身,更讲究画之外的“留白”。“留白”,即“疏”。文学作品也是这样。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展示了一幅辽阔的封建社会生活图景,笔法细腻可堪一绝。然而细腻勾画之外,还有作者有意无意留下的“疏”。贾府太大,写不完的,余者还请读者自己斟酌品味。

美术作品更是如此。郑板桥的竹,寥寥数笔,竹的内秀气质全部带出;齐白石的虾,勾画了了,留白如水般纯澈更突显虾的`灵动;丰子恺的漫画,笔法简单,观者却在那没有五官的脸上赋予了自己的表情……疏,使艺术创作更耐人寻味。

与人相处时保持一个适度的距离,能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此处之距离,非疏远,非冷漠,而是一种中庸的处世智慧。“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有一定“疏”度的友情才能像水一样有永恒的保质期;“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有一定“疏”度的爱情才能经得起岁月的磨痕。这就如守望,因为那一份距离的存在才更萦人情思。相反,一味地如胶似漆、形影相随,你侬我侬倒不一定有美好的结局。

领略“疏”的美妙,把握“疏”的智慧,人生的佳境便在这“疏”中淡然而生了。